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你不是剛直嗎?那朕的錢呢?
大明:開局將朱祁鎮驅逐朱家! 作者:少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任命於謙為都察院,右都禦史,賞天子寶劍,五品以下,可先斬後奏!”朱祁鈺淡淡的說著。
聽著朱祁鈺的這個話,在場的人都有些懵了。
陛下到底是什麽意思,到底是要獎賞還是懲罰?
之前是中軍右都督,兵部尚書,兼任太子少保,
其中的中軍右都督是一品,而且還是正一品,左右都督都是,不過以左為尊。
其餘的兵部尚書,還有太子少保,都屬於是二品官職。
但是現在加的都察院左右都禦史,也都是二品官職,更別說,現在還賞賜有天子寶劍,有了先斬後奏的權力?
這個也說不清到底是獎賞還是懲罰了,畢竟之前的中軍右都督,於謙也就是在開始的時候,還算是有些權力。
但是等到後麵,幾乎就已經成為了擺設,下麵的幾大將軍,都督,或者是那些都指揮使,可都是聽從陛下的命令。
那個右都督的職銜,更多的像是虛職一樣,但是現在的右都禦史,卻是實實在在的實權職位了。
哪怕是於謙自己,之前還有些悲憤呢,自己的一腔熱血,為了大明,夙夜憂歎的。
怎麽就因為自己說了一些真話,就要將自己給免職了嗎?
雖然現在的陛下,看起來確實沒有那麽糊塗,怎麽就看不到自己的忠心呢?
也就是他於謙沒有生活在太祖那時候了,不然的話,於謙怕是都活不過多長時間。
太祖是欣賞於謙這樣的人,清廉,正直。
但是不管怎麽樣,都不是你可以反駁太祖洪武皇帝的理由,不然怕是早就被殺了。
不過朱祁鈺倒是也沒有殺他,一個確實是在之前立下了功勞。
如今對於大明來說,還是有些用處的,不是剛直嗎?不是一心為公嗎?
既然這樣,那有的是地方可以讓你發光發熱的。
“於謙,還不接旨嗎?”朱祁鈺淡淡的說著。
“臣,接旨!”於謙也接了下來,難道陛下是真的知道了自己的作用了?明白自己的特點是在哪裏了?
自己一直勸諫,陛下就將自己給安排到了禦史的職位上了?
“好,於謙!”朱祁鈺看著於謙,繼續說道,
“想必你也知道,我大明從開國至今,洪武年間一直都在發展著,也在恢複著以前的水平!”
“但是等到永樂年間,天下也逐漸的強盛起來了吧?”
“那時候,有多少稅收,不知道於謙你是否清楚?”
“還有胡濙,王直,你們作為幾朝的老臣,應該也清楚的吧?”
“那時候,咱們大明的稅收有多少,想必你們也清楚吧?”
聽著朱祁鈺的話,他們有些想沉默,不想去說這個話。
這個涉及到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了,一旦觸碰,弄不好就是山崩地裂的後果了。
“怎麽?是不知道?”朱祁鈺看著他們,繼續問道,
“你們可都是忠心耿耿,一心為國的大人,不是對大明的事情都知之甚深嗎?”
“怎麽現在這麽一個問題都迴答不出來嗎?”
“於謙!”朱祁鈺說著,語氣也嚴厲了不少,
“你也是經曆過永樂年間的,說,有多少?”
“陛下!”於謙此時的麵色也不是很好看,但聽著朱祁鈺的話,還是抱拳說道,
“稅收,大約三千萬兩!”
“嗯,是啊,三千萬兩,那現在呢?有多少了?”朱祁鈺繼續問道。
“說,之前不是說的頭頭是道的!”
“現在遇到這樣的問題就退縮了?朕很是懷疑你的用心啊!”
“還是說,你們不是戶部的人,不了解這些?”朱祁鈺問道。
“迴陛下,現在稅收,大約兩千萬兩!”
“兩千萬兩,差不多是剛剛夠用,算是收支平衡的吧?”朱祁鈺問道,
“嗯,在以前的時候,好像還多一些,兩千多萬的,是吧?”
“不然這一次的大戰,好像也支撐不下來,也就是最近這麽一兩年內的,才少了數百萬兩!”
“來,不都是一個個的飽讀詩書,對朝政很是了解的大臣嗎?”朱祁鈺繼續問道,
“告訴朕,原因是什麽?”
“是我大明逐漸的衰敗下來了?百姓們民不聊生了?”
“還是人口大量的減少,百姓們的生活也少了?”
“朝廷收不上來稅收了?”
