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屯這地界兒,四麵山崖子像黑鐵鍋似的扣著村子。俺李老六打小就愛往陰森地界兒鑽,村北亂葬崗子上的老鴰叫都比村口貨郎的撥浪鼓好聽。昨兒晌午聽陸瘸子說,紮紙匠王紙馬要開講新故事,俺撂下鋤頭就往村東頭蹽。
要說這王紙馬可是個奇人,他家壽衣店門臉兒灰撲撲的,牆皮裂得跟老樹皮似的,簷角還掛著褪了色的引魂幡。四十來歲的漢子,十根指頭細長得像紙紮人的骨架,眼窩子陷得能養蝌蚪。這會兒我蹲在他家火炕沿上,油燈苗兒被穿堂風吹得直打擺子。
";王大哥,白紙錢昨兒講的鬼宴席可把趙四叔嚇尿炕了!";我拿火筷子撥了撥炭盆,";您這壓箱底的邪乎事兒,該掏出來晾晾了吧?";
王紙馬裹著露棉花的破襖子,手裏紙錢串子嘩啦響。他忽然盯著窗戶外頭黑黢黢的亂葬崗,嗓子眼兒裏擠出句話:";老六,知道為啥壽衣店門檻要塗黑狗血不?";沒等我搭腔,他指甲蓋";哢";地掐斷根線頭,";八年前那櫃子裏的壽衣,差點把俺魂兒勾了去......";
外頭山風正緊,老槐樹影子在紙窗戶上張牙舞爪。我後脖頸子涼颼颼的,眼瞅著王紙馬從炕櫃深處摸出個褪色的紅布包,裏頭躺著半截燒焦的壽衣袖口。
他說,這事兒發生在八年前,那時候他剛從爺爺手裏接過紮紙手藝,在村東頭開了個壽衣店。店麵不大,一間土坯房,牆皮剝落,露出黑乎乎的泥磚,屋頂漏風,晚上“唿唿”響,像有人喘氣。店裏擺著幾排木架子,上麵掛滿壽衣,黑的白的,紅的綠的,疊得整整齊齊,針腳細密,散發一股子淡淡的黴味兒。角落有個衣櫃,老榆木做的,漆麵斑駁,櫃門上雕著些模糊的花紋,像鬼臉咧嘴笑。櫃子裏放著些賣不出去的舊壽衣,布料發黃,有的還沾著泥點子,像從墳裏挖出來的。
開店頭幾天,生意冷清,村裏人嫌晦氣,不願進門。可那天晚上,來了個怪客。一個老太太,瘦得像枯枝,裹著黑棉襖,臉白得像刷了石灰,眼窩深陷,走路一瘸一拐,手裏攥著根拐杖。她推開門,門軸“吱吱”響得刺耳,屋裏冷風一灌,煤油燈晃了一下。她低聲說:“給俺挑件壽衣,要黑的,厚實的。”王紙馬瞅了她一眼,覺得不對勁兒,這老太太臉熟得很,像村裏前年死的李寡婦,可他沒吭聲,挑了件黑壽衣遞過去。老太太摸了摸布料,咧嘴一笑,露出一排黃牙,說:“好,好。”她沒付錢,拎著壽衣就走了,拐杖敲地,“咚咚”響,像敲在心口上。
王紙馬心裏發毛,可也沒多想,關了門睡下。可那天晚上,他睡得迷迷糊糊,聽見店裏傳來“沙沙”聲,像布料摩擦,又像有人在翻東西。他點上燈,推開裏屋的門,店裏黑漆漆的,木架子上的壽衣疊得好好的,可那老榆木衣櫃的門半開著,縫裏透出一股冷氣,帶著甜膩膩的屍臭,像墳地翻出來的。他湊過去一看,櫃子裏少了件壽衣,就是那老太太拿走的那件。
第二天,王紙馬以為是自己記錯了,沒在意。可從那天起,店裏怪事兒不斷。每到半夜,衣櫃就“吱吱”響,像有人在裏頭抓撓,櫃門縫裏滲出股黑氣,腥臭得像爛肉泡了三天。他壯著膽子打開櫃子,裏頭的壽衣疊得亂七八糟,有的翻了麵,有的袖子擰成麻花,像被啥穿過。他抖開一件瞧,布料上多了幾塊黑斑,黏糊糊的,像血幹了,又像屍油滲出來的。
