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汁般洇染天際,靠山屯村口那棵百年老槐在風中簌簌作響,枯枝投下的影子活像老人嶙峋的手指。李老六裹緊補丁摞補丁的灰布棉襖,縮著脖子蹲在祠堂青石階上。二十歲小夥子的眼珠子卻亮得瘮人,直勾勾盯著對麵抽旱煙的老鏢師。
馬鈴鐺的銅煙鍋在月光下泛著幽藍,煙絲燃起的火星子忽明忽暗,映得他臉上刀刻般的皺紋像會遊動的蜈蚣。老鏢師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咳聲在寂靜的村巷裏蕩出迴響,驚得遠處草垛裏撲棱棱飛起幾隻夜梟。
";六小子,真想聽?";煙杆在石臼上磕出悶響,驚散了繞在香樟樹頂的薄霧。馬鈴鐺從懷裏摸出個褪色的黃布包,層層解開露出串暗紅斑駁的銅鈴鐺,";這物件兒沾過陰兵的血,你摸摸看。";
李老六指尖剛觸到冰涼的銅麵,忽聽得遠處野狗齊聲哀嚎。西北風打著旋兒卷過曬穀場,裹來股腐土混著紙錢灰的怪味。他觸電般縮迴手,後脊梁竄起道寒氣。
";怕了?";馬鈴鐺喉頭發出砂紙摩擦似的笑聲,將鈴鐺按在祠堂門環上。斑駁朱漆應聲剝落幾片,露出底下暗褐色的木紋,";民國十八年那場大旱,土地爺的胡子都焦得打卷兒。七月半那晚...";
老鏢師忽然噤聲。月光正巧掠過祠堂飛簷,簷角蹲著的石貔貅眼窩裏閃過兩點幽綠。李老六順著望去,見門縫裏滲出縷縷青煙,隱約凝成個人形,轉瞬被夜風吹散。
馬鈴鐺猛灌了口葫蘆裏的燒刀子,酒液順著花白胡須滴在銅鈴上,竟發出滋滋聲響。";那夜我押鏢迴村,瞧見祠堂門縫透著紅光。";他嗓音陡然壓低,";推門進去,你猜怎麽著?";
遠處傳來瓦片墜地的脆響,驚得李老六險些跌坐在地。馬鈴鐺卻恍若未聞,煙鍋指向祠堂正梁:";整整九丈九的黍米堆,金燦燦紮人眼。可那米香裏混著股子腥氣,像在血水裏浸過...";
一陣陰風忽地掀起祠堂門簾,銅鈴叮當亂響。李老六分明看見,月光投在青磚地上的影子,竟比馬鈴鐺佝僂的身形高出三尺有餘。
馬鈴鐺的迴憶拉開了序幕。
我推開那扇吱吱作響的木門,借著手裏提燈的光一看,愣住了。祠堂正中央,堆著一座金黃金黃的黍米堆,像座小山,散發著淡淡的糧食香。奇怪的是,這堆黍米上頭,用血紅的字寫著四個大字——“陰司征糧”。那字歪歪扭扭,像剛用手指蘸著血抹上去的,紅得刺眼。
我心裏咯噔一下,頭皮發麻。作為走陰鏢師,我見過不少怪事,可這場景還是讓我後背冒冷汗。我正想湊近細看,身後傳來腳步聲,迴頭一看,是村裏的老長者王大爺。他拄著拐杖,臉色蒼白,像是見了鬼。
“鈴鐺,你咋在這兒?”王大爺聲音發顫。
我指了指那堆黍米:“大爺,您看這個,哪來的?”
王大爺眯著眼瞧了瞧,突然臉色大變,拐杖往地上一杵:“這不是陽間的糧食!‘陰司征糧’,這字……壞事了!”
我皺眉問:“啥意思?您知道啥?”
