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小臣忽記起聖上交代的重要事體,心神不定,要不改日再談?”明日隻有抬出趙構作為擋箭牌,打算搪塞過去。
襄晉公主尚未表態,忽然一陣香風飄入,又一個宮裝麗人闖進來,嬌笑道:“妹妹,聽說你捉了昨夜大出風頭的秦相公迴來,我也要看看哩。”
明日定目望去,這女子跟襄晉公主生得五分相似,亦是個美人兒,隻少了幾分秀氣,多了幾分成熟,卻生了一雙天足。
他已猜出了來人的身份,心道小主你出現得太及時了,忙起身行禮:“臣檜叩見柔福帝姬!”
這位柔福帝姬歸宋的故事,比秦檜的南歸還要傳奇,在民間廣為流傳。
柔福帝姬名叫趙環環,是太上皇最寵愛的一位公主,靖康之難時,被俘北上的帝室中,她年方十七,是未出閣公主中年紀最大者,在韃子手中曆盡苦難,終於在去年成功逃歸,為知蘄州甄采所遇,護送其赴行在。
當時趙構猶在溫州,便先派遣馮益和宗婦吳心兒往越州驗視,模樣兒不差,及問其宮中舊事,對答來皆合,隻是一雙足卻大得不象樣,隻因公主都纏小足的,今卻有此不同處。
趙環環悲戚解釋:“當日韃子聚逐便如牛馬一般,今乘間脫逃,赤腳奔走,到此將有萬裏,豈能尚保得一雙纖足如舊時耶?”
趙構得聞,甚是慘然,頒詔特加號福國長公主。
被趙環環這一打岔,明日得以蒙混過關,心知再呆下去一定不妙,就想找借口開溜。
剛來的環環公主如何放過他,大咧咧地命他將昨晚的歌再唱一遍。
明日趕快遵令,畢竟對他來說,唱比解說可容易多了,喝了口怡兒遞上的清茶,潤了潤喉嚨,他手撫胡須,輕輕唱起來……
哈!效果真不錯,雅居內的三個女子俱聽得呆了。
襄晉公主喃喃低語:“世間還有這麽動聽的曲、這麽情切的詞……秦相公,你能否將詞寫下來?讓本宮摹賞一二。”
那邊廂趙環環也鼓起掌來:“好歌,老秦,還有別的麽?我還想聽。”
第一次被人喊“老秦”的明日,老臉一羞,別的歌麽,當然有,老子肚子裏的好歌大把,不過大都是用後世的語言唱的,唱出來怕嚇著你們三個小丫頭。
他大搖其頭:“這首歌不過是小臣拙手偶得,再也作不出了……”
怡兒早已筆墨紙硯伺候上來了,明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要將自己煞費了一番功夫苦練的繁宋體露一小臉兒,這是他付出精力最多的一門“功課”。
畢竟身為參政,他每日有不少的文字工作要親手做的,這時代還沒有秘書這個行當,當領導的隻需簽字即可。
他拿起毛筆,習慣性地斟酌一番,確認不會出現簡繁之誤,然後在長長的宣紙上一氣嗬成,最後落款,畫了個死鬼秦檜的押字,額頭上已冒出了細汗,可真用了心力了。
乖巧的怡兒用汗巾為他拭了拭,他迴頭再看自己的“墨寶”,也不由看呆了,真不敢相信是自己寫的,美人在側,他總能超水平發揮的。
兩位公主交頭接耳地評論著,顯然沒有失望。
後來他的這副“真跡”流傳到後世,已大半殘破,卻被史學研究者做了詳細的解讀:書寫者性格屬於內傾型,平素不苟言笑,不喜歡交際;興趣愛好雖然狹窄,但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麵精深;行事謹慎小心,即使外界環境處在混亂中,也能靜觀事變;思考周密,一個問題可能會反複思考,行事穩重,力求萬無一失;有很強的野心,但善於隱忍,不事張揚,因此別人很難覺察到這點;善於察言觀色,揣摩別人的心理,也善於利用別人的缺點;內心情緒波瀾起伏,但善於克製自己的情緒,喜歡少說多聽,別人很難知道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最終得出結論:果然是大奸是也!
