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劉秀的姻緣
千年世家:蘇氏的傳承 作者:晨曦行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秀聽聞蘇文行提議以兄弟相稱,十分歡喜,雖然他並不知曉蘇文行為何這麽看重他,但總歸是好的。
為了能早日奔赴雲梧書院,投身於經世學問的研習,劉秀自此之後愈發專注於救災事務之中。隨著不斷與災民交流,他對王莽朝堂推行的改革也有了更為深刻、透徹的認知。
一處受災嚴重的村落中。
老農顫抖著雙手拉住劉秀的胳膊,眼中滿是絕望:
“官爺,救救我們吧,這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
劉秀趕忙上前,輕輕扶住老農顫抖的胳膊,和聲安慰道:
“老人家,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大家渡過眼下這道難關。”
老農抬起滿是滄桑與疲憊的臉,渾濁的雙眼噙著淚花,歎了口氣。
悲憤又無奈地說道:
“官爺啊,自打響應朝廷號召把土地交上去,這都過去好些日子了,也沒見著個分地的影兒。咱莊稼人,沒了地就像沒了根,一家人往後的日子可咋過喲,啥時候才能分地啊?”
劉秀聽著老農的哭訴,心中滿是不忍與憤怒。他下意識地側頭望向蘇文行,嘴唇微微蠕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又欲言又止。
他知道蘇文行並非朝廷官員,沒有直接幹涉此事的權力,但此刻麵對老農的困境,他還是希望蘇文行能想出辦法來改變這一局麵。
最終,劉秀還是忍不住低聲對蘇文行說道:
“兄長,你看這事兒……咱們總得想想辦法,不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啊。”
聽到老農話時候,蘇文行心中已然洞悉問題的症結。此前他在奔赴南陽的途中,類似情形便已屢見不鮮。
當地官員與豪強大族相互勾結,以響應朝廷土地改革之名,將百姓的土地盡數收迴後,便露出貪婪的真麵目。
那些肥沃的上等良田,全被他們劃進自家家族名下,至於給百姓分地之事,卻一拖再拖,仿佛早已被他們拋諸腦後,讓眾多像老農這樣的百姓陷入無地可耕的絕境。
蘇文行微微皺著眉頭,開口說道:
“此事我已和郡守提過,郡守承諾,等救災之事告一段落,就會重新著手分地的事宜,讓百姓能早日有地可種。”
話雖這樣說,可蘇文行知道,南陽郡守此番應承,不過是看在自家家族的麵子上。
這些時日他在南陽各地走訪,把肥沃的上等良田和尚可耕種的中等田都已經被豪強大族地瓜分殆盡,剩下的不過是些貧瘠荒蕪、難以耕種的下等土地。
百姓就算分到了地,靠著那點薄田,也難以維持生計。
劉秀見百姓的處境如此艱難,心中不忍,正準備接著勸說蘇文行再想想其他辦法時,隻見雲梧商隊的管事匆匆趕來。
管事快步走到蘇文行身旁,微微躬身,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幾句,神情頗為急切。
蘇文行聽完,眉頭緊緊皺起,臉色變得十分凝重。
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再聯係各大商號看看,帶來的糧食已經不多了。”
聽到蘇文行的話後,管事匆匆退下。
劉秀向前邁了一步,輕聲說道:
“兄長,可是糧食不足了。”
蘇文行微微點頭,說道:
“是啊,此次帶來的糧食本就有限,如今救災已經用去了不少,若再得不到補充,恐怕難以支撐到救災結束。而且,我已聽聞各大商號如今都在觀望,有些甚至趁機哄抬糧價,想要從這災荒中謀取暴利。”
劉秀握緊了拳頭,眼中閃過一絲憤怒:
“這些奸商如此行徑,全然不顧百姓死活,實在是天理難容。兄長,我們不妨向郡守施壓,讓他出麵管製這些商號,穩定糧價。”
蘇文行搖了搖頭:
“郡守那邊雖答應了分地之事,但也隻是看在我家族的麵子上,如今讓他去得罪那些商號,隻怕他不會輕易出手。況且,如今南陽受災範圍廣,需要的糧食數量巨大,僅靠郡守的力量也難以解決問題。
