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宮大殿上。


    壓抑的氣氛如烏雲般沉沉地籠罩著。文武百官屏息斂氣,分列兩邊,神色間滿是凝重與憂慮。新生的大漢王朝,雖已經初定中原,但邊疆的戰火卻從未止息,匈奴頻頻對邊境發起襲擾。


    韓王信所鎮守之地,首當其衝地承受著匈奴的強大壓力。在匈奴這日複一日的重壓之下,韓王信的意誌竟然逐漸崩塌,不顧自己身為大漢臣子的身份,在利益與恐懼的驅使下,心生叛意。


    他與匈奴勾結攻打太原郡。這一叛逆之舉,瞬間劃破了大漢邊疆表麵的平靜,讓局勢急轉直下。


    朝堂之上,眾人皆知,這不僅僅是一場地方叛亂,更是大漢威嚴與國家安全麵臨的一場嚴峻挑戰,一場關乎王朝命運的風暴,正以不可阻擋之勢,朝著大漢襲來。


    劉邦高坐在龍椅之上,聲如洪鍾般吼道:


    “朕待諸位愛卿不薄,自問恩義有加!可這韓王信,竟膽大包天,勾結匈奴,犯我大漢疆土。朕身為大漢天子,豈能坐視不理?朕意已決,此番定要禦駕親征,掃平匈奴,揚我大漢國威!”


    漢朝初立,根基未穩,此時竟遭遇藩王與外敵勾結叛亂的嚴峻局麵。劉邦深知局勢的危急與複雜,唯有他禦駕親征,方能凝聚人心、穩定動蕩的朝局,同時震懾其他異姓王。


    此言一出,殿中頓時炸開了鍋。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禦史大夫周昌急忙出列,跪地叩首道:


    “陛下,匈奴人野蠻兇悍,且居無定所。我軍長途跋涉前去征討,恐會陷入不利境地。還望陛下三思啊!”


    劉邦眉頭緊皺,正欲反駁,卻見蘇硯從隊列中走出,雙手抱拳,朗聲道:


    “陛下,周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匈奴之患如芒在背,若不及時鏟除,日後必成大患。如今我大漢初定,正需一場勝仗來穩固國威,振奮民心。且我軍兵強馬壯,士氣正盛,此時出征,未必不能取勝。”


    劉邦聽了蘇硯的話,點了點頭道:“鎮國王所言極是。朕心意已決,此番出征,定要讓匈奴人知道我大漢的厲害!”


    劉邦點齊三十萬大軍,任命樊噲為先鋒,蘇硯為中軍主將,浩浩蕩蕩地向匈奴進發。大軍一路北行,蘇硯深知此次出征責任重大,一邊安撫軍心,一邊仔細研究行軍路線和匈奴的作戰特點。


    漢軍初入戰場,士氣如熊熊烈火般高昂。劉邦憑借著多年南征北戰積累的豐富經驗,以及麾下漢軍將士的勇猛無畏,迅速在初戰中斬獲勝利。戰場上,漢軍銳不可當,匈奴軍隊則節節敗退,丟盔棄甲。


    這一連串的勝利讓劉邦豪情滿懷,立馬仰天大笑道:“哈哈哈哈,想那匈奴不過如此,朕此次定能將他們一舉蕩平,揚我大漢國威!”


    眾將士也都紛紛振臂高唿:“陛下神勇,大漢必勝!”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在這一片歡唿聲中,前哨探軍劉敬卻眉頭緊鎖,察覺到了異常。急忙趕到劉邦麵前,急切地說道:


    “陛下,此事有詐!臣在偵查時發現,匈奴隻派出了一些老弱殘兵與我軍交戰,他們故意露出破綻,其精銳部隊很可能正埋伏在暗處,這極有可能是匈奴設下的誘兵之計啊!陛下,還請您謹慎行事,切不可輕易冒進!”


    劉邦聽了,臉色一沉,不以為然地說道:


    “劉敬,你莫要在這裏危言聳聽!朕征戰多年,什麽陣勢沒見過?如今我軍勢如破竹,匈奴已然是強弩之末,此時不乘勝追擊,更待何時?你這般言論,莫不是在擾亂軍心?”


