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土生的
被遺忘的角落:太平天國往事 作者:阿童木的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人麵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倒春寒,打哆嗦。
哀莫大於心死。就算天塌地陷,想活著第一要務還是得祭自己的五髒廟。民以食為天,沒有什麽比食物更大的課題。
心死的張問遠、毛學旺他們活過來了。也許是從每個周末太湖上破船做的望彌撒中間得到了新的力量。冬天終歸已經過去,春天已經來到。
在他們眼裏,春天不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望去像滿地野菜的青團子。沒錯,青團子還是比較頂餓的。就連三個跟頭把式都吃撐了,野菜放的有點量大。
班主看著光溜溜的蒸籠架,氣的直打鳴。操著一副周扒皮的腔調,連喊帶掃帚杆催著員工起來:吃也吃了,歇也歇了,起來接著唱,接著轉圈接著舞啊!可惜這頓雞飛狗跳沒有觀眾,隻有表演的一眾群演。
“魂迴來沒有?!趕緊的合上弦琴哪,祖宗。”班主扭頭又招惹張問遠。
春節、元宵多好的賺錢機會,這麽大把的機會,弦樂隊一把手老掉鏈子。今天不在狀態,明天魂不守舍的發呆,後天幹脆請假不知去哪裏鬼混……反正沒看到人影可不是出去鬼混!娛樂圈這點好風氣全讓他帶壞了。該大把撈金的時候消極怠工,你的敬業精神呢,職業操守呢,一個字,扣銀錢!啊不是,兩個字,扣錢!一個字班主真不好意思開口。都是文藝界的,講點口碑啥的,要臉麵的。
這個大年過的糟心。班主覺得自己的鼻子一直都歪著,上台演個醜角毫無壓力。那叫一個形神兼備!你看看班主上醜角那場麵,連麵癱的主家都笑了,咧著嘴流下了許多哈喇子,旁邊侍應的丫頭擦都來不及。
班主掬一把同情自己的眼淚。
鱷魚也不容易!班主肯定不是一條正經的鱷魚。他不會死亡翻滾這絕招,所以還算是比較仁慈。
這拉弦的祖宗突然開口來了句:“我想吃碗湯麵。”說實話,青團子吃的多了,腸胃有點燥。為了自己好,給它再來個馬殺雞。
這是蹬鼻子上臉是不是?班主就地爆炸了:“吃吃吃!一天就知道吃!不吃餓死你們!”
唉,得罪了衣食父母這買賣不太賺。打工人打工魂。好好打工吧。張問遠歇了一碗湯麵的心思,心裏還有點小快樂。
班主,你也嚐嚐帶隊當領導的苦。木秀於林,誰讓你多錢,小氣,嗜酒,易怒,還是個醜角呢?這不是,原形畢露了吧?讓你裝文化人。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你非要當老板。我就安靜的做個陪襯,偶爾提點小要求。大家各得其所可好?
天國沒有戲子,誰唱戲誰挨哢嚓。有點工夫都用來操練殺人技,充足聖庫掙軍功。大家夥都是光腳板,哪有享福的命?來得及享點福的眾王們也活不過獻地圖的隨手一點。也就這些清妖坐擁天下,愛整這些文化娛樂活動。眾王們共享的天下和清妖治下有多少區別呢?張問遠迴答不出來,繼續抑鬱。
班主聽不到張問遠的心聲。要不然肯定會不喘氣噴他。這一天天閑的!神馬戲子?神特麽天國?自己啥人不尿一泡照照?有幾顆腦袋淨操心這些搭性命的破事!好好拉你的胡弦!埋汰人,不省心的玩意!
班主看見門外來人喜出望外。班主的快樂肯定不是來自於戲班這群讓他操心的貨。這幫貨,看一眼,心累;多看一眼,心煩;再看一眼?特麽毀滅吧!
進來的是富貴園戲班的大客人。這位大主顧,烏程本地的坐地戶。土生的。
這年頭烏程土生的比外來戶感覺都要少了。能在長毛大亂之後留下來的都是人品貴重,個個循規蹈矩,要麽幹脆鬼鬼祟祟。
班主露出他標誌性的黑黃後槽牙,恨不得尾巴根插上大尾巴搖幾下。他滿臉堆笑迎了上去。元宵節來請戲班出場的周生貴又雙叒叕進門了!財神爺!
