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帝臨中壇,承靈威兮!
直播鑒寶:你問我青銅門怎麽開? 作者:吾兒泰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知道了為什麽古人要設計這麽複雜的門鎖以後,張淩寒再次開口詢問道:
“那秦先生,你有什麽辦法能夠打開這個上了鎖的門呢?”
秦泉十分自信地說道:“天演其道,十數存一。”
“意思是天道從來都不會做趕盡殺絕的事情,哪怕是絕境也會留有一線生機。”
“我們想要打開眼前的這兩扇門,就需要認真觀察這門上的圖案,這些圖案就是墓主人給我們留下的線索,打開門的方法就在這兩幅圖案裏藏著。”
聽秦泉這麽說,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門上的圖案。
普通石門顏色厚重渾黃,所以雕刻在上麵的圖案會比較清晰,比較容易看清楚到底是什麽內容。
而眼前的門顏色幽藍,更像是冰塊,所以上麵的圖案看上去並沒有那麽清晰。
但就算是這樣,為了能夠盡快打開這兩扇門,一群人還是站在門前仔細研究起來。
左邊的門上圖案,是一名頭戴冕冠的男子,手持長劍劈砍一個人偶。
男人看上去麵色憔悴,像是年紀很大一樣。
而被劈砍開的木偶處有許多細絲湧出,就像是頭發一樣!
這些細絲中間還夾雜著指甲蓋大小的甲殼蟲,這些甲殼蟲在空中聚集在一起,竟然形成了另一個男人的臉部輪廓!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這兩個男人的身後都有異象。
身穿華貴至尊冕服的男人身後是一隻三足金烏的幻象,而在蟲臉男人的身後,則是一隻蛤蟆的幻象。
兩個幻象相持敵對,互不相讓。
直播間的網友看見這一幕驚訝無比。
“我靠,這真的是古人雕刻出來的圖案嗎?這個畫麵有點太科幻了吧,古時候的人這麽有想象力?”
“埋在這個墓穴裏的人真的是正經王侯嗎?怎麽我看了這個圖案以後覺得埋在這裏麵的很有可能是漢朝的某個小說家呢。”
“古人其實一直都很有想象力的,你們去翻看史書就知道了,哪怕是正兒八經的史書,也經常會穿插一些神話故事。比如什麽玄鳥賜子,踏足懷孕之類的。”
“你們忘記漢高祖是斬白蛇起義的了?而且這些帝王出生的時候都是天有異象,所以壁畫擁有一點神話元素我覺得很正常啊,畢竟古時候的人比我們現在迷信多了。”
“別說以前了,就算是現在也有很多人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都已經實現載人登月了,你捫心自問,你難道真的發自內心覺得月球上就沒有嫦娥了嗎?”
上古神話的神秘主義,始終刻在每一名龍國人的骨子裏。
畢竟龍國的文化就是這樣誕生的,而龍國人的世界觀也是這樣塑造出來的。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伏羲創造陰陽八卦。
根據陰陽八卦又有了後世的風水、中醫、占卜、道學。
關鍵是陰陽八卦所衍生出來的這些東西並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切實可以拿來應用的!
這就是龍國文明和其他文明本質上的區別!
其他文明的那些所謂神秘文化,讓你信這個,信那個,結果除了讓你奉獻自己,折磨自己,什麽你都得不到。
但龍國文明不同。
你信風水,那是因為風水真的能夠給你帶來好處。
要不然為什麽在北方好的宅子都是坐北朝南,為什麽根據風水來挑選房子真的就能讓你住得很舒服?
你信中醫,那是因為中醫真的能治病。
很多厲害的中醫甚至能夠治好現在西醫都沒有辦法治好的病。
所以哪怕是今天,也有一群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對上古的那些神話故事是將信將疑的態度。
要不然你怎麽解釋十二生肖裏其他十一個生物都是真的,就隻有龍是假的?
而我們這麽燦爛輝煌的文明,偏偏就拿一個假的、從來不存在的生物作為我們的文化圖騰?
要知道我們可是最務實的文明啊!
三叔他們看著這幅圖研究了很久,但是能夠得到的信息很有限。
張淩寒率先發問。
“三叔,你能看得出這門上的畫都是些什麽意思嗎?”
