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風裹著雪粒子抽打窗欞,我縮了縮凍僵的脖頸,破棉鞋在錢二嬸家青磚地上蹭出刺啦聲。屯子西頭這間老屋總泛著股陳年艾草味,混著炕洞飄來的焦炭氣,熏得人眼皮發沉。
";六子,黑燈瞎火的還來討故事?";錢二嬸盤腿坐在葦席上,銀頂針磕著銅煙鍋迸出火星,皺紋裏嵌著幾十年風霜,";上迴張瘸子講吊死鬼,你尿濕三條褲衩的事...";
";那、那是三伏天出汗!";我梗著脖子往炕沿挪,土牆外忽地炸開夜梟尖嘯,驚得油燈火苗猛躥三寸。暗紅光影裏,二嬸花白鬢角像沾了層血沫子。
她忽然撂下針線籮,枯枝似的手指戳向我眉心:";真不怕?前清那會兒,屯北亂葬崗子...";
話音未落,西北風卷著哭腔撞進堂屋,門閂哢噠作響。我後頸汗毛根根直立,分明聽見墳圈子方向飄來梆子聲——咚,咚,咚,三長兩短。
";二嬸!";我一把攥住她補丁摞補丁的袖口,";您給說道說道釘魂樁的事?";
老婦人渾濁的眼珠泛起異光,煙杆在炕桌上敲出悶響:";那算個球!光緒十六年冬月,我太姥姥親眼見著...";她突然噤聲,抄起剪子挑亮燈芯,火光躍動的刹那,窗外閃過道佝僂黑影。
我喉頭發緊:";剛、剛過去個啥?";
";黃皮子討封呢。";她嗤笑,卻把桃木簪子悄悄攥進掌心,";真要聽駭人的?上迴說道周瘸子撞煞...";
寒風驟然撕開窗紙,油燈噗地熄滅。漆黑中響起指甲刮擦梁柱的吱嘎聲,混著遠處時斷時續的嗚咽。我兩股戰戰幾欲奔逃,卻被二嬸冰錐般的嗓音釘在原地:
";那樁';鬼打更';的勾當,就發生在宣統皇帝退位前三日。更鼓敲到卯時三刻,打更人的燈籠...突然滲綠光。";
這事兒發生在五年前,那時候她還在鎮上的裁縫鋪幹活,鋪子開在老街盡頭,旁邊是條窄巷道,叫棺材巷。巷子名字邪乎,據說是清朝時鎮上抬棺材走的道,兩邊房子老得掉渣,牆皮剝落,露出黑乎乎的磚頭,風一吹,滿巷子沙沙響,像有人在低聲哭。
那年冬天,鎮上冷得邪乎,晚上街上連個鬼影子都沒有。錢二嬸那天加班趕活兒,裁縫鋪裏點了盞煤油燈,火苗跳得不安分,窗外風吹得玻璃“吱吱”響。她忙到半夜,收拾針線準備迴家,剛鎖上鋪子門,就聽見巷道深處傳來“咚——咚——”兩聲,像有人拿木頭敲啥。她心裏一咯噔,迴頭一看,巷子裏黑漆漆的,啥也看不清,可那聲音又響了,“咚——咚——”,節奏慢得瘮人,像敲在心口上。
錢二嬸壯著膽子喊:“誰在那兒?”可沒人應她,巷子裏靜得死氣沉沉,隻有風聲夾雜著那“咚咚”聲,越來越近。她心跳得厲害,提著布包轉身就走,可剛邁出幾步,身後傳來一句低沉的話:“三更天……小心火燭……”那聲音沙啞得像風吹過枯枝,低得像是從地底下擠出來的,帶著股陰氣。
錢二嬸嚇得腿一軟,迴頭一看,巷道盡頭站著個黑影,瘦得像根竹竿,披著一身破麻衣,手裏提著個燈籠,燈籠裏燃著一團綠幽幽的火,照得巷子牆上影影綽綽。那黑影低著頭,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腳底下沒聲音,可每走一步,那“咚——咚——”的梆子聲就響一下,像敲在魂兒上。
