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搜查
和離後,矜貴夫君跪求我原諒 作者:我愛小錢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覺明大師眸色微驚。
覺明寺是買了昂貴的須曼那華香,但隻有他與幾個主要的僧人才知道,寺中弟子都不知。
李主司的宅眷是怎麽知道覺明寺有須曼那華香的?
用得起須曼那華香的寺廟是腰纏萬貫的富貴廟,所以大多數廟宇都隱藏其財產狀況,覺明寺也不例外。
朝廷征稅征的對象不分主、客戶,連行商、道觀佛寺都要繳稅,征稅以地稅與產稅為主,財產越多,征收的稅就越多,還要分夏秋兩季繳納,是一筆不少的支出。
這個官爺一看便知是不好惹的,要是他抓著須曼那華香一事不放,那勢必會查出覺明寺瞞報財產少交稅一事,對覺明寺勢必有影響。
再者說地牢少女一事,萬一被查出來,覺明寺和一幹僧眾都得玩完,倒不如順著李主司,滿足他要求。
畢竟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但須曼那華香昂貴,千金也難買半斤,他一開口就要三五斤,簡直比打家劫舍的惡徒還要可惡!
覺明大師做出一副謙恭態度,朝李持安道:“李主司容稟,寺中雖有須曼那華香,但並不多,您若要三五斤,寺中委實拿不出來。”
“拿不拿得出來不要緊。”
李持安忽變臉色,薄唇微微抿起,沒有一絲笑意,眉宇間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威嚴。
“拿下!”
李持安一聲令下,身後兩個差吏立刻應聲而動,上前將覺明大師扣下。
“李主司,這是何意?”
覺明大師越是掙紮,身後兩個差吏扣住他的肩膀就越用力。
擒住他臂膀的一個差吏道:“抓你吃飯。”
當然是請他吃牢飯!
“覺明主持,貴寺瞞報田產,屢屢匿稅,有違律法,勞您跟我們走一趟。”
官府不是酒囊飯袋,不會沒有證據就上門拿人,覺明大師不再掙紮。
“李主司,匿稅一事,老衲認,還請不要為難寺中眾僧。”
朝廷有令,匿稅者笞四十。隻要他誠懇認錯,及時補繳稅額,三司都勾院的四十杖未必會打下來。
“法度明朗,不會罪責無辜者,這個就不勞主持費心了。”
李持安麵容冷峻,盯著主持的眼神如刀鋒般銳利。
“現在還幾件事需要向您和貴寺的僧眾證實,還請您在邊上看著。”
話落,李持安隨即便問:“人都到了嗎?”
齊廷道:“頭兒,稍待。”
旁邊的餘大娘子見此情形,隻覺得天王殿中的空氣都變成了戾氣,壓得她唿吸都有些不暢。
不多時,天王殿的外庭烏泱泱的站了滿僧人。
看著門外站著的弟子,又見差吏們拿出數張紙和紅泥,覺明大師終於感覺到大事不妙!
他眉宇緊蹙,一掙紮,被擒住的雙肩就越痛。
齊廷接過同僚林平遞來的紙,垂目見紙上畫有三隻腳印,腳印還畫上細致的鞋紋。
低頭細看腳印上的鞋紋,齊廷忙走到李持安處。
“頭兒,這是林平在一間禪房發現的,你看是不是與擄走紀三娘子和王五娘子現場留下的腳印很像?”
李持安雙手接過,目光一掃,便瞧見紙張右下角寫的這幾個小字上。
塔林前院之印!
這幾個小字多肉微骨,歪斜不正,是名副其實的墨豬字。
但目光隻在右下角的幾個狗爬字停了一瞬,就往上一挪,看向紙上的三隻腳印。
齊廷適時展開一張此前所畫的圖紙,供頭兒比對腳印和鞋紋。
李持安眸子左右轉動,比對兩份圖紙上腳印的大小,以及鞋紋的相似程度。
第二隻腳印的大小、鞋紋樣式與青林現場留下的相似度很高。
“頭兒,一樣嗎?”
李持安線條分明的下顎一點,淡聲嗯了一聲。
“這是誰畫的?可認得這墨豬字?”李持安逮著覺明大師問。
聽到墨豬字這三個字,餘大娘子一頓,忙過來搶過李持安手上的畫紙,目光落在紙上圓潤的狗爬字上。
“這是我家晏姐兒的字。”
老紀說,晏姐兒寫字如畫狗,越描越醜。
紀太妃也說,晏書著墨,筆拙字醜,如雷貫耳。
“確定?”
