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張合
三國:開局長阪坡,趙雲是我叔? 作者:早晨七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卻說曹軍眾將被趙林言語說動,給劉雅、劉瑤鬆開束縛。
曹洪打馬出陣,反駁趙林,言辭之中自有一番道理。
趙林其實很認同曹洪的觀點。
戰爭本就是肮髒的手段,既然已經敵對,那自然要無所不用其極。
別說隻是用女眷威脅對方,後世比這更卑鄙的手段多的是。
但趙林穿越到了這個還保有一些古人之風的漢末時期。
自然要利用好仁德的大旗,才能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為自己和三個劉備家眷爭取一絲活路。
賭鬥成了舌戰,曹洪的觀點是“兵不厭詐”。
我方選手趙林深深認同,卻隻能辯駁。
既然是辯論賽,那可是咱的強項了,無論是祖安保媽之戰,還是麵對女拳,大棒伺候。
咱也見過吃過,能輸了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人?
趙林心思急轉,結合原身記憶中讀的幾百車書簡,馬上就想到,兵不厭詐出自《韓非子·難一》。
說的是晉文公準備和楚國打仗,但是楚國兵多將廣,晉文公兵少,於是就問舅犯該怎麽辦。
舅犯說:麵對注重繁文縟節的君子,就要忠誠守信;
但在對陣打仗的時候,就不要作謙謙君子,而是要不擇手段,去欺騙、去偷襲,如此才能取勝。
迴憶了一遍原身記憶中的信息,又組織了一下語言,趙林昂首道:
“我觀曹將軍乃威武雄壯之人,以為將軍乃興堂堂之師,不想將軍竟看似正派,實乃奸賊!
汝言兵不厭詐,可知其意?”
曹洪聞言大怒,喝罵道:“小兒焉敢欺我!兵不厭詐,自是萬般手段隻為取勝,汝不學無術,何敢大言不慚!”
趙林聞言也不動怒,深諳辯論的終極目標就是激怒對方,讓對方亂了心智,方能輕易取勝。
朗聲道:“汝枉為曹軍大將,兵不厭詐乃是兩軍交戰,各使計謀,可曾叫你以女童為質?
方才樂進將軍曾言:‘將軍戰陣廝殺,竟累及妻女,與番邦蠻夷何異?‘
如今大漢勢危,北方蠻夷屢犯幽、並之地,屠我漢民,擄掠婦女,汝等今日擄掠劉皇叔妻女,與北方蠻夷有何差別?
吾嚐聞,曹丞相曾以等身黃金贖迴大漢才女蔡琰蔡昭姬,想必將軍也曾見過,難道將軍以為匈奴擄掠蔡昭姬無錯?
若當真如此,將軍乃漢賊也!”
曹洪聞言,訥訥不言。
卻另有一將拍馬出陣,喝道:
“三女眷實為無辜,我等必無刁難,趙將軍雖年少,卻屬我等之敵,如此我等放任三女自去,趙將軍卻如何說?”
趙林聞言,大怒道:
“我本欲拚死一戰,你方文聘於陣前立下賭約,我連戰三場,連勝三場。
汝曹洪又約我陣前決鬥,以二女君為籌碼,如今我再勝一場,汝等又言女眷無辜,放任自去,何失信若此?
曹軍千餘男兒在此,竟無一守諾君子耶?”
來將見陣中騎士無論將、卒,皆怒目而視,自知失言,掩麵而退。
曹洪見趙林口若懸河,牙尖嘴利,竟讓大軍失了戰心,有心反駁,卻又自付辯之不過,隻好溫言道:
“小將軍誤會了,我等既然陣前賭鬥,自當願賭服輸,信守諾言。
如今小將軍勝了一場,可選一女歸去。”
見趙林眼神鄙夷,又要開口,連忙搶先道:
“至於另一名女眷,我等自當放人使其隨君而去,如何?”
趙林聞言大喜,麵上卻不動聲色,甚至表露出一絲不盡興的遺憾神色,言道:
“若如此,君等皆守信之人,趙林佩服。”
言罷,輕夾馬腹,催馬前行幾步,就要帶雅、瑤二女離去。
雅年長,道了聲謝,攜妹走向糜夫人,趙林正要拔馬相隨,曹洪卻將其攔下,言道:
“小將軍且慢!三女眷無辜,我等自當放行,小將軍若要離去,卻要再勝過一場!”
話音剛落,趙林尚不及迴應,三女卻麵露急切,劉雅嬌聲言道:
“汝等曹軍大將,好不要臉。
柏軒將軍已連勝四場,汝等又要決鬥。
莫不是要趙柏軒勝過你等千人騎士,才能罷休?”
