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都在顫\/抖中。
整個長江,上下遊各州,都聽到了杜預這句詩。
杜預聲波,猶如洪鍾大呂,響徹雲端之上。
它以極快的速度,穿過了荊州、滁州、廬州、揚州等各州,並不斷飛速擴散。
音波的速度到底多快?
大唐的田野、山嶽、河流、森林、城池··
大唐的士農工商、販夫走卒、士子官紳··
數百萬、千萬人,不約而同抬頭看天。
因他們都聽到了這蕩氣迴腸、彪炳千古的詩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迴蕩在大唐的天空!
大明宮中。
大殿之上。
皇帝正在召開朝會,會晤大秦使者。
大秦使者,乃是縱橫家、雄辯家張儀,貴為大秦大學士。
張儀正在三寸不爛之舌,滔滔不絕雄辯道:“我大秦擊敗唐軍,連占隴西三城。上將人屠白起,提虎賁百萬,屯兵渭水,又有北漢與我遙相唿應,出壺關,抵黃河。大唐腹背受敵,此仗必敗。”
“我秦皇雄才大略,卻又仁慈愛民,不忍心生靈塗炭,派我請大唐割讓隴西郡,便主動退兵,一年之內,不生戰事。陛下,意下如何?”
張儀乃是天下知名縱橫家、辯才無雙,滔滔不絕,整個大殿之中才氣縱橫,竟然無人能與他抗衡。
皇帝震怒。
“戰爭還沒打,就讓我大唐割地求和?”
張儀麵色傲慢、強硬冷笑:“形勢比人強。我代表大秦出使各國。大唐已經被周圍諸國包圍,乃四戰之地,形勢對陛下不利呀。”
“啪!”
皇帝目光噴火,怒吼道:“張儀!你別忘了。我朝太宗雖處四戰之地,卻王師四出,打得西秦、東齊、北漢等國丟城失地,不得不結盟互保,開創我大唐盛世。”
張儀卻怡然不懼,冷笑道:“此時不同彼時。今日不同往日。大唐早已不是過去太宗時期無敵大唐。是戰是和,陛下一言可決。”
皇帝目光掃向眾臣,眾將:“難道,愛卿等就束手無策?”
沉默半晌。
一人出列,苦澀道:“西秦虎狼之國,我大唐實在難以抵擋,理應和談,割地求和。”
皇帝喝道:“以地事秦,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難道我等要將大唐拱手相讓?”
“可我大唐,能否擊退暴秦人屠百萬兵?”
“這···”
聽著下麵朝臣爭吵,各執一詞,皇帝臉色鐵青,暗暗歎息。
“怎麽到朕手中,卻變成如此模樣?”
“又該如何?真的要割地?”
正在爭吵的袞袞諸公,愕然停下。
正在摳腳的張儀,如同白日見鬼猛然抬頭。
皇帝眼中爆出狂喜之色。
“這,到底發生了何事?”
“是,詩詞?”
“有人的詩詞,傳到了皇宮中?”
“地震了?”
“不,是詩成鎮國!”
“鎮國詩,我大唐十年磨一劍,終於誕生了鎮國詩!”
皇帝豁然而起,驚喜萬分:“我大唐誕有鎮國詩!”
張儀臉色大變。
“可,可惡!”
“怎麽會在這節骨眼上,偏偏誕生鎮國詩?”
“難道,大唐真的氣數未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皇帝豁然站起,眼中激蕩昂\/揚鬥誌,目光炯炯:“好詩,好詩啊。我大唐雖經曆天災人禍,國勢不複往日,但我大唐國魂不滅,誌氣不滅,銳氣不滅。既然大秦、北漢要來,那就來吧。朕睜大眼睛,拭目以待,看你們能否滅我大唐?”
群臣鬥誌昂\/揚,出列怒罵張儀。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將軍們眼眶一紅,紛紛怒吼請求出戰。
“臣,願死戰!”
“臣,粉身碎骨也要與人屠一戰。”
張儀被大唐君臣的氣勢,嚇得倒退一步。
他知道,誕生鎮國詩的大唐,已經不是剛才傾頹的大唐。
大唐曾經雄霸天下的心氣,已被這首鎮國詩喚醒。
他大秦要不費一兵一卒,迫使大唐割地求和,已經不可能。
這就是鎮國詩的威力!
詩成,足以鎮國!
哪怕國事傾頹、岌岌可危、大廈將傾,一首詩也能力挽狂瀾、震懾群小、匡扶社稷!
甚至在張儀看來,如今大唐的氣勢如虹,眾誌成城,大秦危險!
張儀眼中閃過深深忌憚,滿臉震驚。
“大唐還有誰能詩成鎮國?”
“必須除之!”
