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真是早沒了,卻又是一直存在,梁九德給千衣蝶細說這一樁朝廷典故。
大吳明帝爺時,宮監與朝臣在東廠事上爭得很厲害,弄得明帝爺心煩,結果就是廠衛沒了,錦衣衛歸太監管了,一直延續到本朝。
梁九德年少那會,曾聽宮裏老人說起前幾朝大太監提督東廠時的威風,這心裏隻能用不寒而栗來形容,可看到朝中大臣蠅營狗苟的惡心模樣時,又覺著怎麽收拾他們都不過分。
他最風光時也就是個不入流的茶庫掌事,可也有人送銀子,為的是貢茶點驗收庫之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又或是故意挑刺不收某地的茶。
話到此而斷,梁九德搖頭道:“瞧我,人老話多,扯遠了。”
千衣蝶道:“扯就扯嘛,反正閑得緊。老酒,大官兒送你銀子該是想知道皇上愛喝常喝什麽才對啊。”
“那些人給我送銀子,心思就不在皇上喜歡喝什麽,隻是要害人罷了。當年我之所以隻掌了半年茶庫就丟差事,就有不想收銀子害人在內,不是不愛銀子,是人老沒幾天活頭了,想著積些陰德了。與那些人交通的大小公公皆惱我不識相,終是想法免了我的差事。”梁九德冷冷一笑,給千衣蝶說起宮內茶庫事體。
天子欽定的貢茶籠統來算有十來處,不論哪一處,一年也就八九斤極品嫩葉,真要是全入皇庫,朝堂大佬們還用什麽來充風雅?
各地官員彼此之間不是恩師門生就是同年親誼,由是每到貢茶之時就以各種理由上奏災情,通同一氣,求免、求減、求天子體恤茶戶,因此貢茶往往隻有定數的一半,其餘的全到了各個恩師、各個派首手中。
尤為可恨的是,那些為民請命的大老爺們口中說著天子該體恤茶戶,可背過身去就都以天子名義強取豪奪,為著有朝中大臣們的遮掩,茶戶便是上告也是無用。
此一事亦是江南茶弊中最為茶戶茶商痛恨的一個。
至於朝臣暗中出銀子讓宮內茶庫掌事故意挑刺不收某地的貢茶,隻在那些朝臣背地裏各自結黨,或是互相攻訐,或是構陷忠良,禦茶一事隻要發揮的好,重則滿門抄斬,輕則丟官去職。
千衣蝶越聽越是撇嘴,望向氣恨不平的老酒,心裏想著皇宮裏的事還真是比電視劇演得更狗血更陰暗,半步之錯都能讓人死無葬身之地。
趙白玉輕語:“老酒,抱歉,讓你想起傷心往事了。”
梁九德那陰冷之色消散,平和迴歸,尖著嗓子細語:“趙公子有心,老酒我心裏感激,早就不傷心了,就是一想起就還有些氣恨。先前之事在宮人眼裏直如芝麻一般小,我便是去求也不會有迴應,反倒會有不測之禍。此外,錦衣衛就南北鎮撫司兩個衙門,人少事多,想在東寧府附近撞上幾個錦衣衛,還要是有本事的,真是難如登天。”
千衣蝶笑盈盈地道:“其實我會有那麽一說隻得一半是心血來潮,另一半就是因為東寧府出現過錦衣衛啊,粗魯是粗魯了些,不像是惡壞人,若不是他們插手,那天我可沒法救下所有孩子。”
梁九德自是知道的,裝不知道,笑語:“原來如此。這倒是巧,他們來幹什麽的?救人可不是他們的職司。”
趙白玉道:“說是有個犯官拿了教匪金銀以死囚換了什麽九佛爺,而史大虎就是教匪與犯官之間的牽線人,這事當時鬧得可真不小,都以為史大虎不滿門抄斬也要流配三千裏,哪知就這麽平平安安地過來了……啊,我明白了,傻妹妹定是想著此事未結,那時的錦衣衛極可能再迴來。讓我想想,那幾人行事橫歸橫,可自有一股豪氣,若老酒有見過他們,再加上足夠的銀子,或許還真能讓他們伸手幫迴忙。”
千衣蝶道:“正是。讓老酒迴京城幫忙就是說著鬧鬧玩玩,千山萬水的,他肯去咱們也沒時間等。就是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能迴來,不過領頭人的樣子很粗獷很好記,隻要再見到,我必定認得出來。老酒,你在宮裏見得陰暗事極多,覺著我偷賬本的主意怎麽樣?”
