第二百三十章西部慢調
晝錦堂的這場大火燒了整整一夜,因為火勢太猛,趕到的大金防火軍隻能采取隔離戰術,將失火的康頤園和其他建築隔開,便眼睜睜地看著它燃燒。
至清晨大火方熄,康頤園已成一片灰燼。
防火軍在冒煙的廢墟中發現了十幾俱分不清麵目的焦屍,不用說,便是罹難的劉從善和蒯挺等偽齊官員,還有韓府的一幹丫鬟。
據幸存者韓寒大管家所講,昨夜來個獨臂行者,闖入康頤園,似針對正在宴飲的大齊官員,大開殺戒,事後更放了一把火,便揚長而去。
在現場的一麵殘牆上,還留著獨臂行者蘸血所寫的八個大字——“殺人者梁山武二也”,已被大火熏黑,但清晰可辨。
大金彰德軍知軍據此上報,並轉呈偽齊一份公牒。
劉豫父子得知親信手下和心腹高手橫死,自是惱怒,卻又遷怪不了他人,以為獨臂行者武二是為了當年武舉大會之事尋仇。
好在有個彌補,那韓寒自知惹禍,同意將晝錦堂售於劉豫,雖然燒了一座康頤園,但其他建築都完好無損,勉強安撫了劉豫受傷的心靈。
大火之後的上午,一駕騾車駛出了安陽縣城,正是明日一家仨口,跟來時相比,多了一個物件,明日的身上背著一張古銅色的簡樸大弓,跟他的書生裝扮一襯,顯得不倫不類。
上了官道,到了一個三岔口,騎騾的明日轉頭看看車上的娘倆,征詢“當家”的意見:“他娘,接下來去哪?”
嶽楚沒有看他,而是用蔥指點了一下懷裏小家夥的鼻尖:“亮兒,下麵就聽你爹的,他想去哪,俺們娘倆就去哪……”
明日大喜,總算翻身做主了,當時就想帶嶽楚迴海州去,來個真正的大團圓,轉念一想,慢說還沒有跟楚月協商好,便是嶽楚,此時也不願意跟他迴海州吧,畢竟他仍是宋人唾罵的金賊。
而且,明日自己也沒有準備好。
他這個海州王,還要受到各方的鉗製,等什麽時候自己能夠完全當家作主,真正成為一支獨立的勢力,不用看各方的臉色,那時候再將嶽楚帶迴去,天下人徒奈我何?
他不是要給她一段真正快樂的時光嗎?那就帶她遠離這場族國紛爭的漩渦、拋開那些令人煩惱的塵埃、放下所有的心頭事,走一段真正輕鬆的旅程吧!
明日心意轉動,反手取下背上大弓,無箭空挽,遙遙指天,欲顯示一下彎弓射大雕的豪情,誰知使出吃奶的勁,也隻將弦開了一半。
嶽楚為之莞爾:“他爹,沒有三石的力氣,如何能開?”
明日欲耍帥扮酷,反而出了洋相,實在是大丟“他爹”和“夫君”的麵子,一時小臉訕訕,自嘲一笑:“既是西夏大弓,我們便往西去,看看西邊的風景,如何?”
或許因為了卻了一樁心頭事,嶽楚滿臉輕鬆,眼神溫柔,難得露出小兒女的姿態:“俺聽你的……”
明日手裏的大弓,正是韓老家主贈予嶽飛的西夏大弓,伴隨著小五和小九走過那一場蕩氣迴腸的響馬生涯,後來佯稱遺失,卻是被韓九兒藏在了晝錦堂的深閨中。
她托嶽楚迴家看看,一是通過韓寒向久別的家人報平安,一是要讓這張弓重現人間,畢竟宣和年間的舊事,隨著天下的劇變,幾被人遺忘。
嶽楚跟明日講述了她和行者、韓寒在康頤園密會的經過。
聽到嶽楚透露的小九即韓九兒消息,行者和韓寒皆是驚喜交集,尤其是行者,直說是天意。
若非三人剛好碰在一起,又經過一番生死之戰,互證心跡,才得以坦誠相見。
否則,哪怕嶽楚先將韓九兒消息告知了韓寒,等行者尋來時,韓寒也未必信他,更別提吐露幹係甚大的秘密了。
不過,嶽楚並未告知二人韓九兒的下落,隻說她很安全、過得很好,讓家人勿掛念。
至於行者和小九的關係,嶽楚沒提,明日更加沒問,她自是沒想到他早已推斷出了宣和舊事。
至於康頤園的那些屍體,行者便攬在自己身上,又提出放火,毀屍滅跡,解決了明日和楚月的麻煩。
畢竟劉從善和蒯挺是死於劍下,跟行者的棍法不是一個路數。
三人一夕相見,轉即告別,了卻因果,緣來緣去,或有重逢之日。
隻是明日有所遺憾,原以為跟行者化敵為友後,可以跟他好好聊一聊梁山好漢的英雄事跡,或者武大郎、潘金蓮的原型是否存在,滿足一下千年以降的好奇心,可惜又錯過了機會。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啦啦……啦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官道上,響起明日嘹亮的歌喉,算是為剛才的挽弓僅半,挽迴了一些臉麵。
“咯咯咯……”完顏明亮賴在額娘的懷裏,灑下一路的歡笑。
嶽楚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雙腳隨意地掛在車沿下擺動,隻覺就此走到天涯海角,何嚐不是一件幸事?
