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上草離離
被遺忘的角落:太平天國往事 作者:阿童木的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天半陰半晴。
初春的風還帶著淩冽的寒意。距離河岸數米遠,枯卷破敗又萌生新綠的蘆葦蕩深處,傳來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一隻破船猶豫片刻,最後還是鑽了出來。
說是一個船,也就一些破木板拚湊起來,勉強蓋了塊竹篾遮擋。
船尾撐篙的精瘦黑漢子小心的觀察著周邊風吹草動。船上餓的眼睛鼓起,太陽穴突出的六個小鬼,和一個病歪歪黑搓搓不起眼的漢子都半躺船板。一聲不吭,安靜如雞。
船頭的黑漢子大名毛學旺,安慶人,自小在倒扒獅子街魚龍混雜著長大。家境還好的時候,長輩見他聰明有急智,指望他上進光耀門楣,於是花錢送上私塾學了兩年多,會寫一手好字。
父親死後家道迅速敗落。母親受不了帶著最小的妹妹改嫁。兄弟三人相互幫扶著,偷偷學著水滸話本“阮氏三雄”稱唿自己“毛氏三傑”。那可是汗珠兒掉地摔八瓣,碼頭上打架鬥狠,扛包力工中也算的上當當響人物。水裏去得,火裏也去得。
太平軍攻破安慶,三兄弟本來就羨慕梁山好漢造反派們的瀟灑豪俠,一起都拜入上帝教。他們長得普通,穿得也普通,混在人堆不起眼。這多年的風雨,把他們淬煉成鋼。
兩個弟弟都在九江犧牲。伍長毛學旺當時還駐防安慶,得到消息的時候他紅了眼,仇恨拉滿,強烈要求百長動關係送他上前線。百長借口毛學旺武力和智謀都不足,沒有同意他的請戰,派他到天京去送信給百長自己童子營的親弟。
毛學旺一到天京就被留了下來不準返迴安慶,編進童子營裏帶隊練兵。雖然感謝百長迴護的恩情,毛學旺因為兄弟情深還是一門心思要想報仇的。
軍師說天父諭旨天國人人均平,讓童子營的孩子們在一起吃穿住行,學習行兵打仗,律法新政。郭百勝、張問遠、毛學旺等已經做了四年孩子王,收攏江南省童子營男童一百三十多人,一起在天京一個專門的訓練場教習武藝,還有幹王的新政。
天國搖搖欲墜,清妖已經團團圍住天京。忠王雖然打過幾場大小勝仗,畢竟難以挽迴已經倒塌半邊的局勢。如今新式火器也已經被黃毛禁運,局勢越發危急。
自從定都天京以來,諸事不順,這難道是命數?天道不彰啊!
張問遠曾經說過一則軼事。他新入太平軍時隨隊去搗毀鄉裏一座小廟宇,主持老和尚臨死說他殺念太熾,必有死劫。
老和尚死在天國兄弟刀下時倒是一臉的安寧,睜著的一雙渾濁眼睛最終沒有合上。
奇怪,毛學旺從沒有見過張問遠說的老和尚,卻好像又哪裏見過這麽一個老和尚,最近總會想起一雙沒有合上的眼睛。
啊呸!毛學旺輕聲往蘆葦叢裏吐了口嘴巴裏不多的唾沫,臉色發黑。
他至今想不明白,為什麽上帝的三個兒子殺來殺去?為什麽北王殺東王,天王沒有阻止?為什麽東王死了,天王又要殺死北王?為什麽翼王要出走……
書上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沒讀書的天國兄弟們也知道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難折斷的道理。
天王糊塗啊!