村裏人聽說這事兒,找來個老漢,叫吳瘸仙,七十多歲,懂點陰陽事兒。吳瘸仙提著根桃木棍,進了店,盯著衣櫃看了半天,說:“這櫃子不幹淨,裏頭的壽衣沾了死者氣息,怕是有怨魂纏上了。”他問王紙馬:“最近賣過啥怪衣?”王紙馬說了那老太太的事,吳瘸仙皺眉道:“那是李寡婦的魂兒,她死得不甘,壽衣沒燒,氣息留下來了。你得燒了櫃子裏的衣,斷了她的念想。”
王紙馬咬牙照辦,晚上點了堆火,把櫃子裏的舊壽衣全燒了。火燒得旺,布料“劈啪”響,黑煙裹著屍臭衝天,燒到一半,火裏傳來低沉的哭聲,“俺冷……俺冷……”,細得像針,刺得人頭皮發麻。他嚇得退後一步,火光裏隱約有個影子,披著黑壽衣,低著頭,慢慢爬出來。
油燈陡然轉綠時,王紙馬才看清那東西根本不是立著——她腐爛的膝蓋反折成直角,突然,影子腳掌倒扣在房梁上,濕透的壽衣下擺垂下來,正滴滴答答落著腥臭的黑水。那件本該燒給死人的黑綢壽衣竟在他眼前蠕動,暗紋裏鑽出無數白蛆,在布料上拚出";冤";字的篆體。
老太太半張臉塌陷的皮肉裏嵌著碎瓷片,另半張臉的眼球連著神經垂到下巴,渾濁的玻璃體上映著二十年前上吊的劉寡婦麵容。她裂到耳根的嘴角淌著泥漿,尖牙上卡著的血塊突然睜開——竟是半顆布滿血絲的眼球!
";嗬...嗬...";
她喉管裏滾出的腐氣熏得供桌蠟燭結出霜花,指甲突然暴長三寸,漆黑的甲縫裏爬出裹著屍油的蜈蚣。最駭人的是那身壽衣,每道褶皺都在滲出寫滿咒文的血符,纏在腰間的裹屍布突然活過來似的,毒蛇般纏住了王紙馬的腳踝。
當這怪物以扭曲的姿勢爬過房梁時,眾人聽見她折斷的肋骨摩擦聲,像用生鏽的鋸子切割棺材板。那些滴落的黑水在青磚地上蝕出人臉凹痕,每張都是這些年橫死的村民模樣。供在神龕裏的桃木劍突然崩斷,劍身裂紋中滲出漆黑的膿血。
“俺冷……衣服還俺……”她開口了,聲音沙啞得像風吹過枯枝,低得像是從地底下擠出來的,帶著股怨氣。她一步步走過來,腳底下拖出一道黑乎乎的痕跡,像腐爛的血水,壽衣的下擺濕漉漉的,滴著黑汁,散發一股子甜膩的屍臭,像死人身上抹了發油。每邁一步,屋裏的溫度就冷一分,牆角的紙人晃起來,像被風吹的,可店裏壓根沒風。
王紙馬嚇得腿一軟,喊道:“俺燒了你的衣!你別找俺!”可那老太太歪著頭,盯著他,嘴裏念叨:“衣服是俺的……你穿俺的……”她的眼珠子轉了轉,鎖定了王紙馬身後的木架子,那兒掛著一件新壽衣,黑得發亮,跟她拿走的那件一模一樣。她伸出手,指甲“哢哢”伸長,抓向那件衣服,壽衣飄起來,像被無形的手拽著,套在她身上。
王紙馬嚇得退到牆角,眼睜睜看著她穿上壽衣,身子鼓起來,像灌了氣,臉上的皺紋撐開,露出黑紅色的爛肉。她咧開嘴,笑得更瘮人,嘴裏吐出一串黑水,順著下巴滴下來,“好暖……好暖……”她的聲音細得像針,刺得人耳朵嗡嗡響。緊接著,她轉過身,盯著王紙馬,低聲說:“你也穿一件……陪俺……”她的手指一揮,木架子上的壽衣飄起來,朝王紙馬撲過去。
