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千衣蝶將事情聽了大概,心下頓生不平,哪裏還管得了古時所謂的忌諱,瞅準機會,搶過老鄉人手中的骨灰壺就跑。邊跑邊唱:“我有一隻小毛驢從來都不騎,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去趕集……”
這天下搶什麽的都有,就是灰壺送人都沒人要,一眾鄉人沒有追,站在原地傻楞眼。
唯有那被鄉人們揪住惡罵、甚至要打的老頭例外,如同命根子被搶,邁開老腿就追了過去,可哪裏是輕快姑娘家的對手,跑出十來步落下五七丈,猶自不肯放棄,唿著大氣前追。
見有後生要追,道旁旁觀的趙白玉忙攔到前方,故作糊塗,對著老鄉人拱手道:“老人家,晚生有禮了。”
眼前後生一襲書生袍,腰掛玉飾,神采爽朗,老鄉人知其必是大家出身,不敢怠慢,拱手迴禮,相問來曆。
趙白玉道:“老人家,那姑娘是晚生表妹,世居天華縣,自幼心竅混沌,聽聞東寧府來了個神醫就帶她前去求醫。途中為避暑氣在樹下前暫歇,一不留神就讓她跑了。我這表妹傻起來可不得了,萬物入手休想能拿迴來,耍完又是隨手就扔,壓根就記不起扔哪了,晚生也不知為此吃了多少苦。不知所拿何物?晚生加價賠償,定不讓老人家吃虧。”
老鄉人道:“不緊要,隻要不落入那人手裏,扔了也是幹淨。說來就是一灰壺,原是我家鄰居,四十多年前打北邊逃荒來的,苦人啊,二十多年前一場大疫,他家盡絕,是老漢奉了官令帶人燒了他一家。昨個,那人突然找來認親,一應姓名來曆所說無差,模樣雖老,可恰與當年鄰家老爹有五分像,老漢尋思一個窮家絕戶沒什麽給人騙的,便帶了他掘出灰壺,夜宿我家。”就此歎氣不語。
趙白玉道:“既是尋親無疑,老人家緣何與他爭鬥起來?”
老鄉人道:“原本無事,可我家小子起夜小解,竟是發現那人蹲著小解。清早說與老漢聽,老漢便找他對質,哪知他事先得知打後門溜了。老漢在這活了一輩子,沒有不知道的路,終在此處攔上他。聽老人說,閹人們都會一些邪法,騙要灰壺定是不做好事。我那鄰家再窮也是清白良善人家,哪能讓他們死後也不安寧,老漢就是砸了灰壺也絕不讓他帶走了。”
話音未落,遠處傳來重物落水聲,雜夾著一個極為尖銳痛苦的老人叫聲。
趙白玉不用迴頭看就知道發生了什麽,道:“定是我那傻妹妹亂跑衝到河裏了,她天生會水必無大礙,隻是那灰壺說不得就要碎裂沉水了,這下要對不住老人家了。”
他自懷中拿出銀包,將散碎銀子湊出一兩,遞過去道:“令亡者不寧,晚生心裏實是不安。些許心意,還請老人家收下,多買些紙錢與福物燒化,稍贖我那傻妹妹的罪過。若是怨魂纏身,由傻變瘋,我那姑父定會急死,可憐天下父母心,萬望老人家體諒。”
銀一兩可換錢千文,在鄉間是大財,足可供農家兩三月生活,老鄉人本是要推辭,見說點頭收下了,自帶著後生們迴家。
送走鄉人,趙白玉迴返樹下,叫上老胡順河道迴行,來到前方千衣蝶跳河處,對著河水傻看的哀痛老人家招手,示意老人家上車。
老人家知趙白玉與先前姑娘是一夥的,本是陰著臉要發作,見狀立知有蹊蹺,又見趙白玉笑得親切,絲毫沒有虛矯鄙棄之意,略一沉吟,終是上了車。因是心有牽掛,老人家問了趙白玉姓名後便不再說話。
老胡雖是心下糊塗,可這些年下來對瘋少爺傻小姐的胡來行為早已是見怪不怪,便隻管按著少爺吩咐順河道迴行。
千衣蝶正在河水下遊戲水玩,遠遠見車來了便遊迴岸上,抱起岸邊被外衫緊裹的灰壺。先前跳河後,她一直有用手托出水麵,是以沒浸多少水。千衣蝶小跑到馬車前,對著趙白玉甜甜一笑。
趙白玉伸手將人拉進車內,吩咐老胡先去樹下歇著。老胡半點不問,自去路邊樹下坐著。
馬車內,老人家接過衣包,打開細瞧,見內裏灰壺完好,這才放下心來。既是灰壺完好無損,他便知先前誤會人了,正要道謝,卻見對麵姑娘一身濕衣,雙眼呆滯,滿臉傻笑,不禁愣怔了。
趙白玉忽感背上一痛,知是傻妹妹下毒手了,隻得替她背上黑鍋,可也不肯白吃虧,順勢將傻妹妹介紹成趙家小哥的未過門媳婦。
聽得是個天生心竅混沌的傻小姐,老人家短短一歎,深感老天不公。
趙白玉忍笑道:“晚生這傻妹妹時而清醒,時而渾傻,發作時隻認得晚生,也隻聽晚生的話,晚生這些年來不知為此吃了多少苦。先前路過此地時她犯病偷跑了,追她時恰好撞見老丈與人爭執,此事難說對錯,可總不能眼看著親人離散無法團圓,但要是正經去做,極是糾纏耗時,隻好吩咐傻妹妹行了歪法,彼此都方便。不知老丈貴姓?”