如此曉行暮宿,悠悠哉哉,一路無事。
於四日後的晚間,一家仨口,抵達大金和西夏分界的黃河口驛館。
當秦檜時,明日曾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務,關注天下大勢,對西夏知之甚詳。
西夏當今皇帝叫李乾順,繼位時年僅三歲,而今已在位近五十年,喜歡漢文化,以漢學為國學,是一位有為皇帝。
其政策靈活,在亡遼、大宋、大金之間左右逢源,為西夏爭取最大利益,先後獲取原屬遼國的“陰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祿泊之西”西北之地,和原屬北宋的陝西北部千裏之地,與大金以河為界。
至此,西夏疆域擴充到建國以來最廣袤的階段。
黃河口原本是北宋和西夏的榷場所在地,主要進行茶馬互市。
所謂“國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馬。”
漢唐盛世,之所以能做到“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靠的便是馬。
可惜,唐朝末年,中原政權失去了富饒的河套作為養馬產地,而五代後晉時期,又喪失了燕雲十六州這樣的產馬區。
這是大宋懦弱的根源之一。
宋軍戰馬匱乏,隻能依靠和周邊遊牧民族的貿易獲得。
若以銅錢買馬,將流失大量銅資源,而且“番人得錢,悉銷鑄為兵器”,等於為對方輸送武器。
而宋代的各族飲茶已很普遍,因為牧民的主食是肉和乳,茶“攻肉食之膻膩”,是以“夷人不可一日無茶”,上至貴族,下至庶民,無不飲者。
於是乎,以中原過剩之茶,換取番夷之良馬,便是最好的選擇。
此時西夏和南宋已不接壤,金人不需要易馬,榷場早廢,隻留下位於黃河東岸的驛館,作為兩國使節往來的中轉站。
明日牽著騾車一進驛館,就發覺人馬喧嘶,煞是熱鬧,跟來路的荒涼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忙找驛官出示海州官牒,又問了情況,才知有一支大金出使西夏的使團入住。
驛官有些為難道:“單大人,館內隻有一間上房,被大使住了,隻能安排次房。”
明日心知官牒上並沒有注明自己品秩,怎及國使尊貴,也不點破,又心中一動,打起了主意,笑道:“無妨無妨,先幫內人和小兒安置一下,你帶我見一見這位大使……”
次日晨,迎接上國使節的大夏接待使一行早早趕到,恭候於黃河西岸。
在兩國邊卒的肅目兵光下,數十人的大金使夏團,旌旗振展,車騎相接,隆隆通過黃河橋。
戴上翻毛戎帽、換了侍衛服的明日和乳姑裝扮的嶽楚,帶著變成大使兒子的完顏明亮,坐在馬車裏,隨車隊而行。
使節關係國家顏麵,馬車厚重,三馬並驅而行,車廂寬大,能載多人,廂尾可載貨,利於長途。
既為侍衛,明日背著大弓就不顯突兀了,他看著一臉委屈、盤腿而坐的嶽楚,輕聲道:“他娘,是假乳姑,又不是真要你喂奶。”
“你才喂奶……”嶽楚羞啐一口,雖然姿容被明日的易容術遮掩了大半,還是令人心動。
完顏明亮就沒有規矩了,把頭兒探到窗口,一雙好奇的大眼睛充滿興奮地四處張望。
由於並非戰時,兩**卒皆未戴盔披甲,金軍一色的黑色戰袍,前禿後辮。
夏軍則身著繡滿黑色盤球的青色戰袍,引人注目的卻是那獨特的發式,一排望去,頭頂皆剃光,僅餘少量頭發,形狀各異,或在左右鬢角垂下兩綹頭發至耳,或在額前蓄一排劉海似的短發。
明日衝嶽楚做個鬼臉,逗她發笑:“西夏人端的醜怪。”
她卻瞪了他一眼:“金人一樣醜怪!你也是……”
晝錦堂的這場大火燒了整整一夜,因為火勢太猛,趕到的大金防火軍隻能采取隔離戰術,將失火的康頤園和其他建築隔開,便眼睜睜地看著它燃燒。
至清晨大火方熄,康頤園已成一片灰燼。
防火軍在冒煙的廢墟中發現了十幾俱分不清麵目的焦屍,不用說,便是罹難的劉從善和蒯挺等偽齊官員,還有韓府的一幹丫鬟。
據幸存者韓寒大管家所講,昨夜來個獨臂行者,闖入康頤園,似針對正在宴飲的大齊官員,大開殺戒,事後更放了一把火,便揚長而去。