王紙馬嚇得喊道:“俺不穿!”可那壽衣像活的,裹住他的身子,冰冷得像冰窟裏的布,勒得他喘不過氣。他掙紮著撕扯,可壽衣越勒越緊,袖子爬上他的胳膊,像蛇皮貼著肉,指甲劃過的痕跡滲出黑血。他喊道:“救命!救命!”可店裏靜得嚇人,隻有那老太太的笑聲,“咯咯咯”,尖得像刀子劃玻璃。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聲狗叫,緊接著一道閃電劃破天,照得屋裏一片慘白。老太太頓了一下,身子一晃,退迴衣櫃邊,壽衣從王紙馬身上滑下來,落在地上,散發一股子屍臭。他爬起來,抓起地上的桃木棍砸過去,可棍子從她身上穿了過去,像打了個空。她低聲說:“衣服是俺的……誰穿誰陪俺……”她的身影一閃,鑽進衣櫃,櫃門“砰”地關上。
油燈將盡時,王紙馬突然想起爺爺臨終前塞給他的銅八卦。他抄起供桌上的香灰抹在眼皮上,這才看清李寡婦脖頸處纏著半截槐樹根——二十年前她吊死在那棵老槐樹上,怨氣早和樹根絞成了精。他抄起裁衣剪劃破掌心,蘸著童子血在褪色紅布包上畫出鎮魂符,猛地拍在老太太天靈蓋。
";喀嚓";一聲,衣櫃深處傳來樹根斷裂的脆響。那件蠕動的壽衣突然繃直,暗紋裏的白蛆簌簌掉落,拚成的";冤";字裂成兩半。吳瘸仙拄著桃木棍撞進門來,往炭盆裏撒了把陳年糯米,火苗";轟";地躥起三尺高,將槐樹根燒得劈啪作響。
三天後,王紙馬帶著全村漢子刨開老槐樹底。腐根裏纏著具白骨,頸骨上勒著褪色的紅布條——正是當年逼死李寡婦的趙地主家傳的汗巾。眾人按吳瘸仙指點,將屍骨移葬向陽坡,供上三牲六畜。當第一鏟土蓋上棺木時,壽衣店斑駁的牆皮";嘩啦啦";脫落,露出底下朱砂畫的鎮宅符,原是王紙馬爺爺早年布下的後手。
如今那老榆木衣櫃成了鎮物,王紙馬用黑狗血混著香灰重新刷了門檻。每逢清明中元,店門口總會多出件紙紮的黑棉襖,針腳細密如當年李寡婦的手藝。村裏老人說,打那之後亂葬崗再沒鬧過邪祟,倒是壽衣店的紙紮活兒愈發精巧,連縣城裏都有人慕名來訂。
要說這王紙馬可是個奇人,他家壽衣店門臉兒灰撲撲的,牆皮裂得跟老樹皮似的,簷角還掛著褪了色的引魂幡。四十來歲的漢子,十根指頭細長得像紙紮人的骨架,眼窩子陷得能養蝌蚪。這會兒我蹲在他家火炕沿上,油燈苗兒被穿堂風吹得直打擺子。
";王大哥,白紙錢昨兒講的鬼宴席可把趙四叔嚇尿炕了!";我拿火筷子撥了撥炭盆,";您這壓箱底的邪乎事兒,該掏出來晾晾了吧?";
王紙馬裹著露棉花的破襖子,手裏紙錢串子嘩啦響。他忽然盯著窗戶外頭黑黢黢的亂葬崗,嗓子眼兒裏擠出句話:";老六,知道為啥壽衣店門檻要塗黑狗血不?";沒等我搭腔,他指甲蓋";哢";地掐斷根線頭,";八年前那櫃子裏的壽衣,差點把俺魂兒勾了去......";
外頭山風正緊,老槐樹影子在紙窗戶上張牙舞爪。我後脖頸子涼颼颼的,眼瞅著王紙馬從炕櫃深處摸出個褪色的紅布包,裏頭躺著半截燒焦的壽衣袖口。
