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宏圖偉業,貪官始。
逆天!傻王布局逃京,皇帝傻眼了 作者:翻臉比翻書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寧懷瑾扶起劉央,拍了拍他身上的灰塵,
“你看你,言重了不是。本王現在什麽都不需要你做,有事情,會派人通知你的。”
接著他靠近劉央的耳邊低語道:
“以後對百姓好一點,不然小心你全家的命。”
雖說寧懷瑾語氣波瀾不驚,但是聽到劉央耳中卻是晴天霹靂。
這讓他身體不由得一顫。
“王爺,下官明白,明白。”
很快,禁軍就抬著20萬兩銀子迴來了。
銀子來了,剩下的就是分贓了。
寧懷瑾將10萬兩均分給百姓,5萬兩分給禁軍。
而剩下的5萬兩則是還給了劉央。
這一番操作,著實讓他一頭霧水。
這王爺什麽意思?拿了自己的銀子又還給自己?
就在他迷茫之時,寧懷瑾悠悠開口:
“劉大人,百姓才有幾個錢,但是那些地主豪紳就不同了。好了,本王言盡於此,走了。”
寧懷瑾帶著禁軍離開,隻留下劉央仍呆立在原地,臉上浮著癡相。
他揪著官袍前襟喃喃自語:
“王爺這是什麽意思?不能欺壓百姓,難道是暗示自己可以從富商手裏坑銀子?”
他越想越覺得心思通透,不由得打了個激靈。
最後竟跪在地上,朝著寧懷瑾離去的方向拜了拜。
“王爺就不怕劉陽反咬一口?”王守貞攥緊刀柄。
寧懷瑾彈開袖口沾的銀霜:
“他庫房裏的銀子不少都沾著鹽,咬我?買賣製造私鹽可是重罪。他敢透露半分,看誰的人頭先落地。”
過了一會,寧懷瑾瞧著王守貞欲言又止的模樣,索性先發話:
“有什麽想問的,直說便是。本王拿你當自己人,你也不必吞吞吐吐。”
王守貞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道:
“王爺,屬下心有疑惑,不吐不快。
劉央那貪官,平日裏貪贓枉法、魚肉百姓,樁樁惡行,人神共憤。
王爺既有鏟除奸佞的能力,為何不幹脆將他殺了,以絕後患,也好為百姓除害。”
寧懷瑾突然停下腳步,神情嚴肅的看著他,
“你真的想知道?那本王問你一個問題,這世界上是貪官多,還是清官多?”
王守素心直口快,不假思索,率先脫口而出:
“貪官多如牛毛,清官如鳳毛麟角。”
寧懷瑾苦笑,隨後長歎一聲:
“你們既然清楚,又怎會不明白本王的難處?如今本王根基未穩、勢單力薄,不用這些貪官,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
王守貞一聽,神色焦急,忍不住勸道:
“王爺,您深明大義,心懷天下,可若是用了貪官,日後必定有損您的清譽,這該如何是好?”
“自然是用貪官反貪官。”
寧懷瑾此言一出,兄弟倆先是下意識地彼此對視一眼,目光中盡是茫然。
緊接著又不約而同地將視線投向寧懷瑾,仿佛想從這位王爺眼中得到答案。
寧懷瑾瞧出他們的困惑,不緊不慢地再次開口解惑:
“想讓他人為自己效力,就必須給予對方好處。但我哪有那麽多銀子給他們?”
他微微頓了頓,眼中閃過一抹洞悉人心的精明,
“我唯一能做的,便是恩威並施,充當他們的靠山,默許他們在一定範圍內貪腐;
他們撈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便會將本王視作庇佑他們的神明,死心塌地地供奉著。”
兄弟倆聽了這番解釋,非但沒有豁然開朗,反而愈發迷茫。
王守貞忍不住問道:
“可就算他們得了好處,這與王爺您又有什麽關係呢?”
