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維漢被鮑乾清輕鬆偷襲,搞得一時反應不過來,有些接不上話,顯得很被動。
鮑乾清並沒有繼續揶揄湯維漢,他帶上花鏡翻開記事本。
“我向湯書記和大家做一個關於省府管理民政廳的情況說明。”
鮑乾清說得心平氣和,不帶任何情緒。
他懂得拿捏分寸。
討論不是爭論也不是辯論。
討論就是好好商量,不陰陽怪氣也不急赤白臉。
麵對湯維漢的咄咄逼人,鮑乾清選擇鬥而不破。
所謂的鬥而不破的策略,就是要表現出,有理、有利、有節。
有理,即自衛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即勝利原則,不鬥則已,鬥則必勝,不搞無把握的鬥爭。
有節,是指休戰原則,絕不無止境地鬥下去,要有節製,圍三缺一,給對方留有退路。
盟友和敵人經常會隨外部環境改變而改變。
昨天是盟友,今天可能成為敵人。今天是敵人,明天也可能還會成為盟友。
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把路走死。
“這陣子民政廳出了不少事,社會上議論紛紛,組織內也是傳言四起。我雖然不主管民政廳,但作為省府主管領導,我不會推卸自己身上的責任。因此我和省府的主要領導,不但多次要求周善財同誌強化管理自查自糾,而且也親自到民政廳及其下屬單位進行走訪調研……”
鮑乾清開始詳細講述他多次約談周善財,親自下令審計審查民政廳的資金和物資賬目,並組織民政廳退休老同誌座談,還設立了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
從他的講話看,鮑乾清無非是想讓大家都了解,他並沒有護著民政廳,反而使用了多種嚴厲手段審查,以此說明他心懷坦蕩,問心無愧。
湯維護耐著性子聽著,心中逐漸急躁。
如果任由鮑乾清洗白自己,這家夥就會從疑似周善財和林翔的保護傘,變成了大公無私的典範。
想要把鮑乾清批倒批臭的計劃就會落空。
不能再讓鮑乾清表演下去了,湯維漢再次打斷他的發言。
“既然乾清同誌主動講了,那我和英傑同誌也給你交個底。對周善財這個人,我們已經觀察了一個階段。這個人思想品質很成問題,不但和犯罪分子林翔走得很近,兩人還私下裏結拜兄弟,完全喪失了基本原則。”
湯維漢又用紅藍鉛筆敲著桌子,加重自己說話的分量。
“我的問題是,你既然已經調查了一段時間,那麽,周善財對林翔的犯罪事實到底掌握了多少,比如倉儲基地失火案和物資倒賣案,他作為一把手,難道就一點也不知情?”
湯維漢立正把周善財作為突破口,想要讓鮑乾清再次陷入被動。
鮑乾清當然很快就明白了湯維漢的用意。
“維漢同誌,你的意思是不是說,周善財和林翔是一夥的,所以才會在林翔即將暴露時把他停職的?從我調查的結果看,絕對不是這樣的。如果你有疑問,可以讓英傑同誌開展更嚴厲的調查。不要認為周善財是我的老部下就有所顧忌,在大是大非麵前,我是不徇私情的。”
鮑乾清很幹脆地挑明了湯維漢隱藏的潛台詞。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
流言來自似是而非的猜測,但隻要把事實攤開在桌子上,反而會讓流言戛然而止。
湯維漢似笑非笑地發起新一輪攻勢:
“乾清同誌如果再早幾年不徇私情就好了,民政廳也不會積累出這麽多問題,也不會搞到震驚全國的地步……”
他的意思是說,正是因為周善財和鮑乾清存在私情,所以周善財才敢為所欲為,監督機製在周善財麵前不起作用。
但是他的語速慢,節奏連接不緊,說的內容有些含糊,沒有給鮑乾清沉重打擊。
鮑乾清抓住這個缺陷,迅速搶斷發言,輸出自己的觀點,把話題重新帶迴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所以,我也認為民政廳出了問題,我有領導責任,有了錯就必須承認,不認賬是不行的。二十年前周善財就是我的下屬,我也不能不承認,我們之間的私交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因為這一層關係才讓我放鬆了監管,給民政廳帶來了後遺症,想到這些,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
