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琦鎏那時還小,整天忙於自己的小圈子和課業,完全沒注意到爺爺在大街口堵著家族裏的人,不讓來參加二姐婚禮的鬧劇。這事兒自然是由大人們去解決,而爺爺這一舉動也注定要由大人們來收場。據說,老爺子發話了,必須讓柳琦鎏的母親親自去請奶奶過來參加二姐的婚禮。柳琦鎏的母親極不情願,但最終還是硬著頭皮去了。這段堵人的鬧劇才算落幕,一切按部就班進行下去——二姐順利出嫁了。
然而,爺爺在二姐婚事期間這麽一鬧,家庭矛盾如火山噴發般加劇。1984年的春節,對柳琦鎏一家來說,簡直是一場“風暴”。從春節開始,父親和母親就像兩隻鬥雞,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柳琦鎏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灰暗無光。
更糟糕的是,柳琦鎏的班主任老師因為婚姻問題,幾乎半年沒有上課。初三班裏隻有八個男生,號稱“八大金剛”,由於沒有班主任管理,他們幾乎把教室當成了“可有可無”的地方。結果,中考全員落榜。這對柳琦鎏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過,柳琦鎏的學習成績可是相當不錯的。數學考試時,老師剛發完卷子,還沒坐迴座位十分鍾,柳琦鎏就交卷了,當場判分98分;英語考試時,他甚至連同表弟的試卷一起交了,然後兩人跑去幫家裏人收玉米,結果老師判分95分。那個時候,考試成績都是滿分一百分。全村人和全校老師們一致認為,柳琦鎏是未來的大學生不二人選。可惜的是,由於父母的吵架,他已經徹底失去了繼續上學的念頭。他的心裏隻想著一件事:掙錢,脫離現有的家庭,自立門戶,遠離爭吵。
中考落榜後,柳琦鎏嚐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失落感,仿佛自己一下子淪落到了天涯海角。但是,不幸中的萬幸,班主任老師在調走之前,極力向學校推薦柳琦鎏和其他兩位學生複讀初三課程。這位老師真是柳琦鎏的貴人,不僅給了他重新來過的機會,也給了他一絲希望的曙光。
柳琦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雖然前路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但他心中依然懷揣著那份對未來的憧憬。或許,正是這些挫折讓他更加堅強,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諦。畢竟,人生就像一場馬拉鬆,不在乎一時的跌倒,重要的是能站起來繼續前行。而這次複讀,也許就是他新的起點,通向未來的大門正在緩緩打開。
柳琦鎏和二姐的命運似乎在冥冥中交織在一起,如同兩條平行線最終交匯於生活的低穀。二姐婚後第二年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女兒。那時,計劃生育政策風頭正盛,婆婆對這個女孩的到來相當不滿,夫妻之間的感情因此破裂。再加上柳琦鎏母親的推波助瀾,二姐最終選擇了離婚。
對於二姐的決定,柳琦鎏曾堅決反對過。他覺得,二姐的婚姻雖然有裂痕,但還不至於走到非離不可的地步。多年後,他依然無法理解二姐當時的想法。離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二姐的情緒都很不穩定,常常陷入深深的抑鬱之中。盡管如此,一切已經成為事實,柳琦鎏也隻能默默接受。
柳琦鎏開始了初三的複讀生活,然而心中卻總是沉甸甸的。課堂上,他時常走神,腦海中浮現出二姐落寞的神情和家中無休止的爭吵。盡管他有著過人的學習天賦,但此刻心思卻難以完全集中在書本上。每次看到同學們專注的眼神,他都會感到一陣刺痛,仿佛自己與他們之間隔了一道無形的牆。
