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崇禎皇帝拚命想要挽救大明朝時,京都城內的文武百官卻已經開始給自己謀後路。
一邊是已經攻陷宣府,逼近燕京北麵居庸關的大順王李自成。
另一邊是已經逼近天津衛,同樣即將打到燕京的定海軍顧陽。
有不少人選擇李自成,自然也有許多人選擇顧陽。
對於這些提前跑過來投誠的文武官員,顧陽也都抽出時間接見安撫。
不少官員都表示,他們在燕京城中有內應,隻要顧陽願意率軍抵達燕京城下,他們就可以安排打開城門,迎接顧陽大軍入城。
就連顧陽手下的不少將領,也都勸說顧陽盡快發兵,爭取搶在李自成之前攻陷京城。
但顧陽卻並不著急,燕京城中的文武官員,達官顯貴,還是留著李自成去處理吧。
進入燕京之前的大順軍,與進入燕京之後的大順軍,完全是兩個樣子。等到李自成麾下那些將領進入燕京之後,很快便會沉迷於燕京的繁華之中,開始對那些達官顯貴們下手。
到時候,大順軍軍紀散亂,戰鬥力大大削弱,才更好對付。
若是顧陽搶先占據燕京,逼得李自成退迴晉、陝,那他以後還要與李自成打上一段時間。
反之,李自成進了燕京城之後,一切就好辦了。
在率軍進入天津衛之後,顧陽便開始著手布防,為應對大順軍和清軍入關做準備。
安排好一切,顧陽便親自率領一批精銳人馬,悄然潛入了燕京之中。
顧陽一行人剛剛潛入燕京城,李自成的大順軍就攻破居庸關,一路抵達燕京城下,開炮攻城。
當天晚上,城內有官員提前打開了燕京城門,大順軍進入複興門一帶。次日,李自成派兵與崇禎皇帝談判,最終雙方談判破裂。
隨著李自成攻進燕京城,整個燕京城亂成一團。李自成為了收買民心,穩定自然,傳令軍隊不得驚擾百姓。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打開正陽門,大順軍隊進入內城,皇宮之中也亂了起來。不少太監宮女各自收拾行李,紛紛朝著宮外逃去。
京城最後的大營兵馬四散而逃,守城將領襄城伯李國楨也率領部將逃命去了。
崇禎皇帝最後敲響了皇宮內的大鍾,卻隻有一些太監前來響應。
趁著混亂,顧陽帶人進入皇宮,來到了文華殿後麵的藏書閣裏。
“快,這間屋子裏的道藏、佛經,都給我裝好。還有這些……”
吩咐完,顧陽來到裏間,找到《永樂大典》等珍貴藏書,全都收進了儲物空間。
早在前來燕京之前,顧陽就將儲物空間裏麵暫時用不到的東西全都留在了金陵城,正是為了這些珍貴的典籍孤本。
《永樂大典》成書於永樂年間,當初隻抄錄了一部,到嘉靖朝時又重錄了一部,都藏在皇宮大內之中,沒有刊印流傳。書一共多冊,卷,3.7億字,包含了曆來的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醫卜、僧道、星象等等,所蘊含的知識,絕對能用浩如煙海來形容。
等到了乾隆年間,這部鴻篇巨製還剩餘八千餘冊。但乾隆皇帝又下令重新修訂,刪掉了佛道、戲曲、小說以及一些有為統治的內容。
之後又幾經戰亂流轉,失傳的越來越多,剩餘的越來越少。
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或許並不會在意這些珍貴的典籍。但顧陽卻是將這些看得比金銀珠寶更加重要。
隻可惜,這藏書閣儲存的《永樂大典》,也並非是最初的版本,同樣遺失了一小部分,還有萬餘冊。
顧陽也沒時間細看,便將這些全都收進了儲物空間,又接著去重點收集醫學、道經、佛經、農政書籍等等。
六七十個立方米的儲物空間,很快被顧陽裝滿了大半,這才滿意的走了出來。
“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吧?其他人先行離開,老胡,老沙,你們兩個跟我留下。”
此時,崇禎皇帝帶著最後跟著他身邊的太監王承恩,提劍來到了後宮之中。
一眾妃嬪子女都跪在那裏,苦苦哀求:“皇上,不要殺我。不要殺我。”
崇禎皇帝一臉頹然的坐在椅子上,看向一旁一言不發的周皇後:“梓潼,當此形勢,爾為天下之母,該當如何呀?”