每次周生貴來都有好消息。不是出場,就是出場……最差的,借用小旦出門一趟。反正賊不走空啊不是,盆滿缽滿到碗裏來。班主有種抓耳撓腮的衝動,先忍著。
今天周生貴上門有演出要求。大買賣。
知府、漕運官員們要招待巡撫大人親臨。那可不是得安排好!大凡有一分招待的不周到,上官責怪下來,衙門的正主們升官無望,下麵人升遷不成,連假賬說不定都要翻出三年前的來對上一對。前麵兩樣至少大夥兒還有條活路。窩裏割草誰敢惹上官查賬,幹死他全家,全族,捎帶祖墳都刨嘍!
烏程當官的一眾咬牙切齒,麵目可怕。後果很嚴重。
長毛殺光之後,很久一段時間空著的牢房最近人滿為患。大街上尋釁滋事,打鬥爭吵?如此惡行天理不容,抓!無故帶刀解釋不清兇器來源?意圖不軌有犯罪嫌疑,抓!……以至於眉目可憎,衣冠不整,或者隨地便溲?破壞市容市貌,抓!
沒聽說知府大人連看門的門房都打了招唿叉出去重新學一下禮儀。
攝於大人們的淫威,總算徹底把亡命之徒、流寇、乞丐甚至街溜子的根子搞絕了。有資格走上烏程大街的那都是衣冠楚楚,人模狗樣之輩。知府大人還特別說了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隨便上去采訪一個路人,人人發言都可以登上《大清日報》這樣的水平。主打一個高素質。務必讓上峰知曉,烏程治下清正廉潔,安居樂業,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大亂後新生活幸福的光彩。
巡撫豈是這麽好騙的!
哪怕知府親自搖旗呐喊下場監督,磋磨衙門的當班差役們天天八個時辰在大街灑掃,烏程能成啥好相貌?差役們哪受過這種苦,暗地問候過多少次上官們八輩祖宗。巡撫心裏冷笑一聲。結果就悲劇了。知府大人連著知府以下都吃了掛落。
“人丁凋零,痛心疾首啊!當官要為百姓謀生計。眼見官倉中糧米充足,為何百姓麵有饑色?難道你們沒看見百姓衣不蔽體?多少房屋年久失修,牆塌屋漏的?”
知府心裏苦。我尼瑪,巡撫大人睜眼說瞎話。一路到衙門,轎簾子都沒掀起來一下。要我說路上看到的行人那都是紅光滿麵,衣冠禽獸的。哪有?哪有!哪有大人您說的那些人哪。有的話也早關起來,或者限製出門了!
烏程當官的隻敢在心裏大聲喊冤。他們都明白這麽個樸素的道理,官大一級壓死人。
所以放棄掙紮。
他們麻木的聽著上官的訓話,低頭接受上峰無微不至的關懷。用愛感天動地,爭取早日令烏程重新煥發生機,魚米充盈,膏腴滿地,便於搜刮啊不是,物華天寶。
大佬走了,沒帶走一片雲彩。籠罩在烏程府官員們頭上的是大片烏雲,遮天蔽日的那種。
巡撫大人視察團日程繁忙,何況又觸到一幹知府、漕運老爺們的黴頭,也就沒有然後了。什麽富貴園戲班精心準備的節目,滾!別說你是什麽阿貓阿狗,就是京師程老板來了也沒空!
得知取消戲班表演,曹班主遺憾的直搖頭。還好周大土豪仗義,付了訂金。說好的啊,訂金不退。就衝著這個,敬周老板福壽安康,常來常往!
雖然大佬們來去匆匆,烏程新成立了勸農局,鬧出不小的動靜。這個局主管招商引資,拉人入夥的。
戰後的烏程人口大減,田園荒僻,叵需種田能手入駐墾荒。誰有機械化穿越大軍的趕緊應聘,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能吃的下,大片待墾良田都是你的。你過來啊!