老人家擺擺手,尖聲低語:“小哥口下積德,這情我領了,一個年老還鄉的老奴才可談不上貴,梁九德。小哥通權達變,斷事敏銳又不失仁義,他日必成大器。”
一旁的千衣蝶忽地伸手,自梁九德額下拔下幾根短須,細細一看,果是粘上的假貨,奇道:“真是太監哩。梁公公,聽說太監都很威風很有錢呢。”
梁九德揉著刺痛下巴,目中精光一閃而逝,心道這傻姑娘怎麽知道咱家是太監的。正尋思破綻出在哪,他耳內聽得對麵少年男女對話,不由得啼笑皆非,敢情是傻姑娘胡說正著。
趙白玉拿起幹布給千衣蝶擦拭濕發,隨口道:“傻妹妹,這太監是公公不錯,可公公並非全是太監,就好像六部尚書是官,總不成官都是尚書吧。咱們外邊籠統叫公公一聲太監不算錯,就像小民見著穿官服的就叫一聲大人,沒人見怪,可有官品的人絕不敢隨便亂叫。離了宮就是常人,要叫老丈,要有禮數。”
“有區別麽?難道隻是切了一半?那多難受,還不如全切了。”千衣蝶對太監的認知多是源自前生的清宮劇,還真是不甚了了。
這天下搶什麽的都有,就是灰壺送人都沒人要,一眾鄉人沒有追,站在原地傻楞眼。
唯有那被鄉人們揪住惡罵、甚至要打的老頭例外,如同命根子被搶,邁開老腿就追了過去,可哪裏是輕快姑娘家的對手,跑出十來步落下五七丈,猶自不肯放棄,唿著大氣前追。
見有後生要追,道旁旁觀的趙白玉忙攔到前方,故作糊塗,對著老鄉人拱手道:“老人家,晚生有禮了。”
眼前後生一襲書生袍,腰掛玉飾,神采爽朗,老鄉人知其必是大家出身,不敢怠慢,拱手迴禮,相問來曆。
趙白玉道:“老人家,那姑娘是晚生表妹,世居天華縣,自幼心竅混沌,聽聞東寧府來了個神醫就帶她前去求醫。途中為避暑氣在樹下前暫歇,一不留神就讓她跑了。我這表妹傻起來可不得了,萬物入手休想能拿迴來,耍完又是隨手就扔,壓根就記不起扔哪了,晚生也不知為此吃了多少苦。不知所拿何物?晚生加價賠償,定不讓老人家吃虧。”
老鄉人道:“不緊要,隻要不落入那人手裏,扔了也是幹淨。說來就是一灰壺,原是我家鄰居,四十多年前打北邊逃荒來的,苦人啊,二十多年前一場大疫,他家盡絕,是老漢奉了官令帶人燒了他一家。昨個,那人突然找來認親,一應姓名來曆所說無差,模樣雖老,可恰與當年鄰家老爹有五分像,老漢尋思一個窮家絕戶沒什麽給人騙的,便帶了他掘出灰壺,夜宿我家。”就此歎氣不語。
趙白玉道:“既是尋親無疑,老人家緣何與他爭鬥起來?”