周皇後跪倒在地,行了一禮:“臣妾侍奉皇上十八年,沒能助皇上中興大業,深感有愧於國母之稱。事到如今,臣妾能與皇上同死社稷,乃臣妾之本分。”
崇禎招了招手:“王承恩,賜酒。梓潼,自從朕登基以來,你也沒過幾天安生日子。梓潼之恩德,唯有來世再報了。來,這杯酒,朕親自為你斟上。喝了這杯酒,就上路吧。”
“皇上,臣妾就此領旨!”
說罷,周皇後一口飲下毒酒,隨後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開口祈求道:“皇上,臨死之前,臣妾求您最後一件事兒,放過我們的孩子。”
崇禎沉默片刻,隨後點頭答應,將年幼的兒子拉到身前:“今日你還是太子,明日你就是小民。從今往後,見到做官的,老者你要叫老爺,年輕的你要叫公子。見到平民百姓,老者稱唿老爹,年輕者稱唿老兄。遇到文人稱先生,遇到官兵叫軍爺……”
此時,年幼的太子也是聲淚俱下:“父皇,孩兒不走,孩兒要留在這裏陪著您。”
“父皇當殉國,你就不必了。阿九,帶太子出宮!”
“父皇,孩兒…”阿九也哭成了淚人。
“快走!”
阿九最後看了眼自己的父皇,心中已經打定主意,先送弟弟離開,再迴來陪伴父皇。
等阿九和太子離開之後,崇禎皇帝提起寶劍,開始對剩餘的妃子子女展開殺戮,不能讓他們被李自成的兵馬淩辱。
顧陽收拾完東西,便帶著胡桂南、沙天廣兩人,朝著皇宮之中的太和殿而去。
皇宮麵積極大,如果是一般人進來,還真不一定摸的清道路。也幸好顧陽前世沒少在故宮博物館中遊玩,對這裏的大體格局十分清楚。
雖然清朝時對皇宮又進行了多次修整,但總體格局並未改變。
顧陽剛來到太和門,就見一身龍袍的崇禎皇帝,正帶著太監王承恩,來到了這太和殿門口跪下:“後世不肖子孫,有愧於大明列祖列宗。”
王承恩轉頭看到顧陽,也是嚇了一跳,連忙護在崇禎皇帝身前:“你是何人?”
崇禎也站起身來,轉頭看著顧陽。
顧陽抱拳一禮:“定海軍,顧陽。見過大明皇帝。”
崇禎皇帝上下打量了一眼顧陽:“你就是那定海軍的顧陽?你也是來殺朕的嗎?”
顧陽搖了搖頭:“顧某此來,隻為恭送大明皇帝。”
崇禎皇帝冷笑一聲:“你和那闖賊有何不同?何必來這裏假惺惺?”