王大爺歎了口氣,聲音壓得低低的:“鈴鐺,這事不能亂說。你先別聲張,我迴去想想,明天再跟你講。”
說完,他顫顫巍巍地走了。我站在原地,盯著那堆黍米,心裏像壓了塊石頭。直覺告訴我,這事兒不簡單。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村裏就炸了鍋。有人一大早路過祠堂,瞧見了那堆黍米,消息傳得比風還快。村民們餓紅了眼,扛著麻袋、端著盆就往祠堂跑。我趕到時,祠堂裏已經擠滿了人,大家你推我搡,搶得不亦樂乎。
村長李麻子站在一邊,扯著嗓子喊:“都別搶,有的是,分著來!”他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臉皮厚,心眼多,平日裏最會見風使舵。
我擠過去,拉住他胳膊:“村長,這黍米不能吃,來路不明!”
李麻子瞥了我一眼,嘿嘿一笑:“鈴鐺,你多心了。咱村都快餓死了,這糧食來得正好,是老天爺開眼。”
我急了,指著那血字說:“您瞧瞧,‘陰司征糧’!這不是陽間的玩意兒,吃下去得出事!”
李麻子不耐煩地擺手:“啥陰司陽司的,填飽肚子再說。餓死是真,鬼神是假。”說完,他端起一碗黍米粥,咕咚咕咚喝下去,還咂了咂嘴:“香得很!”
我還想勸,可村民們已經搶瘋了,哪聽我這半吊子鏢師的。我無奈,隻好去找王大爺,問問他昨晚沒說完的話。
王大爺家的小院裏,門虛掩著。我敲了敲門,推門進去,見他正坐在炕沿上,臉色比昨晚還難看。
“大爺,您昨晚說這黍米有問題,到底咋迴事?”我開門見山。
王大爺抬頭看了我一眼,歎氣道:“鈴鐺啊,這事說來話長。你聽說過百年前咱們村的事兒嗎?”
我搖搖頭:“沒啥印象,您講講。”
他點燃一袋旱煙,眯著眼說:“那得追溯到前朝了。聽說百年前,靠山屯也鬧過一次饑荒,朝廷發了賑災糧下來。可當時的村長和幾個有頭臉的人,貪心不足,謊稱饑荒更嚴重,私吞了大半糧食。他們對外說糧食不夠分,村民們餓死了一片,可實際上,他們把糧食藏起來,偷偷賣了換銀子。”
我一聽,心裏涼了半截:“那後來呢?”
王大爺聲音低下去:“後來,那些私吞糧食的人,沒一個有好下場。有的暴斃,有的瘋了,還有的半夜被活活嚇死。村裏人都說,那是陰間的報應。可這事被壓下來了,成了靠山屯的秘密。”
我猛地想到那血字:“您是說,這‘陰司征糧’,是陰間來討債了?”
王大爺點點頭:“八九不離十。鈴鐺,你得勸住村裏人,別碰那黍米!”
可我心裏清楚,已經晚了。村民們昨晚就吃了不少,今早還有人煮了粥分給孩子。我急忙跑迴村裏,想看看情況。
剛到村口,就聽見一陣哭嚎。我跑過去一看,好家夥,搶過黍米的村民,全都捂著肚子在地上打滾,嘴裏吐出一團團黑乎乎的東西,像發了黴的黍米穗子,黑得瘮人。吐完後,他們臉色發青,喘不上氣,眼珠子瞪得像要掉出來。
李麻子也吐了,蹲在地上幹嘔,嘴裏罵道:“這啥玩意兒,太邪門了!”
我扶住他,沉聲說:“村長,我早跟你說了,這黍米不能吃!現在咋辦?”
李麻子抹了把嘴,驚慌失措:“鈴鐺,你是鏢師,你有辦法的,對不對?”
