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帝丟下一枚虎符。


    傳令官接住。


    秦帝喝道:“告訴前線的蒙恬,寡人要他馬上出兵,不要有任何遲疑、猶豫。三日之內,必須打到長安。”


    弄玉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這還是唯利是圖的父皇嗎?


    他竟然真的答應履行諾言,支援大唐?


    弄玉看到天邊漸漸消散的海市蜃樓,還有那久久不散的悲壯邊塞詩【出塞】,輕聲吟誦。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原來如此···”


    弄玉與秦帝對視一眼,父女都笑了。


    秦帝慨然道:“既然大唐還能誕生【出塞】這等慷慨悲歌的傳天下戰詩,就說明天不絕大唐。何況,文淵閣一再現身,甚至吸收裴旻為半聖,這已經表明了文淵閣對此事的態度——人族至上。有膽敢人族內訌、火中取栗者,必遭天譴。”


    “我大秦,豈敢逆天而行?”


    “天不亡大唐,我大秦以仁義襄助,將來自不會亡大秦。”


    大秦,邊塞。


    接到命令,蒙恬抱拳道:“臣,遵旨!這就帶兵出秦,襄助大唐。”


    蒙恬一聲令下,邊境上集結的二十萬秦軍,開始徐徐啟動,越過大唐邊境線,但秋毫無犯,並不攻擊任何大唐重鎮、城池,而是徑直向大唐長安開拔。


    大唐邊境軍民,熱淚盈眶。


    杜解元,又為大唐立下大功。


    秦國援軍,到了!


    大唐,有救了。


    同樣的情形,發生在周圍各國。


    大楚。


    楚國與大唐毗鄰的楚州,乃是項家的領地。


    項羽躍馬,喝道:“大楚健兒,可都聽到了杜解元的【出塞】?”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我大楚雖然與大唐,多有征戰,但都是人族內戰。”


    “如今大唐被妖蠻叛逆聯合蒙元韃子攻擊,滅國在即,但依舊誕生【出塞】這等不朽傳天下邊塞詩。”


    “奉楚王之命,我大楚出兵十萬,由我統帥,備道兼程,救援長安。”


    “快,跟上!”


    烏騅馬嘶鳴一聲,高舉前蹄,人立而起。


    “殺!”十萬大楚援軍,越過唐楚邊境,也是秋毫無犯,並不攻城掠地,而是向長安進發。


    連積貧積弱的大宋,也派出了文臣呂文煥,帶兵七萬,越過宋唐邊境,援助大唐。


    連偏安一隅的蜀國,也發兵三萬,支援長安。


    一向置身事外的東齊,也破例派田忌、孫臏為將,率兵齊國精銳【齊技擊】五萬,從背後攻擊安史老巢盧龍、範陽等地,取得圍魏救趙之策,迫使叛軍迴援老巢,減輕前線壓力。


    與大唐向來有過節、頻發爭奪河東、河北之地的大漢,大漢丞相曹操竟然也破天荒派猛將張遼、徐晃,攻打叛軍老巢河北,他倒是攻城略地,沒安好心,準備鯨吞河北。


    但客觀上,也對叛軍形成了龐大的壓力。


    一時間,天下十國,竟有六國在襄助大唐。


    蒙元帝國成吉思汗聽聞,悚然而驚,冷汗直流。


    “不成想,這次配合叛逆安祿山,進攻大唐,竟然犯了眾怒?”


    “六國援軍,都向大唐支援?”


    他也不由沉吟三思。


    以蒙元帝國的實力,乃是聖元大陸當之無愧的霸主,南波灣,單挑國戰從來沒怕過誰。


    但如今,是蒙元帝國以一國之力,對抗大唐+六國啊。


    存在就是合理。


    聖元十國,並立與世數百上千年,誰也吞不下誰,本身就說明各國實力基本平衡,一國無法形成鯨吞之勢、席卷天下。


    一打七?


    蒙元帝國固然國土廣袤、縱橫萬裏、邊疆無垠,控製之下的妖蠻部落更是成千上萬,數不勝數,但可惜地廣人稀、人口太少,戰力固然強悍,卻不能持久。


    一旦觸犯眾怒,引起群毆,蒙元帝國也撐不住啊。


    成吉思汗沉吟良久,終於下令:“通知窩闊台、察合台,立即收兵。”


    窩闊台、察合台,分別是成吉思汗的長子、三子,兩人在草原上以英勇善戰著稱,被分別冠以“豺”、“豹”之名。


    草原四大猛將,豺狼虎豹,如今虎王旭烈兀、狼王哈德旭,已然雙雙殞命在杜預之手,好在都不是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直係血脈,死了也不心疼。


    但窩闊台、察合台,可不能有事。


    哥舒翰之敗,並非單純敗在史思明麾下,而是各方勢力綜合因素——他麵對的是安祿山、史思明,蒙元長子、三子窩闊台、察合台,外加逆種文人黃巢、中行樂,如此之多的強敵,隻憑一個哥舒翰,豈能不敗?