梁九德淡笑著擺擺手。
千衣蝶道:“不值一提?”
梁九德點點頭。
千衣蝶不樂意了,道:“可我覺著連打帶消,很好啊。”
梁九德欲言又止。
趙白玉會意,道:“老酒,旦說無妨。”
梁九德歎道:“兩位都是善心人,有些事實不想說出來嚇人,可不說又覺著虧心,如此,還是說說吧。千姑娘的主意並不壞,卻是棉花拳,得到賬本又如何?還能判個斬罪?那馬家史家一惡不成,絕不會改過從善,隻會再行一惡,且吃過虧之後會更謹慎更惡毒。類似事,我在宮裏聽得見得多了,無論善惡對錯,一向是誰手軟誰死。眼下就有一法可斷根。”
“真的?”千衣蝶大喜。
“莫急著高興,聽我說完。史家目下有五事極可利用,一是教匪之事未結,二是無本而有作坊,三是藏金極多,四是家中多有刀劍,五是閑漢痞棍聚集一處。五事分開,不痛不癢,合到一起就是必死之處。”梁九德到此暫斷言語,望著傻小姐,心下猶豫。
非是怕小姐不明白,實是他心裏不知怎麽的,擔憂起傻小姐明白之後會懼他畏他,一想到傻小姐畏怯避躲的模樣,他心上就是不自在。
千衣蝶見老酒望人不語,誤會他拿喬討酒,笑盈盈,尋了小酒杯,倒了小半杯,遞過去道:“喝一點活活血還是可以的,多了不準。”
一大把年紀了倒被一個傻丫頭當孩子般管教,梁九德笑搖頭,丟開猶豫,接著說他那斷根之法,關鍵之處在於疑逆出首。
出首亦叫首告,依大吳律,百姓既可據實首告,也可疑逆首告,若有人首告逆情,官員必須究辦,若有懈怠,輕則丟官罷職,重則掉腦袋。
隻要趙家暗中尋人首告史家借作坊之名勾交藏匿教匪、積糧存金、鑄劍磨刀、聚眾練兵,誌在謀反,史家又是有案在先,任府尊如何昏庸貪酷也不敢當沒聽見,必會從嚴從重辦理。
大吳明帝爺時,宮監與朝臣在東廠事上爭得很厲害,弄得明帝爺心煩,結果就是廠衛沒了,錦衣衛歸太監管了,一直延續到本朝。
梁九德年少那會,曾聽宮裏老人說起前幾朝大太監提督東廠時的威風,這心裏隻能用不寒而栗來形容,可看到朝中大臣蠅營狗苟的惡心模樣時,又覺著怎麽收拾他們都不過分。
他最風光時也就是個不入流的茶庫掌事,可也有人送銀子,為的是貢茶點驗收庫之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又或是故意挑刺不收某地的茶。
話到此而斷,梁九德搖頭道:“瞧我,人老話多,扯遠了。”
千衣蝶道:“扯就扯嘛,反正閑得緊。老酒,大官兒送你銀子該是想知道皇上愛喝常喝什麽才對啊。”
“那些人給我送銀子,心思就不在皇上喜歡喝什麽,隻是要害人罷了。當年我之所以隻掌了半年茶庫就丟差事,就有不想收銀子害人在內,不是不愛銀子,是人老沒幾天活頭了,想著積些陰德了。與那些人交通的大小公公皆惱我不識相,終是想法免了我的差事。”梁九德冷冷一笑,給千衣蝶說起宮內茶庫事體。
天子欽定的貢茶籠統來算有十來處,不論哪一處,一年也就八九斤極品嫩葉,真要是全入皇庫,朝堂大佬們還用什麽來充風雅?
