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科舉路藏女兒身,終成首輔定乾坤 作者:爺要賺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話一出口,田間瞬間炸開了鍋。“我的老天爺啊!” 水生手中的鋤頭 “哐當” 一聲掉落在地,嘴巴張得老大,滿臉的不可思議,“清風那孩子可真是出息了!打小就看著他聰明伶俐,果不其然啊!”
“就是就是啊。” 水生媳婦也在一旁附和,眼睛裏滿是羨慕,“咱們這窮鄉僻壤的,竟然出了個狀元,往後啊,咱們村可就跟著沾光了!”
眾人紛紛點頭,臉上寫滿了驚歎與讚賞。
田間有人開始小聲議論起來,“你們說這清風咋就這麽厲害呢?他家真的是祖墳冒青煙了啊!”
這話一出立馬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我看啊,說不定真是風水的事兒,當年清風那麽小就中童生的時候,我就說了,張氏那死掉的兩個兒子埋了個好位置。”
“不然張氏當年那麽背時,又是死丈夫又是死兒子的,怎麽會得了個文曲星降生啊?!”
地裏一個較為年長的村民煞有其事地說道,“那位置又有山又有水的,一看就是塊風水寶地。清風能有今日的成就,保不齊就是祖宗庇佑,沾了那風水的光嘞。”
“那咱們是不是也得把祖墳遷到附近去?說不定也能沾沾這風水的光,往後咱們家也能出個大人物。”有個年輕後生眼睛一亮,興奮地提議道。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覺得有道理。這日之後,謝清風家祖墳附近的地都被村民們給占了,甚至還出現有村民為了這塊地界打架的情況。
還是村裏正出手那架才停歇。
二丫的腳程快,很快就到了族長家,叫上了其他族老們準備帶他們一起去他家接待知縣。
但諸位族老們雖然會認字,也念過一段時間書,可平日裏他們見過最大的官也就是來收糧的衙役和族裏的謝毅舉人。如今知縣親臨,眾人都不知所措,族長聽見喊他去主持大局,額頭頓時冒出細密汗珠,哪敢上前接待。
此時一位族老突然說,“咱們族裏不是還有位秀才嗎?謝正啊!”
自從清風中舉人之後,謝正的病情越來越好了。謝正有功名在身,又是清風的老師,名正言順,自然是一萬個好。
“是是是,快!快去請!”
幾個年輕後生匆忙趕到謝正家中,將喜訊告知,並請他去接待知縣大人。
謝正聽聞原本還有些蒼白的臉上瞬間泛起紅暈,他猛地站起身來,全然不顧身體的虛弱。
謝正膝頭堆著的《四書章句》嘩啦滑落,枯瘦的手背暴起青筋,仿佛要把五十載晨昏研墨的時光都摁進這副老骨頭裏。
“真的?清風中了狀元?”
得到肯定答複後,他眼眶微微濕潤,喃喃自語道:“我雖沒什麽大的成就,可清風這孩子,我一直寄予厚望,如今他高中狀元,我.......我此生無憾了。”
這位考了一輩子的老秀才喉嚨裏滾出兩聲嗚咽,像秋雨打在空葫蘆上。
“拿我的長衫來!”謝正隨後高聲喊道。
謝子成從櫃子裏拿出一件新的秀才襴衫,這是父親準備帶到棺材裏的,沒想到今日他竟要拿出來。
不過想來也是,清風有這麽大的出息,父親高興!
謝正穿好衣服後,一群人趕忙去接見知縣。有了謝正和族老們這幾人撐場麵,張氏和林娘們總算是鬆了口氣。
謝清風中狀元的消息不說整個縣,幾乎整個應封府都知道,他們府出了個文曲星。
還是大三元呢!
縣裏茶館的說書先生都將謝清風的事跡編成故事,口若懸河地講述著他如何寒窗苦讀,在科舉中連中三元,引得聽眾們陣陣喝彩。
謝清風住過的客棧、買過的攤子這些天來光顧的客人都多了不少,那些客人們都說要沾沾文曲星的文氣。
謝氏族學剛開始辦起來的時候,隻有謝氏族人進來念書,基本上要族裏貼錢。可是自從謝清風中了狀元之後,就連省城剛啟蒙的孩子都來報名想要入學。
大羊村裏的那些適齡念書的孩子們更是被家長們念叨死了,往日出去掏鳥蛋、捉兔子等補貼“家用”的行為都不被允許了。
統統關在家裏念書。
“清風當年真的是這個!”一位大羊村的村民豎起大拇指,“當年村裏的娃,哪家不是出去野?出去撒?要到晚上才著家?”