“眼下,大唐氣勢如虹,倒是不可力敵,當徐徐圖之。”
他突然展顏一笑,前倨後恭,態度180度大轉彎。
張儀滿臉諂媚,拱手作揖道:“恭喜大唐,賀喜唐皇!”
“竟然新得鎮國詩。可見大唐文事之盛!我人族十國,對陣妖蠻已呈頹勢,因為多年沒有鎮國詩誕生。此詩在人族與妖蠻戰場上,必能大放異彩,為人族勇士壯威!”
“為表祝賀,我可代表秦皇還給大唐三城。”
“願雙方化幹戈為玉帛,為人族繁衍生息、攜手並進。”
後麵都是屁話連連,各種吹捧大唐彩虹屁。
但關鍵詞是——大秦,要還給大唐隴西三城!
大唐不費一兵一卒。
本來索要更多土地、城池的大秦,上將人屠陳兵百萬,刀兵威脅的列強,卻前倨後恭,乖乖還給了大唐所有土地。
這是一詩鎮國的威力。
大唐還是那個大唐,但杜預作成【行路難】,大秦就馬上態度大變,拱手割地、還城。
不光大秦,聽到大唐誕生鎮國詩,北漢丞相曹操歎息一聲,馬上從黃河渡口退兵,派使者來長安朝賀。
岌岌可危的大唐,轉危為安。
蠢\/蠢欲\/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東齊、南楚,立即人畜無害,派使者入長安。
吳、越、蜀、宋,乃至蒙元···
隻因大唐多一鎮國詩,態度紛紛調整,或者祝賀,或者拉攏,或者暗送秋波。
國家利益,最為現實。
誰強誰弱,一目了然。
鎮國詩,鎮國兩字,可不是開玩笑。
杜預自然不知道詩成鎮國的後果,但眼下最衝擊力的時刻到了。
挾太山以超北海!
杜預徑直裹挾著萬仞巨浪,狠狠撞\/擊在貫休身上!
貫休,猶如一顆被打飛的小蒼蠅,一聲不吭撞\/擊在太行山上!
巨浪隨後而來。
天崩地裂。
太行山摧折。
偌大山峰,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
天地之間巨變。
天空中,日月無光,星辰倒移,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
橫斷大江的太行山,無了!
無數碎石四散迸飛。
但卻被浩浩蕩蕩的巨浪吞噬。
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
長江繼續浩浩蕩蕩,奔騰咆哮,洶\/湧澎\/湃,衝過了折斷的大山,無可阻擋,狂奔向海。
惡浪滔天,衝擊堤壩。
好在田洪鳳等人見勢不妙,提前動手,已經將遊人百姓向後轉移。
哪怕滔天洪水,也沒有造成傷亡。
大言不慚的詩僧貫休?
猶如一隻蒼蠅,被巨手猛拍一下,炮彈般離奇飛去。
早已不知道被衝到何處去了。
杜預淡淡道:“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眾人石化,呆滯。
光是這句話,就足以讓眾人咀嚼良久。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薛濤猛然吐出一口鮮血!
這話,簡直不要罵的太狠。
作為文人,最害怕的是啥?
不是死亡,而是寂寂無名。
杜預這話,待你輩的一切都化為灰土之後,也絲毫無傷於滔滔江河的萬古奔流。
偏偏貫休方才移山填江,以莫大才氣神通,將太行山千裏搬運而來,擋在了杜預麵前,橫斷長江之上,妄言可改天換地、橫斷江河。
而杜預打臉簡直不要來得太快。
嘲諷直接拉滿。
什麽你能橫斷江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在空中橫飛的詩僧貫休、站在高處的詩妖薛濤,麵若死灰,文宮中山崩地裂、宮殿摧折。
因他們知道,自己出名了。
隨著杜預詩成鎮國,隨著他這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詩妖、詩僧都將名揚天下,臭名昭著。
他們將隨著這首詩、這句詞,永遠被當做背景板,釘在嘲諷的恥辱柱上。
當人們津津樂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人們談笑風生“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都會提起詩妖、詩僧···
但這種名聲,是他們最不想要的呀。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林如海嚇得一激靈,冷汗津\/津。
我的媽呀!
感情杜預才是懟人之神。
這話,如果放在我身上,我不就遺臭萬年了嗎?
多虧我見勢不妙、早早收手,沒有被他列入打擊對象。
“學到了!”
田洪鳳、王文昭等文人,眼睛放光。
以後朝廷之上,文官吵架,直接丟這句過去,對方不吐血三升?
什麽唇槍舌戰,什麽罵人的話,統統弱爆了!
殺傷力都比不上這句啊。
院君都若有所思,趕快找了個小本,記錄下來。
從這時起,長安城中文人見麵,仇人相見,狹路相逢,張嘴就來···
“爾曹身與名俱滅···”
對麵馬上對罵:“不廢江河萬古流!”