明日你隨我一同去拜訪陰家和鄧家。同為世家大族,看在這份情麵上,他們多少會拿出一部分糧食來救濟災民的。”
次日,蘇文行與劉秀二人便前往陰家和鄧家拜訪。
踏入陰家府邸,蘇文行對著陰家家主陰識懇切說道:
“陰家主,如今南陽災荒嚴重,百姓苦不堪言,還望貴家能伸出援手,拿出些糧食救濟災民。”
陰識微微一怔,他確實沒想到蘇家子弟會登門借糧。
但蘇家作為大漢第一世家,聲名顯赫,底蘊深厚,在朝堂和民間都有著極高的威望。
陰識心中思量,若能借此機會與蘇家交好,日後陰家在這南陽郡乃至整個大漢,都能多一份助力。
他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拱手還禮道:
“蘇公子不必如此客氣。此次南陽災荒,乃是我等所有世家之責。貴家能率先奔走救災,這份大義,陰某欽佩不已。我陰家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定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陰識說完,便熱情地拉著蘇文行和劉秀的手說道:
“蘇公子、劉公子,今日既已到了我陰家,便莫要著急離去,且留下用頓午飯。災荒當前,雖不能有什麽山珍海味,但幾樣家常小菜還是拿得出的。”
蘇文行和劉秀本想推辭,無奈陰識盛情難卻,隻好應下。
席間,賓主盡歡,陰識對蘇家的敬意又多了幾分,言語間盡是對蘇家在災荒中義舉的讚揚。
飯後,陰識笑著說:
“蘇公子,我有一小女,名喚麗華,自幼飽讀詩書,賢良淑德。我有意將她引薦給公子認識,也盼能與蘇家結下更深的緣分。”
蘇文行心中一動,他知曉劉秀對陰麗華一見鍾情,此時正可順水推舟。
於是連忙拱手道:
“陰家主美意我心領了,但我已有婚約在身。不過我這位兄弟劉秀,一表人才,心懷天下,與令愛實乃天造地設的一對。劉秀對令愛也是十分傾慕,若陰家主不嫌棄,可促成這門好姻緣。”
陰識饒有興致地看向劉秀,隻見劉秀臉龐微紅,卻又目光堅定地站了出來,拱手道:
“陰家主,蘇兄所言屬實。數年前初見小姐,便覺她氣質出眾,宛如仙子下凡。若能得小姐垂青,實乃我劉秀三生有幸。”
陰識微微眯起雙眼,暗自思忖起來。雖說劉秀出身沒落皇族後裔,但舉手投足間沉穩大氣、談吐不凡。
再看他與蘇文行之間的情誼,二人默契十足,談笑間盡顯信任與親近。蘇家作為大漢第一世家,底蘊深厚、眼光獨到,蘇文行能與劉秀這般交好,想來是看中了劉秀身上的不凡之處。
如今這天下,猶如風雨飄搖中的孤舟,王莽新政混亂,各地民怨沸騰,起義之聲此起彼伏,亂世之象已然顯露。
劉秀這般人物,說不定能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倘若能將女兒許配給他,陰家不僅能與蘇家加深情誼,更有可能在未來獲得強大的助力。
當下臉上笑意更濃,說道:
“劉公子不必拘謹。麗華這孩子我也甚是疼愛,若她也中意公子,我自然是求之不得。這樣吧,我這就派人去喚她前來,你們年輕人先見上一見,彼此多些了解。”
不多時,陰麗華嫋嫋婷婷地走了進來。她輕施一禮,蓮步微移,目光羞澀地與劉秀相對。兩人雖都未言語,但眼神中卻似有萬千情愫流轉。
為了能早日奔赴雲梧書院,投身於經世學問的研習,劉秀自此之後愈發專注於救災事務之中。隨著不斷與災民交流,他對王莽朝堂推行的改革也有了更為深刻、透徹的認知。
一處受災嚴重的村落中。
老農顫抖著雙手拉住劉秀的胳膊,眼中滿是絕望:
“官爺,救救我們吧,這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
劉秀趕忙上前,輕輕扶住老農顫抖的胳膊,和聲安慰道:
“老人家,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幫大家渡過眼下這道難關。”
老農抬起滿是滄桑與疲憊的臉,渾濁的雙眼噙著淚花,歎了口氣。
悲憤又無奈地說道:
“官爺啊,自打響應朝廷號召把土地交上去,這都過去好些日子了,也沒見著個分地的影兒。咱莊稼人,沒了地就像沒了根,一家人往後的日子可咋過喲,啥時候才能分地啊?”