“隻有清風每日在家裏麵,我當時還勸張氏別把清風當女娃兒養了,讓他出來跟別的娃玩玩。”
“現在看呐,還得是張氏腦子裏有東西啊,那時候人家說不定就讓清風在念書呢!”
“俺也覺得張氏這女人不簡單。”
村裏女人們見到張氏和林娘都忍不住向她們取育兒經,更有甚者直接找林娘她們要謝清風小時候用過的尿布。
說她們可以用錢買。
沾沾文曲星的運氣。
她們對自家孩子沒有那種中狀元的期望,畢竟她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山雞是變不了鳳凰的。可自家孩子就是中個童生,日後出來當個教書先生也是可以的。
張氏覺得自從清風中狀元之後,整個人神清氣爽,走到哪兒都是一片恭維之聲。
就連隔壁王三梅都不敢來找她家的晦氣。
說到王三梅,她是真的後悔了。早知道隔壁那賤種這麽有出息,她就跟張氏搞好關係了。
算起來,她家老頭子和謝清風家還有血緣關係呢。
她迴娘家吹牛,都能吹個三天三夜。
謝孝更後悔,他可是謝清風的大爺爺,狀元的大爺爺!
可現在什麽都不是了,他生了四個兒子有什麽用?還抵不過隔壁一個兒子!
謝清風中狀元之後,謝家的門檻是真的物理意義上的被“踏破”了。大家不敢給狀元郎說親事,但狀元郎還有個姐姐沒成親啊!
大丫估摸著每日起碼有七八個媒婆來給二丫說親。
她摸了摸自家女兒的頭發,二丫的親事好了,自己又何嚐不是沾了這個好弟弟的光呢?
自家丈夫那姑姑真的太難纏了,明明何誌文簽了斷親文書給了她那麽多錢,她還是不滿意,仗著對丈夫的養育之恩在她麵前拿起了婆婆的喬。
“就是就是啊。” 水生媳婦也在一旁附和,眼睛裏滿是羨慕,“咱們這窮鄉僻壤的,竟然出了個狀元,往後啊,咱們村可就跟著沾光了!”
眾人紛紛點頭,臉上寫滿了驚歎與讚賞。
田間有人開始小聲議論起來,“你們說這清風咋就這麽厲害呢?他家真的是祖墳冒青煙了啊!”
這話一出立馬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我看啊,說不定真是風水的事兒,當年清風那麽小就中童生的時候,我就說了,張氏那死掉的兩個兒子埋了個好位置。”
“不然張氏當年那麽背時,又是死丈夫又是死兒子的,怎麽會得了個文曲星降生啊?!”
地裏一個較為年長的村民煞有其事地說道,“那位置又有山又有水的,一看就是塊風水寶地。清風能有今日的成就,保不齊就是祖宗庇佑,沾了那風水的光嘞。”
“那咱們是不是也得把祖墳遷到附近去?說不定也能沾沾這風水的光,往後咱們家也能出個大人物。”有個年輕後生眼睛一亮,興奮地提議道。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覺得有道理。這日之後,謝清風家祖墳附近的地都被村民們給占了,甚至還出現有村民為了這塊地界打架的情況。
還是村裏正出手那架才停歇。
二丫的腳程快,很快就到了族長家,叫上了其他族老們準備帶他們一起去他家接待知縣。
但諸位族老們雖然會認字,也念過一段時間書,可平日裏他們見過最大的官也就是來收糧的衙役和族裏的謝毅舉人。如今知縣親臨,眾人都不知所措,族長聽見喊他去主持大局,額頭頓時冒出細密汗珠,哪敢上前接待。
此時一位族老突然說,“咱們族裏不是還有位秀才嗎?謝正啊!”
自從清風中舉人之後,謝正的病情越來越好了。謝正有功名在身,又是清風的老師,名正言順,自然是一萬個好。
“是是是,快!快去請!”