“於謙,如今咱們大明,有多少人口啊?”朱祁鈺開口問道。
“五千餘萬!”於謙稟報著說道。
“那永樂年間呢?”朱祁鈺繼續問道。
“六千萬左右!”於謙對這些事情也有不少了解。
“那是經曆了什麽天災人禍了?還是其他的出什麽問題了?”
“現在的人口減少了這麽多?”
“還是什麽別的原因?”朱祁鈺猛地伸出去了身體,看著於謙,開口問道。
於謙的麵色也瞬間出現了變化,
“陛下!”胡濙還有王直他們,此時也忍不住的跪了下來。
“怎麽?都不敢說?”朱祁鈺問道,
“你們不是一直最剛直的嗎?”
“陛下!”王直此時也開口了,這個老臣,現在也已經是七十的年紀了,活的也差不多了,對大明也忠心。
但是和自己身後的那些人比起來,現在的他也有些猶豫了。
從三楊時候開始,雖然確實是輝煌了一段時間,但是隱藏起來的東西,也逐漸的開始變多了。
“嗯?怎麽?王大人要說?”朱祁鈺開口問道。
“陛下,您既然知道,何必再問,再逼迫於大人呢?”王直哭喪著臉,說道。
“那朕該去問誰?問你?還是問那些百姓,為什麽會死的這麽多?”朱祁鈺問道。
“陛下,此事一旦掀開,那比之前的問題還要嚴重啊!”
“頃刻間,可能就是天翻地覆!”王直抱拳說著。
“天翻地覆?”朱祁鈺看著王直,淡淡的說著,
“誰讓大明天翻地覆?那些士紳?”
“要造反?還是要攛掇著那些讀書人反對朕?”
“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啊,這個事情,臣也都清楚,但是急不得!”王直開口說道。
“但是事情也不能一直都不做!”朱祁鈺說道,
“若是這樣下去,那我大明豈不是在一步步的走向死亡嗎?”
“鈍刀子割肉,也是一步步的在吸食我大明的血肉!”朱祁鈺說道,
“現在已經出現了這個征兆了!”
“大明發展了這麽多年,大體環境也和平穩定了這麽多年!”
“最後的稅收反而是越來越少了!”
“於謙!”朱祁鈺開口喊道,
“朕之前封你為右都禦史,賜你天子寶劍,你應該知道是為了什麽吧?”
“知道!”於謙的聲音都有些嘶啞了,抱拳道。
“好,不過朕也明白,這個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朱祁鈺說道,
“會給你,給天下,給大明適應的時間!”
“就從一個地方先行開始吧!”
聽著朱祁鈺的這個話,在場的人都有些懵了。
陛下到底是什麽意思,到底是要獎賞還是懲罰?
之前是中軍右都督,兵部尚書,兼任太子少保,
其中的中軍右都督是一品,而且還是正一品,左右都督都是,不過以左為尊。
其餘的兵部尚書,還有太子少保,都屬於是二品官職。
但是現在加的都察院左右都禦史,也都是二品官職,更別說,現在還賞賜有天子寶劍,有了先斬後奏的權力?
這個也說不清到底是獎賞還是懲罰了,畢竟之前的中軍右都督,於謙也就是在開始的時候,還算是有些權力。
但是等到後麵,幾乎就已經成為了擺設,下麵的幾大將軍,都督,或者是那些都指揮使,可都是聽從陛下的命令。
那個右都督的職銜,更多的像是虛職一樣,但是現在的右都禦史,卻是實實在在的實權職位了。
哪怕是於謙自己,之前還有些悲憤呢,自己的一腔熱血,為了大明,夙夜憂歎的。
怎麽就因為自己說了一些真話,就要將自己給免職了嗎?
雖然現在的陛下,看起來確實沒有那麽糊塗,怎麽就看不到自己的忠心呢?
也就是他於謙沒有生活在太祖那時候了,不然的話,於謙怕是都活不過多長時間。
太祖是欣賞於謙這樣的人,清廉,正直。
但是不管怎麽樣,都不是你可以反駁太祖洪武皇帝的理由,不然怕是早就被殺了。
不過朱祁鈺倒是也沒有殺他,一個確實是在之前立下了功勞。
如今對於大明來說,還是有些用處的,不是剛直嗎?不是一心為公嗎?
既然這樣,那有的是地方可以讓你發光發熱的。
“於謙,還不接旨嗎?”朱祁鈺淡淡的說著。
“臣,接旨!”於謙也接了下來,難道陛下是真的知道了自己的作用了?明白自己的特點是在哪裏了?
自己一直勸諫,陛下就將自己給安排到了禦史的職位上了?
“好,於謙!”朱祁鈺看著於謙,繼續說道,
“想必你也知道,我大明從開國至今,洪武年間一直都在發展著,也在恢複著以前的水平!”