“琦鎏,你今天又走神了。”同桌小聲提醒道,聲音裏帶著一絲擔憂。
柳琦鎏迴過神來,苦笑著搖了搖頭:“沒事,隻是心裏有點事。”
盡管柳琦鎏和二姐的生活一團糟,但八十年代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卻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這片廣袤的土地。它不僅改變了農民的生產方式,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全麵進步。這一政策的實施,是中國農村發展史上的一座裏程碑,見證了中國農村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曆史性跨越。
土地承包前,柳琦鎏家孩子多,勞動力少,在生產隊掙的工分很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柳琦鎏印象最深刻的是,家裏吃飯是定量的,小孩隻能吃半塊玉米餅子,根本吃不飽。香油都用筷子蘸一蘸滴一滴滴到疙瘩湯裏,有個香味就足夠了。自從分地後,幾年時間,家裏房子翻蓋了一遍,還分到了兩塊宅基地,也在籌備建造之中。
農村建房子最初打基礎的階段,基本上都是自己幹。挖槽、打夯、壘地基都是柳琦鎏和父母一起幹活。有時候也有親戚朋友來幫忙。真正開始砌牆上大梁、檁條椽子時,親朋好友們紛紛前來義務幫忙。這種純樸善良、樂於助人的精神在農村體現得淋漓盡致。
因為忙著建房,柳琦鎏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去上學了,父母似乎早忘了兒子馬上就要中考了。這天,柳琦鎏忙完正在家裏吃飯,兩個同學急匆匆跑來告訴他:“琦鎏,你明天去學校吧!趕緊去拿準考證,班主任老師說了,我倆要是不能把你叫去學校,我倆就不要去學校了。”
“呀!還有七天就該中考了。明天拿準考證去考點熟悉考場。”柳琦鎏苦笑著搖了搖頭。大姐上大學剛工作沒幾年,大哥十五歲就出去上高中,讀大學;二姐讀完高中又結婚辦婚禮,家裏翻蓋建造房子,這一筆筆開銷早已讓家庭囊中羞澀。柳琦鎏深知,自己繼續上學會增加家裏的負擔,盡管母親說砸鍋賣鐵也要供自己讀書,但他實在不忍心。
第二天,柳琦鎏趕到學校拿到了準考證,又去考點轉了轉。
中考那天早晨,柳琦鎏和母親在玉米地除草。農民早晨都會很早去地裏幹活,等太陽出來,天氣熱了就下工。看看天色不早了,他才急匆匆的趕到二十裏以外的考點考試。遲到了二十分鍾,進入考場。柳琦鎏把會做的考題答完,看看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趴在桌子上睡著了。監考老師轉過來看了看試卷上的名字,輕輕把他推醒問道:“你就是柳琦鎏?!”柳琦鎏點點頭,疑惑的迴答。監考老師笑著說道:“好好檢查啊,別大意!”直到幾年後,柳琦鎏才知道這位監考老師是自己的老鄉。可見柳琦鎏在學校也是小有名氣的。
懵懵懂懂中,柳琦鎏考上了縣第二中學。這所學校距離柳琦鎏家十二裏地,新建的教學樓還在建設中。開學報到那天,學校組織剛入校的學生們參加了一次勞動,大家在學校的菜園裏忙碌著。
好多學生都住校了,柳琦鎏不想住校。他選擇騎自行車每天往返學校,十二裏地隻需十五分鍾。
那個年代的早晨,除了偶爾有自行車經過,路上幾乎沒什麽車輛,他可以放心大膽地騎行,不會擔心發生交通事故。好景不長,冬天來了,早晨有了霜凍,柳琦鎏不敢再快速騎行了,畢竟滑倒在路上的滋味不好受。無奈之下,他也申請住校了。
住校後,柳琦鎏發現自己還真受不了——他沒有錢買飯票。他的夥食費是大哥每年從獎學金裏拿出的一百元,分成十二份,每月不能超過九元。這樣算來,他隻能早晨晚上各吃一個饅頭,中午吃兩個饅頭,配以鹹菜,沒有多餘的錢買別的菜。他最喜歡食堂裏的疙瘩湯,因為疙瘩湯就饅頭不用吃菜。每當看到食堂裏其他學生扔掉的饅頭,他總是惋惜地搖搖頭。
