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到!”
隻聽得一聲脆響,一道以聖箋寫成的金燦燦聖旨,出現在滁州貢院半空。
楊雄驚呆了。
他本能感到,這聖旨,隻怕不是什麽好消息。
田洪鳳見狀大叫一聲:“停手,都停手!接旨啊。”
他率先出列,跪拜在地:“臣,田洪鳳,接旨。”
看到備受愛戴田大人接旨,百姓這才停下手來,亂哄哄黑壓壓跪了一地。
滁州百姓是恨楊雄,不是恨朝廷,皇帝的聖旨還是要接的。
眾人散開,才露出來楊雄。
楊雄已經麵目全非。
鼻青臉腫,硬生生被打成豬頭。
楊雄恨得牙根癢癢,卻不得不狼狽接旨:“臣。楊雄接旨。”
聖旨自動打開,皇帝聲音冷冷傳來:“朕聽聞杜預之詩【梁甫吟】,經文淵閣荀聖金口一開,已詩成鎮國,甚為欣慰。”
“但【梁甫吟】中,似有懷才不遇、不平之聲。”
“朝廷綸才大典之上,竟有如此醜聞,令大唐蒙羞。”
“著令原主考官楊雄立即撤差、馬上返京、接受調查。”
“著令原副主考田洪鳳,馬上接替為滁州鄉試主考,繼續主持鄉試。”
“欽此!”
皇帝的聖旨,宣讀完畢,餘音嫋嫋。
田洪鳳山唿萬歲,叩頭接旨。
萬民百姓,稱頌不已,皇上聖明,聲震九重。
但楊雄卻如木雕泥塑,跪在地上,半天紋絲不動。
王異嘴巴發苦,心中焦躁。
這下,完了,全完了。
本來,太後早已安排好了一切,讓表麵上中立、實際痛恨杜預的楊雄作鄉試主考,打壓杜預,扶持琅琊王家。
但杜預【梁甫吟】,傳到文淵閣和皇帝耳中,立即引來了皇帝的幹涉。
皇帝竟然為滁州鄉試,連下了兩道聖旨,硬生生撤銷了楊雄主考欽差大臣一職,換成了田洪鳳?
誰都知道,這是為了杜預。
對杜預這特殊待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次區區州裏鄉試,竟然驚動了皇帝、太後,又牽扯一位欽差,數道聖旨?
朝廷對杜預,到底重視到何等程度?
“大人,楊大人?”
田洪鳳在死人一般的楊雄耳邊,再三催促。
楊雄如夢方醒,猛然站起來:“啊?啊!怎麽了?”
田洪鳳低聲道:“楊大人,至少要領旨啊?莫非你要抗旨?”
楊雄臉色尷尬無比,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他是鐵了心,要將杜預掃地出門、至少不讓杜預取得好成績的。
但出師未捷身先死。
皇帝已經下旨,剝奪他主考官權力,讓他撤差迴京,甚至要嚴查他。
他深知,自己隻要迴京等待自己的,就是無窮無盡的調查,身敗名裂都大有可能。
可不接旨,能行嗎?那可是九族消消樂。
他正在失魂落魄,杜預突然道:“楊大人,其實我在【書】上,並沒有交白卷。”
楊雄愕然,從廢卷中抽出杜預空白的卷子,冷笑道:“這不是你交的嗎?這不是白卷又是什麽?”
