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帶著林安及幾個隨從,一清早就出城去了。劉文靜募來的軍隊全部在城外的“興國寺”安營,王威是奉李淵之命來調查有關劉弘基、長孫順德事件的。他明明知道,劉弘基、長孫順德早就躲起來了,來也是白來,但不來又不行,沒法向李淵交代。但王威也不是無能之輩,他帶林安來,自有他的目的,他想,劉文靜是文官,劉弘基、長孫順德不在,部隊必將亂成一團,這樣,他就把林安留下來訓練軍隊,趁機把這支隊伍的指揮權奪過來。
戰亂加上春旱,田野一片荒蕪。要是往年,這時的田野,已是一片翠綠。路上野兔亂竄。現在不要說是野兔,就是野狗、野貓、野豬、連蛇鼠都被饑民吃光了。人一餓起來,比老虎還要兇。
道路坎坷不平,走過一匹馬便會揚起一陣灰塵。不時有饑民走過,一身襤褸,一臉菜色,更可憐的是小孩和老人,全都瘦得皮包骨,路邊還不時地會看到無人收埋的死屍。王威越走心情越沉重,天下已經糟到這種地步!
更糟的是,沒有幾個人真正想為皇上分憂,連李淵這樣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皇親國戚都靠不住了,皇皇上還能靠誰呢?像我王威這樣的忠臣還剩下幾個?偌大的太原城,有幾個是皇上的忠臣?高將軍雖然忠勇,卻有勇而無謀,且太近女色。其餘的,李淵不用說,就是裴寂、唐儉、武士、劉政會也沒有一個真正靠得住的,更不用說劉文靜了,眼下隻有一個劉世龍還算可以,可惜他的官職低微。
騎在馬上的王威,覺得自己的肩上沉甸甸的。與王威相比,林安顯得輕鬆得多,他沒想那麽多,隻知道王威將軍要他做好接管新兵的準備,他心裏暗暗高興。他在王府雖然受到重用,但畢竟是聽人使喚,他渴望著使喚別人,領導別人,指揮別人。昨晚,他想象著坐在軍帳中發號施令的情形,樂得一夜都沒有睡好覺。
林安的馬蹄揚起的灰塵要比王威高得多。開始,王威沉浸在自己的心思當中,並沒有注意到林安的情緒,一直到灰塵蒙住了眼睛時,才感到有些反常。他側過臉來看了一下林安,林安立即意識到自己有點得意忘形了,掩飾地說:
“大人,今天天氣真好。”
“好什麽,一個春天沒下雨,還好?\"
王威沒好氣地說,嚇得林安不敢再吭聲。
就這樣,一夥人死氣沉沉地走著。馬蹄雜亂地踏在毫無生氣的大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們依稀聽到一陣雷聲,在遠遠的天邊滾動著。這下可好了,要下雨了,王威想。可是仔細一聽,卻又不像雷聲,倒像有人在納喊,在怒吼。
“你們聽,雷響了,要下雨了。”王威說。
他這麽說的時候,實際上已經聽出那不是雷聲,是納喊。他隻是想給自己一個希望。他知道,如果是納喊的話,那就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在納喊,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他的部下沒有一個吭聲的,因為他們都已聽出那不是雷聲,是人聲,但誰也不想說出與上司不同的意見來。
在山腳拐了一道彎,他們便看到一片灰蒙蒙的天空。
興國寺到了。
這是一座依山而立的大寺廟,廟前有一片巨大的廣場,當初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麽的,就是做道場、放焰火也不需要這麽大的地方。
晉陽令劉文靜正與一幫人降階相迎。
林安看到走在劉文靜身邊的兩個人,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這不正是劉弘基和長孫順德嗎?他們居然敢明目張膽地來迎接我們,難道不怕死?
劉文靜長揖道:
“王將軍遠道而來,有失遠迎,失敬失敬!\"
”哪裏,哪裏,劉大人辛苦了。“王威迴禮道,他並不認識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但他聽到林安輕輕地“啊”了一聲,又神色異常,便知道情況有變,但他還是能夠沉住氣,而且一臉堆笑。
“王將軍是副留守大人,今天正好來看看新招募軍隊的操練,王將軍是身經百戰的將軍,一定要不吝賜教。”劉文靜說。
“難道劉大人不知道本官今天是來幹什麽的嗎?”王威感到奇怪地問。
“不是來視察的嗎?”劉文靜說。並轉頭對站在一邊的劉弘基、長孫順德兩人吩咐道:“請二位將軍展開隊列,就教於王將軍。”
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立即策馬而去,隨著兩聲巨吼,廣場上的兩塊方陣迅速展開,頓時揚起一片塵土。隨著各種旗號,隊形不斷變化,伴之以喊殺聲和腳步聲,甚為壯觀。
“左邊的那個就是劉弘基,右邊的是長孫順德。”林安在王威的耳邊小聲說。
王威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劉文靜在一邊把一切都看在眼裏。那天李淵把他叫去,告訴他王威要調查劉弘基、長孫順德的事,無非是想讓他有所準備,讓他們二人先躲一躲。而他與李世民商量的結果是再以“上屋抽梯”之計,讓矛盾激化,把李淵逼上去。
“這隊列王將軍以為如何?”劉文靜說。
“隊列是不錯的,隻是指揮隊列的人不對。”王威說。
“難道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位將軍指揮有什麽失誤嗎?”劉文靜故作驚訝說。
“難道劉大人不知道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是朝廷的欽犯嗎?”王威冷笑一聲說。
“這麽說,連我劉文靜也沒有資格坐在這裏了。”劉文靜站起來,好像馬上就要走的樣子。
“你是我們同意讓你出來將功贖罪的,他們另當別論。”
“我劉文靜也是朝廷欽犯,和他們沒有什麽區別。”
王威隻好抬出李淵,說:
“我是奉留守大人李淵之命來調查此事的。我必須把他們二人帶迴去,讓留守大人處置。”
“如今正在用人之際,如果要處置,連我也一起處置吧!\"
正說著,操練結束,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迴到指揮台上,他們雙手一揖,同聲道:
”操練完畢,請王大人指教!\"
“來人,把朝廷欽犯劉弘基、長孫順德給我綁起來!”王威大喝一聲。
劉文靜一個箭步跳到他們的麵前,昂首道:
“連我也一起綁了!\"
林安走上前,果真就要綁人。
”劉大人不能走!“突然聽得台下有人高喊。接著便是一片“劉大人不能走”的喊聲,驚天動地。
王威一看,四周都是劉文靜的人,他們幾個在這裏,簡直就像群雞中的幾隻蟋蟀,一下子就會被吃得精光。
“劉大人,我可是奉李淵李大人之命而來的。”王威色厲內荏地說。
“王將軍是欽命副留守,就是沒有李大人之命,王將軍也可以將我等解京問罪啊!”劉文靜寸步不讓。
這一下,王威有點害怕了。莫非他們已經商量好了,就要起事了,莫非他們要用他王威來祭旗,莫非這一切都是李淵早已設好的圈套?唉,我王威一世精明,卻一時糊塗,竟會上如此大當,落得個不明不白死去的下場。聖上啊聖上,我王威愧對您的重托啊!
然而,王威並不是膽小鬼,他並沒有被完全嚇住,他的腦筋一轉,給自己找了一個下台階,說:
“話雖這麽說,但誠如劉大人所言,如今正在用人之際,不用說劉大人,就是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位將軍,既然有立功贖罪的表現,朝廷也未必就會深究他們以前的罪過。隻是留守大人有命,我不得不這樣做而已。”
“那就請王將軍迴去代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向李大人求個情,讓他們戴罪立功,為朝廷效力。”劉文靜這才說道。
“那也隻好這樣了。”王威說。劉文靜給劉弘基、長孫順德兩人使了個眼色,兩人齊聲道:
“謝王大人恩典。”
“免了。”王威恨恨地說。
劉文靜一定要留王將軍小住幾日,又要設宴為他洗塵。王威哪裏能夠待得住?他說李大人一定要他及早迴城稟報,而且還有軍機大事要商量,非迴去不可。劉文靜隻好把他們送到路口。
好個李淵,我非把你奏倒不可!王威在馬上這麽想著。
一陣春風吹來,他不禁打了一個冷顫。原來,他剛才嚇出了一身冷汗,內衣緊緊地貼在身上。他看看左右,每個人都還沒有喘過氣來,包括林安,個個嚇得臉色鐵青。
李淵一早就坐在案前寫信。
自從遝玉走後,換了幾個貼身丫鬟,李淵都不滿意,不是長相不順眼,就是不伶俐,像個提線木偶,提一下才動一下,不像遝玉,你還沒想到,她就為你做好了。你想寫字,無意中看了一眼硯台,她便替你磨了墨、潤了筆、擺好了紙張。寫好了,她還會嬌聲嬌氣地來為你謄清,她的字體學得和他一模一樣。做事做累了,她便說,老爺,下一盤棋吧,換換腦子。
“這賤人,居然想暗算老夫!\"
李淵突然拍案而起。胡標怎麽還沒有把她殺了?非殺不可!千刀萬剮也不能解我心頭之恨!