高一生涯的第一個元旦快到了。幾個女生找到他,請他幫忙紮兩個紅燈籠。憑借著想象,他成功完成了任務。元旦那天,聯歡晚會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同學們起哄讓他表演節目。他站起身,朗誦了一篇《觀刈麥》,趁同學們不注意跑到了走廊裏,斜倚欄杆,淚流滿麵。
“父親去了新疆倒騰毛皮,現在身無分文困在那裏。”柳琦鎏心裏想著,淚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那一刻,他感到無比孤獨和無助,仿佛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他。然而,正是這些經曆,磨練了他的意誌,讓他更加堅強,也為他未來的人生鋪下了堅實的基石。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大街小巷都彌漫著喜慶的氛圍,紅紅的燈籠高高掛起,五彩斑斕的煙花在空中綻放,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柳琦鎏卻懷著一顆忐忑的心踏上了歸家之路。
當他推開家門時,一眼就看到了父親那熟悉的身影,心中懸著的那塊石頭總算是落了地。可還沒等他好好感受這份團聚的喜悅,父母激烈的爭吵聲便如潮水般洶湧而來,瞬間打破了家中原有的寧靜。
“這年怎麽過啊?你爸那邊的養老供奉怎麽辦?”母親尖銳的聲音刺痛著柳琦鎏的耳膜。
“我也沒辦法啊,今年生意不好做,哪還有錢給他老人家。”父親無奈地歎息道。
柳琦鎏呆呆地站在原地,望著眼前爭吵不休的父母,心情一下子跌入了穀底。每年的春節本應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時刻,但如今因為父親拿不出給爺爺的養老供奉,這個家又被愁雲慘霧所籠罩。
他默默地走進自己的房間,關上房門,試圖將外麵的吵鬧聲隔絕開來。可是,那一聲聲爭吵卻仿佛長了翅膀一般,不斷地鑽進他的耳朵裏,讓他心煩意亂。柳琦鎏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腦海中不停地思索著該如何度過這個難熬的春節。
然而,爺爺在二姐婚事期間這麽一鬧,家庭矛盾如火山噴發般加劇。1984年的春節,對柳琦鎏一家來說,簡直是一場“風暴”。從春節開始,父親和母親就像兩隻鬥雞,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柳琦鎏的心情低落到了極點,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灰暗無光。
更糟糕的是,柳琦鎏的班主任老師因為婚姻問題,幾乎半年沒有上課。初三班裏隻有八個男生,號稱“八大金剛”,由於沒有班主任管理,他們幾乎把教室當成了“可有可無”的地方。結果,中考全員落榜。這對柳琦鎏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不過,柳琦鎏的學習成績可是相當不錯的。數學考試時,老師剛發完卷子,還沒坐迴座位十分鍾,柳琦鎏就交卷了,當場判分98分;英語考試時,他甚至連同表弟的試卷一起交了,然後兩人跑去幫家裏人收玉米,結果老師判分95分。那個時候,考試成績都是滿分一百分。全村人和全校老師們一致認為,柳琦鎏是未來的大學生不二人選。可惜的是,由於父母的吵架,他已經徹底失去了繼續上學的念頭。他的心裏隻想著一件事:掙錢,脫離現有的家庭,自立門戶,遠離爭吵。