鮑乾清如此主動承擔責任,又讓湯維漢措手不及。
湯維漢原本以為鮑乾清為了個人形象,百般抵賴不肯承認過錯。如果這樣的話,湯維漢就可以繼續上綱上線批評鮑乾清。
沒想到鮑乾清沒按湯維漢的劇本演,可以不惜名聲受損也幹淨利索地承認錯誤。
“關於這一點,我願意在班子會上作出深刻的檢查,也希望同誌們不留情麵地對我進行批評。我特別提出一個建議,鑒於周善財涉嫌重大違紀問題,他已經不適宜再做民政廳一把手,應該將此人堅決地撤下來。”
鮑乾清揮了揮手,頗有大義滅親的決絕和果斷。
他非常完美地帶給常委們一種印象,他是敢作敢當的好領導。
湯維漢當然不能允許鮑乾清搶迴主動權,又一次強行打斷他的絲滑輸出。
“我們先討論民政廳暴露的整體問題,人事問題以後再議。”
湯維漢知道再不清晰表達自己的意圖,鮑乾清還能閃轉騰挪,常委們也無從認清現在的局勢。
“民政廳的問題讓人痛心,必須徹底反省。治重病需要猛藥,今天咱們不能一團和氣了。乾清同誌,你濫用權力任人唯親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周善財之流的進入領導崗位,給人民帶來多麽大的危害,而你的情況可以說是相當危險,已經走到懸崖上了。”
湯維漢板著臉用鉛筆再次敲擊桌麵。
湯維漢的話猶如一顆炸彈,在會議室轟然炸響。
參會的人大多都錯愕地看向湯維漢。
誰不知道湯維漢和鮑乾清是盟友關係,而且還是鮑歸湯隨的結構。
今天湯維漢怎麽會和鮑乾清翻臉,說出這麽重的話?
鮑乾清並沒有繼續揶揄湯維漢,他帶上花鏡翻開記事本。
“我向湯書記和大家做一個關於省府管理民政廳的情況說明。”
鮑乾清說得心平氣和,不帶任何情緒。
他懂得拿捏分寸。
討論不是爭論也不是辯論。
討論就是好好商量,不陰陽怪氣也不急赤白臉。
麵對湯維漢的咄咄逼人,鮑乾清選擇鬥而不破。
所謂的鬥而不破的策略,就是要表現出,有理、有利、有節。
有理,即自衛原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即勝利原則,不鬥則已,鬥則必勝,不搞無把握的鬥爭。
有節,是指休戰原則,絕不無止境地鬥下去,要有節製,圍三缺一,給對方留有退路。
盟友和敵人經常會隨外部環境改變而改變。
昨天是盟友,今天可能成為敵人。今天是敵人,明天也可能還會成為盟友。
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把路走死。
“這陣子民政廳出了不少事,社會上議論紛紛,組織內也是傳言四起。我雖然不主管民政廳,但作為省府主管領導,我不會推卸自己身上的責任。因此我和省府的主要領導,不但多次要求周善財同誌強化管理自查自糾,而且也親自到民政廳及其下屬單位進行走訪調研……”
鮑乾清開始詳細講述他多次約談周善財,親自下令審計審查民政廳的資金和物資賬目,並組織民政廳退休老同誌座談,還設立了舉報電話和舉報信箱。
從他的講話看,鮑乾清無非是想讓大家都了解,他並沒有護著民政廳,反而使用了多種嚴厲手段審查,以此說明他心懷坦蕩,問心無愧。
湯維護耐著性子聽著,心中逐漸急躁。
如果任由鮑乾清洗白自己,這家夥就會從疑似周善財和林翔的保護傘,變成了大公無私的典範。
想要把鮑乾清批倒批臭的計劃就會落空。
不能再讓鮑乾清表演下去了,湯維漢再次打斷他的發言。
“既然乾清同誌主動講了,那我和英傑同誌也給你交個底。對周善財這個人,我們已經觀察了一個階段。這個人思想品質很成問題,不但和犯罪分子林翔走得很近,兩人還私下裏結拜兄弟,完全喪失了基本原則。”
湯維漢又用紅藍鉛筆敲著桌子,加重自己說話的分量。
“我的問題是,你既然已經調查了一段時間,那麽,周善財對林翔的犯罪事實到底掌握了多少,比如倉儲基地失火案和物資倒賣案,他作為一把手,難道就一點也不知情?”
