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燈大師的四位徒弟漁、樵、耕、讀,在華山論劍後,肩負著為明教培養戰馬、助力抗元大業的重任,踏上了尋找理想馬莊選址的征程。
他們深知,一個合適的選址對於馬莊的發展至關重要,不僅要考慮馬匹的生長環境,還要兼顧與明教的聯絡以及未來的戰略布局。
他們首先將目光投向了大漠附近。這裏廣袤無垠,水草豐美,是天然的牧場,非常適合馬匹的生長和繁衍。然而,大漠地區環境複雜,氣候惡劣,時常有風沙肆虐,而且當地的部落勢力錯綜複雜,想要在這裏立足並非易事。
經過一番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他們最終選定了一處位於大漠邊緣的山穀。這裏背山麵水,水源充足,牧草茂盛,而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非常適合建立馬莊。但他們很快發現,這片山穀早已被當地的一個小部落占據。
為了獲得這片土地的使用權,漁、樵、耕、讀四人親自前往部落,與部落首領進行談判。部落首領起初對他們的到來充滿警惕,認為他們是來搶奪資源的。經過一番耐心的解釋和溝通,首領了解到他們建立馬莊是為了抗擊元朝,保護百姓,態度逐漸緩和。
但首領提出,他們必須幫助部落解決一個長期困擾他們的問題 —— 附近的山賊時常騷擾部落,搶奪財物和牲畜。
漁、樵、耕、讀四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們憑借著高強的武藝和智慧,製定了周密的計劃,成功擊退了山賊,保護了部落的安全。部落首領對他們感激不已,最終同意將山穀租借給他們建立馬莊。
解決了選址問題後,接下來就是購買馬匹。他們深知,要培養出優秀的戰馬,必須要有優良的馬種。於是,他們踏上了千裏尋馬的征程。
他們一路向北,來到了草原地區。這裏是馬的故鄉,有著各種各樣的馬種。但優質的馬種價格昂貴,而且當地的馬販子們對他們這些外來者充滿警惕,不願意輕易出售好馬。
漁、樵、耕、讀四人並沒有氣餒,他們在草原上四處打聽,尋找願意合作的馬販子。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於找到了一位開明的馬販子。這位馬販子被他們的誠意和抗元的決心所打動,願意以合理的價格出售一些優質的馬種給他們。
然而,在運輸馬匹的過程中,他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草原到馬莊的路途遙遠,而且沿途環境複雜,時常有野獸出沒。為了確保馬匹的安全,他們日夜兼程,輪流守護。在一次遭遇狼群襲擊時,他們毫不畏懼,施展出各自的武藝,與狼群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最終成功擊退了狼群,保護了馬匹。
馬莊建立起來後,如何培養馬匹成為了擺在他們麵前的一大難題。雖然他們都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但對於專業的馬匹養殖技術卻知之甚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四處尋找懂馬的人請教。他們拜訪了當地的牧民、獸醫,甚至還請教了一些江湖中的馴馬高手。在他們的努力下,逐漸掌握了馬匹的飼養、繁殖、訓練等技術。
然而,馬匹的養殖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有一次,馬莊裏突然爆發了一場疫病,許多馬匹都感染了疾病,生命垂危。漁、樵、耕、讀四人心急如焚,他們四處尋找治療疫病的方法。
他們查閱了大量的醫書,請教了無數的獸醫,最終在一位隱居的老獸醫的幫助下,找到了治療疫病的藥方。他們親自為患病的馬匹熬藥、喂藥,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控製住了疫病,拯救了馬莊裏的馬匹。
隨著馬莊的發展,馬匹的數量越來越多,如何建立銷售渠道,將馬匹輸送給明教,成為了他們麵臨的又一個問題。
他們首先與明教取得聯係,商討輸送戰馬的事宜。明教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和認可,並派專人與他們對接。
然而,在運輸戰馬的過程中,他們又遇到了元朝軍隊的盤查和阻撓。元朝軍隊對民間的馬匹管控非常嚴格,他們懷疑馬莊與明教有勾結,時常對運輸馬匹的隊伍進行檢查和刁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漁、樵、耕、讀四人與明教的情報人員合作,製定了周密的運輸計劃。他們選擇了一些隱蔽的路線,避開元朝軍隊的盤查。同時,他們還在運輸隊伍中安排了一些武藝高強的鏢師,以防萬一。合作的鏢局當然是順豐鏢局,經濟實惠又是自己人。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將一批批優質的戰馬輸送給了明教。這些戰馬成為了明教騎兵軍隊的重要力量,為抗元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漁、樵、耕、讀四人的努力下,馬莊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明教的重要後勤保障基地。他們的故事在江湖中傳頌,激勵著更多的人加入到抗元的隊伍中來。而馬莊也將繼續為明教輸送更多的戰馬,為推翻元朝的統治,恢複漢人江山而努力奮鬥。
華山論劍之後,郭靖與傅斯年肩負著明教的使命,踏入江湖。他們一路行走,秉持著明教 “行善去惡,救濟扶貧,抗擊元朝” 的宗旨,每到一處,都留下了行俠仗義的佳話。
一日,他們來到一座小鎮,隻見鎮中百姓麵帶愁容,街道上冷冷清清。經過打聽,原來是一夥惡霸占據了鎮上的礦山,強迫百姓為他們挖礦,稍有不從便拳腳相加。郭靖聽後,怒目圓睜:“朗朗乾坤,豈容這些惡徒橫行!”
