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15 年,洛陽城沉浸在一片喜慶氛圍中,劉秀登基大典即將舉行。


    由於十數年地戰亂,關中地區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長安城中設施也遭受重創。


    而洛陽所在的關東地區,尤其是河洛平原,經濟發展程度有顯著提升,且洛陽受戰亂影響較小,經濟相對繁榮,能夠為都城提供充足的物資供應。


    且東周曾在此定都,具有一定的曆史傳統和合法性。


    劉秀與蘇文行等人商議後,最終選擇定都於洛陽。


    巍峨的宮殿前,旌旗獵獵,百官肅立。


    “陛下,吉時已至。”近侍輕聲提醒。


    劉秀身著明黃色龍袍,頭戴冕旒,緩步走上高台,他目光堅毅,掃視全場。


    此時,蘇文行上前一步,拱手道:


    “陛下,今日登基,實乃天下之幸,願陛下中興漢室,四海歸心。”


    劉秀微微一笑,朗聲道:“朕定不負眾望,定要讓漢室重現往日榮光。”


    祭天儀式開始,香煙嫋嫋,劉秀虔誠祈禱。


    禮畢,他轉身麵對群臣,慷慨陳詞:


    “這數十年,天下大亂,百姓受苦。朕今登基,當以天下蒼生為念,興利除弊。”


    台下群臣紛紛跪地,高唿:“陛下聖明,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秀接著說道:


    “朕今日能登此大位,是玄霄啟世尊神的旨意。昔日朕於危難之際,尊神天降隕石,救朕於危難。朕宣布,從此以後,玄霄啟世尊神便是華夏唯一的至高神,以求尊神佑我諸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大漢江山永固!”


    劉秀的聲音在宮殿上空久久迴蕩。


    群臣聞言,頓時議論紛紛,交頭接耳之聲此起彼伏。


    有的臣子微微皺眉,麵露思索之色;


    有的則眼神中透露出些許驚訝,似未曾料到劉秀會在這個帝國最重要的時刻之一,陡然拔高蘇硯的地位。


    由於那場隕石天降的奇景,當時許多人都親眼目睹,眾人對蘇硯成神並沒有太多懷疑。


    隻是,自從先秦開始,諸夏神靈便眾多繁雜,對於唯一的至高神一直沒有統一的論調。


    商朝時期,人們信奉的至高神是 “帝”,商王每遇大事,必通過占卜向 “帝” 請示。


    周朝則尊崇 “皇天上帝”,認為 “皇天上帝” 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天子受命於天,統治萬民。


    秦國祭祀的至高神是白帝、青帝、黃帝、炎帝這四帝,在雍地設立畤壇,定期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以祈求四帝的庇佑。


    百年前,漢武帝曾宣布蘇硯成神,並且封為玄霄啟世尊神。那時,大漢上下家家祭拜,尊神之香火鼎盛一時。


    但隨著後期朝廷逐漸沒落,戰亂頻仍,民生凋敝,大部分地區的百姓為了生計奔波,各地信仰混亂。


    隻有雲梧之地,因為蘇家的原因遠離紛爭,一直保留著對玄霄啟世尊神的虔誠信仰。


    如今劉秀宣布玄霄啟世尊神為唯一的至高神,無疑是一次大膽的舉措,想再一次統一諸夏的信仰,並且宣誓自己的正統。


    在群臣的議論聲中,劉秀麵色沉靜,目光掃視著眾人,他的眼神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過了片刻,喧囂的議論聲漸漸平息,群臣紛紛收斂神色,重新跪地。


    主持登基事宜的老臣顫顫巍巍地向前一步,說道:


    “陛下聖明!玄霄啟世尊神既然降下如此神跡助陛下成就大業,尊其為唯一至高神,實乃順應天意之舉。我等必當尊奉陛下旨意,在各地宣揚尊神之威,讓萬民皆懷敬畏之心。”


    其餘臣子也紛紛附和,高唿“陛下聖明”,聲音在宮殿中再次迴蕩。


    就在這時,高大的祭台上突然出現一道耀眼的光芒,緊接著,一股神秘而莊嚴的氣息彌漫開來。


    眾人皆驚,紛紛抬頭望去。隻見原本因為王莽而缺了一角、用黃金修補的傳國玉璽,竟緩緩脫離台麵,懸浮在了半空中。


    那玉璽散發著柔和而神秘的光芒,絲絲縷縷的金色光芒從璽身蔓延開來,仿佛有生命一般。在眾人驚愕的注視下,缺角之處開始有光芒閃爍聚集,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在重塑著它。


    原本殘缺的部分,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修複,不一會兒,傳國玉璽竟重新變得完整無缺,散發著璀璨而威嚴的光芒,似在訴說著大漢正統的迴歸。


    劉秀望著重新完整的傳國玉璽,眼中閃過一絲敬畏與激動。


    雙手捧起傳國玉璽,聲音洪亮地說道:


    “此乃尊神顯靈,佑我大漢。朕必不負尊神之意,勵精圖治,讓我大漢江山重現往日輝煌!”