李淵煩躁不安地在臥室來迴走動,一個丫鬟端茶進來,她沒想到老爺會突然這樣走來走去的,本以為他還坐在案邊寫字。她剛剛走到門邊,就與李淵撞了個滿懷,茶水灑了老爺一身,丫鬟嚇得跪在地上發抖。
”滾!“李淵大聲吼道。
丫鬟顫顫抖抖地收拾地上的碎杯子,起身向門外走去。
”迴來,“李淵的口氣變得溫和了許多:”不關你的事,再換一杯茶來吧。“
”謝老爺。“
丫鬟如絕處逢生,風一樣地溜出房間。
等丫鬟再送茶來的時候,李淵已經心平氣和地坐在案邊寫信。
李淵今天一共寫了三封信,其中兩封分別給河東和長安,讓李建成、李元吉、柴紹速帶家眷到太原會合。另一封是寫給突厥始畢可汗的。
前兩封信寫得很順手,雖然不是普通的家書,但意思說明白了,沒有一個會不照辦的。可是給始畢的信就不那麽容易了,事關成敗大局,他不得不慎之又慎。
要不要給始畢寫這封信,他考慮了很久。
突厥雖為蠻夷之族,卻據有遼闊的漠北草原,不可輕取而勝。始畢乃勢利小人,胸無大誌,頻頻犯邊無非是想掠取財物、婦女,並無占據領土的野心。既不可常勝之,又要常防之,實在是夠累人的。唯一的辦法是給他一點利益,以安撫他的貪欲,利不可太小,小了動不了他的心;利也不可太大,大了會助長他的貪婪。必須找到一個適當的食餌。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軍事上消滅它、製伏它,但這是以後的事情。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始畢不來搗亂,不但不來搗亂,還要為我所用。
所以這封信很難寫,李淵寫了撕,撕了寫,這已經是第四稿。
李淵終於把信寫完了,這一次寫得比較順手,一氣嗬成,自己讀一遍,也還滿意,特別是這一段,他覺得既說得很得體,不失身分,又達到目的;既有原則,又有策略:
貴軍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自來自去,豈非天意!我知天意,故不追趕。汝等如知天意,亦應同我所為。當今隋國大亂,蒼生窮困。如不解救,上蒼必責。我今大舉義兵,欲使天下安寧。遠迎皇上還都,恢複與突厥之和親,如同開皇之時,豈非千古盛事。如今可汗雖與皇上不睦,但可汗豈可忘高祖之恩!若聽我言,不侵我百姓,助我征戰,子女玉帛,可汗可得;如隻通好,而不勞兵馬相助,亦任可汗所擇。
寫了內容,又寫信封,最後署“太原李淵啟”,他寫到“淵”處,筆頓了頓,還是寫上“啟”字。
這封信必須找一個可靠的人,送到始畢可汗手裏。北部邊疆能安定,事情也就好辦了。但是讓誰去呢?正想著,報說“裴寂大人到”,他站起來,裴寂已經走到房門口了。
裴寂是來說服李淵趕快起兵的。他被劉文靜說得實在有點緊張。劉文靜一出獄就找他,對他說:
“先發製人,後發則受製於人,你為何不勸唐公早日起兵,卻一再拖延?況且你身為宮監,卻用宮女私侍他人,罪在不赦,你死也就算了,為何要誤唐公呢?\"
他想,劉文靜雖然說得不好聽,但不無道理,他既然已經把自己的命運和李氏家族的命運捆綁在一起了,為什麽不加緊促進李淵起兵,以成帝業?自己不也可以早日得到榮華富貴嗎?
想起那天的情形,實在有點玄。唐公從龍床上醒來,前腳走出晉陽宮,裴寂後腳也跟了出來,他一刻都不敢停留,李世民在等著消息。他們已經商量好了,等唐公一同意,就起事,第一步當然是把劉文靜放出來,第二步是募兵,第三是掃除障礙。沒想到最大的障礙是唐公本人。他們用的是”上屋抽梯“之計,沒想到真正上屋的不是唐公,倒是他們自己,不著急也得著急,那時李世民急得沒了主張,還是他先開了口:\"尊公未必真去告官,但也得給他一個下台階,不如公子先出城到劉世龍的城堡躲一躲,沒了人,也就告不成官了。“
”起義之事怎麽辦?“李世民最關心的還是這個問題。
”還得從長計議。找機會再說服唐公。沒有他是什麽事也辦不成的。我們可以加緊準備,訓練軍隊。如劉文靜所說,訓練一支精悍的騎兵。“
李世民當即就出了城。唐公卻一直不聞不問,仿佛沒有這個兒子。
唐公的心真叫人捉摸不透,今天裴寂在路上反複想,他們想做的事,唐公都不聲不響地做了,一說到起義他卻又那樣害怕。今天怎麽說比較好呢?
裴寂在馬上演習著等一下要講的話:
”唐公,聖上昏庸,天下已成亂局,大廈將傾,這是大家都可以看出來的。上天給唐公如此大好的機會,為什麽不抓住呢?先發製人,後發就得受製於人。到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請唐公三思。“
那麽唐公會說什麽呢?也許還是那句話,”我李淵世受皇恩,不敢變誌“。那我得說:
”主昏國亂,何必以愚忠自誤?順天行事,於國於民於己,有百利而無一害。“
他或許會說,倘若弄巧成拙,為之奈何?
如果他這樣說,那就有點希望了,我得說:
”晉陽士馬精強,公又蓄積巨萬,加之晉陽宮內,物資無數,藉此舉事,何患不成?再說,主上南幸不歸,關中人心浮動,雖說代王侑留守關中,畢竟年幼,關、隴豪傑,正思擇主而事,公若鼓行而西,撫有群雄,取關中正如拾芥。關中,八百裏秦川,天府之國,周之鎬京,秦之鹹陽,漢之長安,隋之大興,無不據此以成帝業。關中,東臨黃河,三麵大山環繞,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進可直取中原,橫掃天下,退有金城千裏之固,何愁帝業不成?\"
對,我就這麽說。
裴寂把要說的話想得好好的。他從來沒有這麽認真過。這個人從總體上來說,是一個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的人,但他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命中注定要發達,在事關個人前程的問題上絕不含糊。
然而,李淵並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二人剛剛坐定,李淵便說:
“我給突厥可汗始畢寫了一封信,想與他和親,裴公以為派誰送去好?\"
裴寂想了想,說:
”在太原比較熟悉突厥事務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唐儉,一個是劉文靜,依我之見,還是叫劉文靜去更合適一些。“
”何以見得?\"
“唐公剛才講到和親,劉大人也談過和親的事,他認為,隻有北和突厥,解除了後顧之憂,才有可能南取天下。”李淵想,劉文靜倒管得寬,說:
“裴公又說遠了,我李淵完全是為了大隋北部邊疆的安寧,決無他圖。”
“劉文靜也是一番好意。”裴寂說。
“我不喜歡這個人。”
裴寂一時不知說什麽,他為劉文靜感到悲哀,同時又為自己敲了一次警鍾,萬事不得像劉文靜那樣,鋒芒太露。這麽想著,原來在路上想得好好的話也不說了。這些話,還是讓劉文靜去說吧!
他看到封題署名“太原李淵啟”,覺得不妥,說:“突厥乃蠻夷之邦,不識我中華漢字,隻貪財寶,請多贈財寶並改''啟''為''書'',以示尊貴。”
“裴公此言差矣。”李淵說:“離亂以來,書生亡命突厥者甚多,豈乏讀書之人!我謙遜有禮尤恐其未信,如傲慢以對,彼疑慮更深。古人雲''屈於一人之下,伸於萬人之上'',何樂而不為!''啟''之一字,不值千金,千金尚且不惜,一字何所惜也。”
裴寂一聽,豁然開朗,心想,唐公果然非等閑之輩,是個做大事的主子。他很想看看信裏到底寫些什麽,從中或許可以窺視唐公的真實想法,但馬上又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是不看的好,知道得太多,並不是好事。
“信的事,請裴公不必提起,到時再說。現在,我們下棋吧!\"
李淵說著,把信收了起來。他剛才曾想讓裴寂看看信,一轉念,覺得讓他看了信等於露了底,還是以後再說吧,反正這信也不著急發出去。
“下棋下棋,好久沒有下棋了。”裴寂說。
在圍棋盤對坐下來時,裴寂想,隻要與唐公維持好關係,將來他得了天下,自然有我的好處,何必像劉文靜那樣著急,那樣賣力呢?
