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幫人是嶽麓書院的高才,另一幫人是大唐翰林院的既得利益者,天之驕子,誰能服誰?
杜預啞然失笑。
這就談崩了。
眼看雙方要不歡而散,歐陽正煥淡淡道:“此地,乃是嶽陽樓吧?”
玉真公主:“自然。”
歐陽正煥笑了笑:“既然大家爭執不下,不如用老辦法一決,如何?”
“作詩?”
玉真公主黛眉一皺。
歐陽正煥傲然道:“這是自然。既然貴國翰林們,不服我嶽麓書院讀書人,那就雙方以嶽陽樓或者洞庭湖作詩,誰贏了,誰就有理。也免去口舌之爭,傷了和氣。”
玉真公主不答話,似乎別有顧慮。
“不會吧?”
宋佳霖怪叫道:“跟隨公主來的,好歹也是我大唐翰林,都是考上進士前兩甲的人,還會怕嶽麓書院的畢業生?他們頂多是秀才吧?”
“你不懂別瞎說。”
王異搖頭:“五大書院體係,與普通讀書人不同。他們學製很長,視天資而定,直到畢業下山才開始考功名。有人畢生都無法畢業下山,外人很難弄清楚他們的實力究竟如何?”
“曆史上最有名的大三元,一年之內連中舉人、進士、翰林的奇人,就是五大書院的弟子。”
“也就是說,這些看起來隻有秀才的讀書人,有可能是進士實力?”
杜預咋舌。
這情報,太重要了。
因他即將在書山、學海中碰到這五大書院的高材生。
若將他們錯誤認為是秀才,那才是天坑。
秀才們紛紛不淡定了。
“這種在書山、學海中豈不是很占便宜?”
“還有科舉考試,這樣公平嗎?”
王異冷笑道:“人家有舉人進士實力,就是不去考,等於平白耽誤了時間,有什麽不可以?鄉下隱居的野叟,也可能是名躁天下的大學士。”
說話間,上麵嶽麓書院的人,已經陰陽怪氣激將:“大唐文采風\/流,但不知道如此膽小,堂堂翰林連我等沒有功名都不敢應戰?”
“唉,這等翰林院,不去也罷。”
大唐翰林們,惱羞成怒。
“大膽!”
“誰說的?”
“公主殿下,我等願意一戰。”
最後,歐陽正煥微笑道:“這樣吧。玉真公主,若我嶽麓書院在這次比試中,輸給了大唐士子,說明大唐實力強悍,我可做主將20名士子,送入大唐參加書山之比。”
“他們在書山成績,算作大唐的。”
“但若是我嶽麓書院贏了,依舊送20名士子,大唐要在下次科舉時開放20名翰林院之位,給我嶽麓書院如何?我也不要翰林院修撰了,修編也可,庶吉士也可。”
杜預心中暗歎。
嶽麓書院真是強勢,將大唐穩穩拿捏了。
他先是遲到,占據心理上的優勢,繼而獅子大開口,讓大唐感受到窒息壓力,再退讓一步——我隻要20個翰林院之位,還不要最敏\/感的修撰,隻要庶吉士就滿意了。你大唐還不答應?
這比一上來就提出條件,玉真公主答應的可能要大得多。
問題是,這20個翰林院之位,也是夠肉疼啊。
大唐三年一次科舉,一共才產生300個進士。
一甲3人,二甲97人,三甲200人。
有資格進翰林院的,就是一甲和二甲。
這就相當於大唐下次科舉,五分之一的二甲以上位置,被嶽麓書院提前占了。
20個嶽麓書院弟子,能不用科舉,直接獲得這些前途遠大關鍵職位。
大唐進退維穀。
如是不答應,嶽麓書院去幫助東吳,也是大成問題。
若是答應,又損害了大唐國威,還打擊了大唐讀書人。
“哼,欺人太甚!”
宋佳霖憤怒站起來:“大唐學子夠苦了,他憑什麽再占我名額?”
“就是,憑什麽脅迫我大唐?”牛賀怒道:“難道我大唐隻憑自己學子,不能在書山學海奪得好成績?”
王異迎頭潑了一盆冷水。
“別想了,不能。”
“為什麽?”幾個秀才怒道。
“因為人家五大書院,海內聞名,實力就是強。”
王異丟出一份數據資料:“過去十年,書山學海大比,五大書院遙遙領先,優勢比十國學子大得多。走到最前麵的百人中,五大書院壟斷六成。沒有他們的加入,大唐絕對遠遠落後各國。”
杜預目光一閃,想起路旁中累累白骨。
大唐,夠苦了。
在一番爭吵中,玉真公主的聲音終於傳來。
“本宮,答應了。”
“公主殿下?”
