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吳太祖感慨思懷之餘想起老僧在世時常說一世心願便是重修山門,就下旨重修了淨空寺,又傳令天下,尋來三僧尚在人世的五個僧徒,命他們住持淨空寺,並將寺廟所在改名為護皇嶺。三僧亦追封為護國真智慈仁大德禪師,廟後的泉潭也由此改稱三佛潭。在府城與寶和縣交界的地方,離這遠著呢。
“那咱們還要翻幾個山頭?”千衣蝶傻眼了。
趙白玉指向寶和縣方向,細說路道。
下了望佛嶺是土龍崗,過了土龍崗是梅花道,那裏全是各色梅樹,冬春才熱鬧。離了梅花道有兩個選擇,一是下山走水道繞到淨空寺正西山腳,順山道至山門;二是繼續翻山,梅花道之後是小風嶺、大風嶺、江風嶺、柴夫窩、藏劍崗、羅漢洞、飛雲磯,過了飛雲磯再翻兩個山頭就到護皇嶺了。
千衣蝶打個哈哈,拉著趙白玉轉身就走。
非是上山,是下山。那麽遠,走到腳上磨出水泡也是到不了。
花蕊抱著桃子跟上,脆生生地道:“表少爺,那怎麽走才近呢?”
趙白玉笑道:“翻山走近不了,也沒必要翻山,從天華坐馬車順大道經由府城去寶和縣快得很,且不必入縣,護皇嶺在城東,有一條太祖時修下的寬整石道直到寺門前。”
千衣蝶道:“好富有的廟,虧你知道的這麽清楚。”
此語並非胡說,這古朝,寬整石道就相當於後世的高速公路,還是要在山間修造,根本不是所謂富戶就修得起的。
趙白玉道:“太祖親命重修的廟,當然富嘛。哥哥小時整天瘋野,這附近的地理與傳說自是爛熟。既然傻妹妹是想去寺廟遊水玩,咱們沒必要遠去淨空寺,附近就有好去處。”
“真的?有寺廟清靜?”千衣蝶可不想這邊下水,那邊就有人說世風日下。
趙白玉道:“清靜到隻有鬼。寶塔河上流頭有條青河匯入,順著青河走上幾裏就有一座七層石塔,名為佛佑。二十多年前修的,林伯曾和你說過,大吳南邊曾有過一場大疫,所過之處百裏人煙稀,過後東寧府各縣鄉紳便一同出錢,請匠人蓋了塔,又請淨空寺高僧在塔內遍刻經文,一是鎮壓疫鬼,二是超渡亡魂。因著是鎮鬼塔,平常就是沒人去。”
千衣蝶道:“青河不是也連著下馬河麽?到下河鎮了?”
趙白玉道:“差不多,再往前走走就是下河鎮。怎麽樣,去不去?”
千衣蝶道:“怎麽不去,別說沒到府城,就是到了也比翻十幾個山頭輕鬆些。公君,當前開道。”
“得令。”趙白玉就勢拉起傻妹妹玉手,向前走去。
走著聊著,千衣蝶心上忽地由太祖一詞想起前生曾有過的明朝太祖來,便向趙白玉問起本朝太祖是當過和尚,還是沒當過。
趙白玉詫異傻妹妹為何要問此等會犯忌諱的事,好在山道無有遊人,就給傻妹妹說起古事來。
大吳太祖在三僧救護期間為掩人耳目剃過頭、念過經,算是當過和尚,入教倒是實打實真有,元末三大教,紅巾、彌勒、明尊,這三教算是一根上生出的三朵花。
然而大吳太祖入教隻是情勢所逼,壯大後便與三教決裂。此事雖有過河拆橋之嫌,可三教徒眾實在是良莠不齊,且互相爭鬥、互相掣肘,每每令抗元大計毀於一旦,為天下大計,大吳太祖隻得先行征剿,其後才能一舉攻克元都,鼎定天下。
下到山腳,望著遊人漸有,趙白玉暫停太祖故事,移到偏道緩行。
千衣蝶曆史課成績一般,可對此類事在電視劇裏看得實在太多了,壓低聲道:“決裂一事實不稀奇,換了三教教首,一旦有機會,殺得隻會更狠。這天下本就隻能一人來坐。”
趙白玉低語:“傻妹妹說話就是合我脾胃。紅巾與明尊早就消亡,唯彌勒一直存在,並在武帝爺那時分化為彌勒與白蓮兩枝,兩教皆稱自家為正統,內鬥不休。這兩家即是現今的教匪。這些事可不好與旁人說,也不能說。”
千衣蝶點點頭,心中暗思皇帝祖宗是半個和尚,這大吳朝果然就是前生世界的大明朝,人事上雖有所異同,曆史大方向半點沒變。
有關皇帝的話題很是危險,趙白玉為免傻妹妹他日禍從口出便另開話題,好比飛泉山中到底有沒有野狼。古時生態環境好,老虎都是特有一種華南虎,這狼肯定是不會少的,千衣蝶來了興趣,想著野狼會不會是那種在動物園看到過的大灰狼。
古時建築因技藝限製及工具落後的緣故都不是很高,而塔是少有的例外。來到青河地界後,行人遠遠就能看到高出樹頂一截的塔尖。
想著能在潔淨清涼的河裏遊水,又有瘋少爺可以防範登徒子,千衣蝶心情越發激動,至於瘋少爺會不會監守自盜偷看兩眼,壓根就沒空去想。快走快行,千衣蝶火熱心情漸行冷卻,及至來到塔前,撇嘴叉腰,大有拿桃丟砸可恥胡扯少爺的架勢。
趙白玉也是納悶了,今個遠不到打掃的時候,就算是,也隻會是三五老頭子,這許多人哪裏來的?