李淵與裴寂的棋局還沒開始,就見劉世龍匆匆進來,也不施禮,也不客套,對著李淵說:
“我剛從高府得到消息,說江都的天子使者馬上就要到了。高將軍喜形於色,看來來者不善,唐公還是要有所準備的好。”
棋子在李淵的手上停留了好一會兒,最後沒有著在棋盤上,又被扔迴棋孟中去了。裴寂也把手中的棋子放迴孟中。
“聽高將軍的口氣,好像欽使的到來,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事。”劉世龍說。
“想辦法先弄清聖旨的內容再接旨,省得措手不及。”裴寂說。
“裴大人說得有理。”劉世龍說。
“聖旨的內容豈能那麽容易就知道的。為人臣子的,難啊!”李淵憂心忡忡地說。胡標怎麽也不能麵對這樣的現實:一把鋒利的刀,刺進遝玉那雪白細嫩的脖子。他總是睡不著,一閉上眼睛,就看到血從遝玉的脖子上流下來,滴在他的心上,使他渾身發抖。胡標不是沒有殺過人,他很小的時候就殺過人,但殺的全是仇人、敵人,沒有殺過心愛的人。
為完成老爺交代的任務,他把短刀磨了又磨,不知磨了多少遍。在磨刀的時候,他的思想一片空白。磨完刀,他像平時那樣,從頭上拔一根頭發,放在刀刃上,用口一吹,頭發無聲地斷成兩截,輕輕地飄落在腳邊。
這時,他的手開始發抖,兩雙眼睛輪流在腦海晃動,一雙是老爺的,一雙是遝玉的。老爺的眼神是那樣的嚴厲,而遝玉卻是那樣的憂傷。他便把短刀拿來亂砍一通,簡直所向披靡,沒有砍不斷的。砍鈍了,他又繼續磨刀。
有時,他真想用這把短刀把自己結束了。但是每當這樣的念頭出現,他便會聽到老爺的聲音:“隻要我李淵在,就有你的好日子過”。他舍不得那美好的未來。他終於還是下決心去完成他的使命。
這天深夜,胡標潛入高君雅的府第。
高府最近與平時大不相同了,夜裏增加了許多巡邏的家丁,而且到處都點著燈。他是從花園進去的,順著樹蔭往前走,過了中門,便沒辦法前進了。前院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加上活動的巡邏隊伍,容不得半個生人出入,連高府裏的人走動都要互相通報,邊走邊喊著,“是我,是我。”
胡標躲在樹下,靜靜地觀察了一會兒,決定來個調虎離山。他退到花園,他知道那裏有一座倉庫,在倉庫四周走動的是一個老頭,胡標用短刀輕輕一抹,便結束了他的生命。那老頭斷氣的時候,手裏還提著燈籠,在刹那間,胡標接過他手中的燈籠,輕輕一躍,跳到倉庫的屋頂,扒開瓦片,把燈籠扔了進去。
不一刻,花園裏火光衝天,高府亂成一團。
胡標剝下老頭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這是高府家丁統一的服裝。他一麵跑著,一麵大叫,“快救火,快救火。”
他很快來到高君雅的臥室,臥室裏沒有人,高君雅到後花園指揮救火去了,奇怪的是遝玉也不見了。他轉身到廂房,一間一間地找過去,在最東邊的一間,看到了熟悉的身影,遝玉坐在案前,若無其事地寫著字。他說,“夫人,著火了。”她轉過頭來,胡標看得清楚,果然是遝玉。
遝玉先是愣了一下,當認出胡標時,她撲了過來。本來,胡標可以在一刹那之間完成使命,一刀殺了者玉,但他卻忘了自己是來幹什麽的,他伸出雙臂,將她緊緊擁抱。
一時間,在他的腦海裏,浮現出許多畫麵。
他看到遝玉當年走進李府的情形。那時,張員牽著她的手,她還是個十來歲的女孩,他們在走廊上相遇。他笑著說,哪裏偷來的一個小女孩?張員說,買來的,夫人早就想要一個伶俐的小女孩了。她不怕生,朝他笑,還問張員,他是誰呀?
他看到遝玉向自己走來,那時他正在水池邊洗衣服。她是李府丫鬟中最自由的一個,因為她是竇夫人的貼身丫鬟,還因老爺、夫人都喜歡她、寵她。那時,她挽起袖子說,我來幫你洗。李府的規矩是不許男女傭人親密接觸的。他不敢讓她洗。她說了聲“膽小鬼”,便離去了,可是到了門口,卻又轉過頭來,朝他嫣然一笑。
他看到遝玉坐在樹下彈箜篌。這是他教的。開頭是偷偷地教,後來夫人知道了,說,這沒有什麽不好的。老爺知道了,也不生氣。遝玉喜歡一邊彈箜篌,一邊唱著歌,她的歌聲使他想起小時候,想起在長安當過歌妓的母親。
此刻,他看到遝玉在黑暗中撲過來,他緊緊抱住了她。
他聽到了她的哭泣聲,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我們走吧,遠走高飛,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去。“遝玉說。
他看到她額上的疤,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問:”怎麽迴事?\"
“他不相信我,不相信。”
“誰?\"
”高將軍。他認為我說的一切都是假的,是編出來的。他還說,我是老爺派過來的奸細。“
”我早說了,你要放棄那個報仇的蠢念頭,現在怎麽樣?\"
“我不蠢,但是我知道,老爺是扳不倒的,我的仇是報不了的,高將軍也好,王將軍也好,他們沒有一個是老爺的對手,甚至連皇上都沒有辦法。這是天意,這是天意啊!\"
”你怎麽知道?你聽到了什麽?老爺說,要是你把在高府聽到的消息都告訴他,就可以饒恕你。“
”我什麽也不知道,我什麽也沒聽說。高將軍並不信任我,他隻是在他需要的時候才來找我,我隻是他尋樂的工具。“
胡標的手鬆開了。他想起那晚從窗紙洞裏看到的那一幕,想起老爺的命令。
遝玉看著他的眼睛,說:
”你要殺了我嗎?是老爺叫你來殺我的嗎?那就來吧,不要手軟,來吧,我希望死在你的手裏。“
說完,她閉上了雙眼。
胡標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腰間的短刀。是的,隻要一刹那時刻,他的使命就完成了,將來的好日子就有保證了。
可是,他看到眼淚從她那緊閉的眼縫裏無聲地流了出來。他忍不住撲了過去,再一次將她緊緊抱住。
“不,我要帶你走。我們去求老爺,去求他寬恕,你知道,老爺是會寬恕我們的,老爺是個好人。”
她無聲地搖頭。
這時,院子裏響起雜遝的腳步聲。
“快走!”遝玉說著,把胡標推到窗邊,同時拉上窗簾。
門口傳來高君雅的聲音:
“前後左右都給我搜,細細地搜!\"
遝玉迅速閃到門口,柔聲說:
”將軍,你可來了。“
”你怎麽啦?“高君雅看著她的臉說。
”我是被大火嚇了呀!“遝玉擦著臉上的眼淚說。”我的小美人,你受驚了。天子使者快到了,你可立下大功勞了。“
說著,便把她攬進懷裏。
胡標按了按腰間的短刀,咬了咬牙,無可奈何地跳出窗門。王威、高君雅在留守府的寮房裏等了一個多時辰,一直不見李淵出來。他們心裏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要發 1 生什麽事情。自從他們得到密報,說欽使不日即到太原,他們的腰杆子比平時硬了許多。這次來的是密使,並不住在驛館裏,而是要住在副留守的府上,並要他們做好準備。看來皇上是要動真格的了,他們的密奏是起了作用的。除了李淵,太原便是他們的天下。
王威實在咽不下在“興國寺”的那口氣。他和高君雅商量,無論如何要把劉弘基、長孫順德弄走,治不了他們的罪,也要把他們從軍隊中趕走,決不能讓這些朝廷欽犯掌握了軍隊的大權。劉文靜也不能叫他再為所欲為了,這個人一身的反骨,得讓他迴到監獄裏去。
李府的氣氛有點不對,靜得出奇,靜得叫人心慌。其它人怎麽沒有來,武士、裴寂他們哪裏去了?王威給高君雅丟了個眼色,高君雅走出寮房,走過大院,一直到大門邊,沒人阻攔,他站在門廳往迴掃了一眼,沒有什麽異常的動靜,便又走迴來。往裏走,走到中廳,想想,不妥,又退了迴來。
李府的丫鬟泡茶倒是很勤快的,而且泡的都是懸甕山上的難老茶。
“你們家老爺還沒有起床嗎?”王威問一個丫鬟。“不知道,老爺。”
又過了半個時辰,終於有人從中門走了出來,他們一看,是二公子李世民。
李世民走進寮房,施禮道:
“讓二位將軍久等了。家父偶感風寒,發燒不退。今日不能升堂議事,有勞二位將軍久等了。”
王威和高君雅對看了一下。
“請二公子稟報尊公,說我們有要事相商。”王威說。
李世民好像沒有聽到他的話,仍然彬彬有禮地說:“家父吩咐,二位將軍如果不急著迴府,可到後房小坐。”
“我們正想去看看大人的病哩!”高君雅說。
“那就有請了。”
說著,李世民便在前麵帶路。
這一下,王、高二人反而有點猶豫,不知李淵葫蘆裏賣什麽藥。但又想,他們都是朝廷大臣,諒李淵也不敢把他們怎麽樣,也就放膽跟著進去了。
進了後房,隻見李淵果真躺在床上,頭上還敷了一條冷毛巾。李淵有氣無力地抬起手,示意他們坐下來說話。\"大人貴體欠安,本來不應打擾,隻是事關重大,不得不報。“王威說。