連衛琬都震驚了。
玉真公主,竟然答應了如此離譜的交涉條件?
要知道,大唐讀書人如果輸了,那可是要割舍下次科舉五分之一的前兩甲名額啊。
玉真公主清脆的聲音,也帶著一絲疲憊:“臨來之前,皇兄反複交代,一定要爭取嶽麓書院的支持。我大唐,這次考試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好!”
歐陽正煥一拍桌子:“玉真公主痛快。既然達成一致,那就開始賽詩。”
他哈哈大笑:“今夜,大唐學子與嶽麓書院,在這千古名樓嶽陽樓一較高下,乃是文壇盛事。何必還要遮遮掩掩?索性放開禁製,讓大家都鹹與盛會。”
這嶽麓書院山長發話,大唐方麵自然照辦。
於是,三樓放開。
眾人可以移步上去,觀看這文壇盛會。
幾人急不可耐,一個健步衝了上去。
作為讀書人,事關大唐國體和顏麵,事關下次科舉的名額,由不得他們不關心。
王異瞥了一眼杜預。
杜預卻翹起二郎腿,磕著瓜子,凝視著遠處的洞庭湖,根本沒有動彈的意思。
“你不上去?”
王異皺眉。
杜預搖搖頭:“關我何事?”
嶽陽樓本就是文人騷客聚集之地,平素也人滿為患,今夜很多讀書人和百姓都被擋在外麵,正在不爽,突然聽到樓上通報,說大唐翰林要與嶽麓書院比拚賽詩,甚至押注了下次科舉大唐20個翰林之位,頓時群情激奮。
不少人,衝上了三樓,爭先恐後要目睹這次賽詩盛況,給大唐助威。
這把,高端局。
其中,不乏進士、舉人、秀才等大唐讀書人。
人人都懂得,輸了的惡果何等嚴重。
大唐少了五分之一新科翰林之位,千軍萬馬獨木橋會更窄,讀書人會更卷,科舉會更殘酷。
這更是羞辱。
堂堂大唐,培養不出足夠優秀的人才,需要割讓翰林位置,讓給嶽麓書院弟子。
王異都忍不住了,走上三樓。
她首先看到的,是涇渭分明的陣營。
三樓東側,是玉真公主,環繞著幾十個翰林和官員。
西側,是歐陽正煥,帶著幾十個嶽麓書院的教授和學生。
而雙方中間,卻是詩板!
王異還是第一次來到嶽陽樓最高層。
她這才發現,嶽陽樓最高層挑高極高,竟有幾十丈之高。
此地興建時,必然使用文氣神通,進行內部改造,才別有洞天。
而這幾十丈高的頂層,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都是題詩板!
嶽陽樓乃是天下名樓,南來北往的遷客騷人,都要在這裏題詩作賦,而此地最多的自然是題詩板。
每一塊題詩板,都高高吊起來。
但令人詫異的,是題詩板之上,卻沒有吊繩,而是···
懸浮在空中。
這就是才氣!
才氣,足以支撐詩板,憑空吊起,巋然屹立。
才氣越高,詩板越高。
李白曾歎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這意思就是崔顥的詩,比自己高明,所以自動占據了上位。
而嶽陽樓上,也是如此。
才情越高,寫的越好,詩板越高越大。
此地文氣規則,乃是文淵閣所定,眾目睽睽之下無人能造假。
而此時,大唐與嶽麓書院,就要以嶽陽樓的詩板,作為一決勝負的標準。
“公主,那就開始吧。”
歐陽正煥微笑。
玉真公主頷首:“遠來是客,書院先請。”
歐陽正煥一瞥。
嶽麓書院陣中,走出一位眼睛很大、賊拉亮的士子,盎然道:“慚愧。拙作【登嶽陽樓】。”
他踱一步,仰頭對公主微笑:“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遊。”
才氣動。
詩板形成,快速提升。
一指外麵:“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詩詞出鄉,詩板升到高處。
再走一步:“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
詩成達縣,詩板加速飛升。
最後一氣嗬成:“猶嫌未奇絕,更上嶽陽樓。”
詩成,詩板停在了接近鳴州高度!
光是這一首開場詩句,已經超過了曆代9成多嶽陽樓詩句!
隻有寥寥無幾的幾個詩板,比他高大。
眾人,勃然色變。
因這人的詩句,真的做的極好。
玉真公主情不自禁,微微頷首讚許道:“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未奇絕,更上嶽陽樓。這兩句真是妙絕,本宮也非常喜歡。”
“多謝公主殿下賞識。”
那大眼睛青年眼睛更亮:“在下隋強,銅陵人。”
隋強得意挑釁了一眼大唐學子,退了下去。
杜預閉目養神,嘴角微翹。
杜預啞然失笑。
這就談崩了。
眼看雙方要不歡而散,歐陽正煥淡淡道:“此地,乃是嶽陽樓吧?”