整個長江,上下遊各州,都聽到了杜預這句詩。
杜預聲波,猶如洪鍾大呂,響徹雲端之上。
它以極快的速度,穿過了荊州、滁州、廬州、揚州等各州,並不斷飛速擴散。
音波的速度到底多快?
大唐的田野、山嶽、河流、森林、城池··
大唐的士農工商、販夫走卒、士子官紳··
數百萬、千萬人,不約而同抬頭看天。
因他們都聽到了這蕩氣迴腸、彪炳千古的詩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迴蕩在大唐的天空!
大明宮中。
大殿之上。
皇帝正在召開朝會,會晤大秦使者。
大秦使者,乃是縱橫家、雄辯家張儀,貴為大秦大學士。
張儀正在三寸不爛之舌,滔滔不絕雄辯道:“我大秦擊敗唐軍,連占隴西三城。上將人屠白起,提虎賁百萬,屯兵渭水,又有北漢與我遙相唿應,出壺關,抵黃河。大唐腹背受敵,此仗必敗。”
“我秦皇雄才大略,卻又仁慈愛民,不忍心生靈塗炭,派我請大唐割讓隴西郡,便主動退兵,一年之內,不生戰事。陛下,意下如何?”
張儀乃是天下知名縱橫家、辯才無雙,滔滔不絕,整個大殿之中才氣縱橫,竟然無人能與他抗衡。
皇帝震怒。
“戰爭還沒打,就讓我大唐割地求和?”
張儀麵色傲慢、強硬冷笑:“形勢比人強。我代表大秦出使各國。大唐已經被周圍諸國包圍,乃四戰之地,形勢對陛下不利呀。”
“啪!”
皇帝目光噴火,怒吼道:“張儀!你別忘了。我朝太宗雖處四戰之地,卻王師四出,打得西秦、東齊、北漢等國丟城失地,不得不結盟互保,開創我大唐盛世。”
張儀卻怡然不懼,冷笑道:“此時不同彼時。今日不同往日。大唐早已不是過去太宗時期無敵大唐。是戰是和,陛下一言可決。”
皇帝目光掃向眾臣,眾將:“難道,愛卿等就束手無策?”
沉默半晌。
一人出列,苦澀道:“西秦虎狼之國,我大唐實在難以抵擋,理應和談,割地求和。”
皇帝喝道:“以地事秦,猶如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難道我等要將大唐拱手相讓?”
“可我大唐,能否擊退暴秦人屠百萬兵?”
“這···”
聽著下麵朝臣爭吵,各執一詞,皇帝臉色鐵青,暗暗歎息。
“怎麽到朕手中,卻變成如此模樣?”
“又該如何?真的要割地?”
正在爭吵的袞袞諸公,愕然停下。
正在摳腳的張儀,如同白日見鬼猛然抬頭。
皇帝眼中爆出狂喜之色。
“這,到底發生了何事?”
“是,詩詞?”
“有人的詩詞,傳到了皇宮中?”
“地震了?”
“不,是詩成鎮國!”
“鎮國詩,我大唐十年磨一劍,終於誕生了鎮國詩!”
皇帝豁然而起,驚喜萬分:“我大唐誕有鎮國詩!”
張儀臉色大變。
“可,可惡!”
“怎麽會在這節骨眼上,偏偏誕生鎮國詩?”
“難道,大唐真的氣數未盡?”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皇帝豁然站起,眼中激蕩昂\/揚鬥誌,目光炯炯:“好詩,好詩啊。我大唐雖經曆天災人禍,國勢不複往日,但我大唐國魂不滅,誌氣不滅,銳氣不滅。既然大秦、北漢要來,那就來吧。朕睜大眼睛,拭目以待,看你們能否滅我大唐?”
群臣鬥誌昂\/揚,出列怒罵張儀。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將軍們眼眶一紅,紛紛怒吼請求出戰。
“臣,願死戰!”
“臣,粉身碎骨也要與人屠一戰。”
張儀被大唐君臣的氣勢,嚇得倒退一步。
他知道,誕生鎮國詩的大唐,已經不是剛才傾頹的大唐。
大唐曾經雄霸天下的心氣,已被這首鎮國詩喚醒。
他大秦要不費一兵一卒,迫使大唐割地求和,已經不可能。
這就是鎮國詩的威力!
詩成,足以鎮國!
哪怕國事傾頹、岌岌可危、大廈將傾,一首詩也能力挽狂瀾、震懾群小、匡扶社稷!
甚至在張儀看來,如今大唐的氣勢如虹,眾誌成城,大秦危險!
張儀眼中閃過深深忌憚,滿臉震驚。
“大唐還有誰能詩成鎮國?”
“必須除之!”