杜預淡淡道:“楊大人,你隻要這張卷子翻過來,便可以看到我的答案了。”
楊雄將卷子翻看過來,頓時愕然震驚。
那背麵竟然還有字。
隻是杜預使用了特殊的墨水,唯有翻過來才能看到字跡。
杜預慨然道:“楊大人,雖然你打壓與我,但我念在主考與考生情分上,臨別之前還是要送一首詩給你。”
楊雄情不自禁,將杜預寫的送別詩當眾念誦了一遍。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哈哈哈···”
貢院的房頂,都要被笑翻了。
魯地的酸儒、老叟隻要談論《五經》,就會兩眼冒光,白發皓首,隻能死守章句、尋章摘句,死讀書讀死書。
誰不知道,這是杜預在嘲諷、奚落楊雄。
讀了一輩子書,卻隻懂得死讀書,讀死書。抱殘守缺,以聖人之言、先王之法為圭臬,死抱著不放,尋章摘句,不肯做一絲一毫的創新和發揮。
“你,你···狂生!竟然敢奚落老夫?”楊雄被徹底激怒,雙目通紅,對杜預怒吼。
隻可惜,他如今連主考官身份也被皇帝剝奪了,注定隻是無能狂怒,無法再傷害、影響杜預分毫。
杜預卻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慫包。
他心中如一頭猛虎在咆哮。
你楊雄既然千方百計打壓我、貶低我、壓製我,我為什麽要對你客客氣氣?任你打罵?
對不起!
你做初一,休怪我做十五!
你以身份辱我、罵我、貶低我,我便要以詩詞損你、扁你、硬杠你。
杜預悠然道:“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對這種腐儒,問他經國濟世的策略,便滿臉茫然,如同墜入煙霧。
說白了,楊雄這種人,就是一個於國於家、徹底無望的廢物!
隻懂得尋章摘句、抱殘守缺、死背經書,但任何實際問題都解決不了,隻要涉及到民生經濟之法、經世濟民之策,他統統兩眼一抹黑,茫然無知,手足無措?
這種人,國家要來何用?
田洪鳳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指著杜預卻說不出話來。
一個詞“奪筍啊”?
山上的筍,都被你奪完了。
聽著杜預言辭如此犀利、譏諷楊雄,田洪鳳都開始可憐楊雄老夫子了。
楊雄隻是傷害了杜預一時,但杜預卻注定要傷害老夫子一時。
因老夫子楊雄一世英名,都要付之東流、毀於一旦。
楊雄愕然,氣得渾身發抖,眉頭緊皺,額間見汗,雙眼冒怒火:“你,你竟然敢如此狂悖,身為一個後進末學,麵對德高望重老前輩,竟敢如此譏諷?我,我··”
他一口氣上不來,說得結結巴巴,話都說不利索。
杜預卻淡淡道:“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哈哈哈···”
全場爆笑。
這話意思,是楊雄腳穿遠遊的文履,頭戴方山的頭巾。沿著直道緩援邁步,還沒抬腳,已掀起了塵土。
因為酸儒慢吞吞地沿著直路踱著,未邁開腳步,寬大袖已拂起了地上的灰塵。
儒生寬大的衣袖,猶如大象耳朵,直接掀起塵土,就問你怕不怕?
楊雄自以為是架子大,自視甚高,打扮人模狗樣兒,走路時眼高於頂、踱著方步,哪怕在直道\/上走,也未行先起塵。
這種腹中無真才實學,隻懂得擺空架子、臭架子,倒是將楊雄這種人描繪地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杜預繼續吟誦:“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最強大的秦國,相國就不重用儒生。因秦國務實,你這等酸儒在秦國根本無用武之地,兩句話就打發你滾蛋了。
又是一擊重創。
楊雄如遭大錘,身軀顫抖,搖搖欲墜,嘴巴裏卻已然氣得吐出白沫,顫抖的手指著杜預叫道:“你,你···”
有氣無力,聲音已然發抖。
楊雄此時的感覺,仿佛被杜預罵,就像是被無情的刀子割破了心。杜預詩詞如刀,罵聲如利箭,穿透老儒脆弱的心靈。
他第一次體會到,什麽叫被人罵得體無完膚,心如刀絞,罵聲如雷,震碎人心,偏偏還不帶一個髒字。
他氣得眼前發黑,頭暈目眩,天旋地轉,簡直要失去知覺,但他還在強撐著,張開嘴準備還擊,以最犀利、最惡毒、最狂暴的言語之刀劍,風霜雪雨,將杜預也罵得體無完膚,心如刀絞。
隻可惜,杜預言辭如刀,根本不給他任何反擊機會。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王異一聽這話,也被氣得直翻白眼。
杜預,你可太損了!?
