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建議引起了激烈討論。


    有人支持,認為這樣能增加收益;也有人擔憂,認為宰殺和銷售環節太複雜,風險大。


    最終,達成了折中方案:第一批豬,80%賣給肉聯廠,按整頭豬交易;20%自己宰殺,在村裏和周邊集市銷售鮮肉,試水終端市場。


    賣給肉聯廠的豬,雖然價格稍低,但一次性交易,簡單省事;自己宰殺銷售的部分,雖然麻煩一些,但利潤確實更高,而且還建立了直接麵對消費者的銷售渠道。


    年底結算時,合作社不僅收迴了全部投資,還淨賺了1.5萬元!


    按照事先約定的分配方式,這些利潤有80%按投資比例分給了社員,20%留作合作社的發展資金。


    “沒想到真的賺錢了!”


    李大牛拿著自己那份紅利,眼睛都笑彎了,“我投了500元,現在分了近400元,這才半年啊!”


    確實,以當時的標準,這已經是相當可觀的收益了。


    一個普通農民一年的純收入也就幾百元,而參與合作社的村民,僅僅半年就獲得了可觀的額外收入。


    第二年,合作社決定擴大規模,從最初的200頭增加到500頭。


    更多的村民看到了第一年的成功,紛紛申請加入,投資額很快就超過了5萬元。


    在新一輪的發展中,合作社引進了更先進的養殖技術。


    比如,改進豬舍設計,提高通風和保溫性能;優化飼料配方,增加特定營養素;完善防疫係統,降低疾病風險。


    這些措施進一步提高了養殖效率和豬的健康狀況。


    同時,合作社也開始探索更多元化的銷售渠道。


    除了繼續與肉聯廠合作外,還嚐試與城裏的大型餐飲企業簽訂直供協議,以更高的價格供應特定標準的豬肉。


    此外,合作社還開始嚐試簡單的肉製品加工,比如臘肉、香腸等,增加產品附加值。


    到了第二年底,合作社的收益再創新高,每100元投資的年迴報率達到了驚人的80%!這在當時的農村,簡直是一個奇跡。


    養豬合作社的成功,不僅給參與的村民帶來了可觀的收入,還帶動了村裏其他產業的發展。


    比如,為了配合養豬業,有村民開始專門種植飼料作物;米廠的副產品有了穩定的銷路;甚至有人開始嚐試養豬的上下遊產業,如飼料加工、有機肥料生產等。


    更重要的是,這種合作共贏的模式,改變了村民的思維方式。


    過去,大家都是各自為戰,很少有合作意識;現在,村民們開始理解團結合作的力量,也更願意嚐試新事物,接受新思想。


    周國宏看著村裏的這些變化,心裏充滿了成就感。


    養豬合作社的故事很快傳到了周邊村莊,甚至驚動了縣裏的領導。縣長親自來村裏考察,對合作社的運作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要在全縣推廣這種“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


    這無疑是對周國宏工作的極大肯定。


    但他並沒有滿足於現狀,而是繼續思考著村裏的長遠發展。


    能不能把合作社的模式延伸到其他領域?能不能進一步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能不能把分散的小生產組織起來,形成更大的產業鏈?


    村裏的養豬合作社已經步入正軌,不少村民都嚐到了甜頭。


    借著這股發展的熱潮,周國宏開始思考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就在這時,一個意外的事件打破了村裏的平靜。


    這天早上,周國宏剛到村委會,就見到一群人圍在門口,吵吵嚷嚷的。


    “怎麽了?這麽早就有事?”


    周國宏問道。


    老陳擠過人群,焦急地說:“周總,出大事了!村北山坡那塊地,挖出幾口老棺材!”


    “什麽?棺材?”


    周國宏吃了一驚。


    原來,村北的山坡地是村裏去年規劃的果園用地。


    前天開始,村民們按計劃去平整土地,準備春季種果樹。


    誰知道挖著挖著,竟然挖出了幾口老棺材!


    消息一傳開,全村人都炸了鍋。


    有人說是古墓,有人說是亂葬崗,更有人說那是日本鬼子的墳,總之說什麽的都有。


    一時間,謠言四起,人心惶惶。


    “走,我去看看!”


    周國宏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帶著幾個村幹部前往現場。


    到了現場,隻見一大群村民圍在那裏,指指點點。


    土坑裏露出了幾口破舊的棺材,有的已經腐朽,有的還算完好。棺材外形古樸,顯然年代不短了。


    “誰知道這是什麽來曆?”


    周國宏問道。


    村裏的老人們紛紛搖頭。


    有人說:“這山坡以前是荒地,最少幾十年沒人動過了。誰知道下麵埋了什麽?”


    “會不會是古墓?裏麵有寶貝?”


    有年輕人興奮地猜測。


    “胡說八道!”


    老支書劉根生嗬斥道,“那是祖先的安息之地,豈能亂猜亂想!”


    現場一片嘈雜,眾說紛紜。


    周國宏示意大家安靜:“別急著下結論。這事關重大,我們得慎重處理。先暫停挖掘工作,我立即向縣裏報告,請專業人員來鑒定。”


    周國宏當即騎自行車趕往縣城,向文物部門和民政部門報告了情況。


    縣文物局的專家當天下午就帶隊來到了村裏,對出土的棺材進行了初步鑒定。


    “根據棺材的形製和周圍出土的一些隨葬品,這應該是清代中期的普通墓葬,距今約一百五十年左右。”


    專家說,“沒有特殊的曆史文物價值,不屬於文物保護範圍。”


    這個結論讓村民們鬆了一口氣,但也引發了新的問題:既然不是文物,那這些棺材該怎麽處理?是就地重新掩埋,還是遷移到別處?


    “按照規定,非文物的老墳墓,應該由當地政府協調處理。”


    縣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解釋道,“如果能找到死者的後人,最好由後人來處理;如果找不到,可以由村集體組織遷移安葬。”


    問題是,這些棺材埋在地下至少一百多年了,哪裏還找得到後人?


    更何況,這片地已經規劃為村裏的果園,關係到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周國宏思考再三,決定召開村民大會,共同商議解決方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80:我帶著狼崽子尋獵大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淵博之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淵博之主並收藏重生80:我帶著狼崽子尋獵大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