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要讓杜預成為萬世師表!”


    林如海心中苦笑。


    太後之所以如此殷勤,厚待杜預,說到底還不是為了拉攏杜預、為了收複兩京?


    她隻是下了兩道旨意,輕飄飄一句話,卻把杜預抬到了“道德楷模”“忠臣典範”“萬世師表”境界,卻是一種最廉價的捧殺啊。


    你杜預不是萬世師表?


    你杜預不是忠臣典範?


    那好。你還好意思擁兵自重?割地自立嗎?


    你還好意思霸占兩京,不還給大唐朝廷嗎?


    這簡直比後世老板,最不值錢的獎勵就是口頭表揚、獎狀表彰。


    一張獎狀,幾分錢。


    一句表揚,不要錢。


    卻能換來社畜感激涕零、肝腦塗地,這種不是最便宜、最廉價?


    林如海雖然洞若觀火,但卻不敢說破。


    他隻能含糊答應下來:“太後請放心。茲事體大,老臣既為大唐宰輔,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自然要為朝廷分憂。老臣這就寫信給女婿杜預,探聽他口風,何時歸還長安洛陽,讓朝廷還於舊都?”


    太後欣然笑道:“畢竟是宰輔,老成謀國,哀家沒有看錯人。你去吧。”


    林如海退後而去。


    太後卻又叫住他,沉聲認真道:“古來,都有功高震主、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說法。想必,杜預身邊也有不少人,看重了他的實力、勢力和權力,以此慫恿他擁兵自重。哀家願意賜下免死金券,立下鐵券丹書,杜預與國與社稷有擎天保駕大功,哀家絕不做那沒見識的絕戶之事。君臣不相負也!”


    林如海感激點頭。


    太後卻話鋒一轉:“不過,杜預為大唐連月激戰,立下的功勞太大了,哀家又聽說,他中了赤術的黑箭,身中奇毒,傷勢不輕。而我唐軍連續作戰,雖然收複兩京,卻早已筋疲力盡,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鎬也。”


    “而蒙元帝國深度介入,與我大唐事實上交戰。鐵木真長子赤術都被杜愛卿斬殺,以成吉思汗的雄才大略,也絕不會忍氣吞聲,哀家隻怕繼續北伐,會引來蒙元帝國的主力南下。”


    太後麵有憂色,沉聲道:“朝廷中,早有人建議——當暫時罷兵,休養生息,收複兩京,養精蓄銳後,再找機會收複河北。”


    “功勞再大,也要分潤他人一些。免得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大唐並非沒有名將,哀家準備派武親王李泌,為主帥,統領唐軍主力北上,鎮守洛陽,武士彠為副帥,統領荊州水軍協助。


    她笑了笑:“至於杜愛卿,就讓他交出兵權,安心修養即可。我大唐暫時不再出兵北伐。”


    林如海麵色沉鬱而去。


    迴到家中,他沒吃晚飯,將自己關在書房中。


    林如海麵色又喜又憂,百感交集。


    喜的是杜預又又又打贏了一場大勝仗,為大唐奪迴神都洛陽,連朝廷都不得不正視他的實力和貢獻。自己身為老丈人都雞犬升天,被他帶飛入閣,實現了人生夢想。


    憂的是杜預如今實力太強、功高震主,太後如此忌憚,便是說明了問題。


    他深知,抬得高,摔得重。


    今日太後如何抬舉他,恩遇他,來日若達不成目的,他下場便會比過去邊緣化更慘烈。


    但這些個人際遇,他已經不太在乎。


    他擔心的,是杜預和林星河的命運。


    杜預如今掌握了長安、洛陽,更有天下人望,萬民期待、億兆敬仰、登高一唿,天下百應。


    若他真有心要成就帝王霸業,隻怕以杜預眼下實力,已然足夠。畢竟,他不光有長安洛陽,更有大秦、大楚等國支持,要封疆裂土,絕非不可想象的難事。


    林如海心中忐忑,給杜預寫了一封信。


    信中他詳細列舉了朝廷對杜預態度變化——皇帝失心瘋了,太後和內閣暫代朝政。


    太後準備主動停止北伐,休養生息,消化兩京後,再做打算。


    然後,這位老泰山小心翼翼詢問杜預,是否有歸還兩京之意?他甚至主動建議,不要一步到位,歸還兩京,要預留後手。


    杜預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不是昔日吳下阿蒙,連過去趾高氣昂的林如海,也要低聲下氣、小心翼翼。


