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風和日麗,吃過早飯,閑來無事的人們又開始奔向百花深處。
風也亭中傅山喝了口溫茶,又開始了一堂課的講解。
今日他講的是如何找到理。
程朱理學和程陸心學作為儒家思想的分支,分歧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麵,第一個是宇宙的構成,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既心之外。
心學認為雨中便是吾心,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學哲學的人能分清,一個是唯物,一個唯心。
第二個方麵是認識論,理學主張探究萬物,心學則認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的心中。
三是方法論,理學注重外在工夫,主張“格物致知。”
心學注重心中的內心功夫。
四是程序不同,理學主張首先通過接觸世間萬事萬物,再體會到各種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理”的體驗。
心學主張先發現本心,而後博覽。
第五在於作用和影響的不同,理學要求個人修養要以敬畏天理為準則。當私欲和天理衝突時,要存天理,去人欲。
心學注重個體的主動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
當然這五點是林孝玨對比兩家學說總結的,傅山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學說,所以他不會把自己的學說拿去跟別的學說類比。
他在課堂上侃侃而談,當講到“理就在我們的心裏,對於是是非非,我們生來就有評斷……”的時候,兩排坐席之後有個聲音忽然打斷他的話:“先生。聽方才先生所說,學生有兩個地方不明,第一,如果是非隻在心中,那一件事是對是錯,人的想法並不能相同,那麽以什麽為標準呢?第二,我們如果生來就有評斷,那六歲稚子是不是都可以升堂問案?”
這兩個問題十分調轉。
讓聽到的人一愣。
傅山有些茫然的看著提問的那個人。
林孝玨也迴過頭去,她道不是因為這問題刁鑽而轉頭,而是她已經實現說明了,在先生講課的時候不能打斷,講完了會留出時間給大家提問。
這樣做是為了保證講課人的思維不被擾亂,而且講學問這種東西,誰都有可能有言語上的錯誤,免得有人咬文嚼字的不依不饒。
但她發現,這個人兩個底線他都違反了。
白梓岐這時站起道:“事先聲明過,先生講課中間不能打斷,誰有問題可以稍後再問。”
那人穿著淡藍色的直裰,對白梓岐拱手一禮:“是在下唐突,不過先生既然有那麽大的學問,應該不怕人打斷吧?”直起身看著廳裏的傅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請先生迴答。”
白梓岐目光掃向身後的林孝玨。
林孝玨對他搖搖頭。
這時候緊密的人群全都看向傅山,林孝玨心想的是別的事,這個人眼看著來者不善,本應該把他趕出去,不然怕他隻是投石問路,可人太多了,這個人站的位置又顯眼,趕出去大家會傳傅山迴答不上問題很小氣。
那麽隻能看傅山有沒有這個口才了。
隻見傅山微微一笑,朗聲道:“每顆心判斷是非對錯的程度不同,但標準肯定是有的,那就是我們的良知,我打個比方,一個人是因為被另外的人欺辱所以殺人,他有沒有罪?標準當然是有罪,我們的良知告訴我們,不可以隨意奪走別人的生命,但是有人覺得他情有可原,因為是另外的人欺辱他,可是情有可原也是因為我們有良知,厭惡仗勢欺人者,但是最後我們都應該說一句,不敢怎麽樣,不應該殺人,因為他作惡多端,自有律法來懲治他,是不是這個樣子?”
眾人聽了紛紛稱讚。
那人一愣,但他毫不氣餒,道:“那第二問呢?先生如何自圓其說。”
明明傅山學的有道理,到他這裏就是自圓其說了。
傅山也不惱怒,道:“若是你用心觀察,會發現小孩子喜歡很新鮮,很熱鬧的事物,這些事往往都是正麵的,他們看見親人落淚會跟著哭泣,見到有人受傷會覺得恐怖悲傷,難道這不是由心而發嗎?當然小孩子肯定不能升堂辦案,你提的問題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我講課的時候確實有用詞不當的時候,很是抱歉。”
因為前麵這個人說他自圓其說,如果他非要跟這個人爭執出誰對誰錯,難免要落人口實,誰也不曾想,他直接認錯了。
而且他之前的發言並不是不無道理的。
這就讓人覺得他不光知識淵博,而且氣量很大,這年頭哪有先生會說自己錯了?錯了也是學生的錯。
眾人一片嘩然,帶著讚許。
提問的人聽了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顯然他也沒想到傅山會認錯。
林孝玨給白梓岐一個眼神。
白梓岐立即高聲道:“肅靜。”等大家逐漸靜下來,他道:“接下來如果有打斷先生講課者,立即請出去,所以下不為例。”
可是如果不在對方講課中發現言語漏洞,後麵就很難駁到對方,就像是打仗一樣,要出其不意掩其不備,才能將對方打的束手就擒。
提問那儒生身後,站著薛大人和許文馨,二人聽了白梓岐的話,相視一眼,目光都有些晦暗不明。
一陣騷動過後,傅山又開始講課。
既然已經懷疑心既理沒有固定的標準,他就開始講這個標準:“很顯然,這個標準就是良心,險惡用心的心不是理,是欲,一個人想要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是得不到理的,貪婪之心也不是理,有些人今天要穿成衣鋪的昂貴衣服,明日又買一件,後日還想買,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最後他也沒得到理,他得道的是一堆衣服,但他人隻有一個,一次隻能穿一件,當這些欲望困擾著我們,我們是很難獲得真理的,所以要控製自己的心,不去對那些東西產生興趣,但這很難,可如果我們有一顆良知之心,我們不去找外麵那些理由,隻告訴自己,這樣做是為了節約,因為還有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這件事就容易了,這就是心既理……”
許文馨低聲對陳大人道:“明明就是存天理,去人欲,他偷換概念。”言語中很是咬牙切齒,好像是不能忍受的事。
薛大人想了想跟他左邊的人說了一句話。
那人點著頭,立即舉起手:“先生,請問您的心既理,是程朱理學嗎?”