但真相卻是:這明明是一個穿越者加上潛伏者的混合性格。
所謂的曆史,不過是後人的主觀臆測而已。
襄晉公主不知說了什麽,趙環環先自走了。
明日見襄晉公主的一雙美目瞟過來,看得他心靈直顫,而她也沒有端茶送客的意思。
他幹咳一聲,想找個話題,卻發現自己的如簧之舌似被鎖住了。
襄晉公主張了張口,卻欲語還羞,一絲微紅爬上雪嫩的臉頰:“秦相公,本宮還想跟你打聽一個人……”
原來襄晉公主找他來的正題在這裏,看模樣這天之嬌女對某個人動了春心哩,而這個人剛好是他認識的。
明日不免好奇,到底是哪個家夥吸引了公主的注意,他迅速地在腦海裏將認識的少年俊秀們過濾了一遍,很是茫然:“殿下,請講。”
“我想知道……”襄晉公主的聲音想蚊子在叫,他沒聽清。
倒是邊上的怡兒著急起來:“秦相公,這個人的名字你可要守密,對誰也不能提……”
“怡兒,不許亂說,甚麽守密?”被怡兒一激,襄晉公主反倒鼓起了勇氣,“秦相公,這個人,隻有你才認識的,其他人都不識,他叫——”
她那無限嬌羞的聲音聽得他的心髒撲通撲通地急跳幾下,他聽到了那個名字……
明日坐在四抬大轎裏,想起昨日在行宮中的遭遇,心情也跟轎子一樣地起伏:萬萬沒想到,襄晉公主要打聽的人是他——明日!
自己不過跟她在金兀術船上見過一麵而已,對話不超過數句,而她竟留有印象,且念念不忘。
看情形,襄晉公主並不太相信明日是個壞人和奸賊哩,真不負他救了她出來。
難道,真應了古代話本中的一貫套路: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隻有以身相許……
明日的嘴角浮現一絲怪笑,當時他一麵按奏折如實迴答,一麵怦然心動:這位高高在上的天之驕女,分明對明日不止於好奇與好感……
天!自從他當了秦檜之後,這桃花運簡直跟官運一樣,暢通無阻。
王氏和興兒兩個賤人也就罷了,李師師和襄晉公主,一個是天下第一名妓,一個是真正的金枝玉葉,堪稱任何男子都可望不可即的兩個極端夢想。
對他而言,夢想已走進現實。
老子該怎麽辦?芳蹤飄渺的楚月從明日的心底浮上來,他已越來越不敢想她了。
首先,以秦檜的身份,他不知跟楚月如何相見,若以秦檜的嘴臉跟可人兒親熱,簡直是對她的侮辱。
其次,他與李師師的一夕之情、跟王氏的再結孽緣,令他對楚月平添了無數愧疚,更生出怕見她的心理。
而一想到早上出行時,王氏依依難舍的淚臉,他就知道,自己遲早要被這婆娘吃幹抹淨,連心靈都要淪陷。
他的身體一再背叛楚月,或許情非得已。
但是他一向堅守的精神,也出現背叛的傾向,就是不可寬恕了。
變成秦檜的明日,不僅在做人原則上,甚至在最堅守的愛情上,都出現滑入深淵的趨勢。
最可恨的是他明知這種變化,不僅無力阻止,卻有越滑越深之勢,他不知道自己怎麽了……救命啊!
一股深不見底的懼意襲透身心,明日本能地冒出一個想法:不若乘這個外差的機會逃走,這個秦檜不做也罷!