錢二嬸慌了,轉身跑迴家,鎖上門縮在炕上,嘴裏念叨:“別找俺,別找俺……”可那天晚上,她睡得迷迷糊糊,又聽見窗外傳來“咚——咚——”的梆子聲,夾雜著那句“小心火燭……”,陰冷得讓她一身冷汗。她壯著膽子湊到窗縫往外看,巷子裏站著那個黑影,燈籠綠光晃得嚇人,照得他半張臉慘白,像刷了石灰。
第二天,錢二嬸找上鎮上的老王頭,王金寶,七十多歲,年輕時幹過守夜的活兒,懂點老規矩。她把事兒一說,王老頭發了話:“那是鬼打更,清朝的更夫沒散魂,留在這巷子裏。你碰上他,怕是有麻煩!”錢二嬸不信邪,說:“都啥年代了,還信這個?”可王老頭像看傻子似的瞅著她,低聲說:“棺材巷以前是亂葬崗,清朝時死了個更夫,叫周瘸子,被人打死扔在那兒,屍體都沒人收。他生前打更,死後魂兒散不掉,夜夜敲梆子。”
錢二嬸心裏發毛,可活兒還得幹。她咬著牙迴了裁縫鋪,那幾天平安無事,可到了第七天晚上,事情來了。那晚風大得像要掀房頂,巷道裏的樹枝被吹得亂晃,像無數隻手在抓沙。錢二嬸忙到半夜,剛鎖上鋪子門,那“咚——咚——”的梆子聲又響了,比前幾天更重,像敲在腦殼上。她嚇得不敢迴頭,撒腿就跑,可跑出沒幾步,身後傳來腳步聲,“沙沙沙”,輕得像踩在棉花上,卻緊跟著她。
錢二嬸迴頭一看,那個黑影近了,站在巷子中央,手裏的燈籠晃得綠光亂跳。她終於看清了那東西的長相——不是活人,是個清朝的更夫,披著一身破爛的官服,麻布裂得像蛛網,露出幹癟的皮肉,皺得像樹皮。他的臉瘦得隻剩骨頭,眼窩深陷,眼珠子渾濁得像蒙了層霧,透著股紅光,直勾勾地盯著她。露出一排發黑的牙,牙縫裏卡著血絲,像咬過啥東西。頭發亂糟糟的,沾著泥土和枯葉,半邊臉塌下去,像被啥砸過,脖子歪著,像是斷了骨頭。他手裏攥著一根梆子,木頭裂了縫,敲一下“咚”一聲,震得人心慌。
“錢……秀……蘭……”那更夫開口了,聲音低沉得像從地底下鑽出來的,沙啞得像砂紙磨鐵,帶著股怨氣。錢二嬸嚇得魂兒都沒了,喊道:“俺不認識你!別找俺!”可那更夫咧開嘴,笑得更瘮人,嘴裏吐出一串黑水,順著下巴滴下來,“咚——咚——”,“三更天……你該走了……”他的聲音飄忽不定,像從四麵八方傳來,陰冷得讓人骨頭縫裏發寒。
錢二嬸嚇得腿軟,摔在地上,眼睜睜看著那更夫走過來。他一瘸一拐,腳底下拖出一道黑乎乎的痕跡,像腐爛的血水。每邁一步,巷子裏的溫度就冷一分,牆上的影子晃得像鬼影子。她爬起來想跑,可那更夫猛地伸出手,瘦得像枯枝的手指掐住她的胳膊,指甲長得像刀刃,刺進肉裏,血淌了一地。錢二嬸尖叫一聲,掙紮著甩開他,轉身跑迴家,鎖上門縮在炕上,嘴裏念叨:“別來!別來!”
第二天,錢二嬸胳膊上的傷口腫得老高,流著黑血,疼得她直哆嗦。她找上王老頭,王老頭發了慌,說:“你惹上周瘸子了,他怨氣重,生前被人打死,死後沒人燒紙,魂兒釘在這巷子裏。你得給他燒點紙,求他放過!”錢二嬸半信半疑,可胳膊疼得受不了,隻好照辦。她買了疊黃紙,晚上在巷口燒了,嘴裏念叨:“周爺,俺錯了,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放過俺吧!”
