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文宮浮現而出,一片莊嚴祥和、玉宇呈祥!


    “我定的規矩!”


    “啊?”


    禽滑厘怒極反笑:“你定的規矩?你能定下何等規矩?我倒要聽聽?”


    遠處,秀才們瞠目結舌,猶如木胎泥塑。


    規矩之爭,乃是天地法則,乃是聖人領域。


    秀才們的爭鬥,卻牽扯到規矩之爭?


    這是什麽神仙打架?


    墨家的規矩,眾人都見識過了。


    禽滑厘的手段,堪稱出神入化,無人能敵。


    他以繩墨規矩,約束敵人的行動,讓敵人猶如迷宮中的小白鼠,不得不按照他規定好的路線、規矩行動,稍有違反,便是身首異處、鮮血淋漓。


    可這位厲害的不知名秀才宋佳霖,卻聲稱要廢掉他墨家的規矩?


    墨守成規。墨家的規矩,是那麽容易廢掉的嗎?


    杜預淡淡道:“登飛來峰!”


    “先生,快走吧。”


    項羽怒其不爭,頓腳道:“這都什麽時候,火燒眉毛了,你還不快跑?”


    杜預笑了笑,一指廬山山頂上,一座孤零零的奇石,淡淡道:“橫看成嶺側成峰!”


    說來也怪。


    隨著杜預的詩詞才氣,上湧入天,九霄雲外,突然光芒大作。


    廬山中迷霧重重,終年不見天日。


    但在杜預詩詞才氣之下,萬丈日光猶如一把利劍,刺破了蒼穹和迷霧,將光芒和溫暖播撒在廬山之上!


    眾人驟然驚醒,呆滯地看著近在咫尺的廬山。


    廬山,氣象萬千!


    有時,這個人看到的是起伏連綿的山嶺,有時那個人看到的是高聳入雲端的山峰。


    明明這是同一座山,卻在書山熹微的薄霧,還有瑰麗的環境下,時時變幻出不同的形態,讓人無法分辨出虛實真假、方位方向。


    書山之險,在於移步換形、千姿萬態!


    “不對,此人不是宋佳霖!”


    最熟悉杜預和宋佳霖的王倫,突然一拍腦袋,恍然大悟,咬牙切齒道:“宋佳霖根本做不成這等詩句。天下能作出這等詩句的,唯有一人!就是····”


    杜預瞥了他一眼,含笑道:“遠近高低各不同!”


    從正麵、側麵看書山這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都呈現不同的樣子!


    連禽滑厘都驚呆了。


    因他能感覺到,之前還盡在他掌握中的杜預,仿佛突然換了一個人!


    一個完全不同的人。


    杜預仿佛變成了這天,這地,這山,這水,這世界。


    整個世界,都與他同唿吸,共命運,心連心。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都在杜預掌握之中。


    他所出的話,就是天理。


    他邁出的步,就是地脈。


    他吐出詩句,便是至允至當的哲理。


    光是這簡簡單單的兩句詩,便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於淡泊,卻近乎於道,令人迴味無窮。


    體現在戰場上,便是他所製定的“繩墨”、“規矩”,紛紛失去效力,死蛇一般癱軟在地,完全沒有了墨家的詩書才氣。


    這就代表,杜預說出的詩句才氣,已然超越了墨家“兼愛、非攻”的才氣,更能調動天地才氣,為他所用。


    “混賬!這不知名秀才說出的話,豈能比墨家巨子說的更動天心?”


    禽滑厘驚呆了。


    他堅信,墨家提倡的“兼愛”、“非攻”就是天下至允至當的至理名言。墨子之言,豈有錯處?


    但這不知名的秀才,卻讓他三觀盡碎、信仰裂痕!


    “不要!不要讓他再說下去!因為他是·····”


    王倫狂怒叫道,不顧一切向杜預撲來。


    賈玉驟然反應過來,也騎著雪夜照獅子,向杜預瘋狂撲來。


    他也意識到,杜預的真實身份!


    一旦讓杜預完成作詩,哪怕杜預陷入天羅地網,四麵楚歌,也照樣有辦法能逆轉乾坤。


    一切勝負,都在杜預那口吐錦繡、三寸不爛之舌中!


    歐陽斌飛劍而來,風馳電掣!


    陸江、芃芃等人仿佛也意識到,杜預的真實身份,狂叫撲來。


    可惜,這一切都晚了。


    杜預邁出一步,已悠然道:“不識廬山真麵目!”


    他拈花一笑:“隻緣身在此山中!”


    轟隆!


    隨著杜預這句說完,文淵閣再次出現在虛空之中。


    還是那半聖的蒼老聲音,徐徐道:“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


    “此言,近道。”


    “詩句,鎮國!同時,格物,鎮國!”


    “與之前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並列為本月聖刊卷首語。”


    “按照鎮國詩句,雙倍獎勵。”


    眾人石化。


    這是什麽個情況?