中考落榜後,柳琦鎏嚐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失落感,仿佛自己一下子淪落到了天涯海角。但是,不幸中的萬幸,班主任老師在調走之前,極力向學校推薦柳琦鎏和其他兩位學生複讀初三課程。這位老師真是柳琦鎏的貴人,不僅給了他重新來過的機會,也給了他一絲希望的曙光。
柳琦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雖然前路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但他心中依然懷揣著那份對未來的憧憬。或許,正是這些挫折讓他更加堅強,更加明白生活的真諦。畢竟,人生就像一場馬拉鬆,不在乎一時的跌倒,重要的是能站起來繼續前行。而這次複讀,也許就是他新的起點,通向未來的大門正在緩緩打開。
柳琦鎏和二姐的命運似乎在冥冥中交織在一起,如同兩條平行線最終交匯於生活的低穀。二姐婚後第二年十月懷胎,生下了一個女兒。那時,計劃生育政策風頭正盛,婆婆對這個女孩的到來相當不滿,夫妻之間的感情因此破裂。再加上柳琦鎏母親的推波助瀾,二姐最終選擇了離婚。
對於二姐的決定,柳琦鎏曾堅決反對過。他覺得,二姐的婚姻雖然有裂痕,但還不至於走到非離不可的地步。多年後,他依然無法理解二姐當時的想法。離婚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二姐的情緒都很不穩定,常常陷入深深的抑鬱之中。盡管如此,一切已經成為事實,柳琦鎏也隻能默默接受。
柳琦鎏開始了初三的複讀生活,然而心中卻總是沉甸甸的。課堂上,他時常走神,腦海中浮現出二姐落寞的神情和家中無休止的爭吵。盡管他有著過人的學習天賦,但此刻心思卻難以完全集中在書本上。每次看到同學們專注的眼神,他都會感到一陣刺痛,仿佛自己與他們之間隔了一道無形的牆。
“琦鎏,你今天又走神了。”同桌小聲提醒道,聲音裏帶著一絲擔憂。
柳琦鎏迴過神來,苦笑著搖了搖頭:“沒事,隻是心裏有點事。”
盡管柳琦鎏和二姐的生活一團糟,但八十年代的農村土地承包政策卻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這片廣袤的土地。它不僅改變了農民的生產方式,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方式,提升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全麵進步。這一政策的實施,是中國農村發展史上的一座裏程碑,見證了中國農村從傳統走向現代的曆史性跨越。
土地承包前,柳琦鎏家孩子多,勞動力少,在生產隊掙的工分很少,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柳琦鎏印象最深刻的是,家裏吃飯是定量的,小孩隻能吃半塊玉米餅子,根本吃不飽。香油都用筷子蘸一蘸滴一滴滴到疙瘩湯裏,有個香味就足夠了。自從分地後,幾年時間,家裏房子翻蓋了一遍,還分到了兩塊宅基地,也在籌備建造之中。
農村建房子最初打基礎的階段,基本上都是自己幹。挖槽、打夯、壘地基都是柳琦鎏和父母一起幹活。有時候也有親戚朋友來幫忙。真正開始砌牆上大梁、檁條椽子時,親朋好友們紛紛前來義務幫忙。這種純樸善良、樂於助人的精神在農村體現得淋漓盡致。
因為忙著建房,柳琦鎏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去上學了,父母似乎早忘了兒子馬上就要中考了。這天,柳琦鎏忙完正在家裏吃飯,兩個同學急匆匆跑來告訴他:“琦鎏,你明天去學校吧!趕緊去拿準考證,班主任老師說了,我倆要是不能把你叫去學校,我倆就不要去學校了。”
“呀!還有七天就該中考了。明天拿準考證去考點熟悉考場。”柳琦鎏苦笑著搖了搖頭。大姐上大學剛工作沒幾年,大哥十五歲就出去上高中,讀大學;二姐讀完高中又結婚辦婚禮,家裏翻蓋建造房子,這一筆筆開銷早已讓家庭囊中羞澀。柳琦鎏深知,自己繼續上學會增加家裏的負擔,盡管母親說砸鍋賣鐵也要供自己讀書,但他實在不忍心。