可那晚燒完紙,梆子聲沒停,反而更響了,“咚——咚——”,震得窗戶嗡嗡響。錢二嬸縮在炕上,聽見門外傳來“沙沙”的腳步聲,緊接著是那句“小心火燭……”,陰冷得像刀子劃心口。她壯著膽子湊到門縫往外看,那個更夫站在門口,燈籠綠光照得他半張臉慘白,眼珠子瞪著她,嘴角裂得更大,露出一嘴尖牙,舌頭黑得像焦炭,滴著黑水。
“錢秀蘭……紙不夠……”那更夫低聲說,聲音像從喉嚨裏擠出來的,帶著股嘲笑。他敲了一下梆子,“咚——”,屋裏的煤油燈猛地滅了,門板“吱吱”響起來,像被啥抓撓。錢二嬸嚇得魂飛魄散,撲到炕上抱住被子,可那敲門聲越來越重,“咚——咚——”,像要砸開門。
就在這時,巷子裏傳來一聲狗叫,緊接著一道閃電劃破天,照得屋裏一片慘白。那更夫的身影在閃電下更恐怖,眼珠子凸得像要掉下來,半邊臉塌得更深,嘴裏吐出一團黑氣。他看了錢二嬸一眼,轉身走了,腳步聲“沙沙”遠去,可那“咚——咚——”的梆子聲還在巷道裏迴蕩。
第二天,錢二嬸胳膊上的傷口好了,可她再不敢去裁縫鋪,連夜搬迴了村裏。鎮上的人聽說這事兒,找來個道士,叫張瞎子,六十多歲,眼睛瞎了一隻,懂點驅鬼的法子。張瞎子帶著一串銅鈴和一捆桃木釘,去了棺材巷,嘴裏念咒,把桃木釘打在巷子兩頭,說是鎮住周瘸子的魂兒。可釘子打下去那天晚上,巷子裏炸開一聲巨響,像地裂了,鎮上的人聽見“咚——咚——”的梆子聲響了一夜,天亮後,桃木釘全裂了,地上多了幾灘黑水,散發一股子腐臭味兒。
從那以後,棺材巷沒人敢走,每逢夜裏,總能聽見“咚——咚——”的梆子聲,夾雜著那句“小心火燭……”,陰冷得讓人頭皮發麻。鎮上幾個膽大的——李大壯、孫老四、王二狗——試過晚上守在巷口,想看個究竟,可李大壯迴來後發了三天高燒,嘴裏吐黑水;孫老四失蹤了,三天後在巷子盡頭找到,脖子上有手印,臉上掛著詭笑;王二狗嚇瘋了,見人就喊:“更夫來了!更夫來了!”
最後又是張瞎子說他之前鎮妖的法子不行,是因為那更夫怨念太深。他摸索著從包袱裏拿出一個舊羅盤,說這羅盤能尋到那更夫的屍骸所在。村民陪著張瞎子在棺材巷附近找了一整天,終於在一處荒草叢生的角落發現異常。張瞎子讓村民挖,挖到一副白骨。張瞎子將白骨放進一個特製的盒子,帶到山上的道觀。他設壇做法,燒了許多符紙,口中念念有詞。最後,他把裝有白骨的盒子放在八卦陣中間,用雷木鎮壓。做完法事後,夜晚再沒聽到那陰森的梆子聲,棺材巷也恢複了平靜。
";六子,黑燈瞎火的還來討故事?";錢二嬸盤腿坐在葦席上,銀頂針磕著銅煙鍋迸出火星,皺紋裏嵌著幾十年風霜,";上迴張瘸子講吊死鬼,你尿濕三條褲衩的事...";
";那、那是三伏天出汗!";我梗著脖子往炕沿挪,土牆外忽地炸開夜梟尖嘯,驚得油燈火苗猛躥三寸。暗紅光影裏,二嬸花白鬢角像沾了層血沫子。
她忽然撂下針線籮,枯枝似的手指戳向我眉心:";真不怕?前清那會兒,屯北亂葬崗子...";
話音未落,西北風卷著哭腔撞進堂屋,門閂哢噠作響。我後頸汗毛根根直立,分明聽見墳圈子方向飄來梆子聲——咚,咚,咚,三長兩短。
";二嬸!";我一把攥住她補丁摞補丁的袖口,";您給說道說道釘魂樁的事?";
老婦人渾濁的眼珠泛起異光,煙杆在炕桌上敲出悶響:";那算個球!光緒十六年冬月,我太姥姥親眼見著...";她突然噤聲,抄起剪子挑亮燈芯,火光躍動的刹那,窗外閃過道佝僂黑影。
我喉頭發緊:";剛、剛過去個啥?";
";黃皮子討封呢。";她嗤笑,卻把桃木簪子悄悄攥進掌心,";真要聽駭人的?上迴說道周瘸子撞煞...";
寒風驟然撕開窗紙,油燈噗地熄滅。漆黑中響起指甲刮擦梁柱的吱嘎聲,混著遠處時斷時續的嗚咽。我兩股戰戰幾欲奔逃,卻被二嬸冰錐般的嗓音釘在原地:
";那樁';鬼打更';的勾當,就發生在宣統皇帝退位前三日。更鼓敲到卯時三刻,打更人的燈籠...突然滲綠光。";
