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正值新年剛過,春寒料峭,草木枯黃。
終南山中,某處荒無人煙的山峰之上,顧陽與郭靖相對而立,互相抱拳一禮:“請!”
話音落下,顧陽一步踏出,欺身上前,出手一便是一招最熟悉的破玉拳“拋磚引玉”。
這一式拳法招式簡單明了,出手隻用三分力,且並不攻向人的身要害,乃是製敵的招式,也非常適合與人切磋對戰之時,作為第一招使用。
郭靖見狀,同樣使出了從周伯通那裏學來的空明拳,以虛對實,以柔克剛,與顧陽拆起招來。
兩人都不清楚對方的具體實力,出手之時,也並未用出全力。
華山破玉拳講究以力破巧,招招力大勢勁,一拳打來猶如鐵鎚擊岩、巨斧開山一般。顧陽修煉這套拳法已有十幾年,早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招一式,剛猛霸道,卻又圓轉如意,連綿不絕。
郭靖的空明拳乃是天下至陰至柔的拳術,以虛擊實,以不足勝有餘,拳力若有若無,柔中帶韌,倒是剛好克製這類剛猛的拳法。
三五招過後,顧陽便知這破玉拳法無法勝過郭靖,在打出一招“玉石俱焚”逼退郭靖之後,立刻招式一轉,使出了一招天山六陽掌中的“白日參辰現”,雙掌翻飛,幻化出一道道殘影,由剛猛霸道瞬間轉換為虛實不定。
郭靖驟然見到這樣的掌法,隻覺精妙無比,優雅美觀,卻又暗藏殺機,也不敢有絲毫大意,手中招式一變,震腳下蹲,金剛搗椎,屈以求伸,先收後發,出手便是“降龍十八掌”中的一招“見龍在田”。
隻聽虛空之中龍吟升起,一股無形的氣勁陡然勃發,朝著顧陽雙掌迎了上去。
隻聽砰的一聲悶響,那一股氣勁在撞上顧陽的雙掌之後,便被顧陽直接接了下來,後退半步,雙腿成弓,接力蓄力,出手又是一招“陽關三疊”。
在《九陽神功》的加持之下,這一招“陽關三疊”不但將郭靖打過來的力量完全返迴,還帶上了一股灼熱的九陽真氣。
郭靖直接眼前一熱,仿佛看到一條火龍朝自己撲來,連忙後退兩步,雙掌上劃,如霸王舉鼎,舉到高處,陡然向前推出,正是一招“亢龍有悔”。
隻聽得龍吟聲起,虛空之中有兩道氣勁猛然撞在一起,空氣陡然一聲炸響,地麵一陣震顫,煙塵四起,如狂風卷地,百草盡折。
一招過後,兩人各退三步,都是暗自驚訝不已。
郭靖更是收起了輕視之心,不敢再有絲毫的保留,完全把顧陽當成了同層次的高手,退後之時,已經是一掌在上,一掌在下,一升一降,上下交叉,雙手反轉之間,已經使出了一招“時乘六龍”,積蓄了更加強大的掌力,朝著顧陽便撲了過來。
顧陽也將九陽真氣匯聚於胸,雙掌翻飛,積蓄力量,出手之時周身真氣鼓蕩,衣袖翻飛,瞬間欺身上前,一招“陽歌天鈞”,與郭靖的“時乘六龍”對撞在一起。
郭靖也沒想到,顧陽竟然不閃不避,選擇了硬剛,想要收迴幾分力道之時,已經是拳掌相交,轟然炸響。
當兩道狂暴的氣勁碰撞在一起,顧陽發現郭靖這一招之中,竟然疊加了六層力量,如海浪一般,一道強過一道,重重疊疊,連綿不絕。
顧陽的“陽歌天鈞”接連破了對方五層力量,在第六層力量之時,卻已是強弩之末。
好在顧陽反應及時,趁機變招,腳下連轉,避開殘餘力量的同時,使出一招“陽春白雪”,將真氣灌注周身,形成了一道防禦。
“砰”最後一層力量撞在顧陽身上,卻被九陽真氣形成的防禦反彈了迴去。
郭靖感受到那反彈之力,也是連忙借機後躍,及時拉開了距離。