顧陽並未生氣,隻是歎了口氣:“大明太祖皇帝起於微末,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還我漢家江山,成祖皇帝五征草原,征服安南,遷都燕京,這才有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骨氣。
即便是千百年後,後世之人也當牢記大明的傲然風骨。顧某今日雖站在這裏,卻也是漢家兒郎,大明子民。今後,若顧某有幸一統河山,也定當讓我華夏子民傲立於天下。”
崇禎皇帝聞言,麵色倒是緩和了許多:“既如此,還請你日後莫要忘了今日之言,當護我大明百姓。”
一邊是已經攻陷宣府,逼近燕京北麵居庸關的大順王李自成。
另一邊是已經逼近天津衛,同樣即將打到燕京的定海軍顧陽。
有不少人選擇李自成,自然也有許多人選擇顧陽。
對於這些提前跑過來投誠的文武官員,顧陽也都抽出時間接見安撫。
不少官員都表示,他們在燕京城中有內應,隻要顧陽願意率軍抵達燕京城下,他們就可以安排打開城門,迎接顧陽大軍入城。
就連顧陽手下的不少將領,也都勸說顧陽盡快發兵,爭取搶在李自成之前攻陷京城。
但顧陽卻並不著急,燕京城中的文武官員,達官顯貴,還是留著李自成去處理吧。
進入燕京之前的大順軍,與進入燕京之後的大順軍,完全是兩個樣子。等到李自成麾下那些將領進入燕京之後,很快便會沉迷於燕京的繁華之中,開始對那些達官顯貴們下手。
到時候,大順軍軍紀散亂,戰鬥力大大削弱,才更好對付。
若是顧陽搶先占據燕京,逼得李自成退迴晉、陝,那他以後還要與李自成打上一段時間。
反之,李自成進了燕京城之後,一切就好辦了。
在率軍進入天津衛之後,顧陽便開始著手布防,為應對大順軍和清軍入關做準備。
安排好一切,顧陽便親自率領一批精銳人馬,悄然潛入了燕京之中。
顧陽一行人剛剛潛入燕京城,李自成的大順軍就攻破居庸關,一路抵達燕京城下,開炮攻城。
當天晚上,城內有官員提前打開了燕京城門,大順軍進入複興門一帶。次日,李自成派兵與崇禎皇帝談判,最終雙方談判破裂。
隨著李自成攻進燕京城,整個燕京城亂成一團。李自成為了收買民心,穩定自然,傳令軍隊不得驚擾百姓。
三月十九日清晨,兵部尚書打開正陽門,大順軍隊進入內城,皇宮之中也亂了起來。不少太監宮女各自收拾行李,紛紛朝著宮外逃去。
京城最後的大營兵馬四散而逃,守城將領襄城伯李國楨也率領部將逃命去了。
崇禎皇帝最後敲響了皇宮內的大鍾,卻隻有一些太監前來響應。
趁著混亂,顧陽帶人進入皇宮,來到了文華殿後麵的藏書閣裏。
“快,這間屋子裏的道藏、佛經,都給我裝好。還有這些……”
吩咐完,顧陽來到裏間,找到《永樂大典》等珍貴藏書,全都收進了儲物空間。
早在前來燕京之前,顧陽就將儲物空間裏麵暫時用不到的東西全都留在了金陵城,正是為了這些珍貴的典籍孤本。
《永樂大典》成書於永樂年間,當初隻抄錄了一部,到嘉靖朝時又重錄了一部,都藏在皇宮大內之中,沒有刊印流傳。書一共多冊,卷,3.7億字,包含了曆來的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醫卜、僧道、星象等等,所蘊含的知識,絕對能用浩如煙海來形容。
等到了乾隆年間,這部鴻篇巨製還剩餘八千餘冊。但乾隆皇帝又下令重新修訂,刪掉了佛道、戲曲、小說以及一些有為統治的內容。
之後又幾經戰亂流轉,失傳的越來越多,剩餘的越來越少。
李自成和他的大順軍,或許並不會在意這些珍貴的典籍。但顧陽卻是將這些看得比金銀珠寶更加重要。
隻可惜,這藏書閣儲存的《永樂大典》,也並非是最初的版本,同樣遺失了一小部分,還有萬餘冊。
顧陽也沒時間細看,便將這些全都收進了儲物空間,又接著去重點收集醫學、道經、佛經、農政書籍等等。
六七十個立方米的儲物空間,很快被顧陽裝滿了大半,這才滿意的走了出來。
“都收拾的差不多了吧?其他人先行離開,老胡,老沙,你們兩個跟我留下。”
此時,崇禎皇帝帶著最後跟著他身邊的太監王承恩,提劍來到了後宮之中。
一眾妃嬪子女都跪在那裏,苦苦哀求:“皇上,不要殺我。不要殺我。”
崇禎皇帝一臉頹然的坐在椅子上,看向一旁一言不發的周皇後:“梓潼,當此形勢,爾為天下之母,該當如何呀?”