餘大娘子不假思索點頭。
林平匆匆跑進來,“頭兒,指紋是一樣的。”
李持安鬆開,拿過林平手中的兩張蟬紙,走到殿門口,蟬紙高舉至眼前,借著天光比對兩張蟬紙的紅指紋。
李持安從指紋的形狀、疏密程度一一做了詳細比對,發現與現場遺留的指紋確實是一樣的。
唯恐弄錯,又將蟬紙上的兩枚指紋交疊比對,見兩枚指紋的形狀、疏密果然一致。
開封府苦尋不到的拐子竟然在覺明寺!
他當即吩咐:“給我圍住覺明寺,一根飛羽也別放出去。”
李持安眼神冷峻,抬起右手,放在覺明大師的肩上,指節一緊,掌心用力向下一按,覺明大師的膝蓋瞬間彎屈,一聲跪倒在地。
他的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人在哪兒?”
覺明大師因吃痛而咧嘴,殿中石板的寒涼侵入疼痛的膝蓋,咬緊牙關,辯解道:“我不知李主司說什麽。”
對於這種嘴硬的犯人,李持安向來是實踐重於語言。
他半蹲下,眸光與跪地的覺明大師齊平,伸出右手握住覺明大師的手,唇角微揚的同時,哢嚓的脆響傳入耳中,如玻璃碎裂、樹枝折斷。
一記劉伶敬酒,斷了覺明大師的拇指骨。
覺明大師聽到清脆的哢嚓,緊著便是一陣蟲蟻齧心的疼痛。
李持安的聲音冷冽如冰,狠厲如刀,“人在哪兒?”
覺明大師明白,斷手指是探事司端不上桌的小菜,再掙紮隻會招致更多的痛苦,索性直接招供。
“在塔林地牢!”
塔林,地牢。
遠遠看見一幫勁裝公服的差吏將寺內僧眾趕至天王殿,惠洪就意識到不妙,忙躲於暗中,且偷偷打量著現場情況。
瞟望間,卻見塔林冒出了白煙,驚得他馬上轉地牢。
地牢設在塔林之下,以地麵上幾座中空的虛塔為通風口,若是燃燒,輕煙必定從通風口飄出。
惠洪來到地牢,正好見牢房中的青衣女子高舉著一捆燃燒的麥稈,對著通風口。
覺明寺是買了昂貴的須曼那華香,但隻有他與幾個主要的僧人才知道,寺中弟子都不知。
李主司的宅眷是怎麽知道覺明寺有須曼那華香的?
用得起須曼那華香的寺廟是腰纏萬貫的富貴廟,所以大多數廟宇都隱藏其財產狀況,覺明寺也不例外。
朝廷征稅征的對象不分主、客戶,連行商、道觀佛寺都要繳稅,征稅以地稅與產稅為主,財產越多,征收的稅就越多,還要分夏秋兩季繳納,是一筆不少的支出。
這個官爺一看便知是不好惹的,要是他抓著須曼那華香一事不放,那勢必會查出覺明寺瞞報財產少交稅一事,對覺明寺勢必有影響。
再者說地牢少女一事,萬一被查出來,覺明寺和一幹僧眾都得玩完,倒不如順著李主司,滿足他要求。
畢竟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但須曼那華香昂貴,千金也難買半斤,他一開口就要三五斤,簡直比打家劫舍的惡徒還要可惡!
覺明大師做出一副謙恭態度,朝李持安道:“李主司容稟,寺中雖有須曼那華香,但並不多,您若要三五斤,寺中委實拿不出來。”
“拿不拿得出來不要緊。”
李持安忽變臉色,薄唇微微抿起,沒有一絲笑意,眉宇間透著一股不怒自威的威嚴。
“拿下!”
李持安一聲令下,身後兩個差吏立刻應聲而動,上前將覺明大師扣下。
“李主司,這是何意?”
覺明大師越是掙紮,身後兩個差吏扣住他的肩膀就越用力。
擒住他臂膀的一個差吏道:“抓你吃飯。”
當然是請他吃牢飯!
“覺明主持,貴寺瞞報田產,屢屢匿稅,有違律法,勞您跟我們走一趟。”
官府不是酒囊飯袋,不會沒有證據就上門拿人,覺明大師不再掙紮。
“李主司,匿稅一事,老衲認,還請不要為難寺中眾僧。”
朝廷有令,匿稅者笞四十。隻要他誠懇認錯,及時補繳稅額,三司都勾院的四十杖未必會打下來。
“法度明朗,不會罪責無辜者,這個就不勞主持費心了。”
李持安麵容冷峻,盯著主持的眼神如刀鋒般銳利。
“現在還幾件事需要向您和貴寺的僧眾證實,還請您在邊上看著。”
話落,李持安隨即便問:“人都到了嗎?”