劉秀聽著老農的哭訴,心中滿是不忍與憤怒。他下意識地側頭望向蘇文行,嘴唇微微蠕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又欲言又止。
他知道蘇文行並非朝廷官員,沒有直接幹涉此事的權力,但此刻麵對老農的困境,他還是希望蘇文行能想出辦法來改變這一局麵。
最終,劉秀還是忍不住低聲對蘇文行說道:
“兄長,你看這事兒……咱們總得想想辦法,不能眼睜睜看著百姓受苦啊。”
聽到老農話時候,蘇文行心中已然洞悉問題的症結。此前他在奔赴南陽的途中,類似情形便已屢見不鮮。
當地官員與豪強大族相互勾結,以響應朝廷土地改革之名,將百姓的土地盡數收迴後,便露出貪婪的真麵目。
那些肥沃的上等良田,全被他們劃進自家家族名下,至於給百姓分地之事,卻一拖再拖,仿佛早已被他們拋諸腦後,讓眾多像老農這樣的百姓陷入無地可耕的絕境。
蘇文行微微皺著眉頭,開口說道:
“此事我已和郡守提過,郡守承諾,等救災之事告一段落,就會重新著手分地的事宜,讓百姓能早日有地可種。”
話雖這樣說,可蘇文行知道,南陽郡守此番應承,不過是看在自家家族的麵子上。
這些時日他在南陽各地走訪,把肥沃的上等良田和尚可耕種的中等田都已經被豪強大族地瓜分殆盡,剩下的不過是些貧瘠荒蕪、難以耕種的下等土地。
百姓就算分到了地,靠著那點薄田,也難以維持生計。
劉秀見百姓的處境如此艱難,心中不忍,正準備接著勸說蘇文行再想想其他辦法時,隻見雲梧商隊的管事匆匆趕來。
管事快步走到蘇文行身旁,微微躬身,在他耳邊輕聲說了幾句,神情頗為急切。
蘇文行聽完,眉頭緊緊皺起,臉色變得十分凝重。
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再聯係各大商號看看,帶來的糧食已經不多了。”
聽到蘇文行的話後,管事匆匆退下。
劉秀向前邁了一步,輕聲說道:
“兄長,可是糧食不足了。”
蘇文行微微點頭,說道:
“是啊,此次帶來的糧食本就有限,如今救災已經用去了不少,若再得不到補充,恐怕難以支撐到救災結束。而且,我已聽聞各大商號如今都在觀望,有些甚至趁機哄抬糧價,想要從這災荒中謀取暴利。”
劉秀握緊了拳頭,眼中閃過一絲憤怒:
“這些奸商如此行徑,全然不顧百姓死活,實在是天理難容。兄長,我們不妨向郡守施壓,讓他出麵管製這些商號,穩定糧價。”
蘇文行搖了搖頭:
“郡守那邊雖答應了分地之事,但也隻是看在我家族的麵子上,如今讓他去得罪那些商號,隻怕他不會輕易出手。況且,如今南陽受災範圍廣,需要的糧食數量巨大,僅靠郡守的力量也難以解決問題。
明日你隨我一同去拜訪陰家和鄧家。同為世家大族,看在這份情麵上,他們多少會拿出一部分糧食來救濟災民的。”
次日,蘇文行與劉秀二人便前往陰家和鄧家拜訪。
踏入陰家府邸,蘇文行對著陰家家主陰識懇切說道:
“陰家主,如今南陽災荒嚴重,百姓苦不堪言,還望貴家能伸出援手,拿出些糧食救濟災民。”
