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迴到酒店房間裏。兩人分享交流著,滿載而歸的收獲。成果都是沉甸甸的,是豐富深刻的。
“親愛的,我看你的這份特殊的記錄神功,是一份天然的心靈流動,在這個水天一色的晶瑩剔透的大明鏡下,照出的一定是來自遙遠的天外迴收後的光亮。你的文字是一份生命力的瞬間凝結。”周廣亮被夏明竹的這個行為所折服,每次,她書寫的神功到來的時候,周廣亮好像,也被某種力量驅動著,帶著一份敬佩和仰慕,帶著一種虔誠的跟隨。
“你看看,我的東西。我是完全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被帶動起來的。”夏明竹笑著說,順手把手裏的筆帽扣上,把剛剛寫好的文字,遞給周廣亮看。
周光亮看到的,簡直是就是天書一份,全都是靈魂的風景圖,全都是來自遙遠的,好像又很接地氣的文字,都是心裏的溫度,感應後的撕扯呐喊,還有好像契合在每個人心裏的一種愉悅。
“看看我的攝影作品?”周廣亮坐在夏明竹旁邊,打開相機,看到一張張天池澄澈明亮的照片,每一張都是給人,仿佛來自天堂的純淨和聖潔,
夏明竹很震驚,笑著說:“這就是你我的,詩情畫意的風景圖,都是此時此刻,最完美的一份呈現了。我們的生命力,就在這些文字和圖片裏,交融共通了。升華的過程,都是在剛剛各自的創作裏麵了。
你我的生命都在一種彰顯裏,存在過了,這就是活著的意義和理由吧。不然你說我們活在人間,留給世界的,不能隻是個過客的了無痕跡吧。來去匆匆的飄飛流逝,從來都是這樣的無差別。”
“是的,想想看,能留下的,肯定都是心靈的東西。肉體的生生滅滅,來來去去,是春華秋實般的原地重複,有更多的專業人員,在做這些科學的科觀研究。可這些前人、古人、聖人們,都已經耕耘了千百年了,塔尖上再有所突破的難度是很大的。就像一個西紅柿、一根黃瓜,你你我的智慧是顯示不出來的,隻能是從市場上買迴來,洗幹淨了吃掉而已。有多少超越時空的功能沒有?”夏明竹認真地說。
兩個人就在這個匆匆而過的瞬間,天池最美麗的時刻,坐下來,用自己的文字和圖片,把自己的詩情畫意,攜手創造一份,屬於兩個人生命綻放的凝聚銘刻時刻。這就是生命之旅的痕跡和見證。
想想《左傳》《尚書》《周易》的古老,《詩經》《楚辭》的傳承,留給我們的,就是文字的密碼。文字密碼,是人類最神奇的心靈通道,是人類超越肉體短暫易逝的萬能魔法。
“我們一來,就被天堂般的美景徹底征服了,沒來得及吃東西,來餓了吧?吃點東西。”周廣亮順手,再次遞給夏明竹一根香蕉,
“好的,你一說,我還真餓了,嗯,好香甜的啊!”夏明竹咬了一口香蕉,仿佛甜到了心坎上了。
“那當然了。”周廣亮很開心的,自己也一邊剝著香蕉皮,一邊笑嘻嘻地說。“這香蕉要是放在家裏的客廳,你吃,就沒現在這個味道了,你會覺得很普通,甚至覺得味如嚼蠟,那是此時此刻,這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天池,把你我的影子,都找照進去了,我們的快樂和甜蜜,鐫刻在這裏了,用你的文字和我的照片,配合起來,就變成永恆的東西了。”
“你說的真好,這就是你我活著的,那份快樂感,生而為人的一種升華,一種身心靈的打造過程。這個是活一迴的魅力。來人間一趟,不得給自己找點,怎麽活得開心行動,那就太千篇一律,了無痕跡了。”夏明竹嘴裏的香蕉,似乎還透著股香氣四溢的味道,那仿佛是來自天池的,詩情畫意的塗抹和加持。
“想想看,我們在拍照過程中,看見那些同行的遊人。及得就在距離我們不遠處,看到一家子四口,在天池邊上拍照,先生架起相機,給大家拍了合影,夫妻倆帶著一兒一女,和諧美滿的一家人。
隨後,先生在給兩個孩子不停地拍著各種照片。就在一家四口拍照的左手邊,一對白發老人在各自分別拍照,好像很精致的拍著,老太太說:“你這張拍得我眼睛沒睜開,重來一張?”