”人老了,說病就病,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要歸天。“說著便咳嗽、喘氣,過了一會兒才說:”有什麽事,盡管說,隻要我李淵還有一口氣,就應當為朝廷分憂。“
王威把那大在興國寺的遭遇說了一遍。
”你可說清了是我讓你去的?“李淵問。
”說得一清二楚。“
”這個劉文靜實在是膽大妄為!\"
李淵又是一陣咳嗽,讓人把他扶著坐了起來。“世民,你到興國寺去,現在就去,傳我的命令,把劉弘基、長孫順德這兩個朝廷欽犯給我押進大牢。”
“他們二人雖是朝廷欽犯,但軍中的確需要人才。.....”李世民說。
“王將軍府上林安將軍身經百戰,可以讓他去。”高君雅迫不及待地說。
“高將軍的建議很好,”李淵喘著氣說:“明天,就讓林安將軍到興國寺去。這一點,你一並告訴劉文靜劉大人,就說是我的命令。”
李世民無可奈何地說了個“是”字,腳卻不動。李淵抬起頭來,看著李世民說:
“還不快去?難道要等他們跑了再去不成?\"
李世民很不情願地走了。
王、高二人正想告辭,李淵卻示意讓他們坐得更靠近一點,他們隻好挪動椅子,坐到床邊。李淵很誠懇地說:
“如今突厥時刻窺我而動,時時有可能襲擊我們,馬邑方向,形勢也很緊張,汾陽宮眼看是保不住了。我們都是朝廷重臣,不能辜負聖上的信任。劉文靜我本來就不怎麽同意讓他出來,是你們極力堅持,現在叫林安去我也就放心了。高陽那邊,看來高將軍要親自去鎮守。王將軍與裴寂裴大人一起負責核對倉糧、賑給軍戶口。我老了,身體又不好,許多事情都要靠你們去做。”
李淵一邊說一邊喘氣,把王、高二人說得很感動,還沒有等他說完,他們便點頭答應了。
等到走出留守府,王威才發現,他們又上當了。他們一個在城裏核對倉糧,一個在高陽鎮守,一旦有什麽事情,如何應付?如何聯絡?李淵讓我們一個上前線,一個管後勤,而指揮大權卻握在他一個人的手裏,還說什麽又老又病,真是老奸巨滑啊!好在林安到興國寺,還能直接控製一點軍隊,說不定在關鍵時刻能用得上。看來,對於李淵,我們還是加倍小心為好。
王威這麽想著,卻沒有說出來,他怕影響高君雅的情緒,他隻是提醒說:
“高將軍到高陽,要多加小心。突厥方麵,以防為主,不必主動出擊。軍隊要保持高度警覺,以防不測。”
“王將軍也不必過於擔心。”高君雅說:“我看李淵是有些怕我們了,他是不是也聽到一點風聲,知道欽使將至,所以格外討好我們。“
”越是這樣,越是要小心為好。“
高君雅一邊點頭一邊想著,要不要把遝玉也帶出城去,要不然在高陽也太寂寞了。
王威、高君雅一走,李世民就又迴到李淵的臥室。”我就知道你沒有去。“李淵看了他一眼,說。”大人,不能讓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離開,更不能讓林安來插手我們的軍隊事務,林安是王威的死黨。“李世民激動地說。
”你們都是活人,怎麽會被尿給憋死呢?“李淵笑著說。
這時,李淵也不喘氣,也不咳嗽了。
”林安一個人,就能指揮得了那些個軍隊?還不是淹沒在你們的包圍之中。而城裏,王威身邊不就少了一個得力的助手嗎?\"
李世民恍然大悟地笑了。
“在你們兄弟幾個,我是最看重你的,把你帶到太原,也是這個意思。但是,你也已經十七、八歲了,也該學得更加沉著才是啊!”李淵說。
李世民看與父親話說得投機,便又要開始他的勸說:
“大人,如今主上無道,天下大亂,正是。.....”李淵揮了揮手說:
“其它的事以後再說吧。我也累了。”
李世民走後,李淵吩咐身邊的丫鬟去把胡標叫來。胡標一進門,就跪在地上不起來。
“人頭呢?”李淵說。
“老爺,不是小的不盡力,高府實在是進不去。”李淵看了他好一會兒,突然長歎一聲,說:
“我李淵平時待人也算過得去,可是關鍵時刻怎麽就沒有一個真正忠心的呢?\"
胡標的頭在地上叩得砰砰響,說:
”小的該死,小的沒有說實話。“
”我知道你有難處,照實說,老爺為你作主。“”遝玉是出賣了老爺,可是高老爺不相信她。她被報仇的蠢念頭衝昏了腦袋,當冷靜下來時,她想起老爺的許多好處,心裏很後悔。“
李淵沉吟片刻,說:
”她可以將功贖罪,隻要她把高府的動靜告訴你。“
”她說她什麽都不知道,隻想。..... \"
“幹什麽?\"
”小的不敢說。“
”說,老爺不計你的錯。“
”她說她隻想和我一起遠走高飛。“
李淵心裏掠過一陣酸溜溜的感覺。他捋了捋胡子,像是要把那種感覺抹去。他好一會兒不說話。
有一群飛鳥掠過窗外的天空。
”你走吧,和遝玉遠走高飛去吧!“李淵說。
胡標感動得嚎啕大哭,邊哭邊說:\"胡標決不做不仁不義之事,我一定讓她為老爺探聽高府的動靜,這一次胡標不會讓老爺失望!\"
欽使到達晉陽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欽使是一個老太監,還帶了幾個小太監,他們過慣宮廷裏的生活,不大適應這一路的奔波,從江都到洛陽,病倒了幾個,從洛陽到晉陽,又病倒了幾個,出發時浩浩蕩蕩十幾個,到太原隻剩下五、六個人。年輕的病倒了,老太監倒還硬朗,還有興趣看汾河上的漁船,還對晉陽街頭的年輕女子品頭論足,逗得小太監們樂滋滋地笑,忘記了一路上的疲勞。
他們沒有亮出旗號,沒有驚動沿途的官員,像商人一樣地走進了晉陽城。他們在街上打聽高將軍的府第,有人指向東,有人指向西,結果,他們在城裏走來走去,弄得滿城人都知道來了一批沒有胡子的商人。
李淵、王威、高君雅幾乎同時得到報告,他們心裏都明白,欽使到了。
李淵立即請裴寂代表他,打出留守府的旗號,大張旗鼓,鳴鑼開道,歡迎欽使到來。王威和高君雅親自出馬,他們不敢打出旗號,因為說好了的,來的是密使,不住驛館,隻住高府,視機亮相宣詔。
夜幕很快地降臨了。
裴寂的隊伍,燈火輝煌,招搖過市。打頭的見人就問,可曾看到一群沒有胡子的商人,他們就是皇上從江都派來的欽使。
這樣,不到一個時辰,全城人都知道,皇上的欽使來了。
王威、高君雅暗暗叫苦。他們唯一的辦法是趕快找到欽使,把他們帶到府裏藏起來。
欽使突然看到街口上走過一串大燈籠,那燈籠上明晃晃地寫著一個大“李”字,急問行人,都說欽使到了晉陽城,留守大人派裴大人迎接來了。欽使大吃一驚。心想,王威、高君雅真是個笨蛋,說好了的事怎麽會臨時變卦?但一轉念,不對,一定是誰走漏了風聲。李淵既然敢如此張揚,證明他早有準備,晉陽是他的天下,進得來,怕是出不去了。不要說宣詔,連命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他靈機一動,帶著他的手下轉進一條小巷。那小巷的深處正好有一片空地,空地上還有一棵大樹,他們就在樹下隱蔽下來,然後派一個年輕的太監到街上探聽消息。
高君雅走過來走過去都遇到裴寂的隊伍,他隻好避開,大街上走不得,隻好繞小巷走,說來也巧,他正好走進欽使躲避的那條小巷。他遠遠地看到樹下一堆黑影,急忙趨上前去。剛剛走近大樹,便聽得一個細細的聲音叫道:
“高將軍。”
出聲的是老太監,他與高君雅是老相識。高君雅出京前,常常應詔入宮,一來二迴熟了,也就常常給他送點東西,讓他在皇上麵前為自己說點好話。
“張公公,”高君雅長揖道:“讓你們受驚了。”“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快快將我們帶到貴府。”張公公說。
高君雅帶著欽使一行,急匆匆地繞著小巷,從後門進了高府。
那年輕的太監在街上轉了一圈,終於打聽到高府的地址,他滿心歡喜地迴到小巷深處時,卻找不到自己的隊伍,連馬也牽走了。他想,不管他們去哪裏,無論如何得先到高府報個訊。
沒想到他剛剛走出小巷,便碰上了裴寂的隊伍,他想迴避,卻被騎在馬上的裴寂看見了,他用手指了指,便有人將他帶到裴寂的馬前。
“你是誰,從哪裏來?”裴寂問。
年輕的太監支支吾吾答不出話來。裴寂叫人把燈籠在他的臉上一照。裴寂是晉陽宮監,一眼便看出這是個太監。他的心裏“格登”一下,這是欽使的隨從無疑。他做了個手勢,便有兩個壯士不容分說地將年輕的太監挾持上馬。隊伍吆喝著,又走動了。“欽使在哪裏?\"
裴寂小聲問,但聲調很嚴厲,不容得那太監不迴答。
那太監也不反抗,連忙說:
”大人,小的的確不知道。剛才我們是在小巷子裏的,小的出來打探消息,迴去的時候,他們便都不在了。“
裴寂想,密使八成是讓王威、高君雅接走了。他把隊伍浩浩蕩蕩地帶出城,做出要出城迎接的樣子,然後才悄悄地從另一個城門迴到留守府。
對於滅隋大計,李淵已熟爛於心。現在,他決定調整作為,不再一味沉潛,而是改采兩麵手法:
--一放一縮:抓住機會狠狠出擊,然後趕緊縮手,顯出進退有節,盡忠不二。
---明靜暗動:暗中擴充實力,爭取民心,招納賢士,像鴨子劃水一樣,一切動作都在底下進行;在表麵上,卻要更加無為,要把”老了“這種字眼掛在嘴上,還要多咳嗽,多喘氣。.....