在現場的一麵殘牆上,還留著獨臂行者蘸血所寫的八個大字——“殺人者梁山武二也”,已被大火熏黑,但清晰可辨。
大金彰德軍知軍據此上報,並轉呈偽齊一份公牒。
劉豫父子得知親信手下和心腹高手橫死,自是惱怒,卻又遷怪不了他人,以為獨臂行者武二是為了當年武舉大會之事尋仇。
好在有個彌補,那韓寒自知惹禍,同意將晝錦堂售於劉豫,雖然燒了一座康頤園,但其他建築都完好無損,勉強安撫了劉豫受傷的心靈。
大火之後的上午,一駕騾車駛出了安陽縣城,正是明日一家仨口,跟來時相比,多了一個物件,明日的身上背著一張古銅色的簡樸大弓,跟他的書生裝扮一襯,顯得不倫不類。
上了官道,到了一個三岔口,騎騾的明日轉頭看看車上的娘倆,征詢“當家”的意見:“他娘,接下來去哪?”
嶽楚沒有看他,而是用蔥指點了一下懷裏小家夥的鼻尖:“亮兒,下麵就聽你爹的,他想去哪,俺們娘倆就去哪……”
明日大喜,總算翻身做主了,當時就想帶嶽楚迴海州去,來個真正的大團圓,轉念一想,慢說還沒有跟楚月協商好,便是嶽楚,此時也不願意跟他迴海州吧,畢竟他仍是宋人唾罵的金賊。
而且,明日自己也沒有準備好。
他這個海州王,還要受到各方的鉗製,等什麽時候自己能夠完全當家作主,真正成為一支獨立的勢力,不用看各方的臉色,那時候再將嶽楚帶迴去,天下人徒奈我何?
他不是要給她一段真正快樂的時光嗎?那就帶她遠離這場族國紛爭的漩渦、拋開那些令人煩惱的塵埃、放下所有的心頭事,走一段真正輕鬆的旅程吧!
明日心意轉動,反手取下背上大弓,無箭空挽,遙遙指天,欲顯示一下彎弓射大雕的豪情,誰知使出吃奶的勁,也隻將弦開了一半。
嶽楚為之莞爾:“他爹,沒有三石的力氣,如何能開?”
明日欲耍帥扮酷,反而出了洋相,實在是大丟“他爹”和“夫君”的麵子,一時小臉訕訕,自嘲一笑:“既是西夏大弓,我們便往西去,看看西邊的風景,如何?”
或許因為了卻了一樁心頭事,嶽楚滿臉輕鬆,眼神溫柔,難得露出小兒女的姿態:“俺聽你的……”
明日手裏的大弓,正是韓老家主贈予嶽飛的西夏大弓,伴隨著小五和小九走過那一場蕩氣迴腸的響馬生涯,後來佯稱遺失,卻是被韓九兒藏在了晝錦堂的深閨中。
她托嶽楚迴家看看,一是通過韓寒向久別的家人報平安,一是要讓這張弓重現人間,畢竟宣和年間的舊事,隨著天下的劇變,幾被人遺忘。
嶽楚跟明日講述了她和行者、韓寒在康頤園密會的經過。
聽到嶽楚透露的小九即韓九兒消息,行者和韓寒皆是驚喜交集,尤其是行者,直說是天意。
若非三人剛好碰在一起,又經過一番生死之戰,互證心跡,才得以坦誠相見。
否則,哪怕嶽楚先將韓九兒消息告知了韓寒,等行者尋來時,韓寒也未必信他,更別提吐露幹係甚大的秘密了。
不過,嶽楚並未告知二人韓九兒的下落,隻說她很安全、過得很好,讓家人勿掛念。
至於行者和小九的關係,嶽楚沒提,明日更加沒問,她自是沒想到他早已推斷出了宣和舊事。
至於康頤園的那些屍體,行者便攬在自己身上,又提出放火,毀屍滅跡,解決了明日和楚月的麻煩。
畢竟劉從善和蒯挺是死於劍下,跟行者的棍法不是一個路數。
三人一夕相見,轉即告別,了卻因果,緣來緣去,或有重逢之日。
隻是明日有所遺憾,原以為跟行者化敵為友後,可以跟他好好聊一聊梁山好漢的英雄事跡,或者武大郎、潘金蓮的原型是否存在,滿足一下千年以降的好奇心,可惜又錯過了機會。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鬥罷艱險,又出發!啦啦……啦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官道上,響起明日嘹亮的歌喉,算是為剛才的挽弓僅半,挽迴了一些臉麵。
“咯咯咯……”完顏明亮賴在額娘的懷裏,灑下一路的歡笑。
嶽楚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雙腳隨意地掛在車沿下擺動,隻覺就此走到天涯海角,何嚐不是一件幸事?
