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好事多磨。就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之際,一個意外的問題出現了:


    有人反映村裏的自來水水質變差了!


    “這可不是小事!”


    周國宏立即重視起來。


    立即組織人手檢查水源和管網。


    果然發現了問題:因為最近村裏發展快,用水量大增,原來的供水係統已經不堪重負。


    “必須盡快升級供水係統!”


    周國宏說。


    但這需要大量資金。


    正發愁時,縣裏突然來了個好消息:要在全縣推廣“農村安全飲水工程”,有專項資金支持!


    立即著手準備申請材料。很快,村裏的供水升級改造項目就獲批了。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改造期間,村民的飲水怎麽保證?


    “可以分片區進行。”


    周國宏說,“這樣不會影響太多人。同時,也可以用水車臨時供水。”


    很快,供水改造工程就啟動了。


    工人們夜以繼日地工作,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改造。


    正在這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消息傳來:縣裏準備在全縣推廣電氣化!每個村都要實現照明電氣化、生活電氣化和生產電氣化!


    “這是好事啊!”


    大家都很興奮。


    但周國宏知道:電氣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立即召集村幹部開會,商量電氣化的事。


    有人說先解決照明問題,保證每家每戶都有電燈。


    有人說要推廣電器使用,提高生活質量。


    還有人建議發展電力灌溉。


    “大家的想法都很好。咱們可以分步實施,循序漸進。”


    立即著手準備方案。很快,一個“農村電氣化三步走”計劃就出爐了:


    第一步,解決照明問題,保證每家每戶都有穩定的電力供應。


    第二步,推廣家用電器,提高生活質量。


    這個方案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支持。但問題又來了:資金從哪來?設備哪裏買?


    “這樣吧,”


    周國宏說,“咱們可以申請縣裏的電氣化專項資金。同時,也可以通過集體產業的收益,支持這個項目。”


    很快,電氣化工程就啟動了。


    第一階段主要是改造線路,保證供電穩定。這項工作進展順利,不到一個月就基本完成了。


    第二階段是推廣家用電器。


    村裏鼓勵每家每戶購買電視機、電風扇等家電,並給予一定的補貼。


    第三階段是發展電力農業。


    村裏引進了電動水泵、電動脫粒機等現代農業設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電氣化工程的推進,明顯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條件。


    晚上,家家戶戶亮起了電燈,不少人家還添置了電視機和電冰箱。


    農田裏,電動水泵取代了人力抽水,電動脫粒機代替了傳統脫粒,勞動強度大大降低。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電費負擔加重了!


    “現在用電是方便了,但電費也蹭蹭往上漲啊!”


    村民們開始發愁。


    周國宏想了想:“要不咱們試試發展小型水電?”


    原來村裏的小水庫,有一定的落差,完全可以用來發電。


    雖然發電量不大,但可以部分滿足村裏的用電需求。


    立即請來水電專家評估。


    專家們實地考察後認為:這個想法很可行!水庫的水量和落差,足以支持一個小型水電站。


    但建水電站需要專業技術,投資不小。


    “這樣吧,”


    周國宏提議,“咱們可以申請縣裏的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同時,也可以通過村集體和村民共同投資的方式,籌集部分資金。”


    經過村民大會討論,最終通過了這個方案:由村集體出資60%,村民自願投資40%,共同建設小型水電站。


    工程很快就啟動了。


    在專業團隊的指導下,水電站的主體工程不到兩個月就完工了。


    第一次發電的那天,全村人都來見證。


    當電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村裏的電網時,大家都歡唿起來。


    “想不到咱們村還能發電!”


    老人們感歎道。


    水電站建成後,村裏的電費負擔明顯減輕。


    而且由於是清潔能源,還獲得了上級的表彰和獎勵。


    眼看著村裏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周國宏卻沒有停下腳步。


    “老陳,你說咱們村下一步該做什麽?”


    一天晚上,周國宏又向老陳請教。


    老陳想了想:“我看可以搞點文化建設。現在村裏經濟上去了,但精神生活還是比較單調。要是能豐富一下文化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全麵發展。”


    周國宏點點頭:“說得對!咱們得好好規劃一下村裏的文化事業。”


    立即召集村幹部開會,商量文化建設的事。大家七嘴八輿,各抒己見。


    有人說要建個文化禮堂,方便大家看戲看電影。


    有人說要成立文藝隊,自己排練節目娛樂大家。


    還有人建議辦個圖書室,提供閱讀場所。


    立即著手準備方案。


    很快,一個“鄉村文化振興計劃”就出爐了:


    首先,在村中心建設文化禮堂,作為村民文化活動的中心。


    其次,成立文藝隊和讀書會等群眾組織,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最後,定期舉辦文化活動,如戲曲表演、電影放映、圖書交流等。


    這個方案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支持。


    但問題又來了:誰來組織這些活動?經費從哪來?


    “這樣吧,”


    周國宏提議,“咱們可以申請縣裏的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同時,也可以通過村集體產業的收益,支持文化活動。”


    很快,文化振興計劃就開始實施了。


    首先是文化禮堂的建設,這是一個大工程。


    村裏選了村中心的一塊地,設計了一個既實用又美觀的文化禮堂。


    它不但有戲台和觀眾席,還有閱覽室和活動室。


    工程啟動後,村民們積極參與,有的出力,有的出材料,大家齊心協力,不到三個月就把文化禮堂建好了。


    文化禮堂落成的那天,村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慶典。


    縣裏的領導也來參加,對村裏的變化讚不絕口。


    文化禮堂建好後,各種文化活動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戲曲隊每周末都有演出,吸引了周邊村莊的觀眾。


    讀書會定期舉辦閱讀分享,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養。


    電影放映成了村裏的常規活動,每周至少放映一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80:我帶著狼崽子尋獵大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淵博之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淵博之主並收藏重生80:我帶著狼崽子尋獵大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