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揶揄、慶幸目光中,杜預麵無表情。
正如楊雄所言——他是主考官,在這貢院考試中,就是規則製定者。
哪怕事後皇帝要追究責任,也無法推翻這次鄉試結果。
楊雄笑了笑,大袖一揮。
“好。發題。”
“第一科,【書】。”
考官魚貫而出,每個人都抱著厚厚的卷子,那厚度一看看就令人望而生畏,可見考題之多。
讀書人炸了鍋、議論紛紛。
“怎麽第一科,上來就背書?”
“完了完了,我一緊張都忘光了。”
“【書】,到底要考什麽?我可禁不住問太多啊。”
“你看那題,就知道楊大人是鐵了心,要烤熟咱們。”
楊雄大聲道:“【書】,乃是經書,考驗讀書人記憶背誦、複述經書能力。所謂聖人之言,如日月之行,讀書人當循規蹈矩,不可絲毫篡改,更不可胡亂創新,越雷池一步。”
他說這話眼睛死死盯著杜預。
誰都知道,他在訓斥杜預。
不少人蠢\/蠢欲\/動,眼睛放光,仿佛看到了希望。
“原來如此。楊大人不喜歡天才橫溢的讀書人。”
“嘿嘿,杜預不吃香了。”
“離開田洪鳳,杜預還能創造連續【小三元】的奇跡?”
“嗬嗬,被打迴原形了。這下有好戲看了。”
更多投機取巧之徒,眼睛亂轉,尋思該如何投其所好,迎合主考官的口味,來應對這次鄉試。
聖元大陸鄉試是詩詞文章,主考官判卷主觀印象,分量極重。
看你順眼,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看你不順眼,那便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橫批:不服不行。
“楊雄,老古板一個,看來我要吹噓聖人之言、先王之法才行。”
“嘿嘿,多虧我爹提前讓人打聽了楊雄的喜好,請製文高手針對性準備了幾篇文章。”
“我提前死記硬背、背下大量聖人之言。這次要大顯身手。”
“杜預再才華橫溢,也不吃香了,輪到我等死讀書的人占據上風了。”
麵對楊雄冷嘲熱諷目光,杜預麵色平靜,古井無波。
試卷,發放下來。
杜預打開試卷,第一道題:“默【庸子】全篇。”
杜預嗬嗬冷笑。
【庸子】是【列子】中的一篇,乃是記載上古聖人冉庸的言論。
這題目,在【六藝】範圍內,不超綱。
但問題是冉庸素來以“善論”著稱,也就是很愛說話,【庸子】也變成了【列子】中最長的書,一共313條,合計超過一萬字。
這才是【書】科目的第一題啊。
鄉試,一共要考三天,考五科。每一科都有好幾道題。
而默寫【庸子】,就要一萬字。
聖元寫字用毛筆,速度比現代人打字慢得多,必須館閣體一筆一劃,隻怕一天的時間都完不成。
全場,哀嚎聲此起彼伏。
“我的乖乖,要人命啊。”
“【庸子】?我隻記得他幾句話。”
“完了完了。我早就忘光了。”
“這是舉人的考題嗎?童生才應該死記硬背啊。”
但也有人欣喜非常,眉飛色舞。
這些都是才氣不足,但喜歡死記硬背的主兒。
“好,楊大人果然不讓我失望。”
“多虧我特意背過【庸子】。”
“押寶,賭對了!看我的!”
“馬上就寫。”
王異靜靜看著試卷,重瞳中毫無波瀾。
琅琊王家早已摸透了楊雄,更清楚知道楊雄的出題偏好、範圍,再說王異說她從小過目不忘,絕非吹噓。
她拿起筆來,筆在宣紙上筆走遊蛇、沙沙作響。
漂亮、清秀的館閣體,在宣紙上猶如印刷體,標準、方正而毫無差錯。
王異書寫速度很快。
她用了一個時辰,就寫完了三分之一。
王異麵無表情抬起頭來,活動筋骨,看著天字甲號房隔壁的杜預。
不出所料,杜預根本背不下【庸子】,他早已放棄治療,停下筆來,無所事事閉目養神。
王異嘴角微翹。
這次鄉試,她唯一目標便是從杜預手中奪走解元!