白梓岐已經說過了,不可以打斷傅山講課,林孝玨等人迴頭看,後麵的人也踮著腳想要知道是誰一定要明知故犯。
白梓岐一見之下愣住了,因為這人是他的好友楊澤文。
白梓岐站起道:“我之前說過不可以打斷先生的講課,如有違反,請立即出去。”
楊澤文因為白梓岐沒有給他安排座位,已經非常不滿,現在又被對方不客氣的指責,他氣得滿臉通紅。
道:“並不是我要違反規矩,是說好的我們來聽理學,理學自然是程朱理學,傅先生講的可有一點朱熹先生的影子?我看是異類學說。”
因為朱熹是官方學問。
陸九淵的心學確實已經沒人學了,也得不到認可,傅山聽了楊澤文的話,眼裏有一瞬間的茫然和失落。
當然他的學生都離他太遠,誰也沒看見。
白梓岐道:“先生說了心既理,誰說理學就一定是程朱理學?隻要講理的,就都是理學。”
楊澤文冷笑道:“誰不知道理學就是程朱理學?你又何必強詞奪理呢?”說著看向眾人:“大家說是不是?”
有人點頭有人懵懂。
不過沒人說不是。
楊澤文嘴角湧上得意之情。
風也亭中傅山喝了口溫茶,又開始了一堂課的講解。
今日他講的是如何找到理。
程朱理學和程陸心學作為儒家思想的分支,分歧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麵,第一個是宇宙的構成,理學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既心之外。
心學認為雨中便是吾心,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理。
學哲學的人能分清,一個是唯物,一個唯心。
第二個方麵是認識論,理學主張探究萬物,心學則認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的心中。
三是方法論,理學注重外在工夫,主張“格物致知。”
心學注重心中的內心功夫。
四是程序不同,理學主張首先通過接觸世間萬事萬物,再體會到各種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理”的體驗。
心學主張先發現本心,而後博覽。
第五在於作用和影響的不同,理學要求個人修養要以敬畏天理為準則。當私欲和天理衝突時,要存天理,去人欲。
心學注重個體的主動作用,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
當然這五點是林孝玨對比兩家學說總結的,傅山是非常注重自己的學說,所以他不會把自己的學說拿去跟別的學說類比。
他在課堂上侃侃而談,當講到“理就在我們的心裏,對於是是非非,我們生來就有評斷……”的時候,兩排坐席之後有個聲音忽然打斷他的話:“先生。聽方才先生所說,學生有兩個地方不明,第一,如果是非隻在心中,那一件事是對是錯,人的想法並不能相同,那麽以什麽為標準呢?第二,我們如果生來就有評斷,那六歲稚子是不是都可以升堂問案?”
這兩個問題十分調轉。
讓聽到的人一愣。
傅山有些茫然的看著提問的那個人。
林孝玨也迴過頭去,她道不是因為這問題刁鑽而轉頭,而是她已經實現說明了,在先生講課的時候不能打斷,講完了會留出時間給大家提問。
這樣做是為了保證講課人的思維不被擾亂,而且講學問這種東西,誰都有可能有言語上的錯誤,免得有人咬文嚼字的不依不饒。
但她發現,這個人兩個底線他都違反了。
白梓岐這時站起道:“事先聲明過,先生講課中間不能打斷,誰有問題可以稍後再問。”
那人穿著淡藍色的直裰,對白梓岐拱手一禮:“是在下唐突,不過先生既然有那麽大的學問,應該不怕人打斷吧?”直起身看著廳裏的傅山:“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請先生迴答。”
白梓岐目光掃向身後的林孝玨。
林孝玨對他搖搖頭。
這時候緊密的人群全都看向傅山,林孝玨心想的是別的事,這個人眼看著來者不善,本應該把他趕出去,不然怕他隻是投石問路,可人太多了,這個人站的位置又顯眼,趕出去大家會傳傅山迴答不上問題很小氣。
那麽隻能看傅山有沒有這個口才了。
隻見傅山微微一笑,朗聲道:“每顆心判斷是非對錯的程度不同,但標準肯定是有的,那就是我們的良知,我打個比方,一個人是因為被另外的人欺辱所以殺人,他有沒有罪?標準當然是有罪,我們的良知告訴我們,不可以隨意奪走別人的生命,但是有人覺得他情有可原,因為是另外的人欺辱他,可是情有可原也是因為我們有良知,厭惡仗勢欺人者,但是最後我們都應該說一句,不敢怎麽樣,不應該殺人,因為他作惡多端,自有律法來懲治他,是不是這個樣子?”