當然,光吆喝不下本錢可不能行。勸農局頒布了巡撫大人恢複生產的政策,看著還是很得民心的:三年免賦稅,十年隻收一成稅。為了浙北恢複農業生產,得個好官聲,朱巡撫也是蠻拚的。
一方主政行不行,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為了補上烏程戰爭後勞動力短缺,優先招徠之前流離失所的人返鄉開墾。知府也放下臉麵,對外宣傳隻要你來,舉雙手雙腳歡迎。
另外出於補足人口缺口考慮,巡撫還令裁撤下來的漢軍部分就近安置於烏程。令從江浙、江西各地遷移民戶填充過來耕種烏程大片拋荒的田地。
一時之間烏程各地方人員雜處,烏煙瘴氣的。時不時鬧出械鬥的大場麵。無非是爭地不公一類的戲碼。為了應對這破爛局麵,知府不得不上報朱巡撫另外弄了個招墾局,專門負責調配移民們的空間布局。
沒辦法,天天出人命,有悖於移民墾荒的初衷。現在需要好好休養生息,把聚寶盆重新捧起來。
農事看天,趁著初春拿到官府賒購到的種子搶地盤,搶到占住就能分到田地,這好事哪裏去找!先到先得,搶到就是賺到。烏程這一處吳中寶地,經曆無數次的紛爭,緩慢的滑向正常軌跡。
好在朱巡撫給了知府一個勸農局公務員團隊編製,要不然知府大人隻能含淚抱石自沉太湖,去找槍船頭領潘天順嘮嗑,商量怎麽撈錢發餉銀了。
—
同治元年(1862)六至七月,頻繁移動的軍隊從皖南帶來霍亂病,本已極度虛弱的百姓染病後成批死亡。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軍敗退安吉、孝豐時,兩縣人口僅剩戰前的十分之一,土地全部荒蕪。
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實行招徠政策,豫鄂皖蘇和本省上八府人民蜂擁來安孝墾荒並定居。太平天國戰後的幸存者及其後裔稱為土著人,將之後的移民稱客民。
倒春寒,打哆嗦。
哀莫大於心死。就算天塌地陷,想活著第一要務還是得祭自己的五髒廟。民以食為天,沒有什麽比食物更大的課題。
心死的張問遠、毛學旺他們活過來了。也許是從每個周末太湖上破船做的望彌撒中間得到了新的力量。冬天終歸已經過去,春天已經來到。
在他們眼裏,春天不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望去像滿地野菜的青團子。沒錯,青團子還是比較頂餓的。就連三個跟頭把式都吃撐了,野菜放的有點量大。
班主看著光溜溜的蒸籠架,氣的直打鳴。操著一副周扒皮的腔調,連喊帶掃帚杆催著員工起來:吃也吃了,歇也歇了,起來接著唱,接著轉圈接著舞啊!可惜這頓雞飛狗跳沒有觀眾,隻有表演的一眾群演。
“魂迴來沒有?!趕緊的合上弦琴哪,祖宗。”班主扭頭又招惹張問遠。
春節、元宵多好的賺錢機會,這麽大把的機會,弦樂隊一把手老掉鏈子。今天不在狀態,明天魂不守舍的發呆,後天幹脆請假不知去哪裏鬼混……反正沒看到人影可不是出去鬼混!娛樂圈這點好風氣全讓他帶壞了。該大把撈金的時候消極怠工,你的敬業精神呢,職業操守呢,一個字,扣銀錢!啊不是,兩個字,扣錢!一個字班主真不好意思開口。都是文藝界的,講點口碑啥的,要臉麵的。
這個大年過的糟心。班主覺得自己的鼻子一直都歪著,上台演個醜角毫無壓力。那叫一個形神兼備!你看看班主上醜角那場麵,連麵癱的主家都笑了,咧著嘴流下了許多哈喇子,旁邊侍應的丫頭擦都來不及。
班主掬一把同情自己的眼淚。
鱷魚也不容易!班主肯定不是一條正經的鱷魚。他不會死亡翻滾這絕招,所以還算是比較仁慈。
這拉弦的祖宗突然開口來了句:“我想吃碗湯麵。”說實話,青團子吃的多了,腸胃有點燥。為了自己好,給它再來個馬殺雞。
這是蹬鼻子上臉是不是?班主就地爆炸了:“吃吃吃!一天就知道吃!不吃餓死你們!”