“杜預,你再才華橫溢,也無濟於事。”
“因不同的主考,取士標準就是不一樣。”
“楊雄楊大人,不欣賞你這樣的考生。你再努力也是無用。”
王異一筆一劃,速度極快,隻到午時,便完成了【庸子】的全文撰寫。
楊雄轉悠到她號房前,隻看了試卷一眼,眼睛放光。
“呀呀呀···”
“天下奇才也!”
“【庸子】個字,這位考生竟然一字不差,一字不落,全部默寫出來。且字跡工整、筆法老練,當真是聖人之言,爛熟於心,循規蹈矩,遊刃有餘。”
楊雄毫不掩飾他對“王陽”的欣賞,眉飛色舞,搖頭晃腦,將王異誇得上了天。
王異不置可否,微微頷首:“大人謬讚、考官過獎。”
楊雄興之所至,大聲道:“此卷,可列【甲上】!”
全場,震驚。
無數學子麵麵相覷。
“怎麽可能?”
“這麽難的【庸子】竟然有人能全文默背?一字不落?”
“那人是?琅琊王家王陽?”
“羨煞旁人啊。我還坑坑吃吃,背誦不出來呢。”
田洪鳳卻麵沉如水,站出來喝道:“主考官!貢院之內不閱卷,不公布成績,這是慣例和規矩。考官閱卷打分,必須密封姓名與籍貫,不能認出考生任何信息。你竟然當麵閱卷打分,又大聲公布成績,完全不合規矩,我要參你。”
楊雄冷笑道:“你哪隻眼睛,看到我閱卷給成績?我隻說他“可”得甲上,隨口稱讚一句,但並不真的打分。”
田洪鳳臉色憋得青紫,他想不到楊雄這等大儒,竟然也如此狡辯。
楊雄又走到杜預號房前,看著杜預試卷上,竟然空空如也?
楊雄冷笑,心說果不其然。
正如他的猜測,杜預根本不擅長背誦,甚至不能默背出【庸子】任何聖人名言。
他拿起杜預卷子,當眾一展,大聲輕蔑道:“當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來來來,你們都看看。這就是滁州揚名、舉國有名的所謂後起之秀!這就是所謂我大唐未來希望、後浪可期。哈哈哈,竟然連堂堂聖人之言,都一字不記、一言不會!”
他斜著眼,輕蔑道:“就憑你,也配稱得上聖前童生、鎮國秀才、監國布衣?”
“我呸!”
楊雄一口吐沫,毫不掩飾,狠狠啐在杜預麵前。
他擺明了,就是要當眾狠狠羞辱杜預。
之前故意“失誤”,當眾表揚王異,甚至揚言要給她【甲上】成績,無非是故意抬舉王異,反襯拉踩杜預。
他如此明顯,貶低怒斥杜預,嘿然嘲諷杜預,瞬間考試貢院一片大亂。
“哇,這下有好戲看了。”
“哈哈,杜預一向天之驕子,順風順水,想不到落在泰鬥楊雄手中,被罵的狗血淋頭、顏麵無存。”
“我們翻身之日,到了。”
這世界上,有的是紅眼病。自己行不行不知道,重要的是別人不能超過自己。
大家都是大唐滁州的讀書人,憑什麽杜預這麽優秀,早早就名揚十國、震動四海?憑什麽大街小巷、都在傳唱他的詩詞文章?憑什麽他能與文淵閣大佬平輩相交、與各國君王談笑風生?