軍師提前讓他們把一百三十多個孩子分成五隊,分別從天京向各方轉移,保留天國香火。
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包夾下天京情勢惡劣至極。出了天京一路都是破敗的村莊,田間野火的灰燼,逃難的人群毫無目的如同雜草,遍布在多難的土地上。
戰亂這個噬人的惡魔,如同三九寒冬的北風籠罩江南大地,時時刻刻吞沒著無數生靈。
而後前方傳來更絕望的消息——天國兄妹們和清妖在平江開戰。
五隊人其中的趙永、張問遠、毛學旺、劉繼中這一隊已經出發來了忠王的根基蘇福省,退無可退。
前有戰場,後無歸處。
一八六三年十二月平江城被天國叛將們獻城投降,在逃難人群中得到消息的領隊帶著小鬼們隻得繞路逃離。趙永、劉繼中那一隊八人跑向鬆江方向,轉而向北。毛學旺這一隊八人逃往常熟不成,一路躲藏西去錫城。
軍師臨走給了毛學旺一份去年七月太平軍平江守城軍、師長通用的地圖,他丟了自己的飯碗也不敢弄丟這份地圖。這一路驚險無比,迴頭看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行錯走差一步萬劫不複。全靠地圖,天父庇佑!
也萬幸毛學旺有語言天賦,學講起吳儂腔調來似模似樣的。清妖也大多是湘人,不通吳語。他們就這樣七顛八倒的混過了多次險境。一行人風餐露宿,朝夕不保,經曆四個月的逃難,終於從江南這片港汊交錯之地中找到縫隙,暫時逃開了絕境。
前麵就是宜縣了!
多場戰火把江南富庶的村鎮燒的隻剩下殘垣斷壁,逃難路上他們一行人的小船疑點很多,兩個大人帶了六個小孩。這個組合異常的奇怪。
一個河道卡口,再次被一隊清妖攔住了。
“你們是做什麽的?”淮北怪腔怪調的官話,勉強能聽得懂。
毛學旺對付這樣的盤問駕輕就熟。先塞過去三百文銅錢。
“迴老爺話,咱就是個草台戲班子。這一群小孩都是這次班主買過來的,打算帶迴去戲園子。
“班主打算教他們學了唱戲,再到鬆江外埠頭上花花世界討賞錢。不巧碰到這場事。不怕老爺們笑話,看我們也沒個行頭,吃飯都沒食。求你們行個好,來年咱戲園發財了再遇上爺,一定孝敬各位……”
長辮子軍頭一看沒油水,滿臉的嫌棄和不耐煩,揮著手裏的馬鞭禿嚕:“窮鬼,滾滾滾哪!別擋著道!讓不讓別人走。”
“是是是,不能擋著軍爺們財神的路。小的滾!”
摸屍得的碎銀錢還剩下三錢,其他的財物一路上已經耗盡。這地界上就算有錢也難買到吃食。毛學旺打算要是這隊散兵遊勇實在不肯放行,那隻得拚著命亂拳輸出一通直接跑。講起水戰天國弟兄誰也不怵,在船上飛個幾拳幾腳,毛毛雨。何況還有兩根削尖一頭的毛竹,做備用的船篙在船艙裏。狗東西再來要這要那,戳他們上路。
過了這個卡口前麵可以進入太湖。天父保佑前麵的路順順當當!對的,最差的情況已經挺過去了。發燒的兩個小鬼等有了吃的一定也會好起來的。
毛學旺撐出一篙,心亂如麻。
誰會講究跑路的時候用什麽姿勢呢?把舌頭伸出三寸長也不會有人來多看你一眼,頂多當神經病。
無力、無錢、無糧、無人相幫。毛學旺覺得自己肺葉子上氣息不太穩定,前一陣還在想“天無絕人之路”,這一陣想的是毀滅。
大人孩子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最重要的是食物和藥品從哪來?人丁少不成氣候,路上也不能再打先鋒。他們偷過,強搶過,為了活下去!
他們就是天國餘孽,一旦暴露必然被處死。一息的機會必須牢牢抓住,這是生死之爭!