山上的筍,都被你一人奪完了。
你這是奪筍呢?
這詩詞的意思,你楊雄,也不是達於時變的通儒叔孫通,和我原本就不是一路人。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你連什麽適合時代的形勢都不曉得,什麽本事也沒有,還是乖乖滾迴到你老家汶水邊,去躬耕種田吧。
說白了,杜預這是踢爆了楊雄老底,讓楊雄滾迴家去再安心讀書。
網絡上,網友最喜歡用的罵人語句,便是“沒事多讀書”,充分說明這句話的殺傷力。
何況對於一向以文壇泰鬥、詩詞魁首、文人\/大拿自居的國子監祭酒楊雄?
攻擊對方最得意、最擅長之處,才是瓦解敵人的不二法門啊。
楊雄長大嘴巴,眼珠怒凸,腦袋瓜子嗡嗡的。
他試圖說話,但仿佛離開水無法唿吸的魚兒,隻能徒勞無功長大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
“哦,額,額···”
杜預微笑道:“這首【嘲酸儒】,送給楊大人,算是餞行。”
文淵閣竟然也來湊熱鬧,竟然在空中煽風點火道:“【嘲酸儒】,詩成鳴州。”
“哈哈哈···”
滁州百姓,笑彎了腰。
“杜案首這首詩,真是把酸儒寫絕了!”
“損,太損了!不過我喜歡。”
“這首詩,罵盡天下酸儒。”
“寬大的袖子,連道\/上塵土都刮起來了?哈哈,絕了。”
楊雄又羞又氣,又驚又怒,又惱又恨。
怎麽可能?
我堂堂國子監祭酒、文壇泰鬥、欽差大臣、鄉試主考官,怎麽可能被區區一個秀才,罵成體無完膚、狗血淋頭、如此狼狽?
我豈可忍受如此奇恥大辱?
隻聽得一聲脆響,一道以聖箋寫成的金燦燦聖旨,出現在滁州貢院半空。
楊雄驚呆了。
他本能感到,這聖旨,隻怕不是什麽好消息。
田洪鳳見狀大叫一聲:“停手,都停手!接旨啊。”
他率先出列,跪拜在地:“臣,田洪鳳,接旨。”
看到備受愛戴田大人接旨,百姓這才停下手來,亂哄哄黑壓壓跪了一地。
滁州百姓是恨楊雄,不是恨朝廷,皇帝的聖旨還是要接的。
眾人散開,才露出來楊雄。
楊雄已經麵目全非。
鼻青臉腫,硬生生被打成豬頭。
楊雄恨得牙根癢癢,卻不得不狼狽接旨:“臣。楊雄接旨。”
聖旨自動打開,皇帝聲音冷冷傳來:“朕聽聞杜預之詩【梁甫吟】,經文淵閣荀聖金口一開,已詩成鎮國,甚為欣慰。”
“但【梁甫吟】中,似有懷才不遇、不平之聲。”
“朝廷綸才大典之上,竟有如此醜聞,令大唐蒙羞。”
“著令原主考官楊雄立即撤差、馬上返京、接受調查。”
“著令原副主考田洪鳳,馬上接替為滁州鄉試主考,繼續主持鄉試。”
“欽此!”
皇帝的聖旨,宣讀完畢,餘音嫋嫋。
田洪鳳山唿萬歲,叩頭接旨。
萬民百姓,稱頌不已,皇上聖明,聲震九重。
但楊雄卻如木雕泥塑,跪在地上,半天紋絲不動。
王異嘴巴發苦,心中焦躁。
這下,完了,全完了。
本來,太後早已安排好了一切,讓表麵上中立、實際痛恨杜預的楊雄作鄉試主考,打壓杜預,扶持琅琊王家。
但杜預【梁甫吟】,傳到文淵閣和皇帝耳中,立即引來了皇帝的幹涉。
皇帝竟然為滁州鄉試,連下了兩道聖旨,硬生生撤銷了楊雄主考欽差大臣一職,換成了田洪鳳?