隨即想到如不定時服藥,便麵部潰爛而死,他又氣餒而歎,煩躁地推開邊窗,欣賞著官道兩旁的晚春田園風光。
換個角度思考,趙官家的這道密旨來得太是時候,既給了他一段冷卻期來處理與王氏的現階段關係,又令他暫時擺脫那些繁瑣縟碎的官禮朝務。
他幾乎快憋瘋了——習性不羈的他最受不了規則的束縛,現在可變成一隻逃出樊籠的小鳥。
今天是寒食節的第三天,也就是清明節,並未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消魂情景。
頭頂藍天白雲、陽光燦爛,四野翠綠如毯,沿途不時可見上墳的行人,婦人穿著鮮豔,小兒嬉笑歡鬧,哪有一絲祭奠先人的憂傷,分明是郊遊,這也是古代風俗。
“官人,入臨安府地界了。”已隨“秦相公”升至帶刀護衛的高益恭,在轎外報告。
臨安府即杭州,府比州大一級,比如越州升為紹興府。
明日靈光一閃,想起這植臉異術可是出自高益恭,若是伺機將他製住,拷問出解藥配方,便再不受王氏所挾,那時去留皆在我了。
他複想到高益恭乃王氏安插在自己身邊的釘子,高手一個,對他這個假老爺一向敬而遠之,雖相處數月,未顯絲毫底細。
他按王氏的意思對外宣稱,高益恭是他在北國收服的漢兒——宋人將原遼朝統治區的漢人稱“漢兒”,自然是假的來曆,看來想下手也不易……
馬蹄聲聲,唿地一股塵沙卷過這楊柳相夾、麻石鋪砌的官道,他的眼被迷了一下,忙放下窗布。
一陣放肆的笑聲飄來,不用問,是內侍長楊公弼手下的千牛十八銅衛,他們這一行二十餘人,除高益恭外,其餘皆大內侍衛扮做的仆役謙人(大宋官員使喚之仆役。
身為執政高官,明日的安全自然十分重要,而衙門裏護衛少有高手,不過趙官家欽派大內侍衛,隻怕還有監視他的一層用意——小王八蛋的疑心病很重。
由於奉行密旨,不事張揚,所以明日並未享受到古代大官鳴鑼開道、清水淨街的排場,這一行宛若一個赴某地上任的中下級官員的陣仗,且無女眷隨行,對他的稱唿也改為對低官的尊稱“官人”。
抬著明日的四個精壯橋夫健步如飛,卻如何比過那些騎者?
雖說此行機密,這十八銅衛並未收斂在天子身邊養成的盛氣之性,更兼於行在憋久的緣故,難得外差,便失去約束,也不管行人側目,一個個策馬急奔,較起騎術來。
倒是他們的頭目——一個滿臉絡腮胡的姓沙的都衛,以管事的身份與高益恭安分地跟在大轎前後。
襄晉公主尚未表態,忽然一陣香風飄入,又一個宮裝麗人闖進來,嬌笑道:“妹妹,聽說你捉了昨夜大出風頭的秦相公迴來,我也要看看哩。”
明日定目望去,這女子跟襄晉公主生得五分相似,亦是個美人兒,隻少了幾分秀氣,多了幾分成熟,卻生了一雙天足。
他已猜出了來人的身份,心道小主你出現得太及時了,忙起身行禮:“臣檜叩見柔福帝姬!”
這位柔福帝姬歸宋的故事,比秦檜的南歸還要傳奇,在民間廣為流傳。
柔福帝姬名叫趙環環,是太上皇最寵愛的一位公主,靖康之難時,被俘北上的帝室中,她年方十七,是未出閣公主中年紀最大者,在韃子手中曆盡苦難,終於在去年成功逃歸,為知蘄州甄采所遇,護送其赴行在。
當時趙構猶在溫州,便先派遣馮益和宗婦吳心兒往越州驗視,模樣兒不差,及問其宮中舊事,對答來皆合,隻是一雙足卻大得不象樣,隻因公主都纏小足的,今卻有此不同處。
趙環環悲戚解釋:“當日韃子聚逐便如牛馬一般,今乘間脫逃,赤腳奔走,到此將有萬裏,豈能尚保得一雙纖足如舊時耶?”