玉真公主:“自然。”
歐陽正煥笑了笑:“既然大家爭執不下,不如用老辦法一決,如何?”
“作詩?”
玉真公主黛眉一皺。
歐陽正煥傲然道:“這是自然。既然貴國翰林們,不服我嶽麓書院讀書人,那就雙方以嶽陽樓或者洞庭湖作詩,誰贏了,誰就有理。也免去口舌之爭,傷了和氣。”
玉真公主不答話,似乎別有顧慮。
“不會吧?”
宋佳霖怪叫道:“跟隨公主來的,好歹也是我大唐翰林,都是考上進士前兩甲的人,還會怕嶽麓書院的畢業生?他們頂多是秀才吧?”
“你不懂別瞎說。”
王異搖頭:“五大書院體係,與普通讀書人不同。他們學製很長,視天資而定,直到畢業下山才開始考功名。有人畢生都無法畢業下山,外人很難弄清楚他們的實力究竟如何?”
“曆史上最有名的大三元,一年之內連中舉人、進士、翰林的奇人,就是五大書院的弟子。”
“也就是說,這些看起來隻有秀才的讀書人,有可能是進士實力?”
杜預咋舌。
這情報,太重要了。
因他即將在書山、學海中碰到這五大書院的高材生。
若將他們錯誤認為是秀才,那才是天坑。
秀才們紛紛不淡定了。
“這種在書山、學海中豈不是很占便宜?”
“還有科舉考試,這樣公平嗎?”
王異冷笑道:“人家有舉人進士實力,就是不去考,等於平白耽誤了時間,有什麽不可以?鄉下隱居的野叟,也可能是名躁天下的大學士。”
說話間,上麵嶽麓書院的人,已經陰陽怪氣激將:“大唐文采風\/流,但不知道如此膽小,堂堂翰林連我等沒有功名都不敢應戰?”
“唉,這等翰林院,不去也罷。”
大唐翰林們,惱羞成怒。
“大膽!”
“誰說的?”
“公主殿下,我等願意一戰。”
最後,歐陽正煥微笑道:“這樣吧。玉真公主,若我嶽麓書院在這次比試中,輸給了大唐士子,說明大唐實力強悍,我可做主將20名士子,送入大唐參加書山之比。”
“他們在書山成績,算作大唐的。”
“但若是我嶽麓書院贏了,依舊送20名士子,大唐要在下次科舉時開放20名翰林院之位,給我嶽麓書院如何?我也不要翰林院修撰了,修編也可,庶吉士也可。”
杜預心中暗歎。
嶽麓書院真是強勢,將大唐穩穩拿捏了。
他先是遲到,占據心理上的優勢,繼而獅子大開口,讓大唐感受到窒息壓力,再退讓一步——我隻要20個翰林院之位,還不要最敏\/感的修撰,隻要庶吉士就滿意了。你大唐還不答應?
這比一上來就提出條件,玉真公主答應的可能要大得多。
問題是,這20個翰林院之位,也是夠肉疼啊。
大唐三年一次科舉,一共才產生300個進士。
一甲3人,二甲97人,三甲200人。
有資格進翰林院的,就是一甲和二甲。
這就相當於大唐下次科舉,五分之一的二甲以上位置,被嶽麓書院提前占了。
20個嶽麓書院弟子,能不用科舉,直接獲得這些前途遠大關鍵職位。
大唐進退維穀。
如是不答應,嶽麓書院去幫助東吳,也是大成問題。
若是答應,又損害了大唐國威,還打擊了大唐讀書人。
“哼,欺人太甚!”
宋佳霖憤怒站起來:“大唐學子夠苦了,他憑什麽再占我名額?”
“就是,憑什麽脅迫我大唐?”牛賀怒道:“難道我大唐隻憑自己學子,不能在書山學海奪得好成績?”
王異迎頭潑了一盆冷水。
“別想了,不能。”
“為什麽?”幾個秀才怒道。
“因為人家五大書院,海內聞名,實力就是強。”
王異丟出一份數據資料:“過去十年,書山學海大比,五大書院遙遙領先,優勢比十國學子大得多。走到最前麵的百人中,五大書院壟斷六成。沒有他們的加入,大唐絕對遠遠落後各國。”
杜預目光一閃,想起路旁中累累白骨。
大唐,夠苦了。
在一番爭吵中,玉真公主的聲音終於傳來。
“本宮,答應了。”
“公主殿下?”
連衛琬都震驚了。
玉真公主,竟然答應了如此離譜的交涉條件?