忽有一壯實漢子行來,道了聲借過,推開堵路趙白玉,帶著妻兒向塔門走去。那婦人左手中拿著符紙,右手拎著瓶酒與供祭福物。
趙白玉微微一愣後轉頭打量,果是發現附近人不管老小,都有帶著符紙。千衣蝶心下好奇,想問又怕附近人中有天華縣人,便上前拉拉趙白玉,美目含威,以示給瘋少爺一個解釋不是胡扯的機會。
趙白玉微微一笑,卻是沒問,帶著千衣蝶與花蕊走進塔中,轉轉看看,不一會就將事情聽了大概。出得塔來,趙白玉眉頭皺起,思索中忽地發現一位坐在地上休息的老伯有些麵善,心下一喜,走到近前,行揖作禮。
老伯恰也覺著眼前後生麵目有些熟,細想之後恍然是那天的趙家小哥,忙起身還禮。
趙白玉做話道:“老人家一向可好?前次小生表妹給老人家添了麻煩,致令亡者受擾,深感不安。老伯緣何來此祭拜?小生對此塔來曆頗有所知,就算有所祭拜也不在盛夏之時,好生令人詫異。”
“那咱們還要翻幾個山頭?”千衣蝶傻眼了。
趙白玉指向寶和縣方向,細說路道。
下了望佛嶺是土龍崗,過了土龍崗是梅花道,那裏全是各色梅樹,冬春才熱鬧。離了梅花道有兩個選擇,一是下山走水道繞到淨空寺正西山腳,順山道至山門;二是繼續翻山,梅花道之後是小風嶺、大風嶺、江風嶺、柴夫窩、藏劍崗、羅漢洞、飛雲磯,過了飛雲磯再翻兩個山頭就到護皇嶺了。
千衣蝶打個哈哈,拉著趙白玉轉身就走。
非是上山,是下山。那麽遠,走到腳上磨出水泡也是到不了。
花蕊抱著桃子跟上,脆生生地道:“表少爺,那怎麽走才近呢?”
趙白玉笑道:“翻山走近不了,也沒必要翻山,從天華坐馬車順大道經由府城去寶和縣快得很,且不必入縣,護皇嶺在城東,有一條太祖時修下的寬整石道直到寺門前。”
千衣蝶道:“好富有的廟,虧你知道的這麽清楚。”
此語並非胡說,這古朝,寬整石道就相當於後世的高速公路,還是要在山間修造,根本不是所謂富戶就修得起的。
趙白玉道:“太祖親命重修的廟,當然富嘛。哥哥小時整天瘋野,這附近的地理與傳說自是爛熟。既然傻妹妹是想去寺廟遊水玩,咱們沒必要遠去淨空寺,附近就有好去處。”
“真的?有寺廟清靜?”千衣蝶可不想這邊下水,那邊就有人說世風日下。
趙白玉道:“清靜到隻有鬼。寶塔河上流頭有條青河匯入,順著青河走上幾裏就有一座七層石塔,名為佛佑。二十多年前修的,林伯曾和你說過,大吳南邊曾有過一場大疫,所過之處百裏人煙稀,過後東寧府各縣鄉紳便一同出錢,請匠人蓋了塔,又請淨空寺高僧在塔內遍刻經文,一是鎮壓疫鬼,二是超渡亡魂。因著是鎮鬼塔,平常就是沒人去。”
千衣蝶道:“青河不是也連著下馬河麽?到下河鎮了?”