一招過後,兩人雖未受傷,卻是氣血翻湧,真氣鼓蕩。
郭靖有些驚訝的看向顧陽:“顧少俠,這是何種掌法?郭某竟從未見過。”
“此乃百年前逍遙派流傳下來的掌法,名為天山六陽掌。郭大俠的降龍十八掌,果然名不虛傳。”
“顧少俠的天山六陽掌,也非同凡響。這一身內力也是匪夷所思,郭靖佩服。”
兩人並非生死仇敵,切磋到這個程度,對雙方的實力都有了一個大概的把握。
顧陽在靈鷲宮遺址中,也已經學過《降龍十八掌》以及舊版的《降龍廿八掌》,對這套掌法不可謂不熟悉。
但剛剛在和郭靖交手的時候,顧陽發現郭靖已經推陳出新,將那《降龍十八掌》修煉出了新花樣。
原本這一套掌法乃是天下至剛至堅的掌法,完全以剛猛為主。但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卻是結合了“九陰真經”中道家武學理念,從至剛至陽之中生出了至柔,剛勁柔勁混而為一,降龍十八掌的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剛柔隨心。
俗話說得好,剛不可久,柔不可守,剛柔並濟,才能連綿不絕。
而且,郭靖的掌法之中,還能不斷的積蓄力量,疊加力道,確實了得。
顧陽記得原著中曾有一段描述,郭靖到了後期,還將左右互搏之術與天罡北鬥陣融入了降龍十八掌之中,一次性可以疊加十三層力道,堪稱無堅不摧。
此時的郭靖與顧陽,如果真要拚盡全力,勝負還真不好說。但顧陽的輕功明顯比郭靖更勝一籌,這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將來巔峰時期的郭靖,顧陽自信到了那個時候,他肯定已經站在了更高的巔峰。
“郭大俠,顧某也曾有幸學到了《降龍十八掌》,再向郭大俠討教幾招!”
說罷,顧陽腳步輕移,雙掌滑動,出手便是一招“亢龍有悔”。
郭靖眼前一亮,接著再次出手,便是一招“飛龍在天”。
這一次,雙方對彼此的實力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出招之時有的放矢,竟然越打越激烈,一招接著一招,連綿不絕。
難得有機會與這樣同層次的高手交手,顧陽也是盡情施展。
一時間,山林之中飛沙走石,龍吟虎嘯,驚得百鳥齊飛,走獸奔逃……
初時,兩人還有所保留,到了百招之後,兩人也是盡情放開,將各自絕學隨意施展,不再拘泥於任何招式。
郭靖的降龍十八掌,七十二路空明拳,彈指神通,盡皆施展。
顧陽的降龍十八掌,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破玉拳法等,也是毫無保留。
轉眼間,兩人便鬥了兩三百招,仍舊是勝負難分。
此時,顧陽也通過對戰,學到了一些空明拳與彈指神通的招式技巧。
三百招過後,郭靖的真氣已經消耗了大半,顧陽卻憑借著“九陽神功”的內力自生,已經逐漸占據上風。
不過,顧陽也沒有繼續拚鬥下去,及時選擇了罷手。
隨後,兩人各自運功調息,打坐休息。
“顧少俠當真是讓郭某驚訝,若是還有下次華山論劍,恐怕郭靖也要甘拜下風。隻是,郭某還有一個疑問,不知顧少俠從何處學到這降龍十八掌?可是見過我那恩師洪幫主?”
顧陽搖了搖頭:“顧某也是偶然學到這降龍十八掌,並未見過洪老幫主。”
“原來如此……”
終南山中,某處荒無人煙的山峰之上,顧陽與郭靖相對而立,互相抱拳一禮:“請!”