我咬咬牙:“我試試吧,可得先弄清楚這陰司到底要幹啥。”
接下來的日子,村裏像被詛咒了一樣。吃了黍米的人,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有的甚至躺在炕上下不來。我四處打聽,查古書,翻老輩留下的筆記,想找出破解的法子。可線索太少,我隻能等,等陰司再露麵。
終於,到了下個月末,月晦之夜。夜深了,村裏靜得像座墳場,連狗都不叫。我裹緊衣服,提著燈,躲在曬穀場邊的一棵老槐樹後,盯著遠處。
突然,一陣清脆的鈴聲響起來,像黃銅撞擊,叮鈴鈴,叮鈴鈴,刺得人耳膜發疼。我屏住唿吸,瞪大眼,隻見曬穀場中央,慢慢浮現出一隊黑影。
那是些無頭陰騎,騎著瘦骨嶙峋的黑馬,身上披著破爛的鎧甲,手裏握著長矛。它們押著一輛糧車,車上堆滿了黍米,可那黍米散發著一股陰冷冷的寒氣,像從地底下挖出來的。車輪碾過地麵,留下深深的印子,卻沒一點聲音。
我頭皮發麻,手心全是汗。糧車緩緩朝村裏的枯井駛去,我咬咬牙,悄悄跟在後麵。到了井邊,無頭陰騎們停下來,一個個下馬,把車上的黍米一袋袋往井裏扔。
每扔一袋,井底就傳來一聲低沉的哭嚎,像有人在底下掙紮。我壯著膽子,探頭往井裏看。月光照下去,我瞧得真切:井底堆滿了白骨,散亂得像被野狗啃過。最顯眼的,是中間一具骷髏,手裏緊緊攥著一枚銅印。那印上刻著字,我眯眼一看——“前朝賑災使”!
我心跳得像擂鼓,明白了。這井底的家夥,就是百年前私吞賑災糧的村長!
我咽了口唾沫,鼓起勇氣,從樹後走出來,站在無頭陰騎麵前,拱手道:“各位陰差,我是靠山屯的走陰鏢師馬鈴鐺。我知道你們是來征糧的,可村民們已經受了苦,吃了那黍米,天天吐黑穗,活得人不人鬼不鬼。這債啥時候算完?”
陰騎們停下動作,一個無頭騎慢慢轉過來,雖然沒臉,我卻覺得一股冷氣直衝腦門。接著,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來,像從地底下冒出來的:“此債百年未還,今以陰糧償之。村民食陰糧,魂魄漸弱,七七四十九日後,魂飛魄散。”
我大驚失色:“啥?魂飛魄散?那不全完了!有沒有啥法子能救他們?”
陰騎沉默了一會兒,又說:“若能找到當年私吞糧食之人的後裔,讓其認罪伏法,或可減輕罪孽。”
我忙問:“後裔在哪兒?”
陰騎抬手一指井底:“此人後裔,仍在村中。”
我腦子一轉,立馬想到村長李麻子。他家祖上好幾代都在靠山屯,說不定就是那貪官的後人!
我連夜跑迴村裏,敲開李麻子家的門。他正躺在炕上,臉色蠟黃,見我闖進來,嚇得一哆嗦:“鈴鐺,大半夜的幹啥?”
我喘著氣說:“村長,我剛跟陰兵打過交道。它們說,咱們村的禍根,是百年前你祖上私吞賑災糧。現在陰司來討債,要是不認罪,全村人都得完蛋!”
李麻子瞪大眼,半信半疑:“你胡扯啥?我祖上咋可能幹那事?”
我冷笑一聲:“井底的白骨,手裏攥著前朝賑災使的官印。你敢說跟你沒關係?”
他臉色刷白,哆嗦著說:“鈴鐺,這……這要是真的,我咋辦?”
我盯著他:“陰兵說了,隻要你認罪伏法,求它們寬恕,村民還有救。”
李麻子沉默了半天,終於一拍大腿:“行!我認!我祖上造的孽,我來扛!”
第二天,我召集了村裏的老人,把事兒一五一十說了。大家夥兒一聽,都慌了,可也都知道,除了聽我的,沒別的路。李麻子和幾個可能是後裔的村民,跟著我籌備了一場儀式。
又到月晦之夜,曬穀場上,黃銅馬鈴聲再次響起。無頭陰騎如約而至,糧車吱吱碾過地麵。我帶著李麻子他們走上前,跪在地上。
我高聲喊:“各位陰差,我是馬鈴鐺。今兒帶來了當年私吞糧食之人的後裔,他們願意認罪伏法,求你們開恩,放過靠山屯的村民!”