戰亂加上春旱,田野一片荒蕪。要是往年,這時的田野,已是一片翠綠。路上野兔亂竄。現在不要說是野兔,就是野狗、野貓、野豬、連蛇鼠都被饑民吃光了。人一餓起來,比老虎還要兇。
道路坎坷不平,走過一匹馬便會揚起一陣灰塵。不時有饑民走過,一身襤褸,一臉菜色,更可憐的是小孩和老人,全都瘦得皮包骨,路邊還不時地會看到無人收埋的死屍。王威越走心情越沉重,天下已經糟到這種地步!
更糟的是,沒有幾個人真正想為皇上分憂,連李淵這樣的封疆大吏、朝廷重臣、皇親國戚都靠不住了,皇皇上還能靠誰呢?像我王威這樣的忠臣還剩下幾個?偌大的太原城,有幾個是皇上的忠臣?高將軍雖然忠勇,卻有勇而無謀,且太近女色。其餘的,李淵不用說,就是裴寂、唐儉、武士、劉政會也沒有一個真正靠得住的,更不用說劉文靜了,眼下隻有一個劉世龍還算可以,可惜他的官職低微。
騎在馬上的王威,覺得自己的肩上沉甸甸的。與王威相比,林安顯得輕鬆得多,他沒想那麽多,隻知道王威將軍要他做好接管新兵的準備,他心裏暗暗高興。他在王府雖然受到重用,但畢竟是聽人使喚,他渴望著使喚別人,領導別人,指揮別人。昨晚,他想象著坐在軍帳中發號施令的情形,樂得一夜都沒有睡好覺。
林安的馬蹄揚起的灰塵要比王威高得多。開始,王威沉浸在自己的心思當中,並沒有注意到林安的情緒,一直到灰塵蒙住了眼睛時,才感到有些反常。他側過臉來看了一下林安,林安立即意識到自己有點得意忘形了,掩飾地說:
“大人,今天天氣真好。”
“好什麽,一個春天沒下雨,還好?\"
王威沒好氣地說,嚇得林安不敢再吭聲。
就這樣,一夥人死氣沉沉地走著。馬蹄雜亂地踏在毫無生氣的大地上,發出沉悶的聲響。
他們依稀聽到一陣雷聲,在遠遠的天邊滾動著。這下可好了,要下雨了,王威想。可是仔細一聽,卻又不像雷聲,倒像有人在納喊,在怒吼。
“你們聽,雷響了,要下雨了。”王威說。
他這麽說的時候,實際上已經聽出那不是雷聲,是納喊。他隻是想給自己一個希望。他知道,如果是納喊的話,那就是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在納喊,這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他的部下沒有一個吭聲的,因為他們都已聽出那不是雷聲,是人聲,但誰也不想說出與上司不同的意見來。
在山腳拐了一道彎,他們便看到一片灰蒙蒙的天空。
興國寺到了。
這是一座依山而立的大寺廟,廟前有一片巨大的廣場,當初不知道是用來做什麽的,就是做道場、放焰火也不需要這麽大的地方。
晉陽令劉文靜正與一幫人降階相迎。
林安看到走在劉文靜身邊的兩個人,不禁倒抽了一口冷氣,這不正是劉弘基和長孫順德嗎?他們居然敢明目張膽地來迎接我們,難道不怕死?
劉文靜長揖道:
“王將軍遠道而來,有失遠迎,失敬失敬!\"
”哪裏,哪裏,劉大人辛苦了。“王威迴禮道,他並不認識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但他聽到林安輕輕地“啊”了一聲,又神色異常,便知道情況有變,但他還是能夠沉住氣,而且一臉堆笑。
“王將軍是副留守大人,今天正好來看看新招募軍隊的操練,王將軍是身經百戰的將軍,一定要不吝賜教。”劉文靜說。
“難道劉大人不知道本官今天是來幹什麽的嗎?”王威感到奇怪地問。
“不是來視察的嗎?”劉文靜說。並轉頭對站在一邊的劉弘基、長孫順德兩人吩咐道:“請二位將軍展開隊列,就教於王將軍。”
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立即策馬而去,隨著兩聲巨吼,廣場上的兩塊方陣迅速展開,頓時揚起一片塵土。隨著各種旗號,隊形不斷變化,伴之以喊殺聲和腳步聲,甚為壯觀。
“左邊的那個就是劉弘基,右邊的是長孫順德。”林安在王威的耳邊小聲說。
王威不動聲色地點點頭。
劉文靜在一邊把一切都看在眼裏。那天李淵把他叫去,告訴他王威要調查劉弘基、長孫順德的事,無非是想讓他有所準備,讓他們二人先躲一躲。而他與李世民商量的結果是再以“上屋抽梯”之計,讓矛盾激化,把李淵逼上去。
“這隊列王將軍以為如何?”劉文靜說。
“隊列是不錯的,隻是指揮隊列的人不對。”王威說。
“難道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位將軍指揮有什麽失誤嗎?”劉文靜故作驚訝說。
“難道劉大人不知道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是朝廷的欽犯嗎?”王威冷笑一聲說。
“這麽說,連我劉文靜也沒有資格坐在這裏了。”劉文靜站起來,好像馬上就要走的樣子。
“你是我們同意讓你出來將功贖罪的,他們另當別論。”
“我劉文靜也是朝廷欽犯,和他們沒有什麽區別。”
王威隻好抬出李淵,說:
“我是奉留守大人李淵之命來調查此事的。我必須把他們二人帶迴去,讓留守大人處置。”
“如今正在用人之際,如果要處置,連我也一起處置吧!\"
正說著,操練結束,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迴到指揮台上,他們雙手一揖,同聲道:
”操練完畢,請王大人指教!\"
“來人,把朝廷欽犯劉弘基、長孫順德給我綁起來!”王威大喝一聲。
劉文靜一個箭步跳到他們的麵前,昂首道:
“連我也一起綁了!\"
林安走上前,果真就要綁人。
”劉大人不能走!“突然聽得台下有人高喊。接著便是一片“劉大人不能走”的喊聲,驚天動地。
王威一看,四周都是劉文靜的人,他們幾個在這裏,簡直就像群雞中的幾隻蟋蟀,一下子就會被吃得精光。
“劉大人,我可是奉李淵李大人之命而來的。”王威色厲內荏地說。
“王將軍是欽命副留守,就是沒有李大人之命,王將軍也可以將我等解京問罪啊!”劉文靜寸步不讓。
這一下,王威有點害怕了。莫非他們已經商量好了,就要起事了,莫非他們要用他王威來祭旗,莫非這一切都是李淵早已設好的圈套?唉,我王威一世精明,卻一時糊塗,竟會上如此大當,落得個不明不白死去的下場。聖上啊聖上,我王威愧對您的重托啊!
然而,王威並不是膽小鬼,他並沒有被完全嚇住,他的腦筋一轉,給自己找了一個下台階,說:
“話雖這麽說,但誠如劉大人所言,如今正在用人之際,不用說劉大人,就是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位將軍,既然有立功贖罪的表現,朝廷也未必就會深究他們以前的罪過。隻是留守大人有命,我不得不這樣做而已。”
“那就請王將軍迴去代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向李大人求個情,讓他們戴罪立功,為朝廷效力。”劉文靜這才說道。
“那也隻好這樣了。”王威說。劉文靜給劉弘基、長孫順德兩人使了個眼色,兩人齊聲道:
“謝王大人恩典。”
“免了。”王威恨恨地說。
劉文靜一定要留王將軍小住幾日,又要設宴為他洗塵。王威哪裏能夠待得住?他說李大人一定要他及早迴城稟報,而且還有軍機大事要商量,非迴去不可。劉文靜隻好把他們送到路口。
好個李淵,我非把你奏倒不可!王威在馬上這麽想著。
一陣春風吹來,他不禁打了一個冷顫。原來,他剛才嚇出了一身冷汗,內衣緊緊地貼在身上。他看看左右,每個人都還沒有喘過氣來,包括林安,個個嚇得臉色鐵青。
李淵一早就坐在案前寫信。
自從遝玉走後,換了幾個貼身丫鬟,李淵都不滿意,不是長相不順眼,就是不伶俐,像個提線木偶,提一下才動一下,不像遝玉,你還沒想到,她就為你做好了。你想寫字,無意中看了一眼硯台,她便替你磨了墨、潤了筆、擺好了紙張。寫好了,她還會嬌聲嬌氣地來為你謄清,她的字體學得和他一模一樣。做事做累了,她便說,老爺,下一盤棋吧,換換腦子。
“這賤人,居然想暗算老夫!\"
李淵突然拍案而起。胡標怎麽還沒有把她殺了?非殺不可!千刀萬剮也不能解我心頭之恨!