趙白玉道:“差不多,再往前走走就是下河鎮。怎麽樣,去不去?”
千衣蝶道:“怎麽不去,別說沒到府城,就是到了也比翻十幾個山頭輕鬆些。公君,當前開道。”
“得令。”趙白玉就勢拉起傻妹妹玉手,向前走去。
走著聊著,千衣蝶心上忽地由太祖一詞想起前生曾有過的明朝太祖來,便向趙白玉問起本朝太祖是當過和尚,還是沒當過。
趙白玉詫異傻妹妹為何要問此等會犯忌諱的事,好在山道無有遊人,就給傻妹妹說起古事來。
大吳太祖在三僧救護期間為掩人耳目剃過頭、念過經,算是當過和尚,入教倒是實打實真有,元末三大教,紅巾、彌勒、明尊,這三教算是一根上生出的三朵花。
然而大吳太祖入教隻是情勢所逼,壯大後便與三教決裂。此事雖有過河拆橋之嫌,可三教徒眾實在是良莠不齊,且互相爭鬥、互相掣肘,每每令抗元大計毀於一旦,為天下大計,大吳太祖隻得先行征剿,其後才能一舉攻克元都,鼎定天下。
下到山腳,望著遊人漸有,趙白玉暫停太祖故事,移到偏道緩行。
千衣蝶曆史課成績一般,可對此類事在電視劇裏看得實在太多了,壓低聲道:“決裂一事實不稀奇,換了三教教首,一旦有機會,殺得隻會更狠。這天下本就隻能一人來坐。”
趙白玉低語:“傻妹妹說話就是合我脾胃。紅巾與明尊早就消亡,唯彌勒一直存在,並在武帝爺那時分化為彌勒與白蓮兩枝,兩教皆稱自家為正統,內鬥不休。這兩家即是現今的教匪。這些事可不好與旁人說,也不能說。”
千衣蝶點點頭,心中暗思皇帝祖宗是半個和尚,這大吳朝果然就是前生世界的大明朝,人事上雖有所異同,曆史大方向半點沒變。
有關皇帝的話題很是危險,趙白玉為免傻妹妹他日禍從口出便另開話題,好比飛泉山中到底有沒有野狼。古時生態環境好,老虎都是特有一種華南虎,這狼肯定是不會少的,千衣蝶來了興趣,想著野狼會不會是那種在動物園看到過的大灰狼。
古時建築因技藝限製及工具落後的緣故都不是很高,而塔是少有的例外。來到青河地界後,行人遠遠就能看到高出樹頂一截的塔尖。
想著能在潔淨清涼的河裏遊水,又有瘋少爺可以防範登徒子,千衣蝶心情越發激動,至於瘋少爺會不會監守自盜偷看兩眼,壓根就沒空去想。快走快行,千衣蝶火熱心情漸行冷卻,及至來到塔前,撇嘴叉腰,大有拿桃丟砸可恥胡扯少爺的架勢。
趙白玉也是納悶了,今個遠不到打掃的時候,就算是,也隻會是三五老頭子,這許多人哪裏來的?
忽有一壯實漢子行來,道了聲借過,推開堵路趙白玉,帶著妻兒向塔門走去。那婦人左手中拿著符紙,右手拎著瓶酒與供祭福物。
趙白玉微微一愣後轉頭打量,果是發現附近人不管老小,都有帶著符紙。千衣蝶心下好奇,想問又怕附近人中有天華縣人,便上前拉拉趙白玉,美目含威,以示給瘋少爺一個解釋不是胡扯的機會。
趙白玉微微一笑,卻是沒問,帶著千衣蝶與花蕊走進塔中,轉轉看看,不一會就將事情聽了大概。出得塔來,趙白玉眉頭皺起,思索中忽地發現一位坐在地上休息的老伯有些麵善,心下一喜,走到近前,行揖作禮。
老伯恰也覺著眼前後生麵目有些熟,細想之後恍然是那天的趙家小哥,忙起身還禮。
趙白玉做話道:“老人家一向可好?前次小生表妹給老人家添了麻煩,致令亡者受擾,深感不安。老伯緣何來此祭拜?小生對此塔來曆頗有所知,就算有所祭拜也不在盛夏之時,好生令人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