這事兒發生在五年前,那時候她還在鎮上的裁縫鋪幹活,鋪子開在老街盡頭,旁邊是條窄巷道,叫棺材巷。巷子名字邪乎,據說是清朝時鎮上抬棺材走的道,兩邊房子老得掉渣,牆皮剝落,露出黑乎乎的磚頭,風一吹,滿巷子沙沙響,像有人在低聲哭。
那年冬天,鎮上冷得邪乎,晚上街上連個鬼影子都沒有。錢二嬸那天加班趕活兒,裁縫鋪裏點了盞煤油燈,火苗跳得不安分,窗外風吹得玻璃“吱吱”響。她忙到半夜,收拾針線準備迴家,剛鎖上鋪子門,就聽見巷道深處傳來“咚——咚——”兩聲,像有人拿木頭敲啥。她心裏一咯噔,迴頭一看,巷子裏黑漆漆的,啥也看不清,可那聲音又響了,“咚——咚——”,節奏慢得瘮人,像敲在心口上。
錢二嬸壯著膽子喊:“誰在那兒?”可沒人應她,巷子裏靜得死氣沉沉,隻有風聲夾雜著那“咚咚”聲,越來越近。她心跳得厲害,提著布包轉身就走,可剛邁出幾步,身後傳來一句低沉的話:“三更天……小心火燭……”那聲音沙啞得像風吹過枯枝,低得像是從地底下擠出來的,帶著股陰氣。
錢二嬸嚇得腿一軟,迴頭一看,巷道盡頭站著個黑影,瘦得像根竹竿,披著一身破麻衣,手裏提著個燈籠,燈籠裏燃著一團綠幽幽的火,照得巷子牆上影影綽綽。那黑影低著頭,走起路來一瘸一拐,腳底下沒聲音,可每走一步,那“咚——咚——”的梆子聲就響一下,像敲在魂兒上。
錢二嬸慌了,轉身跑迴家,鎖上門縮在炕上,嘴裏念叨:“別找俺,別找俺……”可那天晚上,她睡得迷迷糊糊,又聽見窗外傳來“咚——咚——”的梆子聲,夾雜著那句“小心火燭……”,陰冷得讓她一身冷汗。她壯著膽子湊到窗縫往外看,巷子裏站著那個黑影,燈籠綠光晃得嚇人,照得他半張臉慘白,像刷了石灰。
第二天,錢二嬸找上鎮上的老王頭,王金寶,七十多歲,年輕時幹過守夜的活兒,懂點老規矩。她把事兒一說,王老頭發了話:“那是鬼打更,清朝的更夫沒散魂,留在這巷子裏。你碰上他,怕是有麻煩!”錢二嬸不信邪,說:“都啥年代了,還信這個?”可王老頭像看傻子似的瞅著她,低聲說:“棺材巷以前是亂葬崗,清朝時死了個更夫,叫周瘸子,被人打死扔在那兒,屍體都沒人收。他生前打更,死後魂兒散不掉,夜夜敲梆子。”
錢二嬸心裏發毛,可活兒還得幹。她咬著牙迴了裁縫鋪,那幾天平安無事,可到了第七天晚上,事情來了。那晚風大得像要掀房頂,巷道裏的樹枝被吹得亂晃,像無數隻手在抓沙。錢二嬸忙到半夜,剛鎖上鋪子門,那“咚——咚——”的梆子聲又響了,比前幾天更重,像敲在腦殼上。她嚇得不敢迴頭,撒腿就跑,可跑出沒幾步,身後傳來腳步聲,“沙沙沙”,輕得像踩在棉花上,卻緊跟著她。
錢二嬸迴頭一看,那個黑影近了,站在巷子中央,手裏的燈籠晃得綠光亂跳。她終於看清了那東西的長相——不是活人,是個清朝的更夫,披著一身破爛的官服,麻布裂得像蛛網,露出幹癟的皮肉,皺得像樹皮。他的臉瘦得隻剩骨頭,眼窩深陷,眼珠子渾濁得像蒙了層霧,透著股紅光,直勾勾地盯著她。露出一排發黑的牙,牙縫裏卡著血絲,像咬過啥東西。頭發亂糟糟的,沾著泥土和枯葉,半邊臉塌下去,像被啥砸過,脖子歪著,像是斷了骨頭。他手裏攥著一根梆子,木頭裂了縫,敲一下“咚”一聲,震得人心慌。
“錢……秀……蘭……”那更夫開口了,聲音低沉得像從地底下鑽出來的,沙啞得像砂紙磨鐵,帶著股怨氣。錢二嬸嚇得魂兒都沒了,喊道:“俺不認識你!別找俺!”可那更夫咧開嘴,笑得更瘮人,嘴裏吐出一串黑水,順著下巴滴下來,“咚——咚——”,“三更天……你該走了……”他的聲音飄忽不定,像從四麵八方傳來,陰冷得讓人骨頭縫裏發寒。
錢二嬸嚇得腿軟,摔在地上,眼睜睜看著那更夫走過來。他一瘸一拐,腳底下拖出一道黑乎乎的痕跡,像腐爛的血水。每邁一步,巷子裏的溫度就冷一分,牆上的影子晃得像鬼影子。她爬起來想跑,可那更夫猛地伸出手,瘦得像枯枝的手指掐住她的胳膊,指甲長得像刀刃,刺進肉裏,血淌了一地。錢二嬸尖叫一聲,掙紮著甩開他,轉身跑迴家,鎖上門縮在炕上,嘴裏念叨:“別來!別來!”
