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過來!”


    遠遠的看到老方走過來,李易沉著臉,有些惱怒的說道。


    老方一臉頹敗的走過來,李易看著他,剛說了一個字,忽然詫異道:“你……,你屁股怎麽了?”


    他這才發現老方走路的姿勢有些奇怪,屁股更是比平時大了一圈有餘。


    老方低下頭,壓低聲音說道:“剛才走路不小心摔了一跤……”


    別說摔一跤,就算是摔十跤、一百跤都摔不出這樣的效果,李易對此深有體會,也不拆穿他,問道:“你剛才看到了,為什麽不提醒我!”


    老方抬頭,疑惑的看著他:“看到什麽?”


    李易抬手指了指臉頰,老方恍然大悟,說道:“我剛才想說的,可是姑爺說晚點再說,我還以為姑爺是故意的……”


    “故意什麽?”


    老方看著他,一臉崇敬的說道:“故意氣二小姐啊,這叫什麽,欲擒故縱,以退為進……?臉上留下女子的唇印,做出姑爺在外麵有人的錯覺……,額,也不是錯覺,反正就是故意刺激二小姐,讓她產生危機感,這樣她就會變的更加主動------是這樣的吧?”


    這是他剛才靜思之後得出的結論,隻覺得姑爺已經到了一種高深莫測,他遠不能及的境界。


    尤其是被二小姐看到臉上有其他女子的唇印,現在還能好好的站在這裏和他說話,他就覺得姑爺的境界更深了。


    試想一下,如果臉上有女子唇印的是自己------這根本不可試想。


    老方看著李易,想了想說道:“不過,這樣的方法,隻能用一次,用得多了,就會起到反效果,以二小姐的性子,如果被刺激過頭了……,姑爺你知道的。”


    “還有啊,從曾姑娘那裏迴來的時候,最好照照鏡子,看看臉上,脖子上有沒有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有時候照鏡子也沒有用,身上會有香味,應該洗個澡,換身衣服,或者幹脆就在那裏準備一套衣服,去了就換上,迴來的時候再換迴來,這樣就沒有什麽別的味道了……,一點兒經驗之談,姑爺自己斟酌,我還得去城裏的鋪子瞧瞧,姑爺------保重。”


    李易怔怔的看著老方離開的背影,忽然有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憨厚音貌今猶在,不見當年方老三------從慶安府到京都,也不過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老方,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老方了。


    柳二小姐剛才其實沒有聽他解釋就走了,這反而讓李易的心中更加忐忑。


    老皇帝馬上就要搬出宮,住到芙蓉園了,到時候,長公主自然會經常出宮的,而芙蓉園距離這裏的路程不遠,以後有的是見麵的機會。


    如果柳二小姐和她見麵打起來該怎麽辦呢?


    他到時候該幫誰,幫誰也不對------幫誰也沒用啊!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忽然變的莫名其妙的長公主。


    道歉就好好道歉唄,親什麽呢,親完了就走,居然說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他堂堂縣侯,景國第一才子,金紫光祿大夫,是這麽隨便的人嗎?是能隨隨便便接受女子吻的嗎?


    傲嬌蘿莉拉著永寧的手,從後麵小跑過來,興奮的再次問道:“先生,父皇真的要出宮住在芙蓉園,那我們以後也可以不迴宮裏了嗎?”


    李易點了點頭,“他要是不同意,你到時候撒撒嬌,不就行了嗎?”


    傲嬌蘿莉有些臉紅的抱著他的胳膊,扭動身體,嬌聲道:“哎呀,可是,可是人家不會撒嬌的嘛……”


    聽到她的聲音,李易感覺骨頭都有些酥,彎腰將永寧抱起來,皺了皺眉說道:“最近怎麽都輕了,是不是沒有好好吃飯?”


    小姑娘猛的搖頭,立刻道:“沒有,永寧很乖,每次都好好吃飯呢!”


    “乖孩子……”李易摸了摸她的腦袋,“乖孩子要不要親哥哥一下呢?”


    永寧小臉紅撲撲的將嘴唇印在他的側臉上,傲嬌蘿莉在後麵張牙舞爪,大叫著先生不能偏心……


    ……


    接連兩日的早朝,在近幾個月,還是頭一次。


    上朝之前,許多朝臣都在懷疑,陛下的身體是不是無恙了,難道又要恢複到之前日日早朝的情形。


    隻有極少數人心中清楚,今日早朝之後,怕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他們都不用來這裏了。


    陛下宣布的首件事情,是與治水有關。


    奇怪的是,昨日還被朝臣討論,並沒有定論的事情,在今日,卻已經有了結果。


    朝廷從都水監又重新加派了一名治水官員,同時,太醫署亦有四名太醫隨行,從戶部緊急調銀三十萬兩,速速趕往災區。


    近幾個月,陛下出手十分大方,往日裏從國庫撥銀,無一不要經過道道程序,艱難異常,然而這些天,國庫似乎充盈起來了,撥款幹脆果斷,讓不少人瞠目。


    治水一事,並沒有給百官議論的時間,很快過去。


    接下來,便有宦官正式的宣布,長安縣侯李易,於國家有千秋之功,有治國之才,經邦之道,封為金紫光祿大夫,加金章紫綬……


    關於此事,陛下昨日說過留後再議,然而今日,便是不議便做了決定。


    朝堂當然和昨天一樣,再次炸開了鍋。


    千秋之功就不說了,長安縣侯李易,對於國家,的確有著不可抹去的功勞,但要說他有什麽治國之才,安邦之道,那可就是是純粹的胡說八道了。


    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連朝堂都沒有真正的進入過,也從來沒有提出過什麽有意義的政見,怎麽就有資格得到大多數文官們一輩子都追求不到的殊榮?


    “陛下,此事萬萬不妥!”


    “事關重大,陛下三思啊!”


    “李易何德何能,陛下切不可對他過分專寵……”


    ……


    景帝看著不少朝臣站出來,身手往下壓了壓,待朝堂安靜下來之後,看著某個方向,問道:“徐卿,以為如何?”


    他聲音落下,一個頭發花白的老者從人群中走出來,百官紛紛讓開道路。


    這位徐大人可是三朝元老,從政數十年,一心為國,在朝中有著很高的威望,昨日便是堅定反對陛下此項決定的人。


    不少人頓時放下心,看來,陛下還是考慮到了這些老臣的看法。


    他們人微言輕,徐大人的話,陛下應該不會無視吧?


    站出來反對的眾人瞬間便像是有了主心骨的感覺。


    老者走出人群,躬身道:“李縣侯年輕雖輕,卻是一代人傑,陛下慧眼識珠,得此國之棟梁,臣為陛下賀,為景國賀!”


    老者站在人前,身後那些剛才堅決反對此事的官員臉上的表情凝住,看向他的目光滿是疑惑和不解。


    徐大人這,莫非是老糊塗了?


    他昨天不還是堅決反對此事嗎,這才過了一天,怎麽就改了口,還改的這麽徹底?


    你的作為三朝老臣的操守呢?


    這------這不對啊!


    【ps:感謝書友“npng666的萬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小書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榮小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榮小榮並收藏逍遙小書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