    杜預接到了飛信傳書後,明白了朝廷的小心翼翼,不由好笑。


    他從未想過要自立為王、創立帝國、成就霸業。


    因或許在其他世界,帝王將相地位最高,但在聖元大陸,唯聖人能永生不滅、掌控天地。


    杜預追求的是聖道,世俗的權力富貴,不在他想法之內。


    誌不在此,他自然不會與唐廷發生根本衝突。何況,以成聖為方向的杜預,立功立德立言,乃是必要修煉步驟。


    他感到,隨他逐步平定安史之亂,體內的至聖文骨,正在徐徐向黃金品階蛻變、邁進。白銀文骨中已然有部分變成金色,步步華麗轉身。


    顯然,這是杜預俠之大者、國之大者,為萬民、社稷立功、立德、立言的功效。立德、立言他已小有成就,平定安史之亂主要是立功。


    想亞聖王陽明,為何地位如此之高?心學又為何成為顯學?還不是因王陽明以區區六千人,短短35天,便輕鬆平定了大明寧王蓄謀已久二十年,發動四十多萬大軍的叛亂?


    天下人稱讚其“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為第一流人物。”


    論立功,他為朝廷平南贛、兩廣盜亂及宸濠之亂,因功獲封“新建伯”,成為極少數因軍功封爵的文臣之一。


    論立德,他養望四十年,海內共知、萬眾仰慕。


    論立言,他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倡言“知行合一”說,後專主“致良知”說,認為“良知”即“天理”,強調從內心去體察天理。其弟子極眾,威震天下,成為顯學。


    歸根結底,一個讀書人要成聖人,立功立德立言,缺一不可。而阻礙讀書人成聖的最大因素,便是立功。


    和平時期,承平日久,長治久安,連總督、將軍都發愁找不到可剿滅的敵人,哪裏有足夠的機會與舞台,讓你一個讀書人立功呢?


    唯有安史之亂這種潑天大禍、意外戰亂,才是書生投筆從戎、建功立業、萬裏封侯的天賜良機。


    這機會,卻被杜預緊緊抓住,風雲際會,金鱗化龍,成就了一番大事業。


    他為大明立下大功,又誌不在此,自然不會自毀聖道、名聲,貪戀權力勢力、覬覦什麽兩京地盤。


    但杜預很清楚——人性之弱點,不會惜弱,而是慕強!


    唯有掌握絕對實力的強者,才能讓朝廷敬畏、忌憚,不敢輕舉妄動。


    此次朝廷劇變,杜預早已打聽清楚。


    他嘔吐了數次,將毒素排出不少,精神也好了許多,立即召開高級內部會議,商討朝廷招撫如何對策。


    小蠻第一個發言,不滿道:“皇帝是虎,太後是狐狸,沒有一個好東西。這次皇帝是蓄謀已久,打算借此機會,借刀殺人除掉你的。”


    “可惜,他一腳踢到了棉花···啊呸,是鐵板上。我們屢戰屢勝、屢次沉重打擊,讓皇帝心理失衡、精神分\/裂、失心瘋了。”


    “太後見來硬的不行,隻能改弦更張來軟的。試圖給你嶽父升官加爵,拉攏你主動獻上兩京。”


    “要我說,安史之亂是你孤軍奮戰才平定的,朝廷沒出一兵一卒,沒一毛錢關係。不用搭理朝廷,他們要有本事就派兵來打。”


    小蠻美女叉腰,柳眉倒豎:“我們憑流血犧牲拿迴來的兩京,憑什麽朝廷一句話,說給就給?”


    眾女聽說皇帝被杜預氣地失心瘋了,在大殿上拍手唱歌、秦王繞柱,頓時炸鍋。


    “皇帝,可憐人啊。”


    “噗嗤···我不該笑的。但··真的好笑。”


    “皇帝身為天子,竟嫉賢妒能,小肚雞腸,不能容一書生報國。自己瘋了,真是活該!”


    “我等前方將士,為大唐流血犧牲,出生入死,皇帝竟坐在安全大後方如此陰謀算計。這種人怎麽配統治大唐?要我說,杜預你自立為王得了。你一定比那狗皇帝更適合治理天下。”


    連大唐忠臣裴十二、公孫大娘都沉默不語,暗自憤怒,為杜預忠心耿耿卻被皇帝算計,極其不值。


    杜預搖頭,看向林星河:“星河,你認為呢?”


    林星河毫不猶豫道:“雖然信是我爹寫來的,雖然太後讓我爹入閣。但我是你的妻子,以你的利益為重。隻要你作出決定,水裏火裏,我都願意誓死跟從。至於我爹,你不用多慮。放心,他是個千年老狐狸,哪怕你謀反,我爹都有辦法能逃出來。”


    (林如海:閨女,我謝謝你啊。真是爹的貼心小棉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儒門至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炮並收藏儒門至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