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剪不斷的親情
重生80:我帶著狼崽子尋獵大山 作者:淵博之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國宏讓人在每塊界石上都刻上了標記,還拍了照片,記錄在村委會的檔案裏。
這樣,即使將來界石再被水衝走,也有據可查。
“還有一件事,”
周國宏接著說,“咱們村的水田多年來都有邊界糾紛,一到雨季就容易起爭執。我建議修一條溝,既能防止雨水衝毀田埂,又能明確各家地界。村裏出些磚石,大家出工出力,一起把事情辦了,行不?”
李老四和謝老二對視一眼,都點了頭。他們雖然平時不對付,但對於能保護自家地界的提議,都是支持的。
就這樣,在周國宏的組織下,村民們一起動手,沿著田地的界限修築了一條排水溝。
這條溝不算大,但起到了雙重作用:一是排水防衝刷,二是明確地界。
水田爭議的解決,看似簡單,卻體現了周國宏的智慧:他沒有簡單地評判誰對誰錯,而是迴歸到事實本身,用客觀記錄和集體智慧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停留在解決當前的糾紛,而是著眼於長遠,通過修建排水溝,從根本上預防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這種“治本”而非僅僅“治標”的思路,在當時的農村還很少見。
大多數幹部麵對類似的糾紛,往往隻是簡單地給出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而不去考慮如何從根本上消除矛盾的源頭。
修排水溝的做法很快在村裏產生了示範效應。
其他幾個經常有邊界糾紛的地塊,村民們也主動要求修築類似的排水溝。
一時間,全村竟然掀起了一股修溝熱潮。
周國宏順勢而為,將這項工作納入村裏的農田基本建設計劃中。
他還進一步提出,不僅要修溝明界,還要整理田塊,把原來不規則的小塊田地,盡可能整合成規則的大塊,既方便耕種,又減少界限糾紛。
這一提議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支持。
經過一個冬天的努力,村裏的農田麵貌煥然一新:溝渠縱橫有序,田塊規整劃一,不僅解決了邊界糾紛,還提高了耕種效率和防洪能力。
縣裏看到這一成果,專門來人考察,隨後將這種模式推廣到全縣。
周國宏也因此受到了表彰,被評為“農田建設先進個人”。
八月的一個清晨,周國宏剛走進村委會,就看見一個陌生的老人坐在門外的石凳上。
老人約莫七十歲上下,穿著樸素但整潔的藍布衣裳,背有些駝,手裏拄著一根光滑的拐杖,神情疲憊卻又倔強。
“大爺,您找誰啊?”
周國宏禮貌地問道。
老人抬起頭,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絲希望:“你是周國宏吧?我看你像。我找馬家興。”
周國宏一愣:“馬家興?村裏是有個姓馬的,叫馬得福,不過沒聽說有馬家興啊。”
“那就對了,馬得福就是馬家興。”老人歎了口氣,“我是他爹,馬長生。”
周國宏驚訝不已。
馬得福在村裏已經住了二十多年,早已融入村子,成了當地人。
他為人老實,勤勞肯幹,平時也不怎麽提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大家都以為他是個無親無故的孤老頭。
“大爺,您別著急,我這就去叫馬大叔來。”
周國宏扶老人進屋坐下,給他倒了杯水,然後趕緊去馬得福家。
馬得福住在村西頭一間小瓦房裏,平時靠做些零工和種點菜地為生。
周國宏到時,他正在院子裏劈柴。
“馬大叔,有人找你!”
周國宏喊道。
馬得福抬頭看了看,臉上沒什麽表情:“誰找我?”
“是你爹,馬長生。”
馬得福的斧頭差點掉在地上,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他……他怎麽找來了?”
周國宏察覺到事情不簡單:“馬大叔,有什麽麻煩盡管說,咱們都是一個村的,好商量。”
馬得福放下斧頭,長歎一聲:“事情說來話長……算了,我跟你去見見他吧。”
迴到村委會,馬得福一見到老人,表情就變得複雜起來。
“爹……您怎麽來了?”
馬得福的聲音有些發抖。
“興兒,爹找你找得好苦啊!”