幾個年輕後生匆忙趕到謝正家中,將喜訊告知,並請他去接待知縣大人。
謝正聽聞原本還有些蒼白的臉上瞬間泛起紅暈,他猛地站起身來,全然不顧身體的虛弱。
謝正膝頭堆著的《四書章句》嘩啦滑落,枯瘦的手背暴起青筋,仿佛要把五十載晨昏研墨的時光都摁進這副老骨頭裏。
“真的?清風中了狀元?”
得到肯定答複後,他眼眶微微濕潤,喃喃自語道:“我雖沒什麽大的成就,可清風這孩子,我一直寄予厚望,如今他高中狀元,我.......我此生無憾了。”
這位考了一輩子的老秀才喉嚨裏滾出兩聲嗚咽,像秋雨打在空葫蘆上。
“拿我的長衫來!”謝正隨後高聲喊道。
謝子成從櫃子裏拿出一件新的秀才襴衫,這是父親準備帶到棺材裏的,沒想到今日他竟要拿出來。
不過想來也是,清風有這麽大的出息,父親高興!
謝正穿好衣服後,一群人趕忙去接見知縣。有了謝正和族老們這幾人撐場麵,張氏和林娘們總算是鬆了口氣。
謝清風中狀元的消息不說整個縣,幾乎整個應封府都知道,他們府出了個文曲星。
還是大三元呢!
縣裏茶館的說書先生都將謝清風的事跡編成故事,口若懸河地講述著他如何寒窗苦讀,在科舉中連中三元,引得聽眾們陣陣喝彩。
謝清風住過的客棧、買過的攤子這些天來光顧的客人都多了不少,那些客人們都說要沾沾文曲星的文氣。
謝氏族學剛開始辦起來的時候,隻有謝氏族人進來念書,基本上要族裏貼錢。可是自從謝清風中了狀元之後,就連省城剛啟蒙的孩子都來報名想要入學。
大羊村裏的那些適齡念書的孩子們更是被家長們念叨死了,往日出去掏鳥蛋、捉兔子等補貼“家用”的行為都不被允許了。
統統關在家裏念書。
“清風當年真的是這個!”一位大羊村的村民豎起大拇指,“當年村裏的娃,哪家不是出去野?出去撒?要到晚上才著家?”
“隻有清風每日在家裏麵,我當時還勸張氏別把清風當女娃兒養了,讓他出來跟別的娃玩玩。”
“現在看呐,還得是張氏腦子裏有東西啊,那時候人家說不定就讓清風在念書呢!”
“俺也覺得張氏這女人不簡單。”
村裏女人們見到張氏和林娘都忍不住向她們取育兒經,更有甚者直接找林娘她們要謝清風小時候用過的尿布。
說她們可以用錢買。
沾沾文曲星的運氣。
她們對自家孩子沒有那種中狀元的期望,畢竟她們還是有自知之明的,山雞是變不了鳳凰的。可自家孩子就是中個童生,日後出來當個教書先生也是可以的。
張氏覺得自從清風中狀元之後,整個人神清氣爽,走到哪兒都是一片恭維之聲。
就連隔壁王三梅都不敢來找她家的晦氣。
說到王三梅,她是真的後悔了。早知道隔壁那賤種這麽有出息,她就跟張氏搞好關係了。
算起來,她家老頭子和謝清風家還有血緣關係呢。
她迴娘家吹牛,都能吹個三天三夜。
謝孝更後悔,他可是謝清風的大爺爺,狀元的大爺爺!
可現在什麽都不是了,他生了四個兒子有什麽用?還抵不過隔壁一個兒子!
謝清風中狀元之後,謝家的門檻是真的物理意義上的被“踏破”了。大家不敢給狀元郎說親事,但狀元郎還有個姐姐沒成親啊!
大丫估摸著每日起碼有七八個媒婆來給二丫說親。
她摸了摸自家女兒的頭發,二丫的親事好了,自己又何嚐不是沾了這個好弟弟的光呢?
自家丈夫那姑姑真的太難纏了,明明何誌文簽了斷親文書給了她那麽多錢,她還是不滿意,仗著對丈夫的養育之恩在她麵前拿起了婆婆的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