話音落下,顧陽一步踏出,欺身上前,出手一便是一招最熟悉的破玉拳“拋磚引玉”。
這一式拳法招式簡單明了,出手隻用三分力,且並不攻向人的身要害,乃是製敵的招式,也非常適合與人切磋對戰之時,作為第一招使用。
郭靖見狀,同樣使出了從周伯通那裏學來的空明拳,以虛對實,以柔克剛,與顧陽拆起招來。
兩人都不清楚對方的具體實力,出手之時,也並未用出全力。
華山破玉拳講究以力破巧,招招力大勢勁,一拳打來猶如鐵鎚擊岩、巨斧開山一般。顧陽修煉這套拳法已有十幾年,早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一招一式,剛猛霸道,卻又圓轉如意,連綿不絕。
郭靖的空明拳乃是天下至陰至柔的拳術,以虛擊實,以不足勝有餘,拳力若有若無,柔中帶韌,倒是剛好克製這類剛猛的拳法。
三五招過後,顧陽便知這破玉拳法無法勝過郭靖,在打出一招“玉石俱焚”逼退郭靖之後,立刻招式一轉,使出了一招天山六陽掌中的“白日參辰現”,雙掌翻飛,幻化出一道道殘影,由剛猛霸道瞬間轉換為虛實不定。
郭靖驟然見到這樣的掌法,隻覺精妙無比,優雅美觀,卻又暗藏殺機,也不敢有絲毫大意,手中招式一變,震腳下蹲,金剛搗椎,屈以求伸,先收後發,出手便是“降龍十八掌”中的一招“見龍在田”。
隻聽虛空之中龍吟升起,一股無形的氣勁陡然勃發,朝著顧陽雙掌迎了上去。
隻聽砰的一聲悶響,那一股氣勁在撞上顧陽的雙掌之後,便被顧陽直接接了下來,後退半步,雙腿成弓,接力蓄力,出手又是一招“陽關三疊”。
在《九陽神功》的加持之下,這一招“陽關三疊”不但將郭靖打過來的力量完全返迴,還帶上了一股灼熱的九陽真氣。
郭靖直接眼前一熱,仿佛看到一條火龍朝自己撲來,連忙後退兩步,雙掌上劃,如霸王舉鼎,舉到高處,陡然向前推出,正是一招“亢龍有悔”。
隻聽得龍吟聲起,虛空之中有兩道氣勁猛然撞在一起,空氣陡然一聲炸響,地麵一陣震顫,煙塵四起,如狂風卷地,百草盡折。
一招過後,兩人各退三步,都是暗自驚訝不已。
郭靖更是收起了輕視之心,不敢再有絲毫的保留,完全把顧陽當成了同層次的高手,退後之時,已經是一掌在上,一掌在下,一升一降,上下交叉,雙手反轉之間,已經使出了一招“時乘六龍”,積蓄了更加強大的掌力,朝著顧陽便撲了過來。
顧陽也將九陽真氣匯聚於胸,雙掌翻飛,積蓄力量,出手之時周身真氣鼓蕩,衣袖翻飛,瞬間欺身上前,一招“陽歌天鈞”,與郭靖的“時乘六龍”對撞在一起。
郭靖也沒想到,顧陽竟然不閃不避,選擇了硬剛,想要收迴幾分力道之時,已經是拳掌相交,轟然炸響。
當兩道狂暴的氣勁碰撞在一起,顧陽發現郭靖這一招之中,竟然疊加了六層力量,如海浪一般,一道強過一道,重重疊疊,連綿不絕。
顧陽的“陽歌天鈞”接連破了對方五層力量,在第六層力量之時,卻已是強弩之末。
好在顧陽反應及時,趁機變招,腳下連轉,避開殘餘力量的同時,使出一招“陽春白雪”,將真氣灌注周身,形成了一道防禦。
“砰”最後一層力量撞在顧陽身上,卻被九陽真氣形成的防禦反彈了迴去。
郭靖感受到那反彈之力,也是連忙借機後躍,及時拉開了距離。