陰識微微一怔,他確實沒想到蘇家子弟會登門借糧。
但蘇家作為大漢第一世家,聲名顯赫,底蘊深厚,在朝堂和民間都有著極高的威望。
陰識心中思量,若能借此機會與蘇家交好,日後陰家在這南陽郡乃至整個大漢,都能多一份助力。
他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拱手還禮道:
“蘇公子不必如此客氣。此次南陽災荒,乃是我等所有世家之責。貴家能率先奔走救災,這份大義,陰某欽佩不已。我陰家自然不會坐視不管,定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陰識說完,便熱情地拉著蘇文行和劉秀的手說道:
“蘇公子、劉公子,今日既已到了我陰家,便莫要著急離去,且留下用頓午飯。災荒當前,雖不能有什麽山珍海味,但幾樣家常小菜還是拿得出的。”
蘇文行和劉秀本想推辭,無奈陰識盛情難卻,隻好應下。
席間,賓主盡歡,陰識對蘇家的敬意又多了幾分,言語間盡是對蘇家在災荒中義舉的讚揚。
飯後,陰識笑著說:
“蘇公子,我有一小女,名喚麗華,自幼飽讀詩書,賢良淑德。我有意將她引薦給公子認識,也盼能與蘇家結下更深的緣分。”
蘇文行心中一動,他知曉劉秀對陰麗華一見鍾情,此時正可順水推舟。
於是連忙拱手道:
“陰家主美意我心領了,但我已有婚約在身。不過我這位兄弟劉秀,一表人才,心懷天下,與令愛實乃天造地設的一對。劉秀對令愛也是十分傾慕,若陰家主不嫌棄,可促成這門好姻緣。”
陰識饒有興致地看向劉秀,隻見劉秀臉龐微紅,卻又目光堅定地站了出來,拱手道:
“陰家主,蘇兄所言屬實。數年前初見小姐,便覺她氣質出眾,宛如仙子下凡。若能得小姐垂青,實乃我劉秀三生有幸。”
陰識微微眯起雙眼,暗自思忖起來。雖說劉秀出身沒落皇族後裔,但舉手投足間沉穩大氣、談吐不凡。
再看他與蘇文行之間的情誼,二人默契十足,談笑間盡顯信任與親近。蘇家作為大漢第一世家,底蘊深厚、眼光獨到,蘇文行能與劉秀這般交好,想來是看中了劉秀身上的不凡之處。
如今這天下,猶如風雨飄搖中的孤舟,王莽新政混亂,各地民怨沸騰,起義之聲此起彼伏,亂世之象已然顯露。
劉秀這般人物,說不定能在這亂世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倘若能將女兒許配給他,陰家不僅能與蘇家加深情誼,更有可能在未來獲得強大的助力。
當下臉上笑意更濃,說道:
“劉公子不必拘謹。麗華這孩子我也甚是疼愛,若她也中意公子,我自然是求之不得。這樣吧,我這就派人去喚她前來,你們年輕人先見上一見,彼此多些了解。”
不多時,陰麗華嫋嫋婷婷地走了進來。她輕施一禮,蓮步微移,目光羞澀地與劉秀相對。兩人雖都未言語,但眼神中卻似有萬千情愫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