曹洪聞言,臉上一紅,強辯道:
“彼四勝乃賭約也,如何能算?
吾非言而無信之人,小將軍再鬥一場。
若能勝,我等必不再多言。”
劉雅正要開口駁斥,趙林卻擺了擺手,朗聲道:
“末將謝過雅小姐辯護,然林自隨叔父投劉皇叔帳下,寸功未立。
叔父已將騎軍三載,如今某自付弓馬嫻熟,當借曹軍之銳利,一展所學。
如此方可使主公知我才能,擢升與某。”
言辭之間,竟將曹軍視若展現自身的踏腳石。
劉備三女眷美目盼兮,隻覺少年將軍豪情萬丈,不愧為連勝四將,曹操親口評價之虎雛。
曹軍眾將卻勃然大怒,陣中之人哪個不是成名已久,豈容小兒張狂?
自有一猛將拍馬出陣,怒聲大喝:
“那猖狂小輩!可識得某河間張合!”
趙林揮手,示意劉雅、劉瑤先與糜夫人匯合觀戰,這才上下打量後世之人耳熟能詳的五子良將張合。
此人武力水平若按後世標準計算,當為一流水準。
前後曾與張遼鬥了50迴合不分勝負,又與趙雲交戰十餘合,尚能追擊,之後又與馬超、黃忠、張飛、龐德、關興先後交戰,雖說大多是亂軍之中廝殺,但也能看出張合武藝非同尋常。
趙林思之,張合曾被巔峰馬超二十合戰敗,卻能全身而退,恐怕以自己七八成雲叔實力,難以取勝。
但話又說迴來,若不能與高手對戰,如何能夠成長?
自己方才二八年華,若能與三十多歲,巔峰期的張合交戰,雖敗亦無所失,然若勝,則可聲名遠揚矣。
思慮至此,定下心神,朗聲喝道:“吾嚐聽聞河北四庭柱已去其三,今日便叫你與三人團聚!”
言罷,拍馬挺槍,直取張合。
有道是:
束發提槍赴戰疆,叔父雄威四海揚,
初臨戰場忠心顯,陣中拚殺勇力張;
救主妻兒傾熱血,連敗宿將譜榮光,
少年從此風雲起,青史留痕歲月長。
曹洪打馬出陣,反駁趙林,言辭之中自有一番道理。
趙林其實很認同曹洪的觀點。
戰爭本就是肮髒的手段,既然已經敵對,那自然要無所不用其極。
別說隻是用女眷威脅對方,後世比這更卑鄙的手段多的是。
但趙林穿越到了這個還保有一些古人之風的漢末時期。
自然要利用好仁德的大旗,才能站在道德的製高點上,為自己和三個劉備家眷爭取一絲活路。
賭鬥成了舌戰,曹洪的觀點是“兵不厭詐”。
我方選手趙林深深認同,卻隻能辯駁。
既然是辯論賽,那可是咱的強項了,無論是祖安保媽之戰,還是麵對女拳,大棒伺候。
咱也見過吃過,能輸了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人?
趙林心思急轉,結合原身記憶中讀的幾百車書簡,馬上就想到,兵不厭詐出自《韓非子·難一》。
說的是晉文公準備和楚國打仗,但是楚國兵多將廣,晉文公兵少,於是就問舅犯該怎麽辦。
舅犯說:麵對注重繁文縟節的君子,就要忠誠守信;
但在對陣打仗的時候,就不要作謙謙君子,而是要不擇手段,去欺騙、去偷襲,如此才能取勝。
迴憶了一遍原身記憶中的信息,又組織了一下語言,趙林昂首道:
“我觀曹將軍乃威武雄壯之人,以為將軍乃興堂堂之師,不想將軍竟看似正派,實乃奸賊!
汝言兵不厭詐,可知其意?”
曹洪聞言大怒,喝罵道:“小兒焉敢欺我!兵不厭詐,自是萬般手段隻為取勝,汝不學無術,何敢大言不慚!”
趙林聞言也不動怒,深諳辯論的終極目標就是激怒對方,讓對方亂了心智,方能輕易取勝。
朗聲道:“汝枉為曹軍大將,兵不厭詐乃是兩軍交戰,各使計謀,可曾叫你以女童為質?
方才樂進將軍曾言:‘將軍戰陣廝殺,竟累及妻女,與番邦蠻夷何異?‘
如今大漢勢危,北方蠻夷屢犯幽、並之地,屠我漢民,擄掠婦女,汝等今日擄掠劉皇叔妻女,與北方蠻夷有何差別?
