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天色尚呈魚肚白,薄霧如輕紗般籠罩著長安城。


    蘇遠楓身著一襲深藍色錦袍,其上雲紋以金線細細勾勒,於微光中似有流轉。他緊隨蘇遠承的步伐,一同朝著那莊嚴肅穆、飛簷翹角的未央宮大殿走去,即將踏入權力交織的朝堂。


    未央宮大殿巍峨聳立,朱紅色的宮牆高大厚重,金色的琉璃瓦在微弱的晨光下閃爍著清冷的光。殿前的台階寬闊而陡峭,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曆史的厚重。


    當他踏入大殿,隻見殿內燈火通明,群臣早已分列兩班站立。朝堂之上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向他投來,似有探尋,似有審視。


    蘇家嫡子要來朝堂任職一事,昨日眾人就已經聽聞,但隻聞其名。如今,親眼見到蘇遠楓緊跟在蘇遠承身後走來,大家才真正將眼前的人和傳聞對應起來。


    蘇遠楓微微頷首,向周圍的大臣們行禮致意,然後站到了蘇遠承身側。


    端坐於龍椅之上的劉據,眸光掃視一圈殿內眾人,聲如洪鍾般開口問道:“今日朝堂之上,有何事需要處理?”


    一位身著青衫的官員出列,拱手道:


    “陛下,近日黃河水患又起,沿岸數郡農田被淹,房屋衝毀,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當務之急,需盡快調撥錢糧用於賑災救民,修繕堤壩,以防後患。”


    劉據聽後,麵色凝重,點頭道:“此事刻不容緩,著令戶部速撥錢糧,派得力官員前往災區主持賑災事宜。”


    半個時辰之後,朝堂事務討論得差不多時,劉據的目光落在了蘇遠楓身上,微微前傾身子,饒有興致地向蘇遠承問道:


    “這位便是蘇家嫡子蘇遠楓?驍勇侯為朕介紹一番。”


    蘇遠承趕忙出列,躬身答道:“陛下,正是臣的族弟。”


    話音剛落,蘇遠楓迅速從蘇遠承身後跟上:“陛下,臣蘇遠楓拜見陛下,願陛下聖體安康,社稷永固。”


    劉據滿意地點了點頭,看著蘇遠楓,緩緩說道:


    “不錯,蘇家子弟果然個個儀表堂堂,氣質不凡。此前朕曾六次傳信予雲王,誠心邀他前來長安,輔佐朕處理朝政。


    自高祖開國以來,雲王便與皇室相互扶持,曆代雲王皆以匡扶社稷為己任,為我朝立下了赫赫功勳。奈何此次雲王身染微恙,實在難以長途跋涉,朕心中著實遺憾。


    不過,如今你能代他前來,也算是彌補了朕的這樁憾事。


    朕有意任命你為光祿大夫,在朕身側參議朝政,不知你意下如何?”


    蘇遠楓聽聞,開口道:“陛下厚恩,臣銘感五內。此後自當竭盡所能,守好本分,不負陛下所托。”


    一位身著黑色錦袍,頭戴進賢冠的官員從右側隊列中走出,此人正是太常陳景,兼任太學學宮宮主,是如今儒家有名的大儒。


    陳景早年隻是學宮的一名儒家博士,劉據即位後,他因為積極投身於長安設施的恢複重建工作,同時,致力於禮儀製度的改革創新,逐漸得到了朝廷的重視與重用,一步步走到了如今的高位。


    陳景微微躬身,向劉據行了一禮,然後朗聲道:


    “陛下,蘇家累世簪纓,家風醇厚有口皆碑。隻是這蘇遠楓才初涉朝堂,年紀尚輕,閱曆和經驗難免不足。依臣之見,不妨讓他多曆練幾年,待他磨礪得更為成熟練達,屆時定能以更周全之態為陛下分憂、為社稷效力。”


    法家在朝堂的代表人物——禦史大夫商丘成上前一步,說道:


    “陛下,陳大人所言誠為至理。我大漢律法素重章法,用人之道亦循律而行,猶如江河行於堤岸,方可暢流不壅。蘇遠楓雖出身簪纓,但初入朝堂,驟委要職,有違律法用人進階之序。


    當令其於基層曆練,熟稔律法條文,洞悉刑名之要,待他深明法理、諳熟政務,再授以重任,方能謹守國法,為陛下與社稷竭忠盡智。”


    商丘成此番附和陳景之言,其反對之意不言而喻,好似一道無形的壁壘,橫亙在蘇家嫡係重返朝堂的道路之上。


    二人言論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嘩然。眾人心裏都清楚,今日這場早朝的重頭戲,這才算是正式開場了。也有一部分作壁上觀的官員,他們眼中閃爍著興奮與期待的光芒,仿佛在等待一場精彩絕倫的大戲上演。


    眾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蘇遠楓身上,有的帶著審視,有的帶著幸災樂禍。


    就在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聚焦在蘇遠楓身上,期待著他迴應之際,大司農桑弘羊不緊不慢地從朝臣隊列中邁步而出。


    他先是恭敬地向劉據行了一禮,而後挺直脊背,聲如洪鍾般說道:“陛下,朝廷選賢任能,向來以才德賢能為首要考量。所謂‘治國之要,首在用人’,用人得當則政通人和,用人失察則隱患叢生。


    古往今來,年少成名者數不勝數,甘羅十二歲拜相,項橐七歲為孔子師。他們皆以年少之姿,成就非凡之功業。


    陛下聖明,當不拘一格降人才,給蘇遠楓一個施展才華的機會,相信他定能不辱陛下所托之重,不負社稷所寄之望。”


    一時間,朝堂之上就蘇遠楓擔任光祿大夫一職竟掀起軒然大波。這意外之態,讓劉據頗為驚愕。


    他初登皇位未久,蘇明澈便溘然長逝。此後,蘇家雖累世簪纓,家風醇厚有口皆碑,但在朝堂的聲量漸弱。


    在衛子夫的要求下,他多次親筆修書,邀請蘇家子弟出山入仕。不過,在他心中,蘇家子弟雖頗具才學,但並非朝廷不可或缺之人,所以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


    但是現在這一幕讓劉據意識到,蘇家子弟或許果真有著超乎想象的獨特之處。此前,他並未將蘇家太當迴事,覺得不過是眾多世家之一。可如今看來,僅僅是蘇家嫡子邁出這踏入朝堂的一小步,便引得兩大派係如此大動幹戈,蘇家背後所蘊含的能量,恐怕遠超自己的預估。


    劉據從沉思中迴過神來,目光落在蘇遠楓身上,神色平和卻帶著上位者的威嚴。他微微坐直身子,緩緩開口道:


    “蘇遠楓,當下禦史大夫與太常針對你出任光祿大夫一職,言辭頗多。你且說說,對此事有何見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年世家:蘇氏的傳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曦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曦行者並收藏千年世家:蘇氏的傳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