“但是等到永樂年間,天下也逐漸的強盛起來了吧?”
“那時候,有多少稅收,不知道於謙你是否清楚?”
“還有胡濙,王直,你們作為幾朝的老臣,應該也清楚的吧?”
“那時候,咱們大明的稅收有多少,想必你們也清楚吧?”
聽著朱祁鈺的話,他們有些想沉默,不想去說這個話。
這個涉及到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了,一旦觸碰,弄不好就是山崩地裂的後果了。
“怎麽?是不知道?”朱祁鈺看著他們,繼續問道,
“你們可都是忠心耿耿,一心為國的大人,不是對大明的事情都知之甚深嗎?”
“怎麽現在這麽一個問題都迴答不出來嗎?”
“於謙!”朱祁鈺說著,語氣也嚴厲了不少,
“你也是經曆過永樂年間的,說,有多少?”
“陛下!”於謙此時的麵色也不是很好看,但聽著朱祁鈺的話,還是抱拳說道,
“稅收,大約三千萬兩!”
“嗯,是啊,三千萬兩,那現在呢?有多少了?”朱祁鈺繼續問道。
“說,之前不是說的頭頭是道的!”
“現在遇到這樣的問題就退縮了?朕很是懷疑你的用心啊!”
“還是說,你們不是戶部的人,不了解這些?”朱祁鈺問道。
“迴陛下,現在稅收,大約兩千萬兩!”
“兩千萬兩,差不多是剛剛夠用,算是收支平衡的吧?”朱祁鈺問道,
“嗯,在以前的時候,好像還多一些,兩千多萬的,是吧?”
“不然這一次的大戰,好像也支撐不下來,也就是最近這麽一兩年內的,才少了數百萬兩!”
“來,不都是一個個的飽讀詩書,對朝政很是了解的大臣嗎?”朱祁鈺繼續問道,
“告訴朕,原因是什麽?”
“是我大明逐漸的衰敗下來了?百姓們民不聊生了?”
“還是人口大量的減少,百姓們的生活也少了?”
“朝廷收不上來稅收了?”
“於謙,如今咱們大明,有多少人口啊?”朱祁鈺開口問道。
“五千餘萬!”於謙稟報著說道。
“那永樂年間呢?”朱祁鈺繼續問道。
“六千萬左右!”於謙對這些事情也有不少了解。
“那是經曆了什麽天災人禍了?還是其他的出什麽問題了?”
“現在的人口減少了這麽多?”
“還是什麽別的原因?”朱祁鈺猛地伸出去了身體,看著於謙,開口問道。
於謙的麵色也瞬間出現了變化,
“陛下!”胡濙還有王直他們,此時也忍不住的跪了下來。
“怎麽?都不敢說?”朱祁鈺問道,
“你們不是一直最剛直的嗎?”
“陛下!”王直此時也開口了,這個老臣,現在也已經是七十的年紀了,活的也差不多了,對大明也忠心。
但是和自己身後的那些人比起來,現在的他也有些猶豫了。
從三楊時候開始,雖然確實是輝煌了一段時間,但是隱藏起來的東西,也逐漸的開始變多了。
“嗯?怎麽?王大人要說?”朱祁鈺開口問道。
“陛下,您既然知道,何必再問,再逼迫於大人呢?”王直哭喪著臉,說道。
“那朕該去問誰?問你?還是問那些百姓,為什麽會死的這麽多?”朱祁鈺問道。
“陛下,此事一旦掀開,那比之前的問題還要嚴重啊!”
“頃刻間,可能就是天翻地覆!”王直抱拳說著。
“天翻地覆?”朱祁鈺看著王直,淡淡的說著,
“誰讓大明天翻地覆?那些士紳?”
“要造反?還是要攛掇著那些讀書人反對朕?”
“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啊,這個事情,臣也都清楚,但是急不得!”王直開口說道。
“但是事情也不能一直都不做!”朱祁鈺說道,
“若是這樣下去,那我大明豈不是在一步步的走向死亡嗎?”
“鈍刀子割肉,也是一步步的在吸食我大明的血肉!”朱祁鈺說道,
“現在已經出現了這個征兆了!”
“大明發展了這麽多年,大體環境也和平穩定了這麽多年!”
“最後的稅收反而是越來越少了!”
“於謙!”朱祁鈺開口喊道,
“朕之前封你為右都禦史,賜你天子寶劍,你應該知道是為了什麽吧?”
“知道!”於謙的聲音都有些嘶啞了,抱拳道。
“好,不過朕也明白,這個事情不能一蹴而就!”朱祁鈺說道,
“會給你,給天下,給大明適應的時間!”
“就從一個地方先行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