周皇後跪倒在地,行了一禮:“臣妾侍奉皇上十八年,沒能助皇上中興大業,深感有愧於國母之稱。事到如今,臣妾能與皇上同死社稷,乃臣妾之本分。”
崇禎招了招手:“王承恩,賜酒。梓潼,自從朕登基以來,你也沒過幾天安生日子。梓潼之恩德,唯有來世再報了。來,這杯酒,朕親自為你斟上。喝了這杯酒,就上路吧。”
“皇上,臣妾就此領旨!”
說罷,周皇後一口飲下毒酒,隨後看了一眼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開口祈求道:“皇上,臨死之前,臣妾求您最後一件事兒,放過我們的孩子。”
崇禎沉默片刻,隨後點頭答應,將年幼的兒子拉到身前:“今日你還是太子,明日你就是小民。從今往後,見到做官的,老者你要叫老爺,年輕的你要叫公子。見到平民百姓,老者稱唿老爹,年輕者稱唿老兄。遇到文人稱先生,遇到官兵叫軍爺……”
此時,年幼的太子也是聲淚俱下:“父皇,孩兒不走,孩兒要留在這裏陪著您。”
“父皇當殉國,你就不必了。阿九,帶太子出宮!”
“父皇,孩兒…”阿九也哭成了淚人。
“快走!”
阿九最後看了眼自己的父皇,心中已經打定主意,先送弟弟離開,再迴來陪伴父皇。
等阿九和太子離開之後,崇禎皇帝提起寶劍,開始對剩餘的妃子子女展開殺戮,不能讓他們被李自成的兵馬淩辱。
顧陽收拾完東西,便帶著胡桂南、沙天廣兩人,朝著皇宮之中的太和殿而去。
皇宮麵積極大,如果是一般人進來,還真不一定摸的清道路。也幸好顧陽前世沒少在故宮博物館中遊玩,對這裏的大體格局十分清楚。
雖然清朝時對皇宮又進行了多次修整,但總體格局並未改變。
顧陽剛來到太和門,就見一身龍袍的崇禎皇帝,正帶著太監王承恩,來到了這太和殿門口跪下:“後世不肖子孫,有愧於大明列祖列宗。”
王承恩轉頭看到顧陽,也是嚇了一跳,連忙護在崇禎皇帝身前:“你是何人?”
崇禎也站起身來,轉頭看著顧陽。
顧陽抱拳一禮:“定海軍,顧陽。見過大明皇帝。”
崇禎皇帝上下打量了一眼顧陽:“你就是那定海軍的顧陽?你也是來殺朕的嗎?”
顧陽搖了搖頭:“顧某此來,隻為恭送大明皇帝。”
崇禎皇帝冷笑一聲:“你和那闖賊有何不同?何必來這裏假惺惺?”
顧陽並未生氣,隻是歎了口氣:“大明太祖皇帝起於微末,驅除韃虜,恢複中華,還我漢家江山,成祖皇帝五征草原,征服安南,遷都燕京,這才有了“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骨氣。
即便是千百年後,後世之人也當牢記大明的傲然風骨。顧某今日雖站在這裏,卻也是漢家兒郎,大明子民。今後,若顧某有幸一統河山,也定當讓我華夏子民傲立於天下。”
崇禎皇帝聞言,麵色倒是緩和了許多:“既如此,還請你日後莫要忘了今日之言,當護我大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