老鄉人道:“原本無事,可我家小子起夜小解,竟是發現那人蹲著小解。清早說與老漢聽,老漢便找他對質,哪知他事先得知打後門溜了。老漢在這活了一輩子,沒有不知道的路,終在此處攔上他。聽老人說,閹人們都會一些邪法,騙要灰壺定是不做好事。我那鄰家再窮也是清白良善人家,哪能讓他們死後也不安寧,老漢就是砸了灰壺也絕不讓他帶走了。”
話音未落,遠處傳來重物落水聲,雜夾著一個極為尖銳痛苦的老人叫聲。
趙白玉不用迴頭看就知道發生了什麽,道:“定是我那傻妹妹亂跑衝到河裏了,她天生會水必無大礙,隻是那灰壺說不得就要碎裂沉水了,這下要對不住老人家了。”
他自懷中拿出銀包,將散碎銀子湊出一兩,遞過去道:“令亡者不寧,晚生心裏實是不安。些許心意,還請老人家收下,多買些紙錢與福物燒化,稍贖我那傻妹妹的罪過。若是怨魂纏身,由傻變瘋,我那姑父定會急死,可憐天下父母心,萬望老人家體諒。”
銀一兩可換錢千文,在鄉間是大財,足可供農家兩三月生活,老鄉人本是要推辭,見說點頭收下了,自帶著後生們迴家。
送走鄉人,趙白玉迴返樹下,叫上老胡順河道迴行,來到前方千衣蝶跳河處,對著河水傻看的哀痛老人家招手,示意老人家上車。
老人家知趙白玉與先前姑娘是一夥的,本是陰著臉要發作,見狀立知有蹊蹺,又見趙白玉笑得親切,絲毫沒有虛矯鄙棄之意,略一沉吟,終是上了車。因是心有牽掛,老人家問了趙白玉姓名後便不再說話。
老胡雖是心下糊塗,可這些年下來對瘋少爺傻小姐的胡來行為早已是見怪不怪,便隻管按著少爺吩咐順河道迴行。
千衣蝶正在河水下遊戲水玩,遠遠見車來了便遊迴岸上,抱起岸邊被外衫緊裹的灰壺。先前跳河後,她一直有用手托出水麵,是以沒浸多少水。千衣蝶小跑到馬車前,對著趙白玉甜甜一笑。
趙白玉伸手將人拉進車內,吩咐老胡先去樹下歇著。老胡半點不問,自去路邊樹下坐著。
馬車內,老人家接過衣包,打開細瞧,見內裏灰壺完好,這才放下心來。既是灰壺完好無損,他便知先前誤會人了,正要道謝,卻見對麵姑娘一身濕衣,雙眼呆滯,滿臉傻笑,不禁愣怔了。
趙白玉忽感背上一痛,知是傻妹妹下毒手了,隻得替她背上黑鍋,可也不肯白吃虧,順勢將傻妹妹介紹成趙家小哥的未過門媳婦。
聽得是個天生心竅混沌的傻小姐,老人家短短一歎,深感老天不公。
趙白玉忍笑道:“晚生這傻妹妹時而清醒,時而渾傻,發作時隻認得晚生,也隻聽晚生的話,晚生這些年來不知為此吃了多少苦。先前路過此地時她犯病偷跑了,追她時恰好撞見老丈與人爭執,此事難說對錯,可總不能眼看著親人離散無法團圓,但要是正經去做,極是糾纏耗時,隻好吩咐傻妹妹行了歪法,彼此都方便。不知老丈貴姓?”
老人家擺擺手,尖聲低語:“小哥口下積德,這情我領了,一個年老還鄉的老奴才可談不上貴,梁九德。小哥通權達變,斷事敏銳又不失仁義,他日必成大器。”
一旁的千衣蝶忽地伸手,自梁九德額下拔下幾根短須,細細一看,果是粘上的假貨,奇道:“真是太監哩。梁公公,聽說太監都很威風很有錢呢。”
梁九德揉著刺痛下巴,目中精光一閃而逝,心道這傻姑娘怎麽知道咱家是太監的。正尋思破綻出在哪,他耳內聽得對麵少年男女對話,不由得啼笑皆非,敢情是傻姑娘胡說正著。
趙白玉拿起幹布給千衣蝶擦拭濕發,隨口道:“傻妹妹,這太監是公公不錯,可公公並非全是太監,就好像六部尚書是官,總不成官都是尚書吧。咱們外邊籠統叫公公一聲太監不算錯,就像小民見著穿官服的就叫一聲大人,沒人見怪,可有官品的人絕不敢隨便亂叫。離了宮就是常人,要叫老丈,要有禮數。”
“有區別麽?難道隻是切了一半?那多難受,還不如全切了。”千衣蝶對太監的認知多是源自前生的清宮劇,還真是不甚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