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


    桑拿天。


    水泊梁山有一百零八將,善於刺殺的數得上小乙燕青。


    刺殺這麽沒品的事情!當然就說說而已,別當真。算了,醫者仁心。


    你們這幫人做事沒底線沒節操,等看著報應吧,且看蒼天饒過誰。


    即便口嗨一下也好。爺仨忍了下來,關門謝客。當然這也是說說而已的,總不能攔住迴診的那些病人來治病。知道有這迴事的人倒是都沒再議論。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看廣告看療效。要是師徒倆沒真能耐,早被人組團沉到浦江裏頭了,還能好好的一直開著醫館堅持這麽多年?


    三天兩頭的,狗腿子們搞事情就挺髒。醫館上下的煩惱一直也沒有少。


    盛小生問劉繼中:“大不了,就不在鬆江地界好了。”


    不說還好,一說劉繼中就糟心:“便宜那三家人做什麽?”


    師徒倆被針對也是有原因的。


    同行是冤家。要不是被集體背刺,師徒不至於搞這麽難受。


    劉繼中:不就是沒理會他們提議漲醫藥費嗎。治病救人又不全為了賺錢。什麽醫風醫德,就恬不知恥吧。


    肖為:我招誰惹誰了。


    盛小生:需要理由?確實你沒招誰惹誰。你的屁股坐在那裏,別人就認為你有錯。人家又不耐煩聽你解釋。


    就是憋屈!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既然街坊鄰居們這麽無情(看好戲嫌不夠熱鬧),治好的眾病患者也這麽無義(不出來幫腔主持公道),那就不要怪師徒絕情絕義。


    醫館、藥鋪是爺仨真金白銀的買下來的產業。醫館關門一天都是天塌的事,師徒倆閑著也是閑著,先搞一波營銷做消遣。


    “診費全免。”


    “藥價從低。”


    爺仨擺出一副忍痛清倉大甩賣的架勢,把周圍全都給弄懵了。


    眼看大事不好,三家醫館的郎中坐不住,來質問劉繼中師徒:“你們這麽玩,圖什麽?”


    就不告訴你,你猜?隻要不傻,肯定猜的到嘛。


    惡心你們唄!


    好家夥,這迴別說什麽門前有人潑金水了,就是門前竄著房子高的大火也不能擋著人來瞧病啊。師徒這一招轟動鄉裏,連遠在朱角村那樣偏遠的鄉下都聽說了。


    為了一天三十六個病號的號源,遠的近的眾位患者和家屬們不辭勞苦,連夜帶了涼席蒲扇蚊帳驅蚊草,排隊搶專家號。這麽鬧騰了能有一個月,把鄰近三家醫館的生意都幾乎攪沒了。


    周圍三家醫館的郎中和學徒:……


    大熱天的,病患、郎中都不好受。也不好惹。


    被指使來作惡使壞的那幫狗腿子被貪圖便宜瞧病的眾人一人一口唾沫給噴跑了。這就不是有錢沒錢的事。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惡人也怕犯眾怒。


    這麽幹了一個月時間,師徒掛牌休業。這下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這麽有個性的嗎?


    遠道趕來看病的:我是誰?我在哪?我來做什麽?


    三家醫館的郎中:免診費?降藥價?當我活濟公?


    圍觀的狗腿和四鄰:怪事體!啥道理?接牢看熱鬧。


    為了圖便宜拚命搶號,特意拖著沒去其他醫館看病的奇葩們:???