“好的,你站好了,我拍的時候,你自己調整好表情,來,123,笑一個。”老頭在喊著,一邊在給老太太拍照。
夏明竹看著這些畫麵,很感動,覺得旅遊的意義,就是自己在這些美景中行走,把自己和這個美景,親密的做個關聯,到此一遊的模式,成為人們旅遊的打卡經典模式。
走過了大江南北,天南海北,留下的照片,是給活著的自己看,等到一天自己也要離開人世間了,就留給子孫後代,這種模式也是存活三代,帶後麵的人,就不再認識了,也沒興趣了。用不用給前輩們麵子了,他們都早已經撒手人寰了。沒人再記得,這些人曾來過人世了。這就是人世間的流程和模式。
匆匆而過的陌生人,在這個地球村,行走一會兒。都在各自的時間點來去,好像都是定點的生命過程,不變的是,這些活過的文字。
想想後來的人,還是大同小異地,這個模式活一迴,就走了。隻是留給那些,同頻共振的讀書人,在自己的生命中,豐富充盈的心靈之約,在文字裏相互傳承,彼此保有著豐富高大的靈魂之旅。
不擴大,不提升心靈的風景的人,來來去去都是這些,了無痕跡的浮皮潦草,行色匆匆,走個過場。
“我倒是覺得,在此時此刻的天池,你我的詩情畫意旁邊,是一些陌生人,就在我們家附近小區裏,不管是鄰居,還是陌生人,都是一樣的,這個來去匆匆的瞬間一瞥。”周廣亮無奈地說。
“是啊,生命的密碼,都是這樣的分為深刻淺薄,肉體和心靈存在的兩個層麵了。”
“那我倒是覺得,神奇的文字圖片,在書籍裏,就能成為一份心靈的存在了。想想法國的那個叫普魯斯特的人,身體不能動,天天躺在床上,用幾年時間,寫出的巨型的浩瀚的文字《追憶似水年華》,留給世界的,就是當時自己活著的,身心靈的瞬間了。”
“對了,還有《蒙恬筆記》隨筆的形式,也是其中有很多,讓後人流連忘返的東西,說白了,還是思想心靈的那些東西。肉體太短暫,太有限,早就被忽略了。”
“哦,我終於懂了,你整天掛在嘴上的那句,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了。肉體隻是承載這靈魂,讓靈魂暫時有個寄存之地,肉體總是要離開的。靈魂是能夠不朽。這算是人間的風景了,和自然沒什麽關係。”
“你說對了, 我想起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就是這個問題,肉體的問題,是自然生長過程,可是在社會中生長,離開了社會,純粹的迴到自然,人就無法生存下去了。就是每天的肉體和靈魂,同存在,互相供養著彼此。”
“地球每天都在轉,圍繞著自己的軸心,一圈又一圈的轉動著。沿著自己的軌道,圍繞著太陽,叫公轉一圈,就是所謂的一年。這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講過,可是那時候,還是沒這個體驗,好像很麻木,就是渾渾噩噩的,所謂的虛度年華,庸庸碌碌,既不悔恨也不羞愧。就是無感。或者叫麻木不仁。”
“一年一年,一天一天,就是這樣這輩子,就過完了,就該下車了,就是肉體的消亡了。一歲一枯榮是草,一開一落是花。一生一死是人。來來去去,生生不息,是六七百萬年的曆程了。”
“一個百年的生命體,相對於六七百萬年的曆程,是能夠忽略不計的。江月何時初照人?何人江岸初見月?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人活著,來這個人世間,總得給這個世界留點什麽,讓後來的人知道,你曾經來到過這個世界。這就是心靈的文字。就是靈魂不死的文字。”
“我懂你的意思了,這就是你所說的,用有限的生命,做點無限永恆的事情,就是保持你的這個書寫動作,就是能夠從肉體的腐爛老化死亡中,分離出來,變得永垂不朽。就像圖書館裏,那些記錄著五千年的書籍。”
“是的,迴歸的是肉體,所謂的塵歸塵,土歸土。可靈魂就從肉體的書寫,這個動作裏,變成了了文字,文字印在書上,書籍是一個不腐爛,保藏文字的物質。這個物質是有密碼的,是能夠通達活人的心靈的,活著的人,就會繼續通過文字,和去世的人,促膝談心,心靈交流。”
“哈哈,你這個願望,是長生不老,永垂不朽的巧妙辦法。因為人類發明出語言文字,口頭語言是風吹雲散的東西,可文字是能夠看的,閱讀的,是視覺的震撼心靈的存在。”
“嗯,不錯,靈與肉的交流,在活著的時候,能做到,死亡了,也能借助文字,和活人,後來的那個唐朝詩人陳子昂,所說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現在,文字就能作為一個媒介物。這個文字是既有物質性的,又有精神性的存在。”
“對,顯然,文字比肉體要堅硬強大得多,就是能夠超越時間空間的限製了。看看,人類發明的這些東西,宗教,就是這個東西,神靈的力量,就是超越肉體的。愛迪生發明了那麽多東西,幾個用燈泡、發電報、看電視、看電影、坐汽車、坐飛機、輪船的人,想到了發明人呢?”