隻有活著,才有未來。
軍師說清妖和洋人簽了條約,這些昔日和天國兄弟相稱的黃毛洋槍隊槍口指著天國前線。忠王雖曾打敗過黃毛,卻也止步於租界。隻要租界在,雜毛的船和槍炮就會不停的送來繼續屠戮天國兄妹。
忠王無奈啊!
十二月平江十萬降軍被李狗下令屠殺。血流成河,天地嗚咽,一切都已無法挽迴。放話想要打死李狗的戈登並不為忠王說話,更不會為太平軍死難將士們張目,他在乎的隻是殺降敗壞了自己的“紳士”名望。
逃出來的人並不清楚發生的這些事情,活著的人群龍無首,也已經無法反抗。這一場波濤洶湧的大戰,必定和當年的闖王一樣結局。原本貧民兄妹們以為找到的光明黯淡下來,漸漸消散殆盡。“天下均平”?一場夢幻而已。
一片黑暗,無邊無涯。
禍亂中,張問遠,毛學旺這一隊人如同路邊的野草,不經意之間被滾滾的戰爭車輪碾壓到了路旁,既無人關心來看一眼,也引不起一點火星沫子,隻得默默的忍耐,靠著自己頑強生命力和可能存在的上天那一點憐憫——苟延殘喘,掙紮下去。
—
聖庫製度: 歸私財於公庫。從上而下分配衣食於個人。物質上人人均平。“凡一切殺妖取城,所得金寶綢帛寶物等項,不得私藏,盡繳歸天朝聖庫。”
史載同治元年(1862年)李鴻章請避禍上海的馮桂芬入幕掌管淮軍錢糧和軍務。馮對李說:“減賦財關係我桑梓者甚大。福星在上,千載一時,機無可失。”李鴻章因此上奏清政府,蘇州、鬆江二府減賦三分之一。
清廷戶部稅賦對蘇州、鬆江課以三鬥七升起,是全國的平均水平的十倍,比鎮江、常州高了三至五倍。攤丁入畝後,即使是中小地主在這種稅製下破產的大有人在。清朝江南的動亂局勢由此可見一斑。
天半陰半晴。
初春的風還帶著淩冽的寒意。距離河岸數米遠,枯卷破敗又萌生新綠的蘆葦蕩深處,傳來一陣悉悉索索的聲音。一隻破船猶豫片刻,最後還是鑽了出來。
說是一個船,也就一些破木板拚湊起來,勉強蓋了塊竹篾遮擋。
船尾撐篙的精瘦黑漢子小心的觀察著周邊風吹草動。船上餓的眼睛鼓起,太陽穴突出的六個小鬼,和一個病歪歪黑搓搓不起眼的漢子都半躺船板。一聲不吭,安靜如雞。
船頭的黑漢子大名毛學旺,安慶人,自小在倒扒獅子街魚龍混雜著長大。家境還好的時候,長輩見他聰明有急智,指望他上進光耀門楣,於是花錢送上私塾學了兩年多,會寫一手好字。
父親死後家道迅速敗落。母親受不了帶著最小的妹妹改嫁。兄弟三人相互幫扶著,偷偷學著水滸話本“阮氏三雄”稱唿自己“毛氏三傑”。那可是汗珠兒掉地摔八瓣,碼頭上打架鬥狠,扛包力工中也算的上當當響人物。水裏去得,火裏也去得。
太平軍攻破安慶,三兄弟本來就羨慕梁山好漢造反派們的瀟灑豪俠,一起都拜入上帝教。他們長得普通,穿得也普通,混在人堆不起眼。這多年的風雨,把他們淬煉成鋼。
兩個弟弟都在九江犧牲。伍長毛學旺當時還駐防安慶,得到消息的時候他紅了眼,仇恨拉滿,強烈要求百長動關係送他上前線。百長借口毛學旺武力和智謀都不足,沒有同意他的請戰,派他到天京去送信給百長自己童子營的親弟。
毛學旺一到天京就被留了下來不準返迴安慶,編進童子營裏帶隊練兵。雖然感謝百長迴護的恩情,毛學旺因為兄弟情深還是一門心思要想報仇的。
軍師說天父諭旨天國人人均平,讓童子營的孩子們在一起吃穿住行,學習行兵打仗,律法新政。郭百勝、張問遠、毛學旺等已經做了四年孩子王,收攏江南省童子營男童一百三十多人,一起在天京一個專門的訓練場教習武藝,還有幹王的新政。
天國搖搖欲墜,清妖已經團團圍住天京。忠王雖然打過幾場大小勝仗,畢竟難以挽迴已經倒塌半邊的局勢。如今新式火器也已經被黃毛禁運,局勢越發危急。
自從定都天京以來,諸事不順,這難道是命數?天道不彰啊!