誰都知道,這是為了杜預。
對杜預這特殊待遇,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一次區區州裏鄉試,竟然驚動了皇帝、太後,又牽扯一位欽差,數道聖旨?
朝廷對杜預,到底重視到何等程度?
“大人,楊大人?”
田洪鳳在死人一般的楊雄耳邊,再三催促。
楊雄如夢方醒,猛然站起來:“啊?啊!怎麽了?”
田洪鳳低聲道:“楊大人,至少要領旨啊?莫非你要抗旨?”
楊雄臉色尷尬無比,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
他是鐵了心,要將杜預掃地出門、至少不讓杜預取得好成績的。
但出師未捷身先死。
皇帝已經下旨,剝奪他主考官權力,讓他撤差迴京,甚至要嚴查他。
他深知,自己隻要迴京等待自己的,就是無窮無盡的調查,身敗名裂都大有可能。
可不接旨,能行嗎?那可是九族消消樂。
他正在失魂落魄,杜預突然道:“楊大人,其實我在【書】上,並沒有交白卷。”
楊雄愕然,從廢卷中抽出杜預空白的卷子,冷笑道:“這不是你交的嗎?這不是白卷又是什麽?”
杜預淡淡道:“楊大人,你隻要這張卷子翻過來,便可以看到我的答案了。”
楊雄將卷子翻看過來,頓時愕然震驚。
那背麵竟然還有字。
隻是杜預使用了特殊的墨水,唯有翻過來才能看到字跡。
杜預慨然道:“楊大人,雖然你打壓與我,但我念在主考與考生情分上,臨別之前還是要送一首詩給你。”
楊雄情不自禁,將杜預寫的送別詩當眾念誦了一遍。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哈哈哈···”
貢院的房頂,都要被笑翻了。
魯地的酸儒、老叟隻要談論《五經》,就會兩眼冒光,白發皓首,隻能死守章句、尋章摘句,死讀書讀死書。
誰不知道,這是杜預在嘲諷、奚落楊雄。
讀了一輩子書,卻隻懂得死讀書,讀死書。抱殘守缺,以聖人之言、先王之法為圭臬,死抱著不放,尋章摘句,不肯做一絲一毫的創新和發揮。
“你,你···狂生!竟然敢奚落老夫?”楊雄被徹底激怒,雙目通紅,對杜預怒吼。
隻可惜,他如今連主考官身份也被皇帝剝奪了,注定隻是無能狂怒,無法再傷害、影響杜預分毫。
杜預卻不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慫包。
他心中如一頭猛虎在咆哮。
你楊雄既然千方百計打壓我、貶低我、壓製我,我為什麽要對你客客氣氣?任你打罵?
對不起!
你做初一,休怪我做十五!
你以身份辱我、罵我、貶低我,我便要以詩詞損你、扁你、硬杠你。
杜預悠然道:“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對這種腐儒,問他經國濟世的策略,便滿臉茫然,如同墜入煙霧。
說白了,楊雄這種人,就是一個於國於家、徹底無望的廢物!
隻懂得尋章摘句、抱殘守缺、死背經書,但任何實際問題都解決不了,隻要涉及到民生經濟之法、經世濟民之策,他統統兩眼一抹黑,茫然無知,手足無措?
這種人,國家要來何用?
田洪鳳笑得眼淚都出來了,指著杜預卻說不出話來。
一個詞“奪筍啊”?