“使用者不會記起他,可是無數的前赴後繼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們,後來的那些從事精神創造活動人,都會記著他的。”
“人來於自然,最終迴歸自然,說的是人的肉體。靈魂是人間的東西,人獨創的人類風景。”
“我懂了,麵對各國的文學,難怪人家說:美國人為了自由而死,英國人為了榮譽而死,法國人為了浪漫的愛情而死,日本人想死,俄羅斯人而死,我們國人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是的,純粹的文化氛圍差異了。都是地球村的,各個角落的好風景啊。”
“親愛的,你還怕死嗎?”
“我不怕,怕也沒用啊,該死都得死,隻是要抓緊時間,過好自己的每天。每一分每一秒。到死來臨的時候,無怨無悔,心安理得就行了。”
“生死之間,就是個活了,人的差異,在於怎麽活著。”
“肉體現在每天支撐著心靈,給心靈很多的滋養,不能身心撕裂對抗,保持和諧的同時,要讓肉體做心靈的仆人,忠實的仆人,這樣到了分離的時候,心靈是平和的,安寧的。”
“所謂的死不瞑目,就是靈魂不安啊。不安心,不願意,放不下啊。自己沒有讓自己的靈魂安寧啊。”
迴到酒店房間裏。兩人分享交流著,滿載而歸的收獲。成果都是沉甸甸的,是豐富深刻的。
“親愛的,我看你的這份特殊的記錄神功,是一份天然的心靈流動,在這個水天一色的晶瑩剔透的大明鏡下,照出的一定是來自遙遠的天外迴收後的光亮。你的文字是一份生命力的瞬間凝結。”周廣亮被夏明竹的這個行為所折服,每次,她書寫的神功到來的時候,周廣亮好像,也被某種力量驅動著,帶著一份敬佩和仰慕,帶著一種虔誠的跟隨。
“你看看,我的東西。我是完全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被帶動起來的。”夏明竹笑著說,順手把手裏的筆帽扣上,把剛剛寫好的文字,遞給周廣亮看。
周光亮看到的,簡直是就是天書一份,全都是靈魂的風景圖,全都是來自遙遠的,好像又很接地氣的文字,都是心裏的溫度,感應後的撕扯呐喊,還有好像契合在每個人心裏的一種愉悅。
“看看我的攝影作品?”周廣亮坐在夏明竹旁邊,打開相機,看到一張張天池澄澈明亮的照片,每一張都是給人,仿佛來自天堂的純淨和聖潔,
夏明竹很震驚,笑著說:“這就是你我的,詩情畫意的風景圖,都是此時此刻,最完美的一份呈現了。我們的生命力,就在這些文字和圖片裏,交融共通了。升華的過程,都是在剛剛各自的創作裏麵了。
你我的生命都在一種彰顯裏,存在過了,這就是活著的意義和理由吧。不然你說我們活在人間,留給世界的,不能隻是個過客的了無痕跡吧。來去匆匆的飄飛流逝,從來都是這樣的無差別。”
“是的,想想看,能留下的,肯定都是心靈的東西。肉體的生生滅滅,來來去去,是春華秋實般的原地重複,有更多的專業人員,在做這些科學的科觀研究。可這些前人、古人、聖人們,都已經耕耘了千百年了,塔尖上再有所突破的難度是很大的。就像一個西紅柿、一根黃瓜,你你我的智慧是顯示不出來的,隻能是從市場上買迴來,洗幹淨了吃掉而已。有多少超越時空的功能沒有?”夏明竹認真地說。
兩個人就在這個匆匆而過的瞬間,天池最美麗的時刻,坐下來,用自己的文字和圖片,把自己的詩情畫意,攜手創造一份,屬於兩個人生命綻放的凝聚銘刻時刻。這就是生命之旅的痕跡和見證。
想想《左傳》《尚書》《周易》的古老,《詩經》《楚辭》的傳承,留給我們的,就是文字的密碼。文字密碼,是人類最神奇的心靈通道,是人類超越肉體短暫易逝的萬能魔法。
“我們一來,就被天堂般的美景徹底征服了,沒來得及吃東西,來餓了吧?吃點東西。”周廣亮順手,再次遞給夏明竹一根香蕉,