    劉敬心中焦急,額頭冒出冷汗,大聲說道:“陛下,臣絕不敢擾亂軍心,這確是臣親眼所見,還望陛下三思啊!”


    劉邦卻不耐煩地一揮手,怒道:“夠了!你再這般囉嗦,軍法處置!朕意已決,繼續追擊!”說罷,便率領著先頭部隊繼續向前追去,隻留下劉敬跪在原地,滿臉無奈與擔憂。


    然而無人注意到的是,一名士兵竟偷偷脫離隊伍,急速向後方大軍方向跑去。


    漢軍繼續追擊,很快來到了白登山附近。突然,四周塵土飛揚,喊殺聲震天。無數匈奴騎兵如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湧來,將漢軍緊緊包圍。


    劉邦心中一驚,這才意識到中了匈奴的奸計,急忙組織漢軍突圍,但匈奴的騎兵太過強悍,漢軍一次次的突圍都被擊退。眼看著漢軍的傷亡越來越大,劉邦心急如焚。


    就這樣過了三日,漢軍困守白登山,糧草漸乏、士氣低迷,形勢愈發危急。劉邦心急如焚,望著四周如鐵桶般圍堵的匈奴大軍,心中滿是悔恨,悔不該不聽劉敬之言。


    ......


    “報——,已探查到陛下被圍困至白登山!”斥候匆忙來報。


    “好,大軍即刻集結!”蘇硯神色冷峻,眼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他迅速轉身,目光掃過麾下的將領,大聲喝道:


    “樊噲,你率一萬精兵從左翼衝鋒,撕開匈奴防線,務必打亂他們的陣腳!”樊噲抱拳領命,眼神中滿是堅毅,轉身去點兵。


    “夏侯嬰,你帶八千騎兵從右翼迂迴包抄,截斷匈奴的後路,防止他們增援!”夏侯嬰領命而去,動作幹脆利落。


    “其餘將士隨我正麵強攻,直搗匈奴中軍!”蘇硯一馬當先,揮舞著手中的長槍,吼聲如雷。


    大軍出征之初,蘇硯便暗暗告誡劉邦切勿盲目追擊、脫離大軍。為此,他安插一名可靠士兵,吩咐一旦陛下脫離大軍追擊就即刻來報。知道劉邦可以抵抗七日的他,為避免惹人注意,等候三日,才佯裝探查到劉邦消息。


    蘇硯率領的大軍向匈奴軍陣發起了猛烈的衝擊。蘇硯身先士卒,衝入敵陣,長槍如蛟龍出海,所過之處匈奴騎兵紛紛落馬。他左突右殺,如入無人之境,匈奴的防線在漢軍的猛烈攻擊下逐漸鬆動。


    戰至激烈處,蘇硯遠遠望見了匈奴單於的旗幟,大喝一聲,拍馬疾馳而去。匈奴單於見蘇硯來勢洶洶,也親自提刀迎戰。兩人刀槍相交,火星四濺,大戰數十迴合。


    蘇硯越戰越勇,瞅準時機,刺中單於肩膀,單於慘叫一聲,鮮血頓時染紅了衣衫。單於深知今日難以抵擋蘇硯的勇猛,不敢再戀戰,忍痛撥轉馬頭,在親衛的掩護下狼狽逃走。


    匈奴軍見單於重傷逃走,頓時軍心大亂。漢軍趁勢猛攻,匈奴防線徹底崩潰。蘇硯率軍一路殺到白登山下,與被困的劉邦會合。劉邦望著浴血奮戰、渾身沾滿血跡的蘇硯,滿是感激:“義弟,沒想到你又一次救了為兄啊!”


    大軍迴長安後,劉邦大擺慶功宴,犒賞三軍。蘇硯因在白登之圍中救駕有功,被加封為相國,總領朝堂一切事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千年世家:蘇氏的傳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晨曦行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晨曦行者並收藏千年世家:蘇氏的傳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