山上的筍,都被你奪完了。
聽著杜預言辭如此犀利、譏諷楊雄,田洪鳳都開始可憐楊雄老夫子了。
楊雄隻是傷害了杜預一時,但杜預卻注定要傷害老夫子一時。
因老夫子楊雄一世英名,都要付之東流、毀於一旦。
楊雄愕然,氣得渾身發抖,眉頭緊皺,額間見汗,雙眼冒怒火:“你,你竟然敢如此狂悖,身為一個後進末學,麵對德高望重老前輩,竟敢如此譏諷?我,我··”
他一口氣上不來,說得結結巴巴,話都說不利索。
杜預卻淡淡道:“足著遠遊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哈哈哈···”
全場爆笑。
這話意思,是楊雄腳穿遠遊的文履,頭戴方山的頭巾。沿著直道緩援邁步,還沒抬腳,已掀起了塵土。
因為酸儒慢吞吞地沿著直路踱著,未邁開腳步,寬大袖已拂起了地上的灰塵。
儒生寬大的衣袖,猶如大象耳朵,直接掀起塵土,就問你怕不怕?
楊雄自以為是架子大,自視甚高,打扮人模狗樣兒,走路時眼高於頂、踱著方步,哪怕在直道\/上走,也未行先起塵。
這種腹中無真才實學,隻懂得擺空架子、臭架子,倒是將楊雄這種人描繪地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杜預繼續吟誦:“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最強大的秦國,相國就不重用儒生。因秦國務實,你這等酸儒在秦國根本無用武之地,兩句話就打發你滾蛋了。
又是一擊重創。
楊雄如遭大錘,身軀顫抖,搖搖欲墜,嘴巴裏卻已然氣得吐出白沫,顫抖的手指著杜預叫道:“你,你···”
有氣無力,聲音已然發抖。
楊雄此時的感覺,仿佛被杜預罵,就像是被無情的刀子割破了心。杜預詩詞如刀,罵聲如利箭,穿透老儒脆弱的心靈。
他第一次體會到,什麽叫被人罵得體無完膚,心如刀絞,罵聲如雷,震碎人心,偏偏還不帶一個髒字。
他氣得眼前發黑,頭暈目眩,天旋地轉,簡直要失去知覺,但他還在強撐著,張開嘴準備還擊,以最犀利、最惡毒、最狂暴的言語之刀劍,風霜雪雨,將杜預也罵得體無完膚,心如刀絞。
隻可惜,杜預言辭如刀,根本不給他任何反擊機會。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王異一聽這話,也被氣得直翻白眼。
杜預,你可太損了!?
山上的筍,都被你一人奪完了。
你這是奪筍呢?
這詩詞的意思,你楊雄,也不是達於時變的通儒叔孫通,和我原本就不是一路人。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你連什麽適合時代的形勢都不曉得,什麽本事也沒有,還是乖乖滾迴到你老家汶水邊,去躬耕種田吧。
說白了,杜預這是踢爆了楊雄老底,讓楊雄滾迴家去再安心讀書。
網絡上,網友最喜歡用的罵人語句,便是“沒事多讀書”,充分說明這句話的殺傷力。
何況對於一向以文壇泰鬥、詩詞魁首、文人\/大拿自居的國子監祭酒楊雄?
攻擊對方最得意、最擅長之處,才是瓦解敵人的不二法門啊。
楊雄長大嘴巴,眼珠怒凸,腦袋瓜子嗡嗡的。
他試圖說話,但仿佛離開水無法唿吸的魚兒,隻能徒勞無功長大嘴,卻發不出任何聲音。
“哦,額,額···”
杜預微笑道:“這首【嘲酸儒】,送給楊大人,算是餞行。”
文淵閣竟然也來湊熱鬧,竟然在空中煽風點火道:“【嘲酸儒】,詩成鳴州。”
“哈哈哈···”
滁州百姓,笑彎了腰。
“杜案首這首詩,真是把酸儒寫絕了!”
“損,太損了!不過我喜歡。”
“這首詩,罵盡天下酸儒。”
“寬大的袖子,連道\/上塵土都刮起來了?哈哈,絕了。”
楊雄又羞又氣,又驚又怒,又惱又恨。
怎麽可能?
我堂堂國子監祭酒、文壇泰鬥、欽差大臣、鄉試主考官,怎麽可能被區區一個秀才,罵成體無完膚、狗血淋頭、如此狼狽?
我豈可忍受如此奇恥大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