老人激動地拉住馬得福的手,“你為什麽不迴家?娘去世了,家裏就剩我一個老頭子……”
馬得福低下頭,不敢看老人的眼睛:“爹,我……我不能迴去。”
“為什麽?當年的事都過去二十多年了,早就沒人追究了!”
周國宏聽出了門道:“馬大叔,有什麽難言之隱嗎?需要我迴避嗎?”
馬得福搖搖頭:“不用,遲早都是要說的。”他深吸一口氣,“其實我的真名叫馬家興,不是馬得福。二十多年前,我在老家犯了事,怕被抓就逃到這裏,改了名字。”
“犯了什麽事?”
周國宏追問。
“打傷了人。”
馬得福聲音低沉,“那時我在鄉裏的食堂做飯,有個幹部仗著權勢,總是欺負我,罵我做的飯難吃。有一次,我忍不住和他爭執,一氣之下用鏟子打了他。後來聽說他傷得不輕,我怕坐牢,就連夜逃跑了。”
老人插嘴道:“那事早就完了!那個幹部沒幾天就好了,後來他還被撤了職。鎮上的人找了你幾年,也都放棄了。現在都過去這麽久了,誰還記得啊?”
周國宏看出馬得福心裏的掙紮,輕聲問道:“馬大叔,這麽多年,你就沒想過迴去看看?”
馬得福的眼圈紅了:“想,做夢都想。可我害怕,怕一迴去就會被抓起來。我在這裏好不容易安頓下來,有了新的生活……”
老人聽了,眼淚撲簌簌地落下來:“興兒啊,你娘走的時候,一直念叨著要見你最後一麵。我答應過她,一定要找到你,把你帶迴去……”
馬得福再也控製不住,淚如雨下:“爹,對不起,我是個不孝的兒子……”
周國宏看著這對闊別多年的父子,他決定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馬大叔,我幫你打聽打聽那邊的情況吧。如果真的沒事了,你也該迴去看看。這麽多年不見,你爹能找到這裏,實屬不易啊。”
這樣,即使將來界石再被水衝走,也有據可查。
“還有一件事,”
周國宏接著說,“咱們村的水田多年來都有邊界糾紛,一到雨季就容易起爭執。我建議修一條溝,既能防止雨水衝毀田埂,又能明確各家地界。村裏出些磚石,大家出工出力,一起把事情辦了,行不?”
李老四和謝老二對視一眼,都點了頭。他們雖然平時不對付,但對於能保護自家地界的提議,都是支持的。
就這樣,在周國宏的組織下,村民們一起動手,沿著田地的界限修築了一條排水溝。
這條溝不算大,但起到了雙重作用:一是排水防衝刷,二是明確地界。
水田爭議的解決,看似簡單,卻體現了周國宏的智慧:他沒有簡單地評判誰對誰錯,而是迴歸到事實本身,用客觀記錄和集體智慧解決問題。
更重要的是,他沒有停留在解決當前的糾紛,而是著眼於長遠,通過修建排水溝,從根本上預防類似問題的再次發生。
這種“治本”而非僅僅“治標”的思路,在當時的農村還很少見。
大多數幹部麵對類似的糾紛,往往隻是簡單地給出一個暫時的解決方案,而不去考慮如何從根本上消除矛盾的源頭。
修排水溝的做法很快在村裏產生了示範效應。
其他幾個經常有邊界糾紛的地塊,村民們也主動要求修築類似的排水溝。
一時間,全村竟然掀起了一股修溝熱潮。
周國宏順勢而為,將這項工作納入村裏的農田基本建設計劃中。
他還進一步提出,不僅要修溝明界,還要整理田塊,把原來不規則的小塊田地,盡可能整合成規則的大塊,既方便耕種,又減少界限糾紛。
這一提議得到了村民的普遍支持。
經過一個冬天的努力,村裏的農田麵貌煥然一新:溝渠縱橫有序,田塊規整劃一,不僅解決了邊界糾紛,還提高了耕種效率和防洪能力。
縣裏看到這一成果,專門來人考察,隨後將這種模式推廣到全縣。
周國宏也因此受到了表彰,被評為“農田建設先進個人”。
八月的一個清晨,周國宏剛走進村委會,就看見一個陌生的老人坐在門外的石凳上。
老人約莫七十歲上下,穿著樸素但整潔的藍布衣裳,背有些駝,手裏拄著一根光滑的拐杖,神情疲憊卻又倔強。
“大爺,您找誰啊?”