    群臣見狀,再次齊齊跪地,高唿“陛下萬歲,尊神顯聖,護我大漢山河永固、萬世昌隆!”,聲音震動天地。


    在這重大時刻,自然少不了記載史料的官員,這些記載會是以後編纂史書的重要參考內容。


    大殿一角,數名太史署的官員快速書寫著:


    “建武元年,帝踐祚洛陽,祭台昭尊玄霄啟世尊神為華夏獨尊。言訖,神異降焉,莽損之傳國璽自台浮起,缺角複完。帝捧璽宣尊神佑漢,當圖治興邦。群臣感神跡,齊唿萬歲,聲震九霄。”


    記錄完成後,年長的史官小心翼翼地將竹簡用絲線捆紮好,放入特製的木匣之中。


    他莊重地說道:“今日之盛事,當永載史冊,讓後世皆知我大漢有尊神庇佑,有聖主中興。”


    此後,史官將此次事件之記錄鄭重繕寫兩份。


    一份由專人小心護送至雲梧蘇家藏書樓,蘇家對於曆史記載十分重視,凡有重大事跡都有收藏;另一份則被恭恭敬敬地送入蘭台——劉秀時期專門存放重要史書之所。


    宣布蘇硯為唯一至高神後,祥瑞之象籠罩著洛陽皇宮,劉秀高站祭台之上,掃視著殿下的諸位功臣,聲若洪鍾地說道:


    “今日尊玄霄啟世尊神為唯一至高神,神跡天降,傳國玉璽複歸完整,此乃我大漢中興之吉兆。而這一路興複漢室,諸位皆浴血奮戰、殫精竭慮,功不可沒,朕今日定要論功行賞。”


    言罷,劉秀目光首先落在了蘇文行身上,提高音量道:


    “蘇文行聽封!自朕舉義旗興複漢室以來,你便不離不棄,鞍前馬後。你善謀多智,於戰略布局上高瞻遠矚,於危急時刻屢出奇策,助朕化解諸多困局。且你心懷天下,以蒼生為念,為我大漢社稷立下不世之功。


    今封你為定國公,世襲罔替,食邑五縣。賜九錫中的車馬、虎賁、弓矢之禮,以彰你之殊勳。車馬象征你出行尊貴與榮耀,虎賁可護你周全,弓矢賦予你征討不臣之權。”


    蘇文行上前謝恩:“陛下隆恩,臣定當竭盡所能,為大漢江山之穩固,為黎民百姓之安康,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隨後,劉秀又轉向鄧禹,說道:“鄧禹,你運籌帷幄,有決勝千裏之能,為朕出謀劃策,招攬賢才,今封你為高密侯,食邑四縣。”鄧禹忙叩首謝恩。


    接著,馮異、吳漢等功臣也依次獲封,劉秀根據他們的功績,或封侯,或增食邑,賞賜豐厚。


    待眾人的唿聲稍歇,劉秀目光再度掃視全場,然後緩緩開口道:


    “蘇家一門,忠肝義膽,為我大漢可謂是貢獻卓越。昔年遭遇變故,雲王爵位暫時褫奪,朕一直念於心中。今神跡天降,大漢中興有望,朕決定恢複蘇家雲王的爵位,再賜九錫,以彰其功。另賦予蘇家勤王之權,若遇朝中有奸佞亂政、社稷有累卵之危,蘇家可當機立斷,舉兵勤王,匡扶朝綱。”


    話音落下,全場皆靜,眾人的目光齊刷刷聚焦到蘇家所在之處。蘇文禮從人群中穩步走出,他雖已古稀之年,但身姿依舊挺拔,神情沉穩淡定。


    蘇文禮雙手抱拳,聲音平和且堅定地說道:


    “陛下隆恩,蘇家上下銘感五內。昔日爵位被奪,蘇家從未有過怨懟,隻念陛下定有苦衷,且深知我等身負的是保家衛國、匡扶大漢之責,而非為了功名利祿。


    如今陛下恢複雲王爵位、賜下九錫並賦予勤王大權,此乃陛下對蘇家的信任與期許。蘇家定當恪守本分,不負陛下重托。”


    劉秀麵露欣慰之色,滿意地點了點頭,朗聲道:


    “今日論功行賞已畢,諸位皆為我大漢的中興之臣。朕與諸位同喜,擺下群臣大宴,大家當開懷暢飲,共慶這大漢的興盛之象!”


    此時,祭台下又響起了功臣們的高唿:“陛下萬歲,大漢永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年世家:蘇氏的傳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曦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曦行者並收藏千年世家:蘇氏的傳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