要知道,大唐讀書人如果輸了,那可是要割舍下次科舉五分之一的前兩甲名額啊。
玉真公主清脆的聲音,也帶著一絲疲憊:“臨來之前,皇兄反複交代,一定要爭取嶽麓書院的支持。我大唐,這次考試隻能成功,不能失敗。”
“好!”
歐陽正煥一拍桌子:“玉真公主痛快。既然達成一致,那就開始賽詩。”
他哈哈大笑:“今夜,大唐學子與嶽麓書院,在這千古名樓嶽陽樓一較高下,乃是文壇盛事。何必還要遮遮掩掩?索性放開禁製,讓大家都鹹與盛會。”
這嶽麓書院山長發話,大唐方麵自然照辦。
於是,三樓放開。
眾人可以移步上去,觀看這文壇盛會。
幾人急不可耐,一個健步衝了上去。
作為讀書人,事關大唐國體和顏麵,事關下次科舉的名額,由不得他們不關心。
王異瞥了一眼杜預。
杜預卻翹起二郎腿,磕著瓜子,凝視著遠處的洞庭湖,根本沒有動彈的意思。
“你不上去?”
王異皺眉。
杜預搖搖頭:“關我何事?”
嶽陽樓本就是文人騷客聚集之地,平素也人滿為患,今夜很多讀書人和百姓都被擋在外麵,正在不爽,突然聽到樓上通報,說大唐翰林要與嶽麓書院比拚賽詩,甚至押注了下次科舉大唐20個翰林之位,頓時群情激奮。
不少人,衝上了三樓,爭先恐後要目睹這次賽詩盛況,給大唐助威。
這把,高端局。
其中,不乏進士、舉人、秀才等大唐讀書人。
人人都懂得,輸了的惡果何等嚴重。
大唐少了五分之一新科翰林之位,千軍萬馬獨木橋會更窄,讀書人會更卷,科舉會更殘酷。
這更是羞辱。
堂堂大唐,培養不出足夠優秀的人才,需要割讓翰林位置,讓給嶽麓書院弟子。
王異都忍不住了,走上三樓。
她首先看到的,是涇渭分明的陣營。
三樓東側,是玉真公主,環繞著幾十個翰林和官員。
西側,是歐陽正煥,帶著幾十個嶽麓書院的教授和學生。
而雙方中間,卻是詩板!
王異還是第一次來到嶽陽樓最高層。
她這才發現,嶽陽樓最高層挑高極高,竟有幾十丈之高。
此地興建時,必然使用文氣神通,進行內部改造,才別有洞天。
而這幾十丈高的頂層,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都是題詩板!
嶽陽樓乃是天下名樓,南來北往的遷客騷人,都要在這裏題詩作賦,而此地最多的自然是題詩板。
每一塊題詩板,都高高吊起來。
但令人詫異的,是題詩板之上,卻沒有吊繩,而是···
懸浮在空中。
這就是才氣!
才氣,足以支撐詩板,憑空吊起,巋然屹立。
才氣越高,詩板越高。
李白曾歎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這意思就是崔顥的詩,比自己高明,所以自動占據了上位。
而嶽陽樓上,也是如此。
才情越高,寫的越好,詩板越高越大。
此地文氣規則,乃是文淵閣所定,眾目睽睽之下無人能造假。
而此時,大唐與嶽麓書院,就要以嶽陽樓的詩板,作為一決勝負的標準。
“公主,那就開始吧。”
歐陽正煥微笑。
玉真公主頷首:“遠來是客,書院先請。”
歐陽正煥一瞥。
嶽麓書院陣中,走出一位眼睛很大、賊拉亮的士子,盎然道:“慚愧。拙作【登嶽陽樓】。”
他踱一步,仰頭對公主微笑:“不作蒼茫去,真成浪\/蕩遊。”
才氣動。
詩板形成,快速提升。
一指外麵:“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
詩詞出鄉,詩板升到高處。
再走一步:“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
詩成達縣,詩板加速飛升。
最後一氣嗬成:“猶嫌未奇絕,更上嶽陽樓。”
詩成,詩板停在了接近鳴州高度!
光是這一首開場詩句,已經超過了曆代9成多嶽陽樓詩句!
隻有寥寥無幾的幾個詩板,比他高大。
眾人,勃然色變。
因這人的詩句,真的做的極好。
玉真公主情不自禁,微微頷首讚許道:“得句鷺飛處,看山天盡頭。猶嫌未奇絕,更上嶽陽樓。這兩句真是妙絕,本宮也非常喜歡。”
“多謝公主殿下賞識。”
那大眼睛青年眼睛更亮:“在下隋強,銅陵人。”
隋強得意挑釁了一眼大唐學子,退了下去。
杜預閉目養神,嘴角微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