他說,這事兒發生在八年前,那時候他剛從爺爺手裏接過紮紙手藝,在村東頭開了個壽衣店。店麵不大,一間土坯房,牆皮剝落,露出黑乎乎的泥磚,屋頂漏風,晚上“唿唿”響,像有人喘氣。店裏擺著幾排木架子,上麵掛滿壽衣,黑的白的,紅的綠的,疊得整整齊齊,針腳細密,散發一股子淡淡的黴味兒。角落有個衣櫃,老榆木做的,漆麵斑駁,櫃門上雕著些模糊的花紋,像鬼臉咧嘴笑。櫃子裏放著些賣不出去的舊壽衣,布料發黃,有的還沾著泥點子,像從墳裏挖出來的。
開店頭幾天,生意冷清,村裏人嫌晦氣,不願進門。可那天晚上,來了個怪客。一個老太太,瘦得像枯枝,裹著黑棉襖,臉白得像刷了石灰,眼窩深陷,走路一瘸一拐,手裏攥著根拐杖。她推開門,門軸“吱吱”響得刺耳,屋裏冷風一灌,煤油燈晃了一下。她低聲說:“給俺挑件壽衣,要黑的,厚實的。”王紙馬瞅了她一眼,覺得不對勁兒,這老太太臉熟得很,像村裏前年死的李寡婦,可他沒吭聲,挑了件黑壽衣遞過去。老太太摸了摸布料,咧嘴一笑,露出一排黃牙,說:“好,好。”她沒付錢,拎著壽衣就走了,拐杖敲地,“咚咚”響,像敲在心口上。
王紙馬心裏發毛,可也沒多想,關了門睡下。可那天晚上,他睡得迷迷糊糊,聽見店裏傳來“沙沙”聲,像布料摩擦,又像有人在翻東西。他點上燈,推開裏屋的門,店裏黑漆漆的,木架子上的壽衣疊得好好的,可那老榆木衣櫃的門半開著,縫裏透出一股冷氣,帶著甜膩膩的屍臭,像墳地翻出來的。他湊過去一看,櫃子裏少了件壽衣,就是那老太太拿走的那件。
第二天,王紙馬以為是自己記錯了,沒在意。可從那天起,店裏怪事兒不斷。每到半夜,衣櫃就“吱吱”響,像有人在裏頭抓撓,櫃門縫裏滲出股黑氣,腥臭得像爛肉泡了三天。他壯著膽子打開櫃子,裏頭的壽衣疊得亂七八糟,有的翻了麵,有的袖子擰成麻花,像被啥穿過。他抖開一件瞧,布料上多了幾塊黑斑,黏糊糊的,像血幹了,又像屍油滲出來的。
村裏人聽說這事兒,找來個老漢,叫吳瘸仙,七十多歲,懂點陰陽事兒。吳瘸仙提著根桃木棍,進了店,盯著衣櫃看了半天,說:“這櫃子不幹淨,裏頭的壽衣沾了死者氣息,怕是有怨魂纏上了。”他問王紙馬:“最近賣過啥怪衣?”王紙馬說了那老太太的事,吳瘸仙皺眉道:“那是李寡婦的魂兒,她死得不甘,壽衣沒燒,氣息留下來了。你得燒了櫃子裏的衣,斷了她的念想。”
王紙馬咬牙照辦,晚上點了堆火,把櫃子裏的舊壽衣全燒了。火燒得旺,布料“劈啪”響,黑煙裹著屍臭衝天,燒到一半,火裏傳來低沉的哭聲,“俺冷……俺冷……”,細得像針,刺得人頭皮發麻。他嚇得退後一步,火光裏隱約有個影子,披著黑壽衣,低著頭,慢慢爬出來。
油燈陡然轉綠時,王紙馬才看清那東西根本不是立著——她腐爛的膝蓋反折成直角,突然,影子腳掌倒扣在房梁上,濕透的壽衣下擺垂下來,正滴滴答答落著腥臭的黑水。那件本該燒給死人的黑綢壽衣竟在他眼前蠕動,暗紋裏鑽出無數白蛆,在布料上拚出";冤";字的篆體。
老太太半張臉塌陷的皮肉裏嵌著碎瓷片,另半張臉的眼球連著神經垂到下巴,渾濁的玻璃體上映著二十年前上吊的劉寡婦麵容。她裂到耳根的嘴角淌著泥漿,尖牙上卡著的血塊突然睜開——竟是半顆布滿血絲的眼球!