    饒是如此,哥舒翰也憑著老將的嗅覺,將戰爭打得極其慘烈,讓秘密入侵的蒙元軍隊付出慘重代價,連窩闊台都被射瞎一隻眼。


    全天下的焦點,聚在長安。


    杜預帶著五千精兵,星夜馳援。


    但擋在他麵前的,赫然是潼關天險。


    潼關已經被叛軍占據。


    安祿山心腹叛將、謀主嚴莊,站在潼關城頭,得意凝望著杜預。


    “想不到,你個區區書生,僥幸逃得性命,竟還敢追來?”


    “更打敗了蒙元帝國的狼王哈德旭?”


    “果然蒙元帝國外強中幹,沒出息的東西,窩囊廢!”


    嚴莊啐了一口,冷哼道:“但我嚴莊,早已算準你要追擊。提前一步,奉命鎮守潼關。哈哈,哥舒翰這廢物,放著如此險峻的潼關不守住,卻出關與我軍決戰,身死道消。而我軍去不費吹灰之力,占據這天險。守住我軍退路。”


    “如今,這潼關與我叛軍,毫發無損,倒是變成了你唐軍頭疼、不可逾越的天險。”


    “哈哈哈!何其諷刺?”


    他狂笑起來:“我不怕告訴你,我隻有一萬妖蠻戰士留守潼關。要防守潼關,人不算多。但你貌似更少,隻有五千人吧?”


    “你以區區五千人,怎麽能攻陷我這萬人把守的潼關?”


    嚴莊誌得意滿,冷笑睥睨杜預:“你想要與我軍對抗,抄我軍後路,唯有攻破潼關。可惜,就潼關這座天險,加上我的鎮守,你一輩子都別想逾越飛過去。”


    嚴莊在安祿山叛軍中,以防守嚴密、狡詐多端著稱。他防守之地,無人能攻破。安祿山派他防守潼關,也是謹慎起見——防止杜預攻破潼關、抄他後路。


    杜預仰天看著潼關。


    潼關不愧大唐帝國苦心經營、守衛長安的天險鑰匙,多年修建下已經變成了不折不扣的堡壘群。光是潼關主城,就高達二十幾丈,加上華山與黃河夾出的一條路,最狹窄處隻容一輛馬車通行,無人能突破。


    嚴莊狂笑:“可歎大唐皇帝自作聰明,又廢物無用。三十萬大軍,駐守這等天險,我軍打500年也打不下來。那皇帝真是廢物。”


    杜預凝望遠處,長安已經烽煙四起,火焰衝天,應該爆發了戰爭。


    叛軍主力已經攻入潼關,圍攻長安城,大唐危如累卵。


    皇帝一把好牌打得稀爛,一手造成如今爛攤子,卻要杜預來給他擦屁股。


    杜預閉上眼。


    他與皇帝當然有一筆賬要算。


    但大唐並不是皇帝一人的,而是天下人的大唐。


    杜預絕非那種受點委屈,就哭天喊地、憤世嫉俗,自絕於世的慫貨。


    他是越挫越勇,越危難關頭反而越精神之人。


    杜預沉聲道:“嚴莊,你錯了。”


    嚴莊:“???”


    杜預認真道:“你以為,占據了潼關,就能扼殺大唐嗎?”


    嚴莊仰天打了個哈哈:“還以為你大唐詩仙,能說出什麽高論。原來還是這種屁話?我叛軍攻破潼關,進入長安,已然形成關門打狗態勢。你大唐關東地盤雖大,卻一個兵都進不了關。更擋不住大唐覆滅。這大唐,必然滅亡在我手中。”


    杜預沉聲道:“大唐,不會亡。而潼關,你也守不住。”


    嚴莊獰笑道:“你讓我看看,怎麽打破潼關?”


    潼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嚴莊麾下人數不多,但也有一萬妖蠻精銳。


    杜預要攻破潼關,至少要十萬精銳。還要耗日持久。


    杜預想了想,淡淡道:“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


    第一句,已然詩成鳴州。


    杜預所在潼關,與長安乃是同一州。


    詩詞鳴州,便將這首詩響徹在長安城上,長安百萬百姓都能通過天空的才氣海市蜃樓,將杜預與叛軍軍師嚴莊在潼關一戰情形,看地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


    長安百姓,如釋重負,歡聲雷動。


    “杜案首率領援兵,來救援長安了。”


    “這是潼關大敗以來,長安迎來的第一波援軍。”


    “隻要有杜解元在,我大唐就有希望啊。”


    “可惜,杜解元貌似被叛軍派出一隻大軍,阻擋在潼關啊?潼關本是我大唐防守關匙,卻變成阻擋我援軍的要害?這豈不要命?”


    “完了,完了。我怎麽看,杜解元都無法突破潼關。”


    “如果讓杜解元,統領全軍,我大唐斷不會淪落到今日亡國地步。”


    “噓,且聽杜解元如何以詩詞破軍,力挽狂瀾?”


    長安百姓眾目睽睽,翹首以盼。


    杜預如同一位久負盛名的樂隊指揮,輕輕抬手,一指潼關西邊的華山,再一指東邊的黃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儒門至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炮並收藏儒門至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