傅斯年也點頭表示讚同:“二哥,這些人竟然如此對待這些百姓,咱們要為百姓討迴公道,還要把這個礦脈給接收了才行,這個礦山是鐵礦山,對於以後咱們打造兵器和盔甲很有幫助啊。”
郭靖迴道,“三弟,你說的有道理。那我們先解決了這些惡霸,然後派人與礦主進行交接才行,不然容易產生麻煩。”
傅斯年與郭靖商量出來對策後,就安心去吃了個飯,養精蓄銳,以備後續行動。
當晚,郭靖與傅斯年潛入惡霸的老巢。郭靖施展降龍十八掌,剛猛的掌力將惡霸們打得落花流水。傅斯年則施展出深厚的內力及神乎其技的劍法,將那些負隅頑抗的惡霸一一製服。百姓們得知惡霸被除,紛紛歡唿雀躍,對郭靖和傅斯年感恩戴德。
在清理惡霸據點時,傅斯年十分細心,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他在惡霸首領的密室中,發現了一些信件和賬本。
經過仔細查看,這些信件和賬本上記錄著惡霸與礦山主王翔勾結的證據,包括如何欺壓普通百姓、賄賂當地官員以維持他們的惡行。傅斯年心中一凜,原來這一切的背後竟還有人操控。
第二日,郭靖與傅斯年決定去找礦山主王翔,洽談轉讓開采權與歸屬權的問題。他們來到王翔的府邸,隻見府邸豪華氣派,與小鎮的破敗形成鮮明對比。王翔得知他們的來意後,坐在太師椅上,翹著二郎腿,臉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哼,你們說轉讓就轉讓?這礦山可是我的命根子,我憑什麽給你們?” 王翔冷冷地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狡黠。
傅斯年不慌不忙,從懷中掏出那些信件和賬本,扔在桌上:“王老爺,您先看看這些東西再說。”
王翔拿起信件和賬本,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但他仍強裝鎮定:“這…… 這能說明什麽?不過是些偽造的東西罷了。”
郭靖向前一步,身上散發著一股威嚴的氣勢:“王翔,你與惡霸勾結,欺壓百姓,犯下諸多罪行。今日若不答應轉讓礦山,我們定不會善罷甘休。”
王翔心中一驚,他沒想到郭靖和傅斯年竟如此強硬。但他仍不甘心就此放棄,開始拖延時間:“就算這些是真的,那又如何?這礦山是我多年的心血,豈是你們說拿走就拿走的?”
傅斯年見狀,知道王翔不會輕易就範。他給郭靖使了個眼色,兩人同時運氣,身上散發出強大的內力。王翔隻感覺一股無形的壓力撲麵而來,讓他幾乎喘不過氣。
“王老爺,我們明教行事一向是為了正義。” 傅斯年嚴肅地說道,“如今你若不配合,我們明教眾多弟子也不會袖手旁觀。”
王翔心中一震,他雖沒與明教正麵打過交道,但也聽聞過明教的威名。想到明教龐大的勢力,他心中不禁有些害怕。但他仍試圖掙紮:“你們…… 你們這是強取豪奪!”