各地官員彼此之間不是恩師門生就是同年親誼,由是每到貢茶之時就以各種理由上奏災情,通同一氣,求免、求減、求天子體恤茶戶,因此貢茶往往隻有定數的一半,其餘的全到了各個恩師、各個派首手中。
尤為可恨的是,那些為民請命的大老爺們口中說著天子該體恤茶戶,可背過身去就都以天子名義強取豪奪,為著有朝中大臣們的遮掩,茶戶便是上告也是無用。
此一事亦是江南茶弊中最為茶戶茶商痛恨的一個。
至於朝臣暗中出銀子讓宮內茶庫掌事故意挑刺不收某地的貢茶,隻在那些朝臣背地裏各自結黨,或是互相攻訐,或是構陷忠良,禦茶一事隻要發揮的好,重則滿門抄斬,輕則丟官去職。
千衣蝶越聽越是撇嘴,望向氣恨不平的老酒,心裏想著皇宮裏的事還真是比電視劇演得更狗血更陰暗,半步之錯都能讓人死無葬身之地。
趙白玉輕語:“老酒,抱歉,讓你想起傷心往事了。”
梁九德那陰冷之色消散,平和迴歸,尖著嗓子細語:“趙公子有心,老酒我心裏感激,早就不傷心了,就是一想起就還有些氣恨。先前之事在宮人眼裏直如芝麻一般小,我便是去求也不會有迴應,反倒會有不測之禍。此外,錦衣衛就南北鎮撫司兩個衙門,人少事多,想在東寧府附近撞上幾個錦衣衛,還要是有本事的,真是難如登天。”
千衣蝶笑盈盈地道:“其實我會有那麽一說隻得一半是心血來潮,另一半就是因為東寧府出現過錦衣衛啊,粗魯是粗魯了些,不像是惡壞人,若不是他們插手,那天我可沒法救下所有孩子。”
梁九德自是知道的,裝不知道,笑語:“原來如此。這倒是巧,他們來幹什麽的?救人可不是他們的職司。”
趙白玉道:“說是有個犯官拿了教匪金銀以死囚換了什麽九佛爺,而史大虎就是教匪與犯官之間的牽線人,這事當時鬧得可真不小,都以為史大虎不滿門抄斬也要流配三千裏,哪知就這麽平平安安地過來了……啊,我明白了,傻妹妹定是想著此事未結,那時的錦衣衛極可能再迴來。讓我想想,那幾人行事橫歸橫,可自有一股豪氣,若老酒有見過他們,再加上足夠的銀子,或許還真能讓他們伸手幫迴忙。”
千衣蝶道:“正是。讓老酒迴京城幫忙就是說著鬧鬧玩玩,千山萬水的,他肯去咱們也沒時間等。就是不知道他們什麽時候能迴來,不過領頭人的樣子很粗獷很好記,隻要再見到,我必定認得出來。老酒,你在宮裏見得陰暗事極多,覺著我偷賬本的主意怎麽樣?”
梁九德淡笑著擺擺手。
千衣蝶道:“不值一提?”
梁九德點點頭。
千衣蝶不樂意了,道:“可我覺著連打帶消,很好啊。”
梁九德欲言又止。
趙白玉會意,道:“老酒,旦說無妨。”
梁九德歎道:“兩位都是善心人,有些事實不想說出來嚇人,可不說又覺著虧心,如此,還是說說吧。千姑娘的主意並不壞,卻是棉花拳,得到賬本又如何?還能判個斬罪?那馬家史家一惡不成,絕不會改過從善,隻會再行一惡,且吃過虧之後會更謹慎更惡毒。類似事,我在宮裏聽得見得多了,無論善惡對錯,一向是誰手軟誰死。眼下就有一法可斷根。”
“真的?”千衣蝶大喜。
“莫急著高興,聽我說完。史家目下有五事極可利用,一是教匪之事未結,二是無本而有作坊,三是藏金極多,四是家中多有刀劍,五是閑漢痞棍聚集一處。五事分開,不痛不癢,合到一起就是必死之處。”梁九德到此暫斷言語,望著傻小姐,心下猶豫。
非是怕小姐不明白,實是他心裏不知怎麽的,擔憂起傻小姐明白之後會懼他畏他,一想到傻小姐畏怯避躲的模樣,他心上就是不自在。
千衣蝶見老酒望人不語,誤會他拿喬討酒,笑盈盈,尋了小酒杯,倒了小半杯,遞過去道:“喝一點活活血還是可以的,多了不準。”
一大把年紀了倒被一個傻丫頭當孩子般管教,梁九德笑搖頭,丟開猶豫,接著說他那斷根之法,關鍵之處在於疑逆出首。
出首亦叫首告,依大吳律,百姓既可據實首告,也可疑逆首告,若有人首告逆情,官員必須究辦,若有懈怠,輕則丟官罷職,重則掉腦袋。
隻要趙家暗中尋人首告史家借作坊之名勾交藏匿教匪、積糧存金、鑄劍磨刀、聚眾練兵,誌在謀反,史家又是有案在先,任府尊如何昏庸貪酷也不敢當沒聽見,必會從嚴從重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