李麻子帶頭磕頭,哭著說:“陰差大人,我祖上貪心,害了村裏人。我李麻子認罪,願替祖先受罰,隻求你們饒了大家!”
其他幾個人也跟著磕頭,哭聲一片。陰騎們站著不動,氣氛壓得人喘不過氣。突然,井底傳來一聲長歎,像解脫,又像歎息。
那個低沉的聲音又響起來:“罪孽已認,債可抵消。村民食陰糧之苦,可免。但需將當年私吞之糧,盡數歸還。”
我忙問:“咋歸還?”
陰騎說:“將祠堂之黍米,盡數投入枯井。”
當夜,村裏人齊心協力,把祠堂裏剩下的黍米全搬到枯井邊。一袋袋扔下去,每扔一袋,井底就傳來一聲歎息,像是有啥東西被放下了。天快亮時,黍米扔完了,井底安靜了,曬穀場上的陰氣也散了。
第二天,村民們發現,吐黑穗的毛病沒了,身體慢慢恢複了。大家夥兒鬆了口氣,跑來謝我。我擺擺手:“謝啥,人在做,天在看。這債還清了,咱們才能喘口氣。”
馬鈴鐺講完故事,掐了煙頭,抬頭看李老六。小夥子瞪著眼,張著嘴,半晌沒說出話來。
“咋樣,嚇著了吧?”馬鈴鐺笑了一聲。
李老六咽了口唾沫:“馬大叔,這也太邪乎了。咱們村真有這事兒?”
馬鈴鐺點點頭:“真不真,你自個兒琢磨。反正啊,貪心沒好下場,祖上造的孽,後人得還。”
李老六搓了搓胳膊,嘀咕道:“那我以後可得老實點,別惹啥陰兵。”
夜風吹過,樹影搖晃,像在低語著那些沉埋百年的秘密。月光灑下來,冷冷的,照得靠山屯靜悄悄的,仿佛啥也沒發生過,又仿佛啥都變了。
馬鈴鐺的銅煙鍋在月光下泛著幽藍,煙絲燃起的火星子忽明忽暗,映得他臉上刀刻般的皺紋像會遊動的蜈蚣。老鏢師突然劇烈咳嗽起來,咳聲在寂靜的村巷裏蕩出迴響,驚得遠處草垛裏撲棱棱飛起幾隻夜梟。
";六小子,真想聽?";煙杆在石臼上磕出悶響,驚散了繞在香樟樹頂的薄霧。馬鈴鐺從懷裏摸出個褪色的黃布包,層層解開露出串暗紅斑駁的銅鈴鐺,";這物件兒沾過陰兵的血,你摸摸看。";
李老六指尖剛觸到冰涼的銅麵,忽聽得遠處野狗齊聲哀嚎。西北風打著旋兒卷過曬穀場,裹來股腐土混著紙錢灰的怪味。他觸電般縮迴手,後脊梁竄起道寒氣。
";怕了?";馬鈴鐺喉頭發出砂紙摩擦似的笑聲,將鈴鐺按在祠堂門環上。斑駁朱漆應聲剝落幾片,露出底下暗褐色的木紋,";民國十八年那場大旱,土地爺的胡子都焦得打卷兒。七月半那晚...";
老鏢師忽然噤聲。月光正巧掠過祠堂飛簷,簷角蹲著的石貔貅眼窩裏閃過兩點幽綠。李老六順著望去,見門縫裏滲出縷縷青煙,隱約凝成個人形,轉瞬被夜風吹散。
馬鈴鐺猛灌了口葫蘆裏的燒刀子,酒液順著花白胡須滴在銅鈴上,竟發出滋滋聲響。";那夜我押鏢迴村,瞧見祠堂門縫透著紅光。";他嗓音陡然壓低,";推門進去,你猜怎麽著?";
遠處傳來瓦片墜地的脆響,驚得李老六險些跌坐在地。馬鈴鐺卻恍若未聞,煙鍋指向祠堂正梁:";整整九丈九的黍米堆,金燦燦紮人眼。可那米香裏混著股子腥氣,像在血水裏浸過...";
一陣陰風忽地掀起祠堂門簾,銅鈴叮當亂響。李老六分明看見,月光投在青磚地上的影子,竟比馬鈴鐺佝僂的身形高出三尺有餘。