郭靖冷哼一聲:“強取豪奪?你勾結惡霸,殘害百姓的時候,可曾想過今日?”
王翔看著眼前的兩人,知道自己今日恐怕難以逃脫。他心中暗自盤算,若是不答應,自己不僅保不住礦山,還可能有性命之憂。但就這麽輕易地把礦山交出去,他又心有不甘。
就在王翔猶豫不決時,傅斯年繼續說道:“王老爺,我們也不為難你。隻要你答應轉讓礦山,並且低價出售你在此地的相關產業,我們可以保證你的身家安全,讓你去其他地方重新開始。否則,你沒了那些惡霸手下,恐怕日後會被人打劫報複。”
王翔心中一緊,他深知傅斯年所言不虛。自己平日裏作惡多端,若是沒了勢力庇護,確實很容易遭到報複。權衡再三,他終於鬆口:“好吧,我答應轉讓。但你們一定要遵守承諾。”
就這樣,王翔以低價把礦山及相關產業轉讓給了明教。傅斯年等人派明教的人接收了這些產業,不僅為百姓除去了惡霸,還獲得了一筆可觀的財富。百姓們得知此事後,對明教更是感恩戴德,明教的名聲也在當地更加響亮。
處理完礦山的事情後,礦山還是需要由當地村民們進行挖掘。明教的教眾們不擅長這個,不過肯定不會像之前的惡霸們一樣的。
對於礦工的待遇如下:每天礦山都可以提供午餐一頓飯,然後工資每個月給到兩錢(2000文,古代每個月有1500文可以用於正常生活一個月,每周還能吃到一頓葷菜的價格。)每日工作四個時辰,上午1.5個時辰,下午1.5個時辰,畢竟是體力活,工作時間不宜過長。
當這個情況頒布之後,當地百姓都爭相報名,畢竟當了明教的礦工,還能受到明教的庇佑,大家都爭相報名。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線提升,當地的縣令因為政績突出,也快速升遷了。
此事很快在江湖中傳開,人們紛紛傳頌著明教的俠義之舉,許多品德高尚的有誌之士聽聞後,紛紛前來投奔。
在招攬人才的過程中,郭靖和傅斯年十分注重對方的品德。他們深知,隻有品德高尚之人,才能真正踐行明教的宗旨。
一日,明教駐地來了一位自稱秦帥的男子。此人一表人才,身姿挺拔,舉手投足間盡顯不凡氣質。他向明教弟子表明來意,稱自己聽聞明教宗旨,欽佩郭靖與傅斯年的為人,特來投靠,願為抗元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郭靖得知此事後,親自出麵接待。在交談中,秦帥侃侃而談,不僅對武學見解獨到,還對兵法謀略、詩詞歌賦等頗有研究,展現出學富五車、文武雙全的風采。郭靖心中暗自欣喜,覺得明教又將增添一員得力幹將。
“秦壯士如此才華橫溢,若能加入我明教,實乃我教之幸。” 郭靖真誠地說道。秦帥連忙拱手致謝:“郭教主過獎了,能為明教效力,是我夢寐以求之事。”
然而,傅斯年卻沒有被秦帥的表象所迷惑。他深知人心難測,在這亂世之中,更要謹慎對待每一個前來投靠的人。於是,他暗中派了幾名精明的明教弟子,去調查秦帥的過往。
幾日後,調查的弟子歸來,向傅斯年和郭靖匯報了秦帥的真實情況。原來,秦帥雖武功高強、才學過人,但人品卻極為不堪。他曾憑借自己的武功,強占民女,讓那女子一家痛苦不堪;還多次強搶當地富豪善人的錢財,肆意揮霍在青樓之中,行為極其惡劣。
傅斯年得知此事後,眉頭緊鎖,他找到郭靖,將調查結果如實相告。郭靖聽後,一臉震驚與憤怒:“竟有此事!虧我還以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險些被他蒙騙。”
傅斯年與郭靖商議後,決定立刻拒絕秦帥的加入請求。他們再次召見秦帥,秦帥以為自己即將成為明教一員,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
“秦壯士,我們經過一番考慮,覺得你可能不太適合加入我明教。” 郭靖嚴肅地說道。秦帥聞言,臉色驟變:“郭教主,這是為何?我一心為明教,難道是我哪裏做得不夠好?”