小樣,你杜預小子落魄的樣子,我們可都是見過的。
連飯都吃不上,無父無母,家徒四壁,學無所成,童生都考不上,就差沿街乞討了。
在這些滁州讀書人眼裏,說杜預是寒門,都抬舉他了。杜預無家世、無父母、無產業、無恆產、無才華,應該被叫為“氓流”才是。
可今日的杜預,卻彗星般快速崛起,速度快的讓人眼紅,如何能不讓人羨慕妒忌恨?
好不容易,有主考官將杜預打落凡塵,踩在腳下,牆倒眾人推,眾人誰不要上去踩兩腳?
哄笑聲,冷嘲熱諷四起。
杜預麵不改色,將那張白卷,提交上去,交給楊雄。
田洪鳳急眼了。
要知道,他最後半個月可是拉著杜預,天天逼著背誦列子。
杜預的本事,他是知道的。
才氣具體多高,他這老師都不知道,但田洪鳳能隱隱感知,杜預才氣已然不遜於一個正牌出身進士。
達到這等才氣,過目不忘隻是基本操作,要背誦【列子】手到擒來。哪怕時間緊,任務重,杜預不能全文背誦,難道連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他怒道:“胡鬧!你不要意氣用事,還不趕快拿迴去卷子,給我好好寫。”
杜預冷冷撇了楊雄一眼,淡淡道:“不必了。老師,我要交卷。”
楊雄更加輕蔑,哈哈大笑:“你真的不寫點東西上去?”
他山羊眼掃過氣抖冷的田洪鳳,譏諷道:“田大人,這就是你教出來的好學生?這就是你滁州吹上天的【九甲上案首】?獨中小三元的天下奇才?”
“當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廢物一個!”
“也不知道,他童生試、秀才試怎麽拿到我大唐從未有過的九甲上成績的?”
“對了,聽人說,他原本是考了數次都考不上童生試的落魄讀書人,窮困潦倒,又考試來遲被擋在考場外,直到請聖裁邂逅田大人你這恩師,才一飛衝天,一發不可收拾,竟然連中三元?”
正如楊雄所言——他是主考官,在這貢院考試中,就是規則製定者。
哪怕事後皇帝要追究責任,也無法推翻這次鄉試結果。
楊雄笑了笑,大袖一揮。
“好。發題。”
“第一科,【書】。”
考官魚貫而出,每個人都抱著厚厚的卷子,那厚度一看看就令人望而生畏,可見考題之多。
讀書人炸了鍋、議論紛紛。
“怎麽第一科,上來就背書?”
“完了完了,我一緊張都忘光了。”
“【書】,到底要考什麽?我可禁不住問太多啊。”
“你看那題,就知道楊大人是鐵了心,要烤熟咱們。”
楊雄大聲道:“【書】,乃是經書,考驗讀書人記憶背誦、複述經書能力。所謂聖人之言,如日月之行,讀書人當循規蹈矩,不可絲毫篡改,更不可胡亂創新,越雷池一步。”
他說這話眼睛死死盯著杜預。
誰都知道,他在訓斥杜預。
不少人蠢\/蠢欲\/動,眼睛放光,仿佛看到了希望。
“原來如此。楊大人不喜歡天才橫溢的讀書人。”
“嘿嘿,杜預不吃香了。”
“離開田洪鳳,杜預還能創造連續【小三元】的奇跡?”