唉,得罪了衣食父母這買賣不太賺。打工人打工魂。好好打工吧。張問遠歇了一碗湯麵的心思,心裏還有點小快樂。
班主,你也嚐嚐帶隊當領導的苦。木秀於林,誰讓你多錢,小氣,嗜酒,易怒,還是個醜角呢?這不是,原形畢露了吧?讓你裝文化人。大家都是泥腿子出身,你非要當老板。我就安靜的做個陪襯,偶爾提點小要求。大家各得其所可好?
天國沒有戲子,誰唱戲誰挨哢嚓。有點工夫都用來操練殺人技,充足聖庫掙軍功。大家夥都是光腳板,哪有享福的命?來得及享點福的眾王們也活不過獻地圖的隨手一點。也就這些清妖坐擁天下,愛整這些文化娛樂活動。眾王們共享的天下和清妖治下有多少區別呢?張問遠迴答不出來,繼續抑鬱。
班主聽不到張問遠的心聲。要不然肯定會不喘氣噴他。這一天天閑的!神馬戲子?神特麽天國?自己啥人不尿一泡照照?有幾顆腦袋淨操心這些搭性命的破事!好好拉你的胡弦!埋汰人,不省心的玩意!
班主看見門外來人喜出望外。班主的快樂肯定不是來自於戲班這群讓他操心的貨。這幫貨,看一眼,心累;多看一眼,心煩;再看一眼?特麽毀滅吧!
進來的是富貴園戲班的大客人。這位大主顧,烏程本地的坐地戶。土生的。
這年頭烏程土生的比外來戶感覺都要少了。能在長毛大亂之後留下來的都是人品貴重,個個循規蹈矩,要麽幹脆鬼鬼祟祟。
班主露出他標誌性的黑黃後槽牙,恨不得尾巴根插上大尾巴搖幾下。他滿臉堆笑迎了上去。元宵節來請戲班出場的周生貴又雙叒叕進門了!財神爺!
每次周生貴來都有好消息。不是出場,就是出場……最差的,借用小旦出門一趟。反正賊不走空啊不是,盆滿缽滿到碗裏來。班主有種抓耳撓腮的衝動,先忍著。
今天周生貴上門有演出要求。大買賣。
知府、漕運官員們要招待巡撫大人親臨。那可不是得安排好!大凡有一分招待的不周到,上官責怪下來,衙門的正主們升官無望,下麵人升遷不成,連假賬說不定都要翻出三年前的來對上一對。前麵兩樣至少大夥兒還有條活路。窩裏割草誰敢惹上官查賬,幹死他全家,全族,捎帶祖墳都刨嘍!
烏程當官的一眾咬牙切齒,麵目可怕。後果很嚴重。
長毛殺光之後,很久一段時間空著的牢房最近人滿為患。大街上尋釁滋事,打鬥爭吵?如此惡行天理不容,抓!無故帶刀解釋不清兇器來源?意圖不軌有犯罪嫌疑,抓!……以至於眉目可憎,衣冠不整,或者隨地便溲?破壞市容市貌,抓!
沒聽說知府大人連看門的門房都打了招唿叉出去重新學一下禮儀。
攝於大人們的淫威,總算徹底把亡命之徒、流寇、乞丐甚至街溜子的根子搞絕了。有資格走上烏程大街的那都是衣冠楚楚,人模狗樣之輩。知府大人還特別說了要達到這樣的標準:隨便上去采訪一個路人,人人發言都可以登上《大清日報》這樣的水平。主打一個高素質。務必讓上峰知曉,烏程治下清正廉潔,安居樂業,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大亂後新生活幸福的光彩。
巡撫豈是這麽好騙的!