    之前這位“宋佳霖”,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已經詩成鎮國,成為這次書山學海試煉第一個詩成鎮國之人!


    十國,已經被震撼地東倒西歪。


    上至皇帝大臣、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黃發垂髫,人人都被杜預這一首詩,震驚的無以複加。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什麽人?能寫出如此千古絕句?”


    “這句子,太妙絕了!”


    “朗朗上口,小兒可誦,但偏偏蘊含無限哲理,令人掩卷遐思萬千。”


    “誰家茂才郎?詩書震天下?”


    玉真公主與歐陽正煥,麵麵相覷。


    公主百思不得其解:“為何詩詞鎮國,又有格物鎮國?”


    歐陽正煥凝重道:“公主,這隻能代表,此人詩詞之中,蘊含至理名言,即景說理,雙雙得到了天道的認可,才形成了雙重鎮國之功效。”


    他目光炯炯道:“這兩句詩,蘊天道,近大道。它啟迪人們一個哲理——由於我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片麵;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公主又是欣喜,又是心焦:“不知誰家才子,如此才氣逆天,能雙重鎮國?若是我大唐學子,該有多好?”


    歐陽正煥搖頭道:“十國才子,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大唐這一屆雖然人才濟濟,但雙重鎮國,可能性極低。”


    玉真公主不再言語,但腦海中卻閃過一人的麵容。


    杜預?


    會不會是此人?


    如果大唐有人能創造此奇跡,也唯有杜預。


    大唐主考官林如海,按捺不住,暗暗攥緊拳頭。


    書山學海,到底發生了何事?


    為何文淵閣頻頻出現?


    這流傳出的千古絕句,怎麽聽起來氣象磅礴,又如此熟悉?


    “莫非是····”


    林如海身軀一震。


    莫非是杜預?


    他隨即被自己這想法,都給逗笑了。


    杜預有這本事,能在書山中詩成雙鎮國?


    如果是真的,那他林如海豈不是要變成滑天下之大稽的笑柄?將如此佳婿,拒之門外?


    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


    杜預詩成雙鎮國,自己也愣住了。


    他也沒想到,這一首【題西林壁】,竟然引起天道如此震動,立即傳唱天下?


    就算真的詩成鎮國,也不至於如此大動靜吧?


    “想必,是書山的功效。因書山中文氣最為濃鬱,此地誕生的鎮國詩,一旦被文淵閣采納,就能十國同步推送。”


    杜預看著自己文宮中,文名瘋漲、文氣大漲、一片大好形勢,微微愕然。


    想不到,書山還有如此功效?


    他方才吟誦【題西林壁】,本是擺脫禽滑厘、歐陽斌、王倫、賈玉等人的前後圍追堵截,爭奪規則之力。


    沒想到一下用力過猛,直接感天動地,來了一個震撼十國一百年的書山雙鎮國詩!


    詩詞鎮國+格物鎮國!


    一不小心,動靜搞得太大了。


    這首小詩,雖然詞句簡單,但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令天地動容、日月無光。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當杜預吟誦出“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偌大廬山仿佛被一道橫行千裏的颶風,橫掃而過,迷霧驟然滌蕩一空,山景為之煥然一新!


    曾經密布在杜預身邊的繩墨規矩,消失殆盡,前路平坦,康莊大道。


    世界上本沒有規矩,規矩都是人定的。


    杜預以一首【題西林壁】,徑直破除陳規,橫掃墨守,將一切規矩成規掃入曆史垃圾堆!


    “這,這·····”


    禽滑厘驚呆了,倒退兩步。


    他從未遇到過如此令人震撼的詩書才氣!


    杜預隻憑一首詩,就橫掃了他的【墨守成規】,自創天地,另辟格局,開創了一番書山新境界?


    不,憑良心說,說杜預這首【題西林壁】隻為破除他的墨守成規,乃是往自己臉上貼金!


    因整個廬山真麵目,都被杜預一己之力給破除了!


    之前的廬山,雲霧繚繞,山勢險峻,迷霧重重,經常拚盡全力走到一個目標山峰,迴頭望去卻陷入更深的迷惘、心魔重重——我是否做錯了路,早已遺忘來時之路,貌似之前的路才是正確的。


    之前在書山中奮鬥掙紮的秀才們,猶如無頭蒼蠅,越是亂撞,越是迷茫,越是慌亂。


    可以說,書山中一大半傷亡,不是文獸,不是兇險,甚至不是相互算計,而是絕望和迷失造成。


    可杜預一首詩,便廓清寰宇,澄清山河,將迷霧一掃而光,讓廬山真麵目暴露在眾人眼中。


    原來,他們何曾在一座壁立萬仞的廬山之巔?


    他們所處的位置,乃是一座盆地的穀底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儒門至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炮並收藏儒門至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