眾人聽了紛紛稱讚。
那人一愣,但他毫不氣餒,道:“那第二問呢?先生如何自圓其說。”
明明傅山學的有道理,到他這裏就是自圓其說了。
傅山也不惱怒,道:“若是你用心觀察,會發現小孩子喜歡很新鮮,很熱鬧的事物,這些事往往都是正麵的,他們看見親人落淚會跟著哭泣,見到有人受傷會覺得恐怖悲傷,難道這不是由心而發嗎?當然小孩子肯定不能升堂辦案,你提的問題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我講課的時候確實有用詞不當的時候,很是抱歉。”
因為前麵這個人說他自圓其說,如果他非要跟這個人爭執出誰對誰錯,難免要落人口實,誰也不曾想,他直接認錯了。
而且他之前的發言並不是不無道理的。
這就讓人覺得他不光知識淵博,而且氣量很大,這年頭哪有先生會說自己錯了?錯了也是學生的錯。
眾人一片嘩然,帶著讚許。
提問的人聽了臉上青一陣白一陣,顯然他也沒想到傅山會認錯。
林孝玨給白梓岐一個眼神。
白梓岐立即高聲道:“肅靜。”等大家逐漸靜下來,他道:“接下來如果有打斷先生講課者,立即請出去,所以下不為例。”
可是如果不在對方講課中發現言語漏洞,後麵就很難駁到對方,就像是打仗一樣,要出其不意掩其不備,才能將對方打的束手就擒。
提問那儒生身後,站著薛大人和許文馨,二人聽了白梓岐的話,相視一眼,目光都有些晦暗不明。
一陣騷動過後,傅山又開始講課。
既然已經懷疑心既理沒有固定的標準,他就開始講這個標準:“很顯然,這個標準就是良心,險惡用心的心不是理,是欲,一個人想要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是得不到理的,貪婪之心也不是理,有些人今天要穿成衣鋪的昂貴衣服,明日又買一件,後日還想買,欲望永遠得不到滿足,最後他也沒得到理,他得道的是一堆衣服,但他人隻有一個,一次隻能穿一件,當這些欲望困擾著我們,我們是很難獲得真理的,所以要控製自己的心,不去對那些東西產生興趣,但這很難,可如果我們有一顆良知之心,我們不去找外麵那些理由,隻告訴自己,這樣做是為了節約,因為還有很多人吃不飽穿不暖,這件事就容易了,這就是心既理……”
許文馨低聲對陳大人道:“明明就是存天理,去人欲,他偷換概念。”言語中很是咬牙切齒,好像是不能忍受的事。
薛大人想了想跟他左邊的人說了一句話。
那人點著頭,立即舉起手:“先生,請問您的心既理,是程朱理學嗎?”
白梓岐已經說過了,不可以打斷傅山講課,林孝玨等人迴頭看,後麵的人也踮著腳想要知道是誰一定要明知故犯。
白梓岐一見之下愣住了,因為這人是他的好友楊澤文。
白梓岐站起道:“我之前說過不可以打斷先生的講課,如有違反,請立即出去。”
楊澤文因為白梓岐沒有給他安排座位,已經非常不滿,現在又被對方不客氣的指責,他氣得滿臉通紅。
道:“並不是我要違反規矩,是說好的我們來聽理學,理學自然是程朱理學,傅先生講的可有一點朱熹先生的影子?我看是異類學說。”
因為朱熹是官方學問。
陸九淵的心學確實已經沒人學了,也得不到認可,傅山聽了楊澤文的話,眼裏有一瞬間的茫然和失落。
當然他的學生都離他太遠,誰也沒看見。
白梓岐道:“先生說了心既理,誰說理學就一定是程朱理學?隻要講理的,就都是理學。”
楊澤文冷笑道:“誰不知道理學就是程朱理學?你又何必強詞奪理呢?”說著看向眾人:“大家說是不是?”
有人點頭有人懵懂。
不過沒人說不是。
楊澤文嘴角湧上得意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