張問遠曾經說過一則軼事。他新入太平軍時隨隊去搗毀鄉裏一座小廟宇,主持老和尚臨死說他殺念太熾,必有死劫。
老和尚死在天國兄弟刀下時倒是一臉的安寧,睜著的一雙渾濁眼睛最終沒有合上。
奇怪,毛學旺從沒有見過張問遠說的老和尚,卻好像又哪裏見過這麽一個老和尚,最近總會想起一雙沒有合上的眼睛。
啊呸!毛學旺輕聲往蘆葦叢裏吐了口嘴巴裏不多的唾沫,臉色發黑。
他至今想不明白,為什麽上帝的三個兒子殺來殺去?為什麽北王殺東王,天王沒有阻止?為什麽東王死了,天王又要殺死北王?為什麽翼王要出走……
書上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沒讀書的天國兄弟們也知道一根筷子易折斷,一把筷子難折斷的道理。
天王糊塗啊!
軍師提前讓他們把一百三十多個孩子分成五隊,分別從天京向各方轉移,保留天國香火。
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包夾下天京情勢惡劣至極。出了天京一路都是破敗的村莊,田間野火的灰燼,逃難的人群毫無目的如同雜草,遍布在多難的土地上。
戰亂這個噬人的惡魔,如同三九寒冬的北風籠罩江南大地,時時刻刻吞沒著無數生靈。
而後前方傳來更絕望的消息——天國兄妹們和清妖在平江開戰。
五隊人其中的趙永、張問遠、毛學旺、劉繼中這一隊已經出發來了忠王的根基蘇福省,退無可退。
前有戰場,後無歸處。
一八六三年十二月平江城被天國叛將們獻城投降,在逃難人群中得到消息的領隊帶著小鬼們隻得繞路逃離。趙永、劉繼中那一隊八人跑向鬆江方向,轉而向北。毛學旺這一隊八人逃往常熟不成,一路躲藏西去錫城。
軍師臨走給了毛學旺一份去年七月太平軍平江守城軍、師長通用的地圖,他丟了自己的飯碗也不敢弄丟這份地圖。這一路驚險無比,迴頭看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行錯走差一步萬劫不複。全靠地圖,天父庇佑!
也萬幸毛學旺有語言天賦,學講起吳儂腔調來似模似樣的。清妖也大多是湘人,不通吳語。他們就這樣七顛八倒的混過了多次險境。一行人風餐露宿,朝夕不保,經曆四個月的逃難,終於從江南這片港汊交錯之地中找到縫隙,暫時逃開了絕境。
前麵就是宜縣了!
多場戰火把江南富庶的村鎮燒的隻剩下殘垣斷壁,逃難路上他們一行人的小船疑點很多,兩個大人帶了六個小孩。這個組合異常的奇怪。
一個河道卡口,再次被一隊清妖攔住了。
“你們是做什麽的?”淮北怪腔怪調的官話,勉強能聽得懂。
毛學旺對付這樣的盤問駕輕就熟。先塞過去三百文銅錢。
“迴老爺話,咱就是個草台戲班子。這一群小孩都是這次班主買過來的,打算帶迴去戲園子。
“班主打算教他們學了唱戲,再到鬆江外埠頭上花花世界討賞錢。不巧碰到這場事。不怕老爺們笑話,看我們也沒個行頭,吃飯都沒食。求你們行個好,來年咱戲園發財了再遇上爺,一定孝敬各位……”
長辮子軍頭一看沒油水,滿臉的嫌棄和不耐煩,揮著手裏的馬鞭禿嚕:“窮鬼,滾滾滾哪!別擋著道!讓不讓別人走。”
“是是是,不能擋著軍爺們財神的路。小的滾!”