第二天,柳琦鎏趕到學校拿到了準考證,又去考點轉了轉。
中考那天早晨,柳琦鎏和母親在玉米地除草。農民早晨都會很早去地裏幹活,等太陽出來,天氣熱了就下工。看看天色不早了,他才急匆匆的趕到二十裏以外的考點考試。遲到了二十分鍾,進入考場。柳琦鎏把會做的考題答完,看看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趴在桌子上睡著了。監考老師轉過來看了看試卷上的名字,輕輕把他推醒問道:“你就是柳琦鎏?!”柳琦鎏點點頭,疑惑的迴答。監考老師笑著說道:“好好檢查啊,別大意!”直到幾年後,柳琦鎏才知道這位監考老師是自己的老鄉。可見柳琦鎏在學校也是小有名氣的。
懵懵懂懂中,柳琦鎏考上了縣第二中學。這所學校距離柳琦鎏家十二裏地,新建的教學樓還在建設中。開學報到那天,學校組織剛入校的學生們參加了一次勞動,大家在學校的菜園裏忙碌著。
好多學生都住校了,柳琦鎏不想住校。他選擇騎自行車每天往返學校,十二裏地隻需十五分鍾。
那個年代的早晨,除了偶爾有自行車經過,路上幾乎沒什麽車輛,他可以放心大膽地騎行,不會擔心發生交通事故。好景不長,冬天來了,早晨有了霜凍,柳琦鎏不敢再快速騎行了,畢竟滑倒在路上的滋味不好受。無奈之下,他也申請住校了。
住校後,柳琦鎏發現自己還真受不了——他沒有錢買飯票。他的夥食費是大哥每年從獎學金裏拿出的一百元,分成十二份,每月不能超過九元。這樣算來,他隻能早晨晚上各吃一個饅頭,中午吃兩個饅頭,配以鹹菜,沒有多餘的錢買別的菜。他最喜歡食堂裏的疙瘩湯,因為疙瘩湯就饅頭不用吃菜。每當看到食堂裏其他學生扔掉的饅頭,他總是惋惜地搖搖頭。
高一生涯的第一個元旦快到了。幾個女生找到他,請他幫忙紮兩個紅燈籠。憑借著想象,他成功完成了任務。元旦那天,聯歡晚會上充滿了歡聲笑語,同學們起哄讓他表演節目。他站起身,朗誦了一篇《觀刈麥》,趁同學們不注意跑到了走廊裏,斜倚欄杆,淚流滿麵。
“父親去了新疆倒騰毛皮,現在身無分文困在那裏。”柳琦鎏心裏想著,淚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來。那一刻,他感到無比孤獨和無助,仿佛整個世界都拋棄了他。然而,正是這些經曆,磨練了他的意誌,讓他更加堅強,也為他未來的人生鋪下了堅實的基石。
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大街小巷都彌漫著喜慶的氛圍,紅紅的燈籠高高掛起,五彩斑斕的煙花在空中綻放,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柳琦鎏卻懷著一顆忐忑的心踏上了歸家之路。
當他推開家門時,一眼就看到了父親那熟悉的身影,心中懸著的那塊石頭總算是落了地。可還沒等他好好感受這份團聚的喜悅,父母激烈的爭吵聲便如潮水般洶湧而來,瞬間打破了家中原有的寧靜。
“這年怎麽過啊?你爸那邊的養老供奉怎麽辦?”母親尖銳的聲音刺痛著柳琦鎏的耳膜。
“我也沒辦法啊,今年生意不好做,哪還有錢給他老人家。”父親無奈地歎息道。
柳琦鎏呆呆地站在原地,望著眼前爭吵不休的父母,心情一下子跌入了穀底。每年的春節本應是一家人團團圓圓、和和美美的時刻,但如今因為父親拿不出給爺爺的養老供奉,這個家又被愁雲慘霧所籠罩。
他默默地走進自己的房間,關上房門,試圖將外麵的吵鬧聲隔絕開來。可是,那一聲聲爭吵卻仿佛長了翅膀一般,不斷地鑽進他的耳朵裏,讓他心煩意亂。柳琦鎏躺在床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腦海中不停地思索著該如何度過這個難熬的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