他們深知,一個合適的選址對於馬莊的發展至關重要,不僅要考慮馬匹的生長環境,還要兼顧與明教的聯絡以及未來的戰略布局。
他們首先將目光投向了大漠附近。這裏廣袤無垠,水草豐美,是天然的牧場,非常適合馬匹的生長和繁衍。然而,大漠地區環境複雜,氣候惡劣,時常有風沙肆虐,而且當地的部落勢力錯綜複雜,想要在這裏立足並非易事。
經過一番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他們最終選定了一處位於大漠邊緣的山穀。這裏背山麵水,水源充足,牧草茂盛,而且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非常適合建立馬莊。但他們很快發現,這片山穀早已被當地的一個小部落占據。
為了獲得這片土地的使用權,漁、樵、耕、讀四人親自前往部落,與部落首領進行談判。部落首領起初對他們的到來充滿警惕,認為他們是來搶奪資源的。經過一番耐心的解釋和溝通,首領了解到他們建立馬莊是為了抗擊元朝,保護百姓,態度逐漸緩和。
但首領提出,他們必須幫助部落解決一個長期困擾他們的問題 —— 附近的山賊時常騷擾部落,搶奪財物和牲畜。
漁、樵、耕、讀四人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們憑借著高強的武藝和智慧,製定了周密的計劃,成功擊退了山賊,保護了部落的安全。部落首領對他們感激不已,最終同意將山穀租借給他們建立馬莊。
解決了選址問題後,接下來就是購買馬匹。他們深知,要培養出優秀的戰馬,必須要有優良的馬種。於是,他們踏上了千裏尋馬的征程。
他們一路向北,來到了草原地區。這裏是馬的故鄉,有著各種各樣的馬種。但優質的馬種價格昂貴,而且當地的馬販子們對他們這些外來者充滿警惕,不願意輕易出售好馬。
漁、樵、耕、讀四人並沒有氣餒,他們在草原上四處打聽,尋找願意合作的馬販子。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於找到了一位開明的馬販子。這位馬販子被他們的誠意和抗元的決心所打動,願意以合理的價格出售一些優質的馬種給他們。
然而,在運輸馬匹的過程中,他們又遇到了新的問題。草原到馬莊的路途遙遠,而且沿途環境複雜,時常有野獸出沒。為了確保馬匹的安全,他們日夜兼程,輪流守護。在一次遭遇狼群襲擊時,他們毫不畏懼,施展出各自的武藝,與狼群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最終成功擊退了狼群,保護了馬匹。
馬莊建立起來後,如何培養馬匹成為了擺在他們麵前的一大難題。雖然他們都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但對於專業的馬匹養殖技術卻知之甚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四處尋找懂馬的人請教。他們拜訪了當地的牧民、獸醫,甚至還請教了一些江湖中的馴馬高手。在他們的努力下,逐漸掌握了馬匹的飼養、繁殖、訓練等技術。
然而,馬匹的養殖過程並非一帆風順。
有一次,馬莊裏突然爆發了一場疫病,許多馬匹都感染了疾病,生命垂危。漁、樵、耕、讀四人心急如焚,他們四處尋找治療疫病的方法。
他們查閱了大量的醫書,請教了無數的獸醫,最終在一位隱居的老獸醫的幫助下,找到了治療疫病的藥方。他們親自為患病的馬匹熬藥、喂藥,經過一番努力,終於控製住了疫病,拯救了馬莊裏的馬匹。
隨著馬莊的發展,馬匹的數量越來越多,如何建立銷售渠道,將馬匹輸送給明教,成為了他們麵臨的又一個問題。
他們首先與明教取得聯係,商討輸送戰馬的事宜。明教對他們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支持和認可,並派專人與他們對接。
然而,在運輸戰馬的過程中,他們又遇到了元朝軍隊的盤查和阻撓。元朝軍隊對民間的馬匹管控非常嚴格,他們懷疑馬莊與明教有勾結,時常對運輸馬匹的隊伍進行檢查和刁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漁、樵、耕、讀四人與明教的情報人員合作,製定了周密的運輸計劃。他們選擇了一些隱蔽的路線,避開元朝軍隊的盤查。同時,他們還在運輸隊伍中安排了一些武藝高強的鏢師,以防萬一。合作的鏢局當然是順豐鏢局,經濟實惠又是自己人。
經過一番努力,他們終於成功地將一批批優質的戰馬輸送給了明教。這些戰馬成為了明教騎兵軍隊的重要力量,為抗元大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漁、樵、耕、讀四人的努力下,馬莊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了明教的重要後勤保障基地。他們的故事在江湖中傳頌,激勵著更多的人加入到抗元的隊伍中來。而馬莊也將繼續為明教輸送更多的戰馬,為推翻元朝的統治,恢複漢人江山而努力奮鬥。
華山論劍之後,郭靖與傅斯年肩負著明教的使命,踏入江湖。他們一路行走,秉持著明教 “行善去惡,救濟扶貧,抗擊元朝” 的宗旨,每到一處,都留下了行俠仗義的佳話。
一日,他們來到一座小鎮,隻見鎮中百姓麵帶愁容,街道上冷冷清清。經過打聽,原來是一夥惡霸占據了鎮上的礦山,強迫百姓為他們挖礦,稍有不從便拳腳相加。郭靖聽後,怒目圓睜:“朗朗乾坤,豈容這些惡徒橫行!”