馬鈴鐺的迴憶拉開了序幕。
我推開那扇吱吱作響的木門,借著手裏提燈的光一看,愣住了。祠堂正中央,堆著一座金黃金黃的黍米堆,像座小山,散發著淡淡的糧食香。奇怪的是,這堆黍米上頭,用血紅的字寫著四個大字——“陰司征糧”。那字歪歪扭扭,像剛用手指蘸著血抹上去的,紅得刺眼。
我心裏咯噔一下,頭皮發麻。作為走陰鏢師,我見過不少怪事,可這場景還是讓我後背冒冷汗。我正想湊近細看,身後傳來腳步聲,迴頭一看,是村裏的老長者王大爺。他拄著拐杖,臉色蒼白,像是見了鬼。
“鈴鐺,你咋在這兒?”王大爺聲音發顫。
我指了指那堆黍米:“大爺,您看這個,哪來的?”
王大爺眯著眼瞧了瞧,突然臉色大變,拐杖往地上一杵:“這不是陽間的糧食!‘陰司征糧’,這字……壞事了!”
我皺眉問:“啥意思?您知道啥?”
王大爺歎了口氣,聲音壓得低低的:“鈴鐺,這事不能亂說。你先別聲張,我迴去想想,明天再跟你講。”
說完,他顫顫巍巍地走了。我站在原地,盯著那堆黍米,心裏像壓了塊石頭。直覺告訴我,這事兒不簡單。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村裏就炸了鍋。有人一大早路過祠堂,瞧見了那堆黍米,消息傳得比風還快。村民們餓紅了眼,扛著麻袋、端著盆就往祠堂跑。我趕到時,祠堂裏已經擠滿了人,大家你推我搡,搶得不亦樂乎。
村長李麻子站在一邊,扯著嗓子喊:“都別搶,有的是,分著來!”他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臉皮厚,心眼多,平日裏最會見風使舵。
我擠過去,拉住他胳膊:“村長,這黍米不能吃,來路不明!”
李麻子瞥了我一眼,嘿嘿一笑:“鈴鐺,你多心了。咱村都快餓死了,這糧食來得正好,是老天爺開眼。”
我急了,指著那血字說:“您瞧瞧,‘陰司征糧’!這不是陽間的玩意兒,吃下去得出事!”
李麻子不耐煩地擺手:“啥陰司陽司的,填飽肚子再說。餓死是真,鬼神是假。”說完,他端起一碗黍米粥,咕咚咕咚喝下去,還咂了咂嘴:“香得很!”
我還想勸,可村民們已經搶瘋了,哪聽我這半吊子鏢師的。我無奈,隻好去找王大爺,問問他昨晚沒說完的話。
王大爺家的小院裏,門虛掩著。我敲了敲門,推門進去,見他正坐在炕沿上,臉色比昨晚還難看。
“大爺,您昨晚說這黍米有問題,到底咋迴事?”我開門見山。
王大爺抬頭看了我一眼,歎氣道:“鈴鐺啊,這事說來話長。你聽說過百年前咱們村的事兒嗎?”
我搖搖頭:“沒啥印象,您講講。”
他點燃一袋旱煙,眯著眼說:“那得追溯到前朝了。聽說百年前,靠山屯也鬧過一次饑荒,朝廷發了賑災糧下來。可當時的村長和幾個有頭臉的人,貪心不足,謊稱饑荒更嚴重,私吞了大半糧食。他們對外說糧食不夠分,村民們餓死了一片,可實際上,他們把糧食藏起來,偷偷賣了換銀子。”
我一聽,心裏涼了半截:“那後來呢?”