一招過後,兩人雖未受傷,卻是氣血翻湧,真氣鼓蕩。
郭靖有些驚訝的看向顧陽:“顧少俠,這是何種掌法?郭某竟從未見過。”
“此乃百年前逍遙派流傳下來的掌法,名為天山六陽掌。郭大俠的降龍十八掌,果然名不虛傳。”
“顧少俠的天山六陽掌,也非同凡響。這一身內力也是匪夷所思,郭靖佩服。”
兩人並非生死仇敵,切磋到這個程度,對雙方的實力都有了一個大概的把握。
顧陽在靈鷲宮遺址中,也已經學過《降龍十八掌》以及舊版的《降龍廿八掌》,對這套掌法不可謂不熟悉。
但剛剛在和郭靖交手的時候,顧陽發現郭靖已經推陳出新,將那《降龍十八掌》修煉出了新花樣。
原本這一套掌法乃是天下至剛至堅的掌法,完全以剛猛為主。但郭靖的“降龍十八掌”卻是結合了“九陰真經”中道家武學理念,從至剛至陽之中生出了至柔,剛勁柔勁混而為一,降龍十八掌的勁力忽強忽弱,忽吞忽吐,剛柔隨心。
俗話說得好,剛不可久,柔不可守,剛柔並濟,才能連綿不絕。
而且,郭靖的掌法之中,還能不斷的積蓄力量,疊加力道,確實了得。
顧陽記得原著中曾有一段描述,郭靖到了後期,還將左右互搏之術與天罡北鬥陣融入了降龍十八掌之中,一次性可以疊加十三層力道,堪稱無堅不摧。
此時的郭靖與顧陽,如果真要拚盡全力,勝負還真不好說。但顧陽的輕功明顯比郭靖更勝一籌,這就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至於將來巔峰時期的郭靖,顧陽自信到了那個時候,他肯定已經站在了更高的巔峰。
“郭大俠,顧某也曾有幸學到了《降龍十八掌》,再向郭大俠討教幾招!”
說罷,顧陽腳步輕移,雙掌滑動,出手便是一招“亢龍有悔”。
郭靖眼前一亮,接著再次出手,便是一招“飛龍在天”。
這一次,雙方對彼此的實力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出招之時有的放矢,竟然越打越激烈,一招接著一招,連綿不絕。
難得有機會與這樣同層次的高手交手,顧陽也是盡情施展。
一時間,山林之中飛沙走石,龍吟虎嘯,驚得百鳥齊飛,走獸奔逃……
初時,兩人還有所保留,到了百招之後,兩人也是盡情放開,將各自絕學隨意施展,不再拘泥於任何招式。
郭靖的降龍十八掌,七十二路空明拳,彈指神通,盡皆施展。
顧陽的降龍十八掌,天山六陽掌,天山折梅手,破玉拳法等,也是毫無保留。
轉眼間,兩人便鬥了兩三百招,仍舊是勝負難分。
此時,顧陽也通過對戰,學到了一些空明拳與彈指神通的招式技巧。
三百招過後,郭靖的真氣已經消耗了大半,顧陽卻憑借著“九陽神功”的內力自生,已經逐漸占據上風。
不過,顧陽也沒有繼續拚鬥下去,及時選擇了罷手。
隨後,兩人各自運功調息,打坐休息。
“顧少俠當真是讓郭某驚訝,若是還有下次華山論劍,恐怕郭靖也要甘拜下風。隻是,郭某還有一個疑問,不知顧少俠從何處學到這降龍十八掌?可是見過我那恩師洪幫主?”
顧陽搖了搖頭:“顧某也是偶然學到這降龍十八掌,並未見過洪老幫主。”
“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