李淵煩躁不安地在臥室來迴走動,一個丫鬟端茶進來,她沒想到老爺會突然這樣走來走去的,本以為他還坐在案邊寫字。她剛剛走到門邊,就與李淵撞了個滿懷,茶水灑了老爺一身,丫鬟嚇得跪在地上發抖。
”滾!“李淵大聲吼道。
丫鬟顫顫抖抖地收拾地上的碎杯子,起身向門外走去。
”迴來,“李淵的口氣變得溫和了許多:”不關你的事,再換一杯茶來吧。“
”謝老爺。“
丫鬟如絕處逢生,風一樣地溜出房間。
等丫鬟再送茶來的時候,李淵已經心平氣和地坐在案邊寫信。
李淵今天一共寫了三封信,其中兩封分別給河東和長安,讓李建成、李元吉、柴紹速帶家眷到太原會合。另一封是寫給突厥始畢可汗的。
前兩封信寫得很順手,雖然不是普通的家書,但意思說明白了,沒有一個會不照辦的。可是給始畢的信就不那麽容易了,事關成敗大局,他不得不慎之又慎。
要不要給始畢寫這封信,他考慮了很久。
突厥雖為蠻夷之族,卻據有遼闊的漠北草原,不可輕取而勝。始畢乃勢利小人,胸無大誌,頻頻犯邊無非是想掠取財物、婦女,並無占據領土的野心。既不可常勝之,又要常防之,實在是夠累人的。唯一的辦法是給他一點利益,以安撫他的貪欲,利不可太小,小了動不了他的心;利也不可太大,大了會助長他的貪婪。必須找到一個適當的食餌。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軍事上消滅它、製伏它,但這是以後的事情。現在的問題是如何讓始畢不來搗亂,不但不來搗亂,還要為我所用。
所以這封信很難寫,李淵寫了撕,撕了寫,這已經是第四稿。
李淵終於把信寫完了,這一次寫得比較順手,一氣嗬成,自己讀一遍,也還滿意,特別是這一段,他覺得既說得很得體,不失身分,又達到目的;既有原則,又有策略:
貴軍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自來自去,豈非天意!我知天意,故不追趕。汝等如知天意,亦應同我所為。當今隋國大亂,蒼生窮困。如不解救,上蒼必責。我今大舉義兵,欲使天下安寧。遠迎皇上還都,恢複與突厥之和親,如同開皇之時,豈非千古盛事。如今可汗雖與皇上不睦,但可汗豈可忘高祖之恩!若聽我言,不侵我百姓,助我征戰,子女玉帛,可汗可得;如隻通好,而不勞兵馬相助,亦任可汗所擇。
寫了內容,又寫信封,最後署“太原李淵啟”,他寫到“淵”處,筆頓了頓,還是寫上“啟”字。
這封信必須找一個可靠的人,送到始畢可汗手裏。北部邊疆能安定,事情也就好辦了。但是讓誰去呢?正想著,報說“裴寂大人到”,他站起來,裴寂已經走到房門口了。
裴寂是來說服李淵趕快起兵的。他被劉文靜說得實在有點緊張。劉文靜一出獄就找他,對他說:
“先發製人,後發則受製於人,你為何不勸唐公早日起兵,卻一再拖延?況且你身為宮監,卻用宮女私侍他人,罪在不赦,你死也就算了,為何要誤唐公呢?\"
他想,劉文靜雖然說得不好聽,但不無道理,他既然已經把自己的命運和李氏家族的命運捆綁在一起了,為什麽不加緊促進李淵起兵,以成帝業?自己不也可以早日得到榮華富貴嗎?
想起那天的情形,實在有點玄。唐公從龍床上醒來,前腳走出晉陽宮,裴寂後腳也跟了出來,他一刻都不敢停留,李世民在等著消息。他們已經商量好了,等唐公一同意,就起事,第一步當然是把劉文靜放出來,第二步是募兵,第三是掃除障礙。沒想到最大的障礙是唐公本人。他們用的是”上屋抽梯“之計,沒想到真正上屋的不是唐公,倒是他們自己,不著急也得著急,那時李世民急得沒了主張,還是他先開了口:\"尊公未必真去告官,但也得給他一個下台階,不如公子先出城到劉世龍的城堡躲一躲,沒了人,也就告不成官了。“
”起義之事怎麽辦?“李世民最關心的還是這個問題。
”還得從長計議。找機會再說服唐公。沒有他是什麽事也辦不成的。我們可以加緊準備,訓練軍隊。如劉文靜所說,訓練一支精悍的騎兵。“
李世民當即就出了城。唐公卻一直不聞不問,仿佛沒有這個兒子。
唐公的心真叫人捉摸不透,今天裴寂在路上反複想,他們想做的事,唐公都不聲不響地做了,一說到起義他卻又那樣害怕。今天怎麽說比較好呢?
裴寂在馬上演習著等一下要講的話:
”唐公,聖上昏庸,天下已成亂局,大廈將傾,這是大家都可以看出來的。上天給唐公如此大好的機會,為什麽不抓住呢?先發製人,後發就得受製於人。到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請唐公三思。“
那麽唐公會說什麽呢?也許還是那句話,”我李淵世受皇恩,不敢變誌“。那我得說:
”主昏國亂,何必以愚忠自誤?順天行事,於國於民於己,有百利而無一害。“
他或許會說,倘若弄巧成拙,為之奈何?
如果他這樣說,那就有點希望了,我得說:
”晉陽士馬精強,公又蓄積巨萬,加之晉陽宮內,物資無數,藉此舉事,何患不成?再說,主上南幸不歸,關中人心浮動,雖說代王侑留守關中,畢竟年幼,關、隴豪傑,正思擇主而事,公若鼓行而西,撫有群雄,取關中正如拾芥。關中,八百裏秦川,天府之國,周之鎬京,秦之鹹陽,漢之長安,隋之大興,無不據此以成帝業。關中,東臨黃河,三麵大山環繞,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進可直取中原,橫掃天下,退有金城千裏之固,何愁帝業不成?\"
對,我就這麽說。
裴寂把要說的話想得好好的。他從來沒有這麽認真過。這個人從總體上來說,是一個庸庸碌碌、無所作為的人,但他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命中注定要發達,在事關個人前程的問題上絕不含糊。
然而,李淵並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二人剛剛坐定,李淵便說:
“我給突厥可汗始畢寫了一封信,想與他和親,裴公以為派誰送去好?\"
裴寂想了想,說:
”在太原比較熟悉突厥事務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唐儉,一個是劉文靜,依我之見,還是叫劉文靜去更合適一些。“
”何以見得?\"
“唐公剛才講到和親,劉大人也談過和親的事,他認為,隻有北和突厥,解除了後顧之憂,才有可能南取天下。”李淵想,劉文靜倒管得寬,說:
“裴公又說遠了,我李淵完全是為了大隋北部邊疆的安寧,決無他圖。”
“劉文靜也是一番好意。”裴寂說。
“我不喜歡這個人。”
裴寂一時不知說什麽,他為劉文靜感到悲哀,同時又為自己敲了一次警鍾,萬事不得像劉文靜那樣,鋒芒太露。這麽想著,原來在路上想得好好的話也不說了。這些話,還是讓劉文靜去說吧!
他看到封題署名“太原李淵啟”,覺得不妥,說:“突厥乃蠻夷之邦,不識我中華漢字,隻貪財寶,請多贈財寶並改''啟''為''書'',以示尊貴。”
“裴公此言差矣。”李淵說:“離亂以來,書生亡命突厥者甚多,豈乏讀書之人!我謙遜有禮尤恐其未信,如傲慢以對,彼疑慮更深。古人雲''屈於一人之下,伸於萬人之上'',何樂而不為!''啟''之一字,不值千金,千金尚且不惜,一字何所惜也。”
裴寂一聽,豁然開朗,心想,唐公果然非等閑之輩,是個做大事的主子。他很想看看信裏到底寫些什麽,從中或許可以窺視唐公的真實想法,但馬上又打消了這個念頭,還是不看的好,知道得太多,並不是好事。
“信的事,請裴公不必提起,到時再說。現在,我們下棋吧!\"
李淵說著,把信收了起來。他剛才曾想讓裴寂看看信,一轉念,覺得讓他看了信等於露了底,還是以後再說吧,反正這信也不著急發出去。
“下棋下棋,好久沒有下棋了。”裴寂說。
在圍棋盤對坐下來時,裴寂想,隻要與唐公維持好關係,將來他得了天下,自然有我的好處,何必像劉文靜那樣著急,那樣賣力呢?