“好的,你一說,我還真餓了,嗯,好香甜的啊!”夏明竹咬了一口香蕉,仿佛甜到了心坎上了。
“那當然了。”周廣亮很開心的,自己也一邊剝著香蕉皮,一邊笑嘻嘻地說。“這香蕉要是放在家裏的客廳,你吃,就沒現在這個味道了,你會覺得很普通,甚至覺得味如嚼蠟,那是此時此刻,這個天光雲影共徘徊的天池,把你我的影子,都找照進去了,我們的快樂和甜蜜,鐫刻在這裏了,用你的文字和我的照片,配合起來,就變成永恆的東西了。”
“你說的真好,這就是你我活著的,那份快樂感,生而為人的一種升華,一種身心靈的打造過程。這個是活一迴的魅力。來人間一趟,不得給自己找點,怎麽活得開心行動,那就太千篇一律,了無痕跡了。”夏明竹嘴裏的香蕉,似乎還透著股香氣四溢的味道,那仿佛是來自天池的,詩情畫意的塗抹和加持。
“想想看,我們在拍照過程中,看見那些同行的遊人。及得就在距離我們不遠處,看到一家子四口,在天池邊上拍照,先生架起相機,給大家拍了合影,夫妻倆帶著一兒一女,和諧美滿的一家人。
隨後,先生在給兩個孩子不停地拍著各種照片。就在一家四口拍照的左手邊,一對白發老人在各自分別拍照,好像很精致的拍著,老太太說:“你這張拍得我眼睛沒睜開,重來一張?”
“好的,你站好了,我拍的時候,你自己調整好表情,來,123,笑一個。”老頭在喊著,一邊在給老太太拍照。
夏明竹看著這些畫麵,很感動,覺得旅遊的意義,就是自己在這些美景中行走,把自己和這個美景,親密的做個關聯,到此一遊的模式,成為人們旅遊的打卡經典模式。
走過了大江南北,天南海北,留下的照片,是給活著的自己看,等到一天自己也要離開人世間了,就留給子孫後代,這種模式也是存活三代,帶後麵的人,就不再認識了,也沒興趣了。用不用給前輩們麵子了,他們都早已經撒手人寰了。沒人再記得,這些人曾來過人世了。這就是人世間的流程和模式。
匆匆而過的陌生人,在這個地球村,行走一會兒。都在各自的時間點來去,好像都是定點的生命過程,不變的是,這些活過的文字。
想想後來的人,還是大同小異地,這個模式活一迴,就走了。隻是留給那些,同頻共振的讀書人,在自己的生命中,豐富充盈的心靈之約,在文字裏相互傳承,彼此保有著豐富高大的靈魂之旅。
不擴大,不提升心靈的風景的人,來來去去都是這些,了無痕跡的浮皮潦草,行色匆匆,走個過場。
“我倒是覺得,在此時此刻的天池,你我的詩情畫意旁邊,是一些陌生人,就在我們家附近小區裏,不管是鄰居,還是陌生人,都是一樣的,這個來去匆匆的瞬間一瞥。”周廣亮無奈地說。
“是啊,生命的密碼,都是這樣的分為深刻淺薄,肉體和心靈存在的兩個層麵了。”
“那我倒是覺得,神奇的文字圖片,在書籍裏,就能成為一份心靈的存在了。想想法國的那個叫普魯斯特的人,身體不能動,天天躺在床上,用幾年時間,寫出的巨型的浩瀚的文字《追憶似水年華》,留給世界的,就是當時自己活著的,身心靈的瞬間了。”
“對了,還有《蒙恬筆記》隨筆的形式,也是其中有很多,讓後人流連忘返的東西,說白了,還是思想心靈的那些東西。肉體太短暫,太有限,早就被忽略了。”
“哦,我終於懂了,你整天掛在嘴上的那句,人的高貴在於靈魂了。肉體隻是承載這靈魂,讓靈魂暫時有個寄存之地,肉體總是要離開的。靈魂是能夠不朽。這算是人間的風景了,和自然沒什麽關係。”
“你說對了, 我想起了,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就是這個問題,肉體的問題,是自然生長過程,可是在社會中生長,離開了社會,純粹的迴到自然,人就無法生存下去了。就是每天的肉體和靈魂,同存在,互相供養著彼此。”