";嗬...嗬...";
她喉管裏滾出的腐氣熏得供桌蠟燭結出霜花,指甲突然暴長三寸,漆黑的甲縫裏爬出裹著屍油的蜈蚣。最駭人的是那身壽衣,每道褶皺都在滲出寫滿咒文的血符,纏在腰間的裹屍布突然活過來似的,毒蛇般纏住了王紙馬的腳踝。
當這怪物以扭曲的姿勢爬過房梁時,眾人聽見她折斷的肋骨摩擦聲,像用生鏽的鋸子切割棺材板。那些滴落的黑水在青磚地上蝕出人臉凹痕,每張都是這些年橫死的村民模樣。供在神龕裏的桃木劍突然崩斷,劍身裂紋中滲出漆黑的膿血。
“俺冷……衣服還俺……”她開口了,聲音沙啞得像風吹過枯枝,低得像是從地底下擠出來的,帶著股怨氣。她一步步走過來,腳底下拖出一道黑乎乎的痕跡,像腐爛的血水,壽衣的下擺濕漉漉的,滴著黑汁,散發一股子甜膩的屍臭,像死人身上抹了發油。每邁一步,屋裏的溫度就冷一分,牆角的紙人晃起來,像被風吹的,可店裏壓根沒風。
王紙馬嚇得腿一軟,喊道:“俺燒了你的衣!你別找俺!”可那老太太歪著頭,盯著他,嘴裏念叨:“衣服是俺的……你穿俺的……”她的眼珠子轉了轉,鎖定了王紙馬身後的木架子,那兒掛著一件新壽衣,黑得發亮,跟她拿走的那件一模一樣。她伸出手,指甲“哢哢”伸長,抓向那件衣服,壽衣飄起來,像被無形的手拽著,套在她身上。
王紙馬嚇得退到牆角,眼睜睜看著她穿上壽衣,身子鼓起來,像灌了氣,臉上的皺紋撐開,露出黑紅色的爛肉。她咧開嘴,笑得更瘮人,嘴裏吐出一串黑水,順著下巴滴下來,“好暖……好暖……”她的聲音細得像針,刺得人耳朵嗡嗡響。緊接著,她轉過身,盯著王紙馬,低聲說:“你也穿一件……陪俺……”她的手指一揮,木架子上的壽衣飄起來,朝王紙馬撲過去。
王紙馬嚇得喊道:“俺不穿!”可那壽衣像活的,裹住他的身子,冰冷得像冰窟裏的布,勒得他喘不過氣。他掙紮著撕扯,可壽衣越勒越緊,袖子爬上他的胳膊,像蛇皮貼著肉,指甲劃過的痕跡滲出黑血。他喊道:“救命!救命!”可店裏靜得嚇人,隻有那老太太的笑聲,“咯咯咯”,尖得像刀子劃玻璃。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聲狗叫,緊接著一道閃電劃破天,照得屋裏一片慘白。老太太頓了一下,身子一晃,退迴衣櫃邊,壽衣從王紙馬身上滑下來,落在地上,散發一股子屍臭。他爬起來,抓起地上的桃木棍砸過去,可棍子從她身上穿了過去,像打了個空。她低聲說:“衣服是俺的……誰穿誰陪俺……”她的身影一閃,鑽進衣櫃,櫃門“砰”地關上。
油燈將盡時,王紙馬突然想起爺爺臨終前塞給他的銅八卦。他抄起供桌上的香灰抹在眼皮上,這才看清李寡婦脖頸處纏著半截槐樹根——二十年前她吊死在那棵老槐樹上,怨氣早和樹根絞成了精。他抄起裁衣剪劃破掌心,蘸著童子血在褪色紅布包上畫出鎮魂符,猛地拍在老太太天靈蓋。
";喀嚓";一聲,衣櫃深處傳來樹根斷裂的脆響。那件蠕動的壽衣突然繃直,暗紋裏的白蛆簌簌掉落,拚成的";冤";字裂成兩半。吳瘸仙拄著桃木棍撞進門來,往炭盆裏撒了把陳年糯米,火苗";轟";地躥起三尺高,將槐樹根燒得劈啪作響。
三天後,王紙馬帶著全村漢子刨開老槐樹底。腐根裏纏著具白骨,頸骨上勒著褪色的紅布條——正是當年逼死李寡婦的趙地主家傳的汗巾。眾人按吳瘸仙指點,將屍骨移葬向陽坡,供上三牲六畜。當第一鏟土蓋上棺木時,壽衣店斑駁的牆皮";嘩啦啦";脫落,露出底下朱砂畫的鎮宅符,原是王紙馬爺爺早年布下的後手。
如今那老榆木衣櫃成了鎮物,王紙馬用黑狗血混著香灰重新刷了門檻。每逢清明中元,店門口總會多出件紙紮的黑棉襖,針腳細密如當年李寡婦的手藝。村裏老人說,打那之後亂葬崗再沒鬧過邪祟,倒是壽衣店的紙紮活兒愈發精巧,連縣城裏都有人慕名來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