摸屍得的碎銀錢還剩下三錢,其他的財物一路上已經耗盡。這地界上就算有錢也難買到吃食。毛學旺打算要是這隊散兵遊勇實在不肯放行,那隻得拚著命亂拳輸出一通直接跑。講起水戰天國弟兄誰也不怵,在船上飛個幾拳幾腳,毛毛雨。何況還有兩根削尖一頭的毛竹,做備用的船篙在船艙裏。狗東西再來要這要那,戳他們上路。
過了這個卡口前麵可以進入太湖。天父保佑前麵的路順順當當!對的,最差的情況已經挺過去了。發燒的兩個小鬼等有了吃的一定也會好起來的。
毛學旺撐出一篙,心亂如麻。
誰會講究跑路的時候用什麽姿勢呢?把舌頭伸出三寸長也不會有人來多看你一眼,頂多當神經病。
無力、無錢、無糧、無人相幫。毛學旺覺得自己肺葉子上氣息不太穩定,前一陣還在想“天無絕人之路”,這一陣想的是毀滅。
大人孩子已經到了強弩之末。最重要的是食物和藥品從哪來?人丁少不成氣候,路上也不能再打先鋒。他們偷過,強搶過,為了活下去!
他們就是天國餘孽,一旦暴露必然被處死。一息的機會必須牢牢抓住,這是生死之爭!
隻有活著,才有未來。
軍師說清妖和洋人簽了條約,這些昔日和天國兄弟相稱的黃毛洋槍隊槍口指著天國前線。忠王雖曾打敗過黃毛,卻也止步於租界。隻要租界在,雜毛的船和槍炮就會不停的送來繼續屠戮天國兄妹。
忠王無奈啊!
十二月平江十萬降軍被李狗下令屠殺。血流成河,天地嗚咽,一切都已無法挽迴。放話想要打死李狗的戈登並不為忠王說話,更不會為太平軍死難將士們張目,他在乎的隻是殺降敗壞了自己的“紳士”名望。
逃出來的人並不清楚發生的這些事情,活著的人群龍無首,也已經無法反抗。這一場波濤洶湧的大戰,必定和當年的闖王一樣結局。原本貧民兄妹們以為找到的光明黯淡下來,漸漸消散殆盡。“天下均平”?一場夢幻而已。
一片黑暗,無邊無涯。
禍亂中,張問遠,毛學旺這一隊人如同路邊的野草,不經意之間被滾滾的戰爭車輪碾壓到了路旁,既無人關心來看一眼,也引不起一點火星沫子,隻得默默的忍耐,靠著自己頑強生命力和可能存在的上天那一點憐憫——苟延殘喘,掙紮下去。
—
聖庫製度: 歸私財於公庫。從上而下分配衣食於個人。物質上人人均平。“凡一切殺妖取城,所得金寶綢帛寶物等項,不得私藏,盡繳歸天朝聖庫。”
史載同治元年(1862年)李鴻章請避禍上海的馮桂芬入幕掌管淮軍錢糧和軍務。馮對李說:“減賦財關係我桑梓者甚大。福星在上,千載一時,機無可失。”李鴻章因此上奏清政府,蘇州、鬆江二府減賦三分之一。
清廷戶部稅賦對蘇州、鬆江課以三鬥七升起,是全國的平均水平的十倍,比鎮江、常州高了三至五倍。攤丁入畝後,即使是中小地主在這種稅製下破產的大有人在。清朝江南的動亂局勢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