“眼下,大唐氣勢如虹,倒是不可力敵,當徐徐圖之。”
他突然展顏一笑,前倨後恭,態度180度大轉彎。
張儀滿臉諂媚,拱手作揖道:“恭喜大唐,賀喜唐皇!”
“竟然新得鎮國詩。可見大唐文事之盛!我人族十國,對陣妖蠻已呈頹勢,因為多年沒有鎮國詩誕生。此詩在人族與妖蠻戰場上,必能大放異彩,為人族勇士壯威!”
“為表祝賀,我可代表秦皇還給大唐三城。”
“願雙方化幹戈為玉帛,為人族繁衍生息、攜手並進。”
後麵都是屁話連連,各種吹捧大唐彩虹屁。
但關鍵詞是——大秦,要還給大唐隴西三城!
大唐不費一兵一卒。
本來索要更多土地、城池的大秦,上將人屠陳兵百萬,刀兵威脅的列強,卻前倨後恭,乖乖還給了大唐所有土地。
這是一詩鎮國的威力。
大唐還是那個大唐,但杜預作成【行路難】,大秦就馬上態度大變,拱手割地、還城。
不光大秦,聽到大唐誕生鎮國詩,北漢丞相曹操歎息一聲,馬上從黃河渡口退兵,派使者來長安朝賀。
岌岌可危的大唐,轉危為安。
蠢\/蠢欲\/動、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東齊、南楚,立即人畜無害,派使者入長安。
吳、越、蜀、宋,乃至蒙元···
隻因大唐多一鎮國詩,態度紛紛調整,或者祝賀,或者拉攏,或者暗送秋波。
國家利益,最為現實。
誰強誰弱,一目了然。
鎮國詩,鎮國兩字,可不是開玩笑。
杜預自然不知道詩成鎮國的後果,但眼下最衝擊力的時刻到了。
挾太山以超北海!
杜預徑直裹挾著萬仞巨浪,狠狠撞\/擊在貫休身上!
貫休,猶如一顆被打飛的小蒼蠅,一聲不吭撞\/擊在太行山上!
巨浪隨後而來。
天崩地裂。
太行山摧折。
偌大山峰,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下來。
天地之間巨變。
天空中,日月無光,星辰倒移,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
橫斷大江的太行山,無了!
無數碎石四散迸飛。
但卻被浩浩蕩蕩的巨浪吞噬。
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
長江繼續浩浩蕩蕩,奔騰咆哮,洶\/湧澎\/湃,衝過了折斷的大山,無可阻擋,狂奔向海。
惡浪滔天,衝擊堤壩。
好在田洪鳳等人見勢不妙,提前動手,已經將遊人百姓向後轉移。
哪怕滔天洪水,也沒有造成傷亡。
大言不慚的詩僧貫休?
猶如一隻蒼蠅,被巨手猛拍一下,炮彈般離奇飛去。
早已不知道被衝到何處去了。
杜預淡淡道:“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眾人石化,呆滯。
光是這句話,就足以讓眾人咀嚼良久。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薛濤猛然吐出一口鮮血!
這話,簡直不要罵的太狠。
作為文人,最害怕的是啥?
不是死亡,而是寂寂無名。
杜預這話,待你輩的一切都化為灰土之後,也絲毫無傷於滔滔江河的萬古奔流。
偏偏貫休方才移山填江,以莫大才氣神通,將太行山千裏搬運而來,擋在了杜預麵前,橫斷長江之上,妄言可改天換地、橫斷江河。
而杜預打臉簡直不要來得太快。
嘲諷直接拉滿。
什麽你能橫斷江河?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在空中橫飛的詩僧貫休、站在高處的詩妖薛濤,麵若死灰,文宮中山崩地裂、宮殿摧折。
因他們知道,自己出名了。
隨著杜預詩成鎮國,隨著他這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詩妖、詩僧都將名揚天下,臭名昭著。
他們將隨著這首詩、這句詞,永遠被當做背景板,釘在嘲諷的恥辱柱上。
當人們津津樂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當人們談笑風生“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都會提起詩妖、詩僧···
但這種名聲,是他們最不想要的呀。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林如海嚇得一激靈,冷汗津\/津。
我的媽呀!
感情杜預才是懟人之神。
這話,如果放在我身上,我不就遺臭萬年了嗎?
多虧我見勢不妙、早早收手,沒有被他列入打擊對象。
“學到了!”
田洪鳳、王文昭等文人,眼睛放光。
以後朝廷之上,文官吵架,直接丟這句過去,對方不吐血三升?
什麽唇槍舌戰,什麽罵人的話,統統弱爆了!
殺傷力都比不上這句啊。
院君都若有所思,趕快找了個小本,記錄下來。
從這時起,長安城中文人見麵,仇人相見,狹路相逢,張嘴就來···
“爾曹身與名俱滅···”
對麵馬上對罵:“不廢江河萬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