湯維漢立正把周善財作為突破口,想要讓鮑乾清再次陷入被動。
鮑乾清當然很快就明白了湯維漢的用意。
“維漢同誌,你的意思是不是說,周善財和林翔是一夥的,所以才會在林翔即將暴露時把他停職的?從我調查的結果看,絕對不是這樣的。如果你有疑問,可以讓英傑同誌開展更嚴厲的調查。不要認為周善財是我的老部下就有所顧忌,在大是大非麵前,我是不徇私情的。”
鮑乾清很幹脆地挑明了湯維漢隱藏的潛台詞。
很多時候就是這樣。
流言來自似是而非的猜測,但隻要把事實攤開在桌子上,反而會讓流言戛然而止。
湯維漢似笑非笑地發起新一輪攻勢:
“乾清同誌如果再早幾年不徇私情就好了,民政廳也不會積累出這麽多問題,也不會搞到震驚全國的地步……”
他的意思是說,正是因為周善財和鮑乾清存在私情,所以周善財才敢為所欲為,監督機製在周善財麵前不起作用。
但是他的語速慢,節奏連接不緊,說的內容有些含糊,沒有給鮑乾清沉重打擊。
鮑乾清抓住這個缺陷,迅速搶斷發言,輸出自己的觀點,把話題重新帶迴對自己有利的方向。
“所以,我也認為民政廳出了問題,我有領導責任,有了錯就必須承認,不認賬是不行的。二十年前周善財就是我的下屬,我也不能不承認,我們之間的私交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因為這一層關係才讓我放鬆了監管,給民政廳帶來了後遺症,想到這些,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
鮑乾清如此主動承擔責任,又讓湯維漢措手不及。
湯維漢原本以為鮑乾清為了個人形象,百般抵賴不肯承認過錯。如果這樣的話,湯維漢就可以繼續上綱上線批評鮑乾清。
沒想到鮑乾清沒按湯維漢的劇本演,可以不惜名聲受損也幹淨利索地承認錯誤。
“關於這一點,我願意在班子會上作出深刻的檢查,也希望同誌們不留情麵地對我進行批評。我特別提出一個建議,鑒於周善財涉嫌重大違紀問題,他已經不適宜再做民政廳一把手,應該將此人堅決地撤下來。”
鮑乾清揮了揮手,頗有大義滅親的決絕和果斷。
他非常完美地帶給常委們一種印象,他是敢作敢當的好領導。
湯維漢當然不能允許鮑乾清搶迴主動權,又一次強行打斷他的絲滑輸出。
“我們先討論民政廳暴露的整體問題,人事問題以後再議。”
湯維漢知道再不清晰表達自己的意圖,鮑乾清還能閃轉騰挪,常委們也無從認清現在的局勢。
“民政廳的問題讓人痛心,必須徹底反省。治重病需要猛藥,今天咱們不能一團和氣了。乾清同誌,你濫用權力任人唯親已經是公開的秘密了。周善財之流的進入領導崗位,給人民帶來多麽大的危害,而你的情況可以說是相當危險,已經走到懸崖上了。”
湯維漢板著臉用鉛筆再次敲擊桌麵。
湯維漢的話猶如一顆炸彈,在會議室轟然炸響。
參會的人大多都錯愕地看向湯維漢。
誰不知道湯維漢和鮑乾清是盟友關係,而且還是鮑歸湯隨的結構。
今天湯維漢怎麽會和鮑乾清翻臉,說出這麽重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