傅斯年也點頭表示讚同:“二哥,這些人竟然如此對待這些百姓,咱們要為百姓討迴公道,還要把這個礦脈給接收了才行,這個礦山是鐵礦山,對於以後咱們打造兵器和盔甲很有幫助啊。”
郭靖迴道,“三弟,你說的有道理。那我們先解決了這些惡霸,然後派人與礦主進行交接才行,不然容易產生麻煩。”
傅斯年與郭靖商量出來對策後,就安心去吃了個飯,養精蓄銳,以備後續行動。
當晚,郭靖與傅斯年潛入惡霸的老巢。郭靖施展降龍十八掌,剛猛的掌力將惡霸們打得落花流水。傅斯年則施展出深厚的內力及神乎其技的劍法,將那些負隅頑抗的惡霸一一製服。百姓們得知惡霸被除,紛紛歡唿雀躍,對郭靖和傅斯年感恩戴德。
在清理惡霸據點時,傅斯年十分細心,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他在惡霸首領的密室中,發現了一些信件和賬本。
經過仔細查看,這些信件和賬本上記錄著惡霸與礦山主王翔勾結的證據,包括如何欺壓普通百姓、賄賂當地官員以維持他們的惡行。傅斯年心中一凜,原來這一切的背後竟還有人操控。
第二日,郭靖與傅斯年決定去找礦山主王翔,洽談轉讓開采權與歸屬權的問題。他們來到王翔的府邸,隻見府邸豪華氣派,與小鎮的破敗形成鮮明對比。王翔得知他們的來意後,坐在太師椅上,翹著二郎腿,臉上露出不屑的神情。
“哼,你們說轉讓就轉讓?這礦山可是我的命根子,我憑什麽給你們?” 王翔冷冷地說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狡黠。
傅斯年不慌不忙,從懷中掏出那些信件和賬本,扔在桌上:“王老爺,您先看看這些東西再說。”
王翔拿起信件和賬本,臉色瞬間變得煞白。但他仍強裝鎮定:“這…… 這能說明什麽?不過是些偽造的東西罷了。”
郭靖向前一步,身上散發著一股威嚴的氣勢:“王翔,你與惡霸勾結,欺壓百姓,犯下諸多罪行。今日若不答應轉讓礦山,我們定不會善罷甘休。”
王翔心中一驚,他沒想到郭靖和傅斯年竟如此強硬。但他仍不甘心就此放棄,開始拖延時間:“就算這些是真的,那又如何?這礦山是我多年的心血,豈是你們說拿走就拿走的?”
傅斯年見狀,知道王翔不會輕易就範。他給郭靖使了個眼色,兩人同時運氣,身上散發出強大的內力。王翔隻感覺一股無形的壓力撲麵而來,讓他幾乎喘不過氣。
“王老爺,我們明教行事一向是為了正義。” 傅斯年嚴肅地說道,“如今你若不配合,我們明教眾多弟子也不會袖手旁觀。”
王翔心中一震,他雖沒與明教正麵打過交道,但也聽聞過明教的威名。想到明教龐大的勢力,他心中不禁有些害怕。但他仍試圖掙紮:“你們…… 你們這是強取豪奪!”