如此曉行暮宿,悠悠哉哉,一路無事。
於四日後的晚間,一家仨口,抵達大金和西夏分界的黃河口驛館。
當秦檜時,明日曾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務,關注天下大勢,對西夏知之甚詳。
西夏當今皇帝叫李乾順,繼位時年僅三歲,而今已在位近五十年,喜歡漢文化,以漢學為國學,是一位有為皇帝。
其政策靈活,在亡遼、大宋、大金之間左右逢源,為西夏爭取最大利益,先後獲取原屬遼國的“陰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祿泊之西”西北之地,和原屬北宋的陝西北部千裏之地,與大金以河為界。
至此,西夏疆域擴充到建國以來最廣袤的階段。
黃河口原本是北宋和西夏的榷場所在地,主要進行茶馬互市。
所謂“國家大事在戎,戎之大事在馬。”
漢唐盛世,之所以能做到“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靠的便是馬。
可惜,唐朝末年,中原政權失去了富饒的河套作為養馬產地,而五代後晉時期,又喪失了燕雲十六州這樣的產馬區。
這是大宋懦弱的根源之一。
宋軍戰馬匱乏,隻能依靠和周邊遊牧民族的貿易獲得。
若以銅錢買馬,將流失大量銅資源,而且“番人得錢,悉銷鑄為兵器”,等於為對方輸送武器。
而宋代的各族飲茶已很普遍,因為牧民的主食是肉和乳,茶“攻肉食之膻膩”,是以“夷人不可一日無茶”,上至貴族,下至庶民,無不飲者。
於是乎,以中原過剩之茶,換取番夷之良馬,便是最好的選擇。
此時西夏和南宋已不接壤,金人不需要易馬,榷場早廢,隻留下位於黃河東岸的驛館,作為兩國使節往來的中轉站。
明日牽著騾車一進驛館,就發覺人馬喧嘶,煞是熱鬧,跟來路的荒涼形成鮮明的對比。
他忙找驛官出示海州官牒,又問了情況,才知有一支大金出使西夏的使團入住。
驛官有些為難道:“單大人,館內隻有一間上房,被大使住了,隻能安排次房。”
明日心知官牒上並沒有注明自己品秩,怎及國使尊貴,也不點破,又心中一動,打起了主意,笑道:“無妨無妨,先幫內人和小兒安置一下,你帶我見一見這位大使……”
次日晨,迎接上國使節的大夏接待使一行早早趕到,恭候於黃河西岸。
在兩國邊卒的肅目兵光下,數十人的大金使夏團,旌旗振展,車騎相接,隆隆通過黃河橋。
戴上翻毛戎帽、換了侍衛服的明日和乳姑裝扮的嶽楚,帶著變成大使兒子的完顏明亮,坐在馬車裏,隨車隊而行。
使節關係國家顏麵,馬車厚重,三馬並驅而行,車廂寬大,能載多人,廂尾可載貨,利於長途。
既為侍衛,明日背著大弓就不顯突兀了,他看著一臉委屈、盤腿而坐的嶽楚,輕聲道:“他娘,是假乳姑,又不是真要你喂奶。”
“你才喂奶……”嶽楚羞啐一口,雖然姿容被明日的易容術遮掩了大半,還是令人心動。
完顏明亮就沒有規矩了,把頭兒探到窗口,一雙好奇的大眼睛充滿興奮地四處張望。
由於並非戰時,兩**卒皆未戴盔披甲,金軍一色的黑色戰袍,前禿後辮。
夏軍則身著繡滿黑色盤球的青色戰袍,引人注目的卻是那獨特的發式,一排望去,頭頂皆剃光,僅餘少量頭發,形狀各異,或在左右鬢角垂下兩綹頭發至耳,或在額前蓄一排劉海似的短發。
明日衝嶽楚做個鬼臉,逗她發笑:“西夏人端的醜怪。”
她卻瞪了他一眼:“金人一樣醜怪!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