    立誌於報複所有人的師徒關起門來打商量。


    劉繼中決定去盛鎮發揮餘熱,直接入住首字圩。張問遠、毛學旺和焦丙三番五次讓他帶藝入寇重新修行。聽聽,這是什麽話?這不是一直也沒答應嘛。


    哼,老道要的就是牌麵。著名老專家,抵達盛鎮保一村上下身強體健,完全沒壓力。就當養老。


    陶淵明說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嘿嘿嘿!劉老道徹底放飛自我,呲著今年又掉下一顆牙的大嘴說走就走。徒弟盛小生不敢放他一個人走,非要送他去盛鎮。


    劉老道哼了哼,心裏話直接往外蹦:“你當師父麵說實話。你那是自己貪玩。就這點小心思,撅個屁股就知道你是挪窩還是放屁。”


    盛小生:……


    留下善後的肖為繼承了所有的愛恨。沒辦法,鬆江的產業總不能說棄了就真棄了。師父師兄可以恃才傲物遊戲人間,肖為可沒什麽資本可以玩重啟。那就舔著臉,繼承所有吧。就是真舍不得啊!


    一把梭哈驚呆眾人之後,掀了桌子跑路的盛小生一家人送師父到盛鎮首字圩。


    為了經營焦丙他們發現並搶來的這處風水寶地,眾人把三處盛鎮的宅院都賣了。隻剩下從當坊買不良資產的那一處自建宅院。


    沒辦法,缺銀子周轉,特別是火槍火藥,純純的消費品。跟米麵糧食似的消耗很快。求人不如求己。老大杜中找毛學旺幫忙,跟著楊青火東家做廣貨生意。


    靠老二、老四跑海賺錢也能拿錢經營首字圩。隻是老二、老四要下南洋,花錢的地方多。


    他們的海船船隊再添兩艘新船。全靠老二、老四自己掙家當,一分也沒讓張問遠他們掏。那可真的謝天謝地。


    每天看著一大堆大小蘿卜跑進跑出的,都是討債的冤家!張問遠懷疑“隔代親”這個詞哪位高人創造的,拉出去試試槍可好?


    銀錢總是不夠花。


    盛小生在首字圩待了四天,動身去杭城。他的一家子人先留在首字圩暫住。


    盛夫人自然無不可,她本來是個清靜的性子。首字圩嫂子、姑娘大堆人,親親熱熱忙忙碌碌,就很羨慕這種生活狀態。更不要說那些半大小子們咋咋唿唿成群結隊的精神勁頭了。哪裏是鬆江醫館後院那種半死不活的樣子?肖為的媳婦是個悶葫蘆,比盛夫人還宅。倒是有一手好女紅。


    跟著肖為留鬆江的肖夫人:街坊鄰居的大嬸媳婦們嘰嘰呱呱家長裏短的,你也不愛參與嘛!


    千萬別提家裏的小子和丫頭。到了這裏整天整夜盛夫人都看不見他們的人影。丫頭偶爾還能在嘻嘻哈哈的姐妹中間露頭一下。三個臭小子們各自跟著和他們年齡相仿的孩子。挖蚯蚓釣魚的,趕泥鰍掏黃鱔洞的,打豬草喂牲口的,摸螺螄喂鴨子的……甚至最小也最懶的小五都學會生火煮飯了!


    勞動改造人啊,關鍵他們還快樂的飛起。小五晚上都再不尿床了。跟著異父異母的兄弟們早睡早起,唱書練大字。追著問吃飯都問錯了人似的,一問一個不吱聲,掉頭就跑沒影。


    盛夫人開始懷疑人生。難道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這麽野真的好嗎?


    難得也從鬆江迴首字圩的老四媳婦寬慰她:“你是知道的。我家三小子原來是個病秧子。劉教頭給看的病,說要多親近土氣,最好放到鄉裏養。送來這一年,可不是沒病沒災。”


    老四媳婦有時會來醫館看病,順帶著到後院走動走動。盛夫人知道她的三小子身體不好,原來是送來這裏調養。


    “無非曬的黑些。在這裏有吃有喝有書讀,學文學武爭高下。卜教頭、董教頭他們教的最是認真。我家四小子才斷奶年紀小,身子也弱。本有些舍不得。這迴劉教頭也從鬆江來了。等當家的迴來我和他說我和老小也搬過來。等孩子長好身子大了要跟他上船,我再迴鬆江。”