“地球每天都在轉,圍繞著自己的軸心,一圈又一圈的轉動著。沿著自己的軌道,圍繞著太陽,叫公轉一圈,就是所謂的一年。這小時候,讀書的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講過,可是那時候,還是沒這個體驗,好像很麻木,就是渾渾噩噩的,所謂的虛度年華,庸庸碌碌,既不悔恨也不羞愧。就是無感。或者叫麻木不仁。”
“一年一年,一天一天,就是這樣這輩子,就過完了,就該下車了,就是肉體的消亡了。一歲一枯榮是草,一開一落是花。一生一死是人。來來去去,生生不息,是六七百萬年的曆程了。”
“一個百年的生命體,相對於六七百萬年的曆程,是能夠忽略不計的。江月何時初照人?何人江岸初見月?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
人活著,來這個人世間,總得給這個世界留點什麽,讓後來的人知道,你曾經來到過這個世界。這就是心靈的文字。就是靈魂不死的文字。”
“我懂你的意思了,這就是你所說的,用有限的生命,做點無限永恆的事情,就是保持你的這個書寫動作,就是能夠從肉體的腐爛老化死亡中,分離出來,變得永垂不朽。就像圖書館裏,那些記錄著五千年的書籍。”
“是的,迴歸的是肉體,所謂的塵歸塵,土歸土。可靈魂就從肉體的書寫,這個動作裏,變成了了文字,文字印在書上,書籍是一個不腐爛,保藏文字的物質。這個物質是有密碼的,是能夠通達活人的心靈的,活著的人,就會繼續通過文字,和去世的人,促膝談心,心靈交流。”
“哈哈,你這個願望,是長生不老,永垂不朽的巧妙辦法。因為人類發明出語言文字,口頭語言是風吹雲散的東西,可文字是能夠看的,閱讀的,是視覺的震撼心靈的存在。”
“嗯,不錯,靈與肉的交流,在活著的時候,能做到,死亡了,也能借助文字,和活人,後來的那個唐朝詩人陳子昂,所說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現在,文字就能作為一個媒介物。這個文字是既有物質性的,又有精神性的存在。”
“對,顯然,文字比肉體要堅硬強大得多,就是能夠超越時間空間的限製了。看看,人類發明的這些東西,宗教,就是這個東西,神靈的力量,就是超越肉體的。愛迪生發明了那麽多東西,幾個用燈泡、發電報、看電視、看電影、坐汽車、坐飛機、輪船的人,想到了發明人呢?”
“使用者不會記起他,可是無數的前赴後繼的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們,後來的那些從事精神創造活動人,都會記著他的。”
“人來於自然,最終迴歸自然,說的是人的肉體。靈魂是人間的東西,人獨創的人類風景。”
“我懂了,麵對各國的文學,難怪人家說:美國人為了自由而死,英國人為了榮譽而死,法國人為了浪漫的愛情而死,日本人想死,俄羅斯人而死,我們國人是好死不如賴活著。”
“是的,純粹的文化氛圍差異了。都是地球村的,各個角落的好風景啊。”
“親愛的,你還怕死嗎?”
“我不怕,怕也沒用啊,該死都得死,隻是要抓緊時間,過好自己的每天。每一分每一秒。到死來臨的時候,無怨無悔,心安理得就行了。”
“生死之間,就是個活了,人的差異,在於怎麽活著。”
“肉體現在每天支撐著心靈,給心靈很多的滋養,不能身心撕裂對抗,保持和諧的同時,要讓肉體做心靈的仆人,忠實的仆人,這樣到了分離的時候,心靈是平和的,安寧的。”
“所謂的死不瞑目,就是靈魂不安啊。不安心,不願意,放不下啊。自己沒有讓自己的靈魂安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