第二天,錢二嬸胳膊上的傷口腫得老高,流著黑血,疼得她直哆嗦。她找上王老頭,王老頭發了慌,說:“你惹上周瘸子了,他怨氣重,生前被人打死,死後沒人燒紙,魂兒釘在這巷子裏。你得給他燒點紙,求他放過!”錢二嬸半信半疑,可胳膊疼得受不了,隻好照辦。她買了疊黃紙,晚上在巷口燒了,嘴裏念叨:“周爺,俺錯了,您大人不記小人過,放過俺吧!”
可那晚燒完紙,梆子聲沒停,反而更響了,“咚——咚——”,震得窗戶嗡嗡響。錢二嬸縮在炕上,聽見門外傳來“沙沙”的腳步聲,緊接著是那句“小心火燭……”,陰冷得像刀子劃心口。她壯著膽子湊到門縫往外看,那個更夫站在門口,燈籠綠光照得他半張臉慘白,眼珠子瞪著她,嘴角裂得更大,露出一嘴尖牙,舌頭黑得像焦炭,滴著黑水。
“錢秀蘭……紙不夠……”那更夫低聲說,聲音像從喉嚨裏擠出來的,帶著股嘲笑。他敲了一下梆子,“咚——”,屋裏的煤油燈猛地滅了,門板“吱吱”響起來,像被啥抓撓。錢二嬸嚇得魂飛魄散,撲到炕上抱住被子,可那敲門聲越來越重,“咚——咚——”,像要砸開門。
就在這時,巷子裏傳來一聲狗叫,緊接著一道閃電劃破天,照得屋裏一片慘白。那更夫的身影在閃電下更恐怖,眼珠子凸得像要掉下來,半邊臉塌得更深,嘴裏吐出一團黑氣。他看了錢二嬸一眼,轉身走了,腳步聲“沙沙”遠去,可那“咚——咚——”的梆子聲還在巷道裏迴蕩。
第二天,錢二嬸胳膊上的傷口好了,可她再不敢去裁縫鋪,連夜搬迴了村裏。鎮上的人聽說這事兒,找來個道士,叫張瞎子,六十多歲,眼睛瞎了一隻,懂點驅鬼的法子。張瞎子帶著一串銅鈴和一捆桃木釘,去了棺材巷,嘴裏念咒,把桃木釘打在巷子兩頭,說是鎮住周瘸子的魂兒。可釘子打下去那天晚上,巷子裏炸開一聲巨響,像地裂了,鎮上的人聽見“咚——咚——”的梆子聲響了一夜,天亮後,桃木釘全裂了,地上多了幾灘黑水,散發一股子腐臭味兒。
從那以後,棺材巷沒人敢走,每逢夜裏,總能聽見“咚——咚——”的梆子聲,夾雜著那句“小心火燭……”,陰冷得讓人頭皮發麻。鎮上幾個膽大的——李大壯、孫老四、王二狗——試過晚上守在巷口,想看個究竟,可李大壯迴來後發了三天高燒,嘴裏吐黑水;孫老四失蹤了,三天後在巷子盡頭找到,脖子上有手印,臉上掛著詭笑;王二狗嚇瘋了,見人就喊:“更夫來了!更夫來了!”
最後又是張瞎子說他之前鎮妖的法子不行,是因為那更夫怨念太深。他摸索著從包袱裏拿出一個舊羅盤,說這羅盤能尋到那更夫的屍骸所在。村民陪著張瞎子在棺材巷附近找了一整天,終於在一處荒草叢生的角落發現異常。張瞎子讓村民挖,挖到一副白骨。張瞎子將白骨放進一個特製的盒子,帶到山上的道觀。他設壇做法,燒了許多符紙,口中念念有詞。最後,他把裝有白骨的盒子放在八卦陣中間,用雷木鎮壓。做完法事後,夜晚再沒聽到那陰森的梆子聲,棺材巷也恢複了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