哪怕知府親自搖旗呐喊下場監督,磋磨衙門的當班差役們天天八個時辰在大街灑掃,烏程能成啥好相貌?差役們哪受過這種苦,暗地問候過多少次上官們八輩祖宗。巡撫心裏冷笑一聲。結果就悲劇了。知府大人連著知府以下都吃了掛落。
“人丁凋零,痛心疾首啊!當官要為百姓謀生計。眼見官倉中糧米充足,為何百姓麵有饑色?難道你們沒看見百姓衣不蔽體?多少房屋年久失修,牆塌屋漏的?”
知府心裏苦。我尼瑪,巡撫大人睜眼說瞎話。一路到衙門,轎簾子都沒掀起來一下。要我說路上看到的行人那都是紅光滿麵,衣冠禽獸的。哪有?哪有!哪有大人您說的那些人哪。有的話也早關起來,或者限製出門了!
烏程當官的隻敢在心裏大聲喊冤。他們都明白這麽個樸素的道理,官大一級壓死人。
所以放棄掙紮。
他們麻木的聽著上官的訓話,低頭接受上峰無微不至的關懷。用愛感天動地,爭取早日令烏程重新煥發生機,魚米充盈,膏腴滿地,便於搜刮啊不是,物華天寶。
大佬走了,沒帶走一片雲彩。籠罩在烏程府官員們頭上的是大片烏雲,遮天蔽日的那種。
巡撫大人視察團日程繁忙,何況又觸到一幹知府、漕運老爺們的黴頭,也就沒有然後了。什麽富貴園戲班精心準備的節目,滾!別說你是什麽阿貓阿狗,就是京師程老板來了也沒空!
得知取消戲班表演,曹班主遺憾的直搖頭。還好周大土豪仗義,付了訂金。說好的啊,訂金不退。就衝著這個,敬周老板福壽安康,常來常往!
雖然大佬們來去匆匆,烏程新成立了勸農局,鬧出不小的動靜。這個局主管招商引資,拉人入夥的。
戰後的烏程人口大減,田園荒僻,叵需種田能手入駐墾荒。誰有機械化穿越大軍的趕緊應聘,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能吃的下,大片待墾良田都是你的。你過來啊!
當然,光吆喝不下本錢可不能行。勸農局頒布了巡撫大人恢複生產的政策,看著還是很得民心的:三年免賦稅,十年隻收一成稅。為了浙北恢複農業生產,得個好官聲,朱巡撫也是蠻拚的。
一方主政行不行,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為了補上烏程戰爭後勞動力短缺,優先招徠之前流離失所的人返鄉開墾。知府也放下臉麵,對外宣傳隻要你來,舉雙手雙腳歡迎。
另外出於補足人口缺口考慮,巡撫還令裁撤下來的漢軍部分就近安置於烏程。令從江浙、江西各地遷移民戶填充過來耕種烏程大片拋荒的田地。
一時之間烏程各地方人員雜處,烏煙瘴氣的。時不時鬧出械鬥的大場麵。無非是爭地不公一類的戲碼。為了應對這破爛局麵,知府不得不上報朱巡撫另外弄了個招墾局,專門負責調配移民們的空間布局。
沒辦法,天天出人命,有悖於移民墾荒的初衷。現在需要好好休養生息,把聚寶盆重新捧起來。
農事看天,趁著初春拿到官府賒購到的種子搶地盤,搶到占住就能分到田地,這好事哪裏去找!先到先得,搶到就是賺到。烏程這一處吳中寶地,經曆無數次的紛爭,緩慢的滑向正常軌跡。
好在朱巡撫給了知府一個勸農局公務員團隊編製,要不然知府大人隻能含淚抱石自沉太湖,去找槍船頭領潘天順嘮嗑,商量怎麽撈錢發餉銀了。
—
同治元年(1862)六至七月,頻繁移動的軍隊從皖南帶來霍亂病,本已極度虛弱的百姓染病後成批死亡。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軍敗退安吉、孝豐時,兩縣人口僅剩戰前的十分之一,土地全部荒蕪。
同治五年(1866)清政府實行招徠政策,豫鄂皖蘇和本省上八府人民蜂擁來安孝墾荒並定居。太平天國戰後的幸存者及其後裔稱為土著人,將之後的移民稱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