王大爺聲音低下去:“後來,那些私吞糧食的人,沒一個有好下場。有的暴斃,有的瘋了,還有的半夜被活活嚇死。村裏人都說,那是陰間的報應。可這事被壓下來了,成了靠山屯的秘密。”
我猛地想到那血字:“您是說,這‘陰司征糧’,是陰間來討債了?”
王大爺點點頭:“八九不離十。鈴鐺,你得勸住村裏人,別碰那黍米!”
可我心裏清楚,已經晚了。村民們昨晚就吃了不少,今早還有人煮了粥分給孩子。我急忙跑迴村裏,想看看情況。
剛到村口,就聽見一陣哭嚎。我跑過去一看,好家夥,搶過黍米的村民,全都捂著肚子在地上打滾,嘴裏吐出一團團黑乎乎的東西,像發了黴的黍米穗子,黑得瘮人。吐完後,他們臉色發青,喘不上氣,眼珠子瞪得像要掉出來。
李麻子也吐了,蹲在地上幹嘔,嘴裏罵道:“這啥玩意兒,太邪門了!”
我扶住他,沉聲說:“村長,我早跟你說了,這黍米不能吃!現在咋辦?”
李麻子抹了把嘴,驚慌失措:“鈴鐺,你是鏢師,你有辦法的,對不對?”
我咬咬牙:“我試試吧,可得先弄清楚這陰司到底要幹啥。”
接下來的日子,村裏像被詛咒了一樣。吃了黍米的人,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有的甚至躺在炕上下不來。我四處打聽,查古書,翻老輩留下的筆記,想找出破解的法子。可線索太少,我隻能等,等陰司再露麵。
終於,到了下個月末,月晦之夜。夜深了,村裏靜得像座墳場,連狗都不叫。我裹緊衣服,提著燈,躲在曬穀場邊的一棵老槐樹後,盯著遠處。
突然,一陣清脆的鈴聲響起來,像黃銅撞擊,叮鈴鈴,叮鈴鈴,刺得人耳膜發疼。我屏住唿吸,瞪大眼,隻見曬穀場中央,慢慢浮現出一隊黑影。
那是些無頭陰騎,騎著瘦骨嶙峋的黑馬,身上披著破爛的鎧甲,手裏握著長矛。它們押著一輛糧車,車上堆滿了黍米,可那黍米散發著一股陰冷冷的寒氣,像從地底下挖出來的。車輪碾過地麵,留下深深的印子,卻沒一點聲音。
我頭皮發麻,手心全是汗。糧車緩緩朝村裏的枯井駛去,我咬咬牙,悄悄跟在後麵。到了井邊,無頭陰騎們停下來,一個個下馬,把車上的黍米一袋袋往井裏扔。
每扔一袋,井底就傳來一聲低沉的哭嚎,像有人在底下掙紮。我壯著膽子,探頭往井裏看。月光照下去,我瞧得真切:井底堆滿了白骨,散亂得像被野狗啃過。最顯眼的,是中間一具骷髏,手裏緊緊攥著一枚銅印。那印上刻著字,我眯眼一看——“前朝賑災使”!
我心跳得像擂鼓,明白了。這井底的家夥,就是百年前私吞賑災糧的村長!
我咽了口唾沫,鼓起勇氣,從樹後走出來,站在無頭陰騎麵前,拱手道:“各位陰差,我是靠山屯的走陰鏢師馬鈴鐺。我知道你們是來征糧的,可村民們已經受了苦,吃了那黍米,天天吐黑穗,活得人不人鬼不鬼。這債啥時候算完?”
陰騎們停下動作,一個無頭騎慢慢轉過來,雖然沒臉,我卻覺得一股冷氣直衝腦門。接著,一個低沉的聲音響起來,像從地底下冒出來的:“此債百年未還,今以陰糧償之。村民食陰糧,魂魄漸弱,七七四十九日後,魂飛魄散。”
我大驚失色:“啥?魂飛魄散?那不全完了!有沒有啥法子能救他們?”