周國宏禮貌地問道。
老人抬起頭,渾濁的眼睛裏閃過一絲希望:“你是周國宏吧?我看你像。我找馬家興。”
周國宏一愣:“馬家興?村裏是有個姓馬的,叫馬得福,不過沒聽說有馬家興啊。”
“那就對了,馬得福就是馬家興。”老人歎了口氣,“我是他爹,馬長生。”
周國宏驚訝不已。
馬得福在村裏已經住了二十多年,早已融入村子,成了當地人。
他為人老實,勤勞肯幹,平時也不怎麽提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大家都以為他是個無親無故的孤老頭。
“大爺,您別著急,我這就去叫馬大叔來。”
周國宏扶老人進屋坐下,給他倒了杯水,然後趕緊去馬得福家。
馬得福住在村西頭一間小瓦房裏,平時靠做些零工和種點菜地為生。
周國宏到時,他正在院子裏劈柴。
“馬大叔,有人找你!”
周國宏喊道。
馬得福抬頭看了看,臉上沒什麽表情:“誰找我?”
“是你爹,馬長生。”
馬得福的斧頭差點掉在地上,臉色一下子變得慘白:“他……他怎麽找來了?”
周國宏察覺到事情不簡單:“馬大叔,有什麽麻煩盡管說,咱們都是一個村的,好商量。”
馬得福放下斧頭,長歎一聲:“事情說來話長……算了,我跟你去見見他吧。”
迴到村委會,馬得福一見到老人,表情就變得複雜起來。
“爹……您怎麽來了?”
馬得福的聲音有些發抖。
“興兒,爹找你找得好苦啊!”
老人激動地拉住馬得福的手,“你為什麽不迴家?娘去世了,家裏就剩我一個老頭子……”
馬得福低下頭,不敢看老人的眼睛:“爹,我……我不能迴去。”
“為什麽?當年的事都過去二十多年了,早就沒人追究了!”
周國宏聽出了門道:“馬大叔,有什麽難言之隱嗎?需要我迴避嗎?”
馬得福搖搖頭:“不用,遲早都是要說的。”他深吸一口氣,“其實我的真名叫馬家興,不是馬得福。二十多年前,我在老家犯了事,怕被抓就逃到這裏,改了名字。”
“犯了什麽事?”
周國宏追問。
“打傷了人。”
馬得福聲音低沉,“那時我在鄉裏的食堂做飯,有個幹部仗著權勢,總是欺負我,罵我做的飯難吃。有一次,我忍不住和他爭執,一氣之下用鏟子打了他。後來聽說他傷得不輕,我怕坐牢,就連夜逃跑了。”
老人插嘴道:“那事早就完了!那個幹部沒幾天就好了,後來他還被撤了職。鎮上的人找了你幾年,也都放棄了。現在都過去這麽久了,誰還記得啊?”
周國宏看出馬得福心裏的掙紮,輕聲問道:“馬大叔,這麽多年,你就沒想過迴去看看?”
馬得福的眼圈紅了:“想,做夢都想。可我害怕,怕一迴去就會被抓起來。我在這裏好不容易安頓下來,有了新的生活……”
老人聽了,眼淚撲簌簌地落下來:“興兒啊,你娘走的時候,一直念叨著要見你最後一麵。我答應過她,一定要找到你,把你帶迴去……”
馬得福再也控製不住,淚如雨下:“爹,對不起,我是個不孝的兒子……”
周國宏看著這對闊別多年的父子,他決定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
“馬大叔,我幫你打聽打聽那邊的情況吧。如果真的沒事了,你也該迴去看看。這麽多年不見,你爹能找到這裏,實屬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