趙構得聞,甚是慘然,頒詔特加號福國長公主。
被趙環環這一打岔,明日得以蒙混過關,心知再呆下去一定不妙,就想找借口開溜。
剛來的環環公主如何放過他,大咧咧地命他將昨晚的歌再唱一遍。
明日趕快遵令,畢竟對他來說,唱比解說可容易多了,喝了口怡兒遞上的清茶,潤了潤喉嚨,他手撫胡須,輕輕唱起來……
哈!效果真不錯,雅居內的三個女子俱聽得呆了。
襄晉公主喃喃低語:“世間還有這麽動聽的曲、這麽情切的詞……秦相公,你能否將詞寫下來?讓本宮摹賞一二。”
那邊廂趙環環也鼓起掌來:“好歌,老秦,還有別的麽?我還想聽。”
第一次被人喊“老秦”的明日,老臉一羞,別的歌麽,當然有,老子肚子裏的好歌大把,不過大都是用後世的語言唱的,唱出來怕嚇著你們三個小丫頭。
他大搖其頭:“這首歌不過是小臣拙手偶得,再也作不出了……”
怡兒早已筆墨紙硯伺候上來了,明日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要將自己煞費了一番功夫苦練的繁宋體露一小臉兒,這是他付出精力最多的一門“功課”。
畢竟身為參政,他每日有不少的文字工作要親手做的,這時代還沒有秘書這個行當,當領導的隻需簽字即可。
他拿起毛筆,習慣性地斟酌一番,確認不會出現簡繁之誤,然後在長長的宣紙上一氣嗬成,最後落款,畫了個死鬼秦檜的押字,額頭上已冒出了細汗,可真用了心力了。
乖巧的怡兒用汗巾為他拭了拭,他迴頭再看自己的“墨寶”,也不由看呆了,真不敢相信是自己寫的,美人在側,他總能超水平發揮的。
兩位公主交頭接耳地評論著,顯然沒有失望。
後來他的這副“真跡”流傳到後世,已大半殘破,卻被史學研究者做了詳細的解讀:書寫者性格屬於內傾型,平素不苟言笑,不喜歡交際;興趣愛好雖然狹窄,但在自己感興趣的方麵精深;行事謹慎小心,即使外界環境處在混亂中,也能靜觀事變;思考周密,一個問題可能會反複思考,行事穩重,力求萬無一失;有很強的野心,但善於隱忍,不事張揚,因此別人很難覺察到這點;善於察言觀色,揣摩別人的心理,也善於利用別人的缺點;內心情緒波瀾起伏,但善於克製自己的情緒,喜歡少說多聽,別人很難知道他內心真正的想法……
最終得出結論:果然是大奸是也!
但真相卻是:這明明是一個穿越者加上潛伏者的混合性格。
所謂的曆史,不過是後人的主觀臆測而已。
襄晉公主不知說了什麽,趙環環先自走了。
明日見襄晉公主的一雙美目瞟過來,看得他心靈直顫,而她也沒有端茶送客的意思。
他幹咳一聲,想找個話題,卻發現自己的如簧之舌似被鎖住了。
襄晉公主張了張口,卻欲語還羞,一絲微紅爬上雪嫩的臉頰:“秦相公,本宮還想跟你打聽一個人……”
原來襄晉公主找他來的正題在這裏,看模樣這天之嬌女對某個人動了春心哩,而這個人剛好是他認識的。
明日不免好奇,到底是哪個家夥吸引了公主的注意,他迅速地在腦海裏將認識的少年俊秀們過濾了一遍,很是茫然:“殿下,請講。”
“我想知道……”襄晉公主的聲音想蚊子在叫,他沒聽清。
倒是邊上的怡兒著急起來:“秦相公,這個人的名字你可要守密,對誰也不能提……”
“怡兒,不許亂說,甚麽守密?”被怡兒一激,襄晉公主反倒鼓起了勇氣,“秦相公,這個人,隻有你才認識的,其他人都不識,他叫——”
她那無限嬌羞的聲音聽得他的心髒撲通撲通地急跳幾下,他聽到了那個名字……
明日坐在四抬大轎裏,想起昨日在行宮中的遭遇,心情也跟轎子一樣地起伏:萬萬沒想到,襄晉公主要打聽的人是他——明日!