    老四媳婦是鬆江本籍的苦出身。她嫁的好。雖然人到中年,卻一些不顯老,臉上看不到皺紋。要不是因為皮膚是小麥色的,哪裏看的出出身?女人們都眼紅她的不老紅顏。


    多年接觸下來,盛夫人知道她是個精明能幹會掌家的。除了認字少,要模樣有模樣,要本事有本事,人前人後都是焦點。


    盛夫人:“你來這裏做女教頭也可。我家的丫頭也交給你。”


    老四媳婦噗嗤一笑,明豔生輝晃了同為女人的盛夫人一眼:“你家的姑娘溫婉柔順,跟著我們就學野了。還是和自家母親的好。”


    盛夫人笑起來:“隻要沒病沒災,學些掌家的本事就好。”


    “這裏的姑娘們一刻都不得閑。學大字,洗衣做飯,割草喂牲口……還需摘桑葉養蠶,繅絲紡紗,織綾羅綢緞。農忙更是要下地插秧,拔草呢!怕是你家的姑娘吃不得這苦。”


    平時默默無聲的大姐兒盛允梅不知從哪冒出來,來了一句:“姆媽,阿拉吃的起苦。”


    嚇了一跳的盛夫人:……


    “真格。”一臉認真的盛允梅。


    “格……要儂阿爸拍板。”盛夫人不忍當麵駁迴大姐兒,抬了個借口。


    老四媳婦勸了句:“允梅,儂讓阿爸姆媽商量好再講好伐?”


    “嗯。”盛允梅轉身去找小夥伴。


    盛夫人心事重重的:真是小冤家。這地方留不得!當家的啥時光迴來接。


    老四媳婦瞧出來盛夫人隻是玩笑,正經是不想和孩子分開的。那是真的,換了自己也不願意和自己孩子們分離,所以她才想搬來首字圩。


    兩人又說了幾句話,焦丙媳婦焦岑氏來招唿她們一起去踩水車灌溉。男人們跑船或者在盛鎮謀生都不在。小子、丫頭們身量、體重還沒有長足。所以踩水車這個活就得媳婦們參與。水稻長勢很好,得益於《農政全書》。張問遠特意讓老二和老四在鬆江找來的善本。


    農業技術不能隻憑老農民的經驗,官府還是有文字傳承的。江南種植水稻的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七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既然拿不到古人的經驗,總得借鑒近代的智慧。


    夏天。晴朗的白天蒸騰作用很大。就算首字圩的水田地勢都不高,也沒辦法引水到地裏。畢竟水田比湖麵地勢還是有些高度差。大小勞力開好的水渠可以引水到田邊,最後需要人力踩水車引水灌田。


    首字圩的人可真是不見外。


    盛夫人不好意思拒絕。那就勉為其難,體驗生活。


    偶爾腳踏水車還挺快樂的,就是容易累。盛夫人平時逛街買胭脂水粉怎麽都不累,踩了不到半個時辰水車渾身上下濡濕。天光也漸漸的暗沉。幾個女子說說笑笑的,要靠喊著才聽的見。


    等下要去湖裏洗漱?可千萬別被人看見。


    -


    *明代徐光啟《農政全書》係統地總結了前人的水稻種植經驗,同時也融入自己的實踐和思考。內容涵蓋水稻的品種、種植技術、水利設施以及荒政等方麵。特別重視水利對水稻種植的影響,詳細介紹各種水利工程和灌溉工具,並強調興修水利對於保障水稻產量的重要性。


    **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大量稻穀,證明七千年前當地已種植水稻。施嶴遺址發現了從河姆渡文化早期到良渚文化晚期的古稻田,是目前發現的麵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被遺忘的角落:太平天國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阿童木的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阿童木的木並收藏被遺忘的角落:太平天國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