郭靖冷哼一聲:“強取豪奪?你勾結惡霸,殘害百姓的時候,可曾想過今日?”
王翔看著眼前的兩人,知道自己今日恐怕難以逃脫。他心中暗自盤算,若是不答應,自己不僅保不住礦山,還可能有性命之憂。但就這麽輕易地把礦山交出去,他又心有不甘。
就在王翔猶豫不決時,傅斯年繼續說道:“王老爺,我們也不為難你。隻要你答應轉讓礦山,並且低價出售你在此地的相關產業,我們可以保證你的身家安全,讓你去其他地方重新開始。否則,你沒了那些惡霸手下,恐怕日後會被人打劫報複。”
王翔心中一緊,他深知傅斯年所言不虛。自己平日裏作惡多端,若是沒了勢力庇護,確實很容易遭到報複。權衡再三,他終於鬆口:“好吧,我答應轉讓。但你們一定要遵守承諾。”
就這樣,王翔以低價把礦山及相關產業轉讓給了明教。傅斯年等人派明教的人接收了這些產業,不僅為百姓除去了惡霸,還獲得了一筆可觀的財富。百姓們得知此事後,對明教更是感恩戴德,明教的名聲也在當地更加響亮。
處理完礦山的事情後,礦山還是需要由當地村民們進行挖掘。明教的教眾們不擅長這個,不過肯定不會像之前的惡霸們一樣的。
對於礦工的待遇如下:每天礦山都可以提供午餐一頓飯,然後工資每個月給到兩錢(2000文,古代每個月有1500文可以用於正常生活一個月,每周還能吃到一頓葷菜的價格。)每日工作四個時辰,上午1.5個時辰,下午1.5個時辰,畢竟是體力活,工作時間不宜過長。
當這個情況頒布之後,當地百姓都爭相報名,畢竟當了明教的礦工,還能受到明教的庇佑,大家都爭相報名。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線提升,當地的縣令因為政績突出,也快速升遷了。
此事很快在江湖中傳開,人們紛紛傳頌著明教的俠義之舉,許多品德高尚的有誌之士聽聞後,紛紛前來投奔。
在招攬人才的過程中,郭靖和傅斯年十分注重對方的品德。他們深知,隻有品德高尚之人,才能真正踐行明教的宗旨。
一日,明教駐地來了一位自稱秦帥的男子。此人一表人才,身姿挺拔,舉手投足間盡顯不凡氣質。他向明教弟子表明來意,稱自己聽聞明教宗旨,欽佩郭靖與傅斯年的為人,特來投靠,願為抗元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郭靖得知此事後,親自出麵接待。在交談中,秦帥侃侃而談,不僅對武學見解獨到,還對兵法謀略、詩詞歌賦等頗有研究,展現出學富五車、文武雙全的風采。郭靖心中暗自欣喜,覺得明教又將增添一員得力幹將。
“秦壯士如此才華橫溢,若能加入我明教,實乃我教之幸。” 郭靖真誠地說道。秦帥連忙拱手致謝:“郭教主過獎了,能為明教效力,是我夢寐以求之事。”
然而,傅斯年卻沒有被秦帥的表象所迷惑。他深知人心難測,在這亂世之中,更要謹慎對待每一個前來投靠的人。於是,他暗中派了幾名精明的明教弟子,去調查秦帥的過往。
幾日後,調查的弟子歸來,向傅斯年和郭靖匯報了秦帥的真實情況。原來,秦帥雖武功高強、才學過人,但人品卻極為不堪。他曾憑借自己的武功,強占民女,讓那女子一家痛苦不堪;還多次強搶當地富豪善人的錢財,肆意揮霍在青樓之中,行為極其惡劣。
傅斯年得知此事後,眉頭緊鎖,他找到郭靖,將調查結果如實相告。郭靖聽後,一臉震驚與憤怒:“竟有此事!虧我還以為他是個難得的人才,險些被他蒙騙。”
傅斯年與郭靖商議後,決定立刻拒絕秦帥的加入請求。他們再次召見秦帥,秦帥以為自己即將成為明教一員,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笑容。
“秦壯士,我們經過一番考慮,覺得你可能不太適合加入我明教。” 郭靖嚴肅地說道。秦帥聞言,臉色驟變:“郭教主,這是為何?我一心為明教,難道是我哪裏做得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