李淵與裴寂的棋局還沒開始,就見劉世龍匆匆進來,也不施禮,也不客套,對著李淵說:
“我剛從高府得到消息,說江都的天子使者馬上就要到了。高將軍喜形於色,看來來者不善,唐公還是要有所準備的好。”
棋子在李淵的手上停留了好一會兒,最後沒有著在棋盤上,又被扔迴棋孟中去了。裴寂也把手中的棋子放迴孟中。
“聽高將軍的口氣,好像欽使的到來,是他們意料之中的事。”劉世龍說。
“想辦法先弄清聖旨的內容再接旨,省得措手不及。”裴寂說。
“裴大人說得有理。”劉世龍說。
“聖旨的內容豈能那麽容易就知道的。為人臣子的,難啊!”李淵憂心忡忡地說。胡標怎麽也不能麵對這樣的現實:一把鋒利的刀,刺進遝玉那雪白細嫩的脖子。他總是睡不著,一閉上眼睛,就看到血從遝玉的脖子上流下來,滴在他的心上,使他渾身發抖。胡標不是沒有殺過人,他很小的時候就殺過人,但殺的全是仇人、敵人,沒有殺過心愛的人。
為完成老爺交代的任務,他把短刀磨了又磨,不知磨了多少遍。在磨刀的時候,他的思想一片空白。磨完刀,他像平時那樣,從頭上拔一根頭發,放在刀刃上,用口一吹,頭發無聲地斷成兩截,輕輕地飄落在腳邊。
這時,他的手開始發抖,兩雙眼睛輪流在腦海晃動,一雙是老爺的,一雙是遝玉的。老爺的眼神是那樣的嚴厲,而遝玉卻是那樣的憂傷。他便把短刀拿來亂砍一通,簡直所向披靡,沒有砍不斷的。砍鈍了,他又繼續磨刀。
有時,他真想用這把短刀把自己結束了。但是每當這樣的念頭出現,他便會聽到老爺的聲音:“隻要我李淵在,就有你的好日子過”。他舍不得那美好的未來。他終於還是下決心去完成他的使命。
這天深夜,胡標潛入高君雅的府第。
高府最近與平時大不相同了,夜裏增加了許多巡邏的家丁,而且到處都點著燈。他是從花園進去的,順著樹蔭往前走,過了中門,便沒辦法前進了。前院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加上活動的巡邏隊伍,容不得半個生人出入,連高府裏的人走動都要互相通報,邊走邊喊著,“是我,是我。”
胡標躲在樹下,靜靜地觀察了一會兒,決定來個調虎離山。他退到花園,他知道那裏有一座倉庫,在倉庫四周走動的是一個老頭,胡標用短刀輕輕一抹,便結束了他的生命。那老頭斷氣的時候,手裏還提著燈籠,在刹那間,胡標接過他手中的燈籠,輕輕一躍,跳到倉庫的屋頂,扒開瓦片,把燈籠扔了進去。
不一刻,花園裏火光衝天,高府亂成一團。
胡標剝下老頭的衣服,穿在自己的身上,這是高府家丁統一的服裝。他一麵跑著,一麵大叫,“快救火,快救火。”
他很快來到高君雅的臥室,臥室裏沒有人,高君雅到後花園指揮救火去了,奇怪的是遝玉也不見了。他轉身到廂房,一間一間地找過去,在最東邊的一間,看到了熟悉的身影,遝玉坐在案前,若無其事地寫著字。他說,“夫人,著火了。”她轉過頭來,胡標看得清楚,果然是遝玉。
遝玉先是愣了一下,當認出胡標時,她撲了過來。本來,胡標可以在一刹那之間完成使命,一刀殺了者玉,但他卻忘了自己是來幹什麽的,他伸出雙臂,將她緊緊擁抱。
一時間,在他的腦海裏,浮現出許多畫麵。
他看到遝玉當年走進李府的情形。那時,張員牽著她的手,她還是個十來歲的女孩,他們在走廊上相遇。他笑著說,哪裏偷來的一個小女孩?張員說,買來的,夫人早就想要一個伶俐的小女孩了。她不怕生,朝他笑,還問張員,他是誰呀?
他看到遝玉向自己走來,那時他正在水池邊洗衣服。她是李府丫鬟中最自由的一個,因為她是竇夫人的貼身丫鬟,還因老爺、夫人都喜歡她、寵她。那時,她挽起袖子說,我來幫你洗。李府的規矩是不許男女傭人親密接觸的。他不敢讓她洗。她說了聲“膽小鬼”,便離去了,可是到了門口,卻又轉過頭來,朝他嫣然一笑。
他看到遝玉坐在樹下彈箜篌。這是他教的。開頭是偷偷地教,後來夫人知道了,說,這沒有什麽不好的。老爺知道了,也不生氣。遝玉喜歡一邊彈箜篌,一邊唱著歌,她的歌聲使他想起小時候,想起在長安當過歌妓的母親。
此刻,他看到遝玉在黑暗中撲過來,他緊緊抱住了她。
他聽到了她的哭泣聲,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我們走吧,遠走高飛,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去。“遝玉說。
他看到她額上的疤,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問:”怎麽迴事?\"
“他不相信我,不相信。”
“誰?\"
”高將軍。他認為我說的一切都是假的,是編出來的。他還說,我是老爺派過來的奸細。“
”我早說了,你要放棄那個報仇的蠢念頭,現在怎麽樣?\"
“我不蠢,但是我知道,老爺是扳不倒的,我的仇是報不了的,高將軍也好,王將軍也好,他們沒有一個是老爺的對手,甚至連皇上都沒有辦法。這是天意,這是天意啊!\"
”你怎麽知道?你聽到了什麽?老爺說,要是你把在高府聽到的消息都告訴他,就可以饒恕你。“
”我什麽也不知道,我什麽也沒聽說。高將軍並不信任我,他隻是在他需要的時候才來找我,我隻是他尋樂的工具。“
胡標的手鬆開了。他想起那晚從窗紙洞裏看到的那一幕,想起老爺的命令。
遝玉看著他的眼睛,說:
”你要殺了我嗎?是老爺叫你來殺我的嗎?那就來吧,不要手軟,來吧,我希望死在你的手裏。“
說完,她閉上了雙眼。
胡標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腰間的短刀。是的,隻要一刹那時刻,他的使命就完成了,將來的好日子就有保證了。
可是,他看到眼淚從她那緊閉的眼縫裏無聲地流了出來。他忍不住撲了過去,再一次將她緊緊抱住。
“不,我要帶你走。我們去求老爺,去求他寬恕,你知道,老爺是會寬恕我們的,老爺是個好人。”
她無聲地搖頭。
這時,院子裏響起雜遝的腳步聲。
“快走!”遝玉說著,把胡標推到窗邊,同時拉上窗簾。
門口傳來高君雅的聲音:
“前後左右都給我搜,細細地搜!\"
遝玉迅速閃到門口,柔聲說:
”將軍,你可來了。“
”你怎麽啦?“高君雅看著她的臉說。
”我是被大火嚇了呀!“遝玉擦著臉上的眼淚說。”我的小美人,你受驚了。天子使者快到了,你可立下大功勞了。“
說著,便把她攬進懷裏。
胡標按了按腰間的短刀,咬了咬牙,無可奈何地跳出窗門。王威、高君雅在留守府的寮房裏等了一個多時辰,一直不見李淵出來。他們心裏七上八下的,不知道要發 1 生什麽事情。自從他們得到密報,說欽使不日即到太原,他們的腰杆子比平時硬了許多。這次來的是密使,並不住在驛館裏,而是要住在副留守的府上,並要他們做好準備。看來皇上是要動真格的了,他們的密奏是起了作用的。除了李淵,太原便是他們的天下。
王威實在咽不下在“興國寺”的那口氣。他和高君雅商量,無論如何要把劉弘基、長孫順德弄走,治不了他們的罪,也要把他們從軍隊中趕走,決不能讓這些朝廷欽犯掌握了軍隊的大權。劉文靜也不能叫他再為所欲為了,這個人一身的反骨,得讓他迴到監獄裏去。
李府的氣氛有點不對,靜得出奇,靜得叫人心慌。其它人怎麽沒有來,武士、裴寂他們哪裏去了?王威給高君雅丟了個眼色,高君雅走出寮房,走過大院,一直到大門邊,沒人阻攔,他站在門廳往迴掃了一眼,沒有什麽異常的動靜,便又走迴來。往裏走,走到中廳,想想,不妥,又退了迴來。
李府的丫鬟泡茶倒是很勤快的,而且泡的都是懸甕山上的難老茶。
“你們家老爺還沒有起床嗎?”王威問一個丫鬟。“不知道,老爺。”
又過了半個時辰,終於有人從中門走了出來,他們一看,是二公子李世民。
李世民走進寮房,施禮道:
“讓二位將軍久等了。家父偶感風寒,發燒不退。今日不能升堂議事,有勞二位將軍久等了。”
王威和高君雅對看了一下。
“請二公子稟報尊公,說我們有要事相商。”王威說。
李世民好像沒有聽到他的話,仍然彬彬有禮地說:“家父吩咐,二位將軍如果不急著迴府,可到後房小坐。”
“我們正想去看看大人的病哩!”高君雅說。
“那就有請了。”
說著,李世民便在前麵帶路。
這一下,王、高二人反而有點猶豫,不知李淵葫蘆裏賣什麽藥。但又想,他們都是朝廷大臣,諒李淵也不敢把他們怎麽樣,也就放膽跟著進去了。
進了後房,隻見李淵果真躺在床上,頭上還敷了一條冷毛巾。李淵有氣無力地抬起手,示意他們坐下來說話。\"大人貴體欠安,本來不應打擾,隻是事關重大,不得不報。“王威說。
”人老了,說病就病,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要歸天。“說著便咳嗽、喘氣,過了一會兒才說:”有什麽事,盡管說,隻要我李淵還有一口氣,就應當為朝廷分憂。“