三叔好歹是專業的,所以他還是能夠通過門上的這畫分析出一些東西的。
三叔指著門道:“其實這門上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寫實的,就比如這個男人手裏拿著的劍,是標準的漢劍。”
“漢代劍通常為鐵製,長度在70-110厘米之間,劍身修長,有八麵或四麵結構,劍莖有孔用於固定劍柄。裝飾方麵,皇家佩劍會有玉飾,比如玉璏、玉首等。此外,劍鞘可能有華麗的紋飾,如雲氣紋、神獸等。”
“我們再來看這個男人手裏拿的劍,通過周圍的物品比例縮放,大致推測這把劍全長應該是90厘米左右,也就是三尺九寸,暗合漢代的三才九宮的數理。”
“這是一把標準的八麵劍,劍首為三重同心圓設計,劍刃上還刻有篆書‘帝臨中壇’四個字。”
“我猜測這把劍刃的另外一麵一定還刻有‘承靈威兮’四個字。”
聽三叔隻是通過一把劍就分析出了這麽多的東西,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張緒更是在一旁瞪大眼睛說道:“不會吧三叔,這壁畫上我們隻能看見劍刃的一麵,你怎麽就能斷定另一麵刻了什麽字呢?”
三叔看了張緒一眼詢問道:“‘但願人長久’下一句是什麽?”
張緒下意識地迴答:“千裏共嬋娟唄。”
三叔接著詢問道:“那有沒有可能是別的詩句呢,比如‘大漠孤煙直’之類的。”
張緒覺得三叔在和自己開玩笑。
“三叔,這個時候就別開玩笑了。你這兩句強行湊在一起都不是一個意思,‘但願人長久’的下一句就隻能是‘千裏共嬋娟’啊。”
三叔點了點頭。
“不錯,連你都知道古時候的詩文分為上下兩句,那我怎麽就不能知道另一麵刻的是‘承靈威兮’四個字呢?”
“‘帝臨中壇,承靈威兮’,這一句話出自漢武帝的《天地祠祝文》。這本來就是一句話,另一麵是不可能刻其他文字的。”
“所以從漢劍、冕服、銘刻我們可以推斷出,圖案上的這個男人,正是漢武帝!”
“那秦先生,你有什麽辦法能夠打開這個上了鎖的門呢?”
秦泉十分自信地說道:“天演其道,十數存一。”
“意思是天道從來都不會做趕盡殺絕的事情,哪怕是絕境也會留有一線生機。”
“我們想要打開眼前的這兩扇門,就需要認真觀察這門上的圖案,這些圖案就是墓主人給我們留下的線索,打開門的方法就在這兩幅圖案裏藏著。”
聽秦泉這麽說,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看向門上的圖案。
普通石門顏色厚重渾黃,所以雕刻在上麵的圖案會比較清晰,比較容易看清楚到底是什麽內容。
而眼前的門顏色幽藍,更像是冰塊,所以上麵的圖案看上去並沒有那麽清晰。
但就算是這樣,為了能夠盡快打開這兩扇門,一群人還是站在門前仔細研究起來。
左邊的門上圖案,是一名頭戴冕冠的男子,手持長劍劈砍一個人偶。
男人看上去麵色憔悴,像是年紀很大一樣。
而被劈砍開的木偶處有許多細絲湧出,就像是頭發一樣!
這些細絲中間還夾雜著指甲蓋大小的甲殼蟲,這些甲殼蟲在空中聚集在一起,竟然形成了另一個男人的臉部輪廓!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這兩個男人的身後都有異象。
身穿華貴至尊冕服的男人身後是一隻三足金烏的幻象,而在蟲臉男人的身後,則是一隻蛤蟆的幻象。
兩個幻象相持敵對,互不相讓。
直播間的網友看見這一幕驚訝無比。
“我靠,這真的是古人雕刻出來的圖案嗎?這個畫麵有點太科幻了吧,古時候的人這麽有想象力?”