自己不過跟她在金兀術船上見過一麵而已,對話不超過數句,而她竟留有印象,且念念不忘。
看情形,襄晉公主並不太相信明日是個壞人和奸賊哩,真不負他救了她出來。
難道,真應了古代話本中的一貫套路:救命之恩,小女子無以為報,隻有以身相許……
明日的嘴角浮現一絲怪笑,當時他一麵按奏折如實迴答,一麵怦然心動:這位高高在上的天之驕女,分明對明日不止於好奇與好感……
天!自從他當了秦檜之後,這桃花運簡直跟官運一樣,暢通無阻。
王氏和興兒兩個賤人也就罷了,李師師和襄晉公主,一個是天下第一名妓,一個是真正的金枝玉葉,堪稱任何男子都可望不可即的兩個極端夢想。
對他而言,夢想已走進現實。
老子該怎麽辦?芳蹤飄渺的楚月從明日的心底浮上來,他已越來越不敢想她了。
首先,以秦檜的身份,他不知跟楚月如何相見,若以秦檜的嘴臉跟可人兒親熱,簡直是對她的侮辱。
其次,他與李師師的一夕之情、跟王氏的再結孽緣,令他對楚月平添了無數愧疚,更生出怕見她的心理。
而一想到早上出行時,王氏依依難舍的淚臉,他就知道,自己遲早要被這婆娘吃幹抹淨,連心靈都要淪陷。
他的身體一再背叛楚月,或許情非得已。
但是他一向堅守的精神,也出現背叛的傾向,就是不可寬恕了。
變成秦檜的明日,不僅在做人原則上,甚至在最堅守的愛情上,都出現滑入深淵的趨勢。
最可恨的是他明知這種變化,不僅無力阻止,卻有越滑越深之勢,他不知道自己怎麽了……救命啊!
一股深不見底的懼意襲透身心,明日本能地冒出一個想法:不若乘這個外差的機會逃走,這個秦檜不做也罷!
隨即想到如不定時服藥,便麵部潰爛而死,他又氣餒而歎,煩躁地推開邊窗,欣賞著官道兩旁的晚春田園風光。
換個角度思考,趙官家的這道密旨來得太是時候,既給了他一段冷卻期來處理與王氏的現階段關係,又令他暫時擺脫那些繁瑣縟碎的官禮朝務。
他幾乎快憋瘋了——習性不羈的他最受不了規則的束縛,現在可變成一隻逃出樊籠的小鳥。
今天是寒食節的第三天,也就是清明節,並未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消魂情景。
頭頂藍天白雲、陽光燦爛,四野翠綠如毯,沿途不時可見上墳的行人,婦人穿著鮮豔,小兒嬉笑歡鬧,哪有一絲祭奠先人的憂傷,分明是郊遊,這也是古代風俗。
“官人,入臨安府地界了。”已隨“秦相公”升至帶刀護衛的高益恭,在轎外報告。
臨安府即杭州,府比州大一級,比如越州升為紹興府。
明日靈光一閃,想起這植臉異術可是出自高益恭,若是伺機將他製住,拷問出解藥配方,便再不受王氏所挾,那時去留皆在我了。
他複想到高益恭乃王氏安插在自己身邊的釘子,高手一個,對他這個假老爺一向敬而遠之,雖相處數月,未顯絲毫底細。
他按王氏的意思對外宣稱,高益恭是他在北國收服的漢兒——宋人將原遼朝統治區的漢人稱“漢兒”,自然是假的來曆,看來想下手也不易……
馬蹄聲聲,唿地一股塵沙卷過這楊柳相夾、麻石鋪砌的官道,他的眼被迷了一下,忙放下窗布。
一陣放肆的笑聲飄來,不用問,是內侍長楊公弼手下的千牛十八銅衛,他們這一行二十餘人,除高益恭外,其餘皆大內侍衛扮做的仆役謙人(大宋官員使喚之仆役。
身為執政高官,明日的安全自然十分重要,而衙門裏護衛少有高手,不過趙官家欽派大內侍衛,隻怕還有監視他的一層用意——小王八蛋的疑心病很重。
由於奉行密旨,不事張揚,所以明日並未享受到古代大官鳴鑼開道、清水淨街的排場,這一行宛若一個赴某地上任的中下級官員的陣仗,且無女眷隨行,對他的稱唿也改為對低官的尊稱“官人”。
抬著明日的四個精壯橋夫健步如飛,卻如何比過那些騎者?
雖說此行機密,這十八銅衛並未收斂在天子身邊養成的盛氣之性,更兼於行在憋久的緣故,難得外差,便失去約束,也不管行人側目,一個個策馬急奔,較起騎術來。
倒是他們的頭目——一個滿臉絡腮胡的姓沙的都衛,以管事的身份與高益恭安分地跟在大轎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