王威把那大在興國寺的遭遇說了一遍。
”你可說清了是我讓你去的?“李淵問。
”說得一清二楚。“
”這個劉文靜實在是膽大妄為!\"
李淵又是一陣咳嗽,讓人把他扶著坐了起來。“世民,你到興國寺去,現在就去,傳我的命令,把劉弘基、長孫順德這兩個朝廷欽犯給我押進大牢。”
“他們二人雖是朝廷欽犯,但軍中的確需要人才。.....”李世民說。
“王將軍府上林安將軍身經百戰,可以讓他去。”高君雅迫不及待地說。
“高將軍的建議很好,”李淵喘著氣說:“明天,就讓林安將軍到興國寺去。這一點,你一並告訴劉文靜劉大人,就說是我的命令。”
李世民無可奈何地說了個“是”字,腳卻不動。李淵抬起頭來,看著李世民說:
“還不快去?難道要等他們跑了再去不成?\"
李世民很不情願地走了。
王、高二人正想告辭,李淵卻示意讓他們坐得更靠近一點,他們隻好挪動椅子,坐到床邊。李淵很誠懇地說:
“如今突厥時刻窺我而動,時時有可能襲擊我們,馬邑方向,形勢也很緊張,汾陽宮眼看是保不住了。我們都是朝廷重臣,不能辜負聖上的信任。劉文靜我本來就不怎麽同意讓他出來,是你們極力堅持,現在叫林安去我也就放心了。高陽那邊,看來高將軍要親自去鎮守。王將軍與裴寂裴大人一起負責核對倉糧、賑給軍戶口。我老了,身體又不好,許多事情都要靠你們去做。”
李淵一邊說一邊喘氣,把王、高二人說得很感動,還沒有等他說完,他們便點頭答應了。
等到走出留守府,王威才發現,他們又上當了。他們一個在城裏核對倉糧,一個在高陽鎮守,一旦有什麽事情,如何應付?如何聯絡?李淵讓我們一個上前線,一個管後勤,而指揮大權卻握在他一個人的手裏,還說什麽又老又病,真是老奸巨滑啊!好在林安到興國寺,還能直接控製一點軍隊,說不定在關鍵時刻能用得上。看來,對於李淵,我們還是加倍小心為好。
王威這麽想著,卻沒有說出來,他怕影響高君雅的情緒,他隻是提醒說:
“高將軍到高陽,要多加小心。突厥方麵,以防為主,不必主動出擊。軍隊要保持高度警覺,以防不測。”
“王將軍也不必過於擔心。”高君雅說:“我看李淵是有些怕我們了,他是不是也聽到一點風聲,知道欽使將至,所以格外討好我們。“
”越是這樣,越是要小心為好。“
高君雅一邊點頭一邊想著,要不要把遝玉也帶出城去,要不然在高陽也太寂寞了。
王威、高君雅一走,李世民就又迴到李淵的臥室。”我就知道你沒有去。“李淵看了他一眼,說。”大人,不能讓劉弘基長孫順德二人離開,更不能讓林安來插手我們的軍隊事務,林安是王威的死黨。“李世民激動地說。
”你們都是活人,怎麽會被尿給憋死呢?“李淵笑著說。
這時,李淵也不喘氣,也不咳嗽了。
”林安一個人,就能指揮得了那些個軍隊?還不是淹沒在你們的包圍之中。而城裏,王威身邊不就少了一個得力的助手嗎?\"
李世民恍然大悟地笑了。
“在你們兄弟幾個,我是最看重你的,把你帶到太原,也是這個意思。但是,你也已經十七、八歲了,也該學得更加沉著才是啊!”李淵說。
李世民看與父親話說得投機,便又要開始他的勸說:
“大人,如今主上無道,天下大亂,正是。.....”李淵揮了揮手說:
“其它的事以後再說吧。我也累了。”
李世民走後,李淵吩咐身邊的丫鬟去把胡標叫來。胡標一進門,就跪在地上不起來。
“人頭呢?”李淵說。
“老爺,不是小的不盡力,高府實在是進不去。”李淵看了他好一會兒,突然長歎一聲,說:
“我李淵平時待人也算過得去,可是關鍵時刻怎麽就沒有一個真正忠心的呢?\"
胡標的頭在地上叩得砰砰響,說:
”小的該死,小的沒有說實話。“
”我知道你有難處,照實說,老爺為你作主。“”遝玉是出賣了老爺,可是高老爺不相信她。她被報仇的蠢念頭衝昏了腦袋,當冷靜下來時,她想起老爺的許多好處,心裏很後悔。“
李淵沉吟片刻,說:
”她可以將功贖罪,隻要她把高府的動靜告訴你。“
”她說她什麽都不知道,隻想。..... \"
“幹什麽?\"
”小的不敢說。“
”說,老爺不計你的錯。“
”她說她隻想和我一起遠走高飛。“
李淵心裏掠過一陣酸溜溜的感覺。他捋了捋胡子,像是要把那種感覺抹去。他好一會兒不說話。
有一群飛鳥掠過窗外的天空。
”你走吧,和遝玉遠走高飛去吧!“李淵說。
胡標感動得嚎啕大哭,邊哭邊說:\"胡標決不做不仁不義之事,我一定讓她為老爺探聽高府的動靜,這一次胡標不會讓老爺失望!\"
欽使到達晉陽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欽使是一個老太監,還帶了幾個小太監,他們過慣宮廷裏的生活,不大適應這一路的奔波,從江都到洛陽,病倒了幾個,從洛陽到晉陽,又病倒了幾個,出發時浩浩蕩蕩十幾個,到太原隻剩下五、六個人。年輕的病倒了,老太監倒還硬朗,還有興趣看汾河上的漁船,還對晉陽街頭的年輕女子品頭論足,逗得小太監們樂滋滋地笑,忘記了一路上的疲勞。
他們沒有亮出旗號,沒有驚動沿途的官員,像商人一樣地走進了晉陽城。他們在街上打聽高將軍的府第,有人指向東,有人指向西,結果,他們在城裏走來走去,弄得滿城人都知道來了一批沒有胡子的商人。
李淵、王威、高君雅幾乎同時得到報告,他們心裏都明白,欽使到了。
李淵立即請裴寂代表他,打出留守府的旗號,大張旗鼓,鳴鑼開道,歡迎欽使到來。王威和高君雅親自出馬,他們不敢打出旗號,因為說好了的,來的是密使,不住驛館,隻住高府,視機亮相宣詔。
夜幕很快地降臨了。
裴寂的隊伍,燈火輝煌,招搖過市。打頭的見人就問,可曾看到一群沒有胡子的商人,他們就是皇上從江都派來的欽使。
這樣,不到一個時辰,全城人都知道,皇上的欽使來了。
王威、高君雅暗暗叫苦。他們唯一的辦法是趕快找到欽使,把他們帶到府裏藏起來。
欽使突然看到街口上走過一串大燈籠,那燈籠上明晃晃地寫著一個大“李”字,急問行人,都說欽使到了晉陽城,留守大人派裴大人迎接來了。欽使大吃一驚。心想,王威、高君雅真是個笨蛋,說好了的事怎麽會臨時變卦?但一轉念,不對,一定是誰走漏了風聲。李淵既然敢如此張揚,證明他早有準備,晉陽是他的天下,進得來,怕是出不去了。不要說宣詔,連命都不一定能保得住。
他靈機一動,帶著他的手下轉進一條小巷。那小巷的深處正好有一片空地,空地上還有一棵大樹,他們就在樹下隱蔽下來,然後派一個年輕的太監到街上探聽消息。
高君雅走過來走過去都遇到裴寂的隊伍,他隻好避開,大街上走不得,隻好繞小巷走,說來也巧,他正好走進欽使躲避的那條小巷。他遠遠地看到樹下一堆黑影,急忙趨上前去。剛剛走近大樹,便聽得一個細細的聲音叫道:
“高將軍。”
出聲的是老太監,他與高君雅是老相識。高君雅出京前,常常應詔入宮,一來二迴熟了,也就常常給他送點東西,讓他在皇上麵前為自己說點好話。
“張公公,”高君雅長揖道:“讓你們受驚了。”“此處不是說話的地方,快快將我們帶到貴府。”張公公說。
高君雅帶著欽使一行,急匆匆地繞著小巷,從後門進了高府。
那年輕的太監在街上轉了一圈,終於打聽到高府的地址,他滿心歡喜地迴到小巷深處時,卻找不到自己的隊伍,連馬也牽走了。他想,不管他們去哪裏,無論如何得先到高府報個訊。
沒想到他剛剛走出小巷,便碰上了裴寂的隊伍,他想迴避,卻被騎在馬上的裴寂看見了,他用手指了指,便有人將他帶到裴寂的馬前。
“你是誰,從哪裏來?”裴寂問。
年輕的太監支支吾吾答不出話來。裴寂叫人把燈籠在他的臉上一照。裴寂是晉陽宮監,一眼便看出這是個太監。他的心裏“格登”一下,這是欽使的隨從無疑。他做了個手勢,便有兩個壯士不容分說地將年輕的太監挾持上馬。隊伍吆喝著,又走動了。“欽使在哪裏?\"
裴寂小聲問,但聲調很嚴厲,不容得那太監不迴答。
那太監也不反抗,連忙說:
”大人,小的的確不知道。剛才我們是在小巷子裏的,小的出來打探消息,迴去的時候,他們便都不在了。“
裴寂想,密使八成是讓王威、高君雅接走了。他把隊伍浩浩蕩蕩地帶出城,做出要出城迎接的樣子,然後才悄悄地從另一個城門迴到留守府。
對於滅隋大計,李淵已熟爛於心。現在,他決定調整作為,不再一味沉潛,而是改采兩麵手法:
--一放一縮:抓住機會狠狠出擊,然後趕緊縮手,顯出進退有節,盡忠不二。
---明靜暗動:暗中擴充實力,爭取民心,招納賢士,像鴨子劃水一樣,一切動作都在底下進行;在表麵上,卻要更加無為,要把”老了“這種字眼掛在嘴上,還要多咳嗽,多喘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