陰騎沉默了一會兒,又說:“若能找到當年私吞糧食之人的後裔,讓其認罪伏法,或可減輕罪孽。”
我忙問:“後裔在哪兒?”
陰騎抬手一指井底:“此人後裔,仍在村中。”
我腦子一轉,立馬想到村長李麻子。他家祖上好幾代都在靠山屯,說不定就是那貪官的後人!
我連夜跑迴村裏,敲開李麻子家的門。他正躺在炕上,臉色蠟黃,見我闖進來,嚇得一哆嗦:“鈴鐺,大半夜的幹啥?”
我喘著氣說:“村長,我剛跟陰兵打過交道。它們說,咱們村的禍根,是百年前你祖上私吞賑災糧。現在陰司來討債,要是不認罪,全村人都得完蛋!”
李麻子瞪大眼,半信半疑:“你胡扯啥?我祖上咋可能幹那事?”
我冷笑一聲:“井底的白骨,手裏攥著前朝賑災使的官印。你敢說跟你沒關係?”
他臉色刷白,哆嗦著說:“鈴鐺,這……這要是真的,我咋辦?”
我盯著他:“陰兵說了,隻要你認罪伏法,求它們寬恕,村民還有救。”
李麻子沉默了半天,終於一拍大腿:“行!我認!我祖上造的孽,我來扛!”
第二天,我召集了村裏的老人,把事兒一五一十說了。大家夥兒一聽,都慌了,可也都知道,除了聽我的,沒別的路。李麻子和幾個可能是後裔的村民,跟著我籌備了一場儀式。
又到月晦之夜,曬穀場上,黃銅馬鈴聲再次響起。無頭陰騎如約而至,糧車吱吱碾過地麵。我帶著李麻子他們走上前,跪在地上。
我高聲喊:“各位陰差,我是馬鈴鐺。今兒帶來了當年私吞糧食之人的後裔,他們願意認罪伏法,求你們開恩,放過靠山屯的村民!”
李麻子帶頭磕頭,哭著說:“陰差大人,我祖上貪心,害了村裏人。我李麻子認罪,願替祖先受罰,隻求你們饒了大家!”
其他幾個人也跟著磕頭,哭聲一片。陰騎們站著不動,氣氛壓得人喘不過氣。突然,井底傳來一聲長歎,像解脫,又像歎息。
那個低沉的聲音又響起來:“罪孽已認,債可抵消。村民食陰糧之苦,可免。但需將當年私吞之糧,盡數歸還。”
我忙問:“咋歸還?”
陰騎說:“將祠堂之黍米,盡數投入枯井。”
當夜,村裏人齊心協力,把祠堂裏剩下的黍米全搬到枯井邊。一袋袋扔下去,每扔一袋,井底就傳來一聲歎息,像是有啥東西被放下了。天快亮時,黍米扔完了,井底安靜了,曬穀場上的陰氣也散了。
第二天,村民們發現,吐黑穗的毛病沒了,身體慢慢恢複了。大家夥兒鬆了口氣,跑來謝我。我擺擺手:“謝啥,人在做,天在看。這債還清了,咱們才能喘口氣。”
馬鈴鐺講完故事,掐了煙頭,抬頭看李老六。小夥子瞪著眼,張著嘴,半晌沒說出話來。
“咋樣,嚇著了吧?”馬鈴鐺笑了一聲。
李老六咽了口唾沫:“馬大叔,這也太邪乎了。咱們村真有這事兒?”
馬鈴鐺點點頭:“真不真,你自個兒琢磨。反正啊,貪心沒好下場,祖上造的孽,後人得還。”
李老六搓了搓胳膊,嘀咕道:“那我以後可得老實點,別惹啥陰兵。”
夜風吹過,樹影搖晃,像在低語著那些沉埋百年的秘密。月光灑下來,冷冷的,照得靠山屯靜悄悄的,仿佛啥也沒發生過,又仿佛啥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