“埋在這個墓穴裏的人真的是正經王侯嗎?怎麽我看了這個圖案以後覺得埋在這裏麵的很有可能是漢朝的某個小說家呢。”
“古人其實一直都很有想象力的,你們去翻看史書就知道了,哪怕是正兒八經的史書,也經常會穿插一些神話故事。比如什麽玄鳥賜子,踏足懷孕之類的。”
“你們忘記漢高祖是斬白蛇起義的了?而且這些帝王出生的時候都是天有異象,所以壁畫擁有一點神話元素我覺得很正常啊,畢竟古時候的人比我們現在迷信多了。”
“別說以前了,就算是現在也有很多人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都已經實現載人登月了,你捫心自問,你難道真的發自內心覺得月球上就沒有嫦娥了嗎?”
上古神話的神秘主義,始終刻在每一名龍國人的骨子裏。
畢竟龍國的文化就是這樣誕生的,而龍國人的世界觀也是這樣塑造出來的。
盤古開天、女媧造人、伏羲創造陰陽八卦。
根據陰陽八卦又有了後世的風水、中醫、占卜、道學。
關鍵是陰陽八卦所衍生出來的這些東西並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切實可以拿來應用的!
這就是龍國文明和其他文明本質上的區別!
其他文明的那些所謂神秘文化,讓你信這個,信那個,結果除了讓你奉獻自己,折磨自己,什麽你都得不到。
但龍國文明不同。
你信風水,那是因為風水真的能夠給你帶來好處。
要不然為什麽在北方好的宅子都是坐北朝南,為什麽根據風水來挑選房子真的就能讓你住得很舒服?
你信中醫,那是因為中醫真的能治病。
很多厲害的中醫甚至能夠治好現在西醫都沒有辦法治好的病。
所以哪怕是今天,也有一群人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對上古的那些神話故事是將信將疑的態度。
要不然你怎麽解釋十二生肖裏其他十一個生物都是真的,就隻有龍是假的?
而我們這麽燦爛輝煌的文明,偏偏就拿一個假的、從來不存在的生物作為我們的文化圖騰?
要知道我們可是最務實的文明啊!
三叔他們看著這幅圖研究了很久,但是能夠得到的信息很有限。
張淩寒率先發問。
“三叔,你能看得出這門上的畫都是些什麽意思嗎?”
三叔好歹是專業的,所以他還是能夠通過門上的這畫分析出一些東西的。
三叔指著門道:“其實這門上的很多東西都是很寫實的,就比如這個男人手裏拿著的劍,是標準的漢劍。”
“漢代劍通常為鐵製,長度在70-110厘米之間,劍身修長,有八麵或四麵結構,劍莖有孔用於固定劍柄。裝飾方麵,皇家佩劍會有玉飾,比如玉璏、玉首等。此外,劍鞘可能有華麗的紋飾,如雲氣紋、神獸等。”
“我們再來看這個男人手裏拿的劍,通過周圍的物品比例縮放,大致推測這把劍全長應該是90厘米左右,也就是三尺九寸,暗合漢代的三才九宮的數理。”
“這是一把標準的八麵劍,劍首為三重同心圓設計,劍刃上還刻有篆書‘帝臨中壇’四個字。”
“我猜測這把劍刃的另外一麵一定還刻有‘承靈威兮’四個字。”
聽三叔隻是通過一把劍就分析出了這麽多的東西,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張緒更是在一旁瞪大眼睛說道:“不會吧三叔,這壁畫上我們隻能看見劍刃的一麵,你怎麽就能斷定另一麵刻了什麽字呢?”
三叔看了張緒一眼詢問道:“‘但願人長久’下一句是什麽?”
張緒下意識地迴答:“千裏共嬋娟唄。”
三叔接著詢問道:“那有沒有可能是別的詩句呢,比如‘大漠孤煙直’之類的。”
張緒覺得三叔在和自己開玩笑。
“三叔,這個時候就別開玩笑了。你這兩句強行湊在一起都不是一個意思,‘但願人長久’的下一句就隻能是‘千裏共嬋娟’啊。”
三叔點了點頭。
“不錯,連你都知道古時候的詩文分為上下兩句,那我怎麽就不能知道另一麵刻的是‘承靈威兮’四個字呢?”
“‘帝臨中壇,承靈威兮’,這一句話出自漢武帝的《天地祠祝文》。這本來就是一句話,另一麵是不可能刻其他文字的。”
“所以從漢劍、冕服、銘刻我們可以推斷出,圖案上的這個男人,正是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