吾嚐聞,曹丞相曾以等身黃金贖迴大漢才女蔡琰蔡昭姬,想必將軍也曾見過,難道將軍以為匈奴擄掠蔡昭姬無錯?
若當真如此,將軍乃漢賊也!”
曹洪聞言,訥訥不言。
卻另有一將拍馬出陣,喝道:
“三女眷實為無辜,我等必無刁難,趙將軍雖年少,卻屬我等之敵,如此我等放任三女自去,趙將軍卻如何說?”
趙林聞言,大怒道:
“我本欲拚死一戰,你方文聘於陣前立下賭約,我連戰三場,連勝三場。
汝曹洪又約我陣前決鬥,以二女君為籌碼,如今我再勝一場,汝等又言女眷無辜,放任自去,何失信若此?
曹軍千餘男兒在此,竟無一守諾君子耶?”
來將見陣中騎士無論將、卒,皆怒目而視,自知失言,掩麵而退。
曹洪見趙林口若懸河,牙尖嘴利,竟讓大軍失了戰心,有心反駁,卻又自付辯之不過,隻好溫言道:
“小將軍誤會了,我等既然陣前賭鬥,自當願賭服輸,信守諾言。
如今小將軍勝了一場,可選一女歸去。”
見趙林眼神鄙夷,又要開口,連忙搶先道:
“至於另一名女眷,我等自當放人使其隨君而去,如何?”
趙林聞言大喜,麵上卻不動聲色,甚至表露出一絲不盡興的遺憾神色,言道:
“若如此,君等皆守信之人,趙林佩服。”
言罷,輕夾馬腹,催馬前行幾步,就要帶雅、瑤二女離去。
雅年長,道了聲謝,攜妹走向糜夫人,趙林正要拔馬相隨,曹洪卻將其攔下,言道:
“小將軍且慢!三女眷無辜,我等自當放行,小將軍若要離去,卻要再勝過一場!”
話音剛落,趙林尚不及迴應,三女卻麵露急切,劉雅嬌聲言道:
“汝等曹軍大將,好不要臉。
柏軒將軍已連勝四場,汝等又要決鬥。
莫不是要趙柏軒勝過你等千人騎士,才能罷休?”
曹洪聞言,臉上一紅,強辯道:
“彼四勝乃賭約也,如何能算?
吾非言而無信之人,小將軍再鬥一場。
若能勝,我等必不再多言。”
劉雅正要開口駁斥,趙林卻擺了擺手,朗聲道:
“末將謝過雅小姐辯護,然林自隨叔父投劉皇叔帳下,寸功未立。
叔父已將騎軍三載,如今某自付弓馬嫻熟,當借曹軍之銳利,一展所學。
如此方可使主公知我才能,擢升與某。”
言辭之間,竟將曹軍視若展現自身的踏腳石。
劉備三女眷美目盼兮,隻覺少年將軍豪情萬丈,不愧為連勝四將,曹操親口評價之虎雛。
曹軍眾將卻勃然大怒,陣中之人哪個不是成名已久,豈容小兒張狂?
自有一猛將拍馬出陣,怒聲大喝:
“那猖狂小輩!可識得某河間張合!”
趙林揮手,示意劉雅、劉瑤先與糜夫人匯合觀戰,這才上下打量後世之人耳熟能詳的五子良將張合。
此人武力水平若按後世標準計算,當為一流水準。
前後曾與張遼鬥了50迴合不分勝負,又與趙雲交戰十餘合,尚能追擊,之後又與馬超、黃忠、張飛、龐德、關興先後交戰,雖說大多是亂軍之中廝殺,但也能看出張合武藝非同尋常。
趙林思之,張合曾被巔峰馬超二十合戰敗,卻能全身而退,恐怕以自己七八成雲叔實力,難以取勝。
但話又說迴來,若不能與高手對戰,如何能夠成長?
自己方才二八年華,若能與三十多歲,巔峰期的張合交戰,雖敗亦無所失,然若勝,則可聲名遠揚矣。
思慮至此,定下心神,朗聲喝道:“吾嚐聽聞河北四庭柱已去其三,今日便叫你與三人團聚!”
言罷,拍馬挺槍,直取張合。
有道是:
束發提槍赴戰疆,叔父雄威四海揚,
初臨戰場忠心顯,陣中拚殺勇力張;
救主妻兒傾熱血,連敗宿將譜榮光,
少年從此風雲起,青史留痕歲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