“嗬嗬,被打迴原形了。這下有好戲看了。”
更多投機取巧之徒,眼睛亂轉,尋思該如何投其所好,迎合主考官的口味,來應對這次鄉試。
聖元大陸鄉試是詩詞文章,主考官判卷主觀印象,分量極重。
看你順眼,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看你不順眼,那便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橫批:不服不行。
“楊雄,老古板一個,看來我要吹噓聖人之言、先王之法才行。”
“嘿嘿,多虧我爹提前讓人打聽了楊雄的喜好,請製文高手針對性準備了幾篇文章。”
“我提前死記硬背、背下大量聖人之言。這次要大顯身手。”
“杜預再才華橫溢,也不吃香了,輪到我等死讀書的人占據上風了。”
麵對楊雄冷嘲熱諷目光,杜預麵色平靜,古井無波。
試卷,發放下來。
杜預打開試卷,第一道題:“默【庸子】全篇。”
杜預嗬嗬冷笑。
【庸子】是【列子】中的一篇,乃是記載上古聖人冉庸的言論。
這題目,在【六藝】範圍內,不超綱。
但問題是冉庸素來以“善論”著稱,也就是很愛說話,【庸子】也變成了【列子】中最長的書,一共313條,合計超過一萬字。
這才是【書】科目的第一題啊。
鄉試,一共要考三天,考五科。每一科都有好幾道題。
而默寫【庸子】,就要一萬字。
聖元寫字用毛筆,速度比現代人打字慢得多,必須館閣體一筆一劃,隻怕一天的時間都完不成。
全場,哀嚎聲此起彼伏。
“我的乖乖,要人命啊。”
“【庸子】?我隻記得他幾句話。”
“完了完了。我早就忘光了。”
“這是舉人的考題嗎?童生才應該死記硬背啊。”
但也有人欣喜非常,眉飛色舞。
這些都是才氣不足,但喜歡死記硬背的主兒。
“好,楊大人果然不讓我失望。”
“多虧我特意背過【庸子】。”
“押寶,賭對了!看我的!”
“馬上就寫。”
王異靜靜看著試卷,重瞳中毫無波瀾。
琅琊王家早已摸透了楊雄,更清楚知道楊雄的出題偏好、範圍,再說王異說她從小過目不忘,絕非吹噓。
她拿起筆來,筆在宣紙上筆走遊蛇、沙沙作響。
漂亮、清秀的館閣體,在宣紙上猶如印刷體,標準、方正而毫無差錯。
王異書寫速度很快。
她用了一個時辰,就寫完了三分之一。
王異麵無表情抬起頭來,活動筋骨,看著天字甲號房隔壁的杜預。
不出所料,杜預根本背不下【庸子】,他早已放棄治療,停下筆來,無所事事閉目養神。
王異嘴角微翹。
這次鄉試,她唯一目標便是從杜預手中奪走解元!
“杜預,你再才華橫溢,也無濟於事。”
“因不同的主考,取士標準就是不一樣。”
“楊雄楊大人,不欣賞你這樣的考生。你再努力也是無用。”
王異一筆一劃,速度極快,隻到午時,便完成了【庸子】的全文撰寫。
楊雄轉悠到她號房前,隻看了試卷一眼,眼睛放光。
“呀呀呀···”
“天下奇才也!”
“【庸子】個字,這位考生竟然一字不差,一字不落,全部默寫出來。且字跡工整、筆法老練,當真是聖人之言,爛熟於心,循規蹈矩,遊刃有餘。”
楊雄毫不掩飾他對“王陽”的欣賞,眉飛色舞,搖頭晃腦,將王異誇得上了天。
王異不置可否,微微頷首:“大人謬讚、考官過獎。”
楊雄興之所至,大聲道:“此卷,可列【甲上】!”
全場,震驚。
無數學子麵麵相覷。
“怎麽可能?”
“這麽難的【庸子】竟然有人能全文默背?一字不落?”
“那人是?琅琊王家王陽?”
“羨煞旁人啊。我還坑坑吃吃,背誦不出來呢。”
田洪鳳卻麵沉如水,站出來喝道:“主考官!貢院之內不閱卷,不公布成績,這是慣例和規矩。考官閱卷打分,必須密封姓名與籍貫,不能認出考生任何信息。你竟然當麵閱卷打分,又大聲公布成績,完全不合規矩,我要參你。”
楊雄冷笑道:“你哪隻眼睛,看到我閱卷給成績?我隻說他“可”得甲上,隨口稱讚一句,但並不真的打分。”
田洪鳳臉色憋得青紫,他想不到楊雄這等大儒,竟然也如此狡辯。
楊雄又走到杜預號房前,看著杜預試卷上,竟然空空如也?