齊廷道:“頭兒,稍待。”
旁邊的餘大娘子見此情形,隻覺得天王殿中的空氣都變成了戾氣,壓得她唿吸都有些不暢。
不多時,天王殿的外庭烏泱泱的站了滿僧人。
看著門外站著的弟子,又見差吏們拿出數張紙和紅泥,覺明大師終於感覺到大事不妙!
他眉宇緊蹙,一掙紮,被擒住的雙肩就越痛。
齊廷接過同僚林平遞來的紙,垂目見紙上畫有三隻腳印,腳印還畫上細致的鞋紋。
低頭細看腳印上的鞋紋,齊廷忙走到李持安處。
“頭兒,這是林平在一間禪房發現的,你看是不是與擄走紀三娘子和王五娘子現場留下的腳印很像?”
李持安雙手接過,目光一掃,便瞧見紙張右下角寫的這幾個小字上。
塔林前院之印!
這幾個小字多肉微骨,歪斜不正,是名副其實的墨豬字。
但目光隻在右下角的幾個狗爬字停了一瞬,就往上一挪,看向紙上的三隻腳印。
齊廷適時展開一張此前所畫的圖紙,供頭兒比對腳印和鞋紋。
李持安眸子左右轉動,比對兩份圖紙上腳印的大小,以及鞋紋的相似程度。
第二隻腳印的大小、鞋紋樣式與青林現場留下的相似度很高。
“頭兒,一樣嗎?”
李持安線條分明的下顎一點,淡聲嗯了一聲。
“這是誰畫的?可認得這墨豬字?”李持安逮著覺明大師問。
聽到墨豬字這三個字,餘大娘子一頓,忙過來搶過李持安手上的畫紙,目光落在紙上圓潤的狗爬字上。
“這是我家晏姐兒的字。”
老紀說,晏姐兒寫字如畫狗,越描越醜。
紀太妃也說,晏書著墨,筆拙字醜,如雷貫耳。
“確定?”
餘大娘子不假思索點頭。
林平匆匆跑進來,“頭兒,指紋是一樣的。”
李持安鬆開,拿過林平手中的兩張蟬紙,走到殿門口,蟬紙高舉至眼前,借著天光比對兩張蟬紙的紅指紋。
李持安從指紋的形狀、疏密程度一一做了詳細比對,發現與現場遺留的指紋確實是一樣的。
唯恐弄錯,又將蟬紙上的兩枚指紋交疊比對,見兩枚指紋的形狀、疏密果然一致。
開封府苦尋不到的拐子竟然在覺明寺!
他當即吩咐:“給我圍住覺明寺,一根飛羽也別放出去。”
李持安眼神冷峻,抬起右手,放在覺明大師的肩上,指節一緊,掌心用力向下一按,覺明大師的膝蓋瞬間彎屈,一聲跪倒在地。
他的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人在哪兒?”
覺明大師因吃痛而咧嘴,殿中石板的寒涼侵入疼痛的膝蓋,咬緊牙關,辯解道:“我不知李主司說什麽。”
對於這種嘴硬的犯人,李持安向來是實踐重於語言。
他半蹲下,眸光與跪地的覺明大師齊平,伸出右手握住覺明大師的手,唇角微揚的同時,哢嚓的脆響傳入耳中,如玻璃碎裂、樹枝折斷。
一記劉伶敬酒,斷了覺明大師的拇指骨。
覺明大師聽到清脆的哢嚓,緊著便是一陣蟲蟻齧心的疼痛。
李持安的聲音冷冽如冰,狠厲如刀,“人在哪兒?”
覺明大師明白,斷手指是探事司端不上桌的小菜,再掙紮隻會招致更多的痛苦,索性直接招供。
“在塔林地牢!”
塔林,地牢。
遠遠看見一幫勁裝公服的差吏將寺內僧眾趕至天王殿,惠洪就意識到不妙,忙躲於暗中,且偷偷打量著現場情況。
瞟望間,卻見塔林冒出了白煙,驚得他馬上轉地牢。
地牢設在塔林之下,以地麵上幾座中空的虛塔為通風口,若是燃燒,輕煙必定從通風口飄出。
惠洪來到地牢,正好見牢房中的青衣女子高舉著一捆燃燒的麥稈,對著通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