楊雄冷笑,心說果不其然。
正如他的猜測,杜預根本不擅長背誦,甚至不能默背出【庸子】任何聖人名言。
他拿起杜預卷子,當眾一展,大聲輕蔑道:“當真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來來來,你們都看看。這就是滁州揚名、舉國有名的所謂後起之秀!這就是所謂我大唐未來希望、後浪可期。哈哈哈,竟然連堂堂聖人之言,都一字不記、一言不會!”
他斜著眼,輕蔑道:“就憑你,也配稱得上聖前童生、鎮國秀才、監國布衣?”
“我呸!”
楊雄一口吐沫,毫不掩飾,狠狠啐在杜預麵前。
他擺明了,就是要當眾狠狠羞辱杜預。
之前故意“失誤”,當眾表揚王異,甚至揚言要給她【甲上】成績,無非是故意抬舉王異,反襯拉踩杜預。
他如此明顯,貶低怒斥杜預,嘿然嘲諷杜預,瞬間考試貢院一片大亂。
“哇,這下有好戲看了。”
“哈哈,杜預一向天之驕子,順風順水,想不到落在泰鬥楊雄手中,被罵的狗血淋頭、顏麵無存。”
“我們翻身之日,到了。”
這世界上,有的是紅眼病。自己行不行不知道,重要的是別人不能超過自己。
大家都是大唐滁州的讀書人,憑什麽杜預這麽優秀,早早就名揚十國、震動四海?憑什麽大街小巷、都在傳唱他的詩詞文章?憑什麽他能與文淵閣大佬平輩相交、與各國君王談笑風生?
小樣,你杜預小子落魄的樣子,我們可都是見過的。
連飯都吃不上,無父無母,家徒四壁,學無所成,童生都考不上,就差沿街乞討了。
在這些滁州讀書人眼裏,說杜預是寒門,都抬舉他了。杜預無家世、無父母、無產業、無恆產、無才華,應該被叫為“氓流”才是。
可今日的杜預,卻彗星般快速崛起,速度快的讓人眼紅,如何能不讓人羨慕妒忌恨?
好不容易,有主考官將杜預打落凡塵,踩在腳下,牆倒眾人推,眾人誰不要上去踩兩腳?
哄笑聲,冷嘲熱諷四起。
杜預麵不改色,將那張白卷,提交上去,交給楊雄。
田洪鳳急眼了。
要知道,他最後半個月可是拉著杜預,天天逼著背誦列子。
杜預的本事,他是知道的。
才氣具體多高,他這老師都不知道,但田洪鳳能隱隱感知,杜預才氣已然不遜於一個正牌出身進士。
達到這等才氣,過目不忘隻是基本操作,要背誦【列子】手到擒來。哪怕時間緊,任務重,杜預不能全文背誦,難道連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他怒道:“胡鬧!你不要意氣用事,還不趕快拿迴去卷子,給我好好寫。”
杜預冷冷撇了楊雄一眼,淡淡道:“不必了。老師,我要交卷。”
楊雄更加輕蔑,哈哈大笑:“你真的不寫點東西上去?”
他山羊眼掃過氣抖冷的田洪鳳,譏諷道:“田大人,這就是你教出來的好學生?這就是你滁州吹上天的【九甲上案首】?獨中小三元的天下奇才?”
“當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廢物一個!”
“也不知道,他童生試、秀才試怎麽拿到我大唐從未有過的九甲上成績的?”
“對了,聽人說,他原本是考了數次都考不上童生試的落魄讀書人,窮困潦倒,又考試來遲被擋在考場外,直到請聖裁邂逅田大人你這恩師,才一飛衝天,一發不可收拾,竟然連中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