“這話可就錯了。”
寧懷瑾不疾不徐地迴應,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
“本王護著他們,讓他們過好日子,他們自然會對本王感恩戴德,不僅平日裏幫著本王說話,往後更是對本王唯命是從。”
王守素還是沒懂,於是繼續追問:
“既然用貪官,那王爺為什麽還要反貪汙呢?”
“其一,官無不愛財,關鍵要聽話。借反貪之名,除異己、留親信,鞏固權力又得民心;
其二,用貪官就能拿捏其把柄,不聽話就反貪處置,所以反貪是馭官法寶。借反貪鏟除異己,讓官員都服從自己。”
寧懷瑾這番話在兄弟二人心中掀起驚濤駭浪,一時之間他們竟說不出半個字來。
直到迴到營地,王守貞才迴過味兒來,再次問道:
“貪官惹民怨咋辦?”
“高調反腐,宣傳到位,就說個別官吏目無法紀、貪得無厭,百姓自然擁護本王。”
王守素接著又問:“民怨大的貪官咋整?”
“殺了,沒收贓款,為民伸冤,能平怨,還能獲百姓稱讚。”
“……”
絕,太絕了。
不僅絕,還陰毒。
寧懷瑾是知道曆史的——
明朝開國朱元璋,對於貪官深惡痛絕,甚至使用了「剝皮實草」這種酷刑。
可結果呢?殺了那麽多人,貪官依然屢禁不止。
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是人性,誰也改變不了,不管是高薪養廉、還是嚴苛律法,他們該貪,還是貪。
既然改變不了,那為什麽不能把這些人收為己用,為自己以後的宏圖大業奠定基礎?
寧懷瑾剛要登上馬車,遠處驟然傳來一個小丫頭帶著哭腔的唿喊:
“大哥哥,我爺……爺爺他……”
那聲音在寒風中打著顫,仿佛隨時都會被吹散。
寧懷瑾心頭猛地一顫,隻聽這一句,便認出是小桃子。
他不假思索,大步朝著小桃子的方向奔去,疾行間衣角被風帶起,獵獵作響。
待走到近前,詢問一番後,才知曉老王頭已然故去。
寧懷瑾沉默片刻,旋即命人妥善安葬老王頭。
而後,他輕輕蹲下身子,將小桃子穩穩抱起,
“願意跟我走嗎?若是不願意,我會給你尋個好人家,總歸是能活命的。”
小桃子流著眼淚點頭,寧懷瑾輕輕擦拭她那凍的微紅地小臉,隨後牽起她的手,
“走吧。”
小桃子迴頭,又不舍的看了一眼村莊的方向,便同他一起上了馬車。
雖然她的年紀小,卻也是個心思細膩的。
她知道,這一走,今生恐怕在也迴不來了。
舊巷晨雞尚未啼,
行囊負罷踏霜蹊。
村頭老柳牽離緒,
簷下歸巢惹念思。
風撫柴扉聲漸遠,
雲遮月色夢猶羈。
遙知前路多歧路,
每念桑梓淚滿衣 。
“你看你,言重了不是。本王現在什麽都不需要你做,有事情,會派人通知你的。”
接著他靠近劉央的耳邊低語道:
“以後對百姓好一點,不然小心你全家的命。”
雖說寧懷瑾語氣波瀾不驚,但是聽到劉央耳中卻是晴天霹靂。
這讓他身體不由得一顫。
“王爺,下官明白,明白。”
很快,禁軍就抬著20萬兩銀子迴來了。
銀子來了,剩下的就是分贓了。
寧懷瑾將10萬兩均分給百姓,5萬兩分給禁軍。
而剩下的5萬兩則是還給了劉央。
這一番操作,著實讓他一頭霧水。
這王爺什麽意思?拿了自己的銀子又還給自己?
就在他迷茫之時,寧懷瑾悠悠開口:
“劉大人,百姓才有幾個錢,但是那些地主豪紳就不同了。好了,本王言盡於此,走了。”
寧懷瑾帶著禁軍離開,隻留下劉央仍呆立在原地,臉上浮著癡相。
他揪著官袍前襟喃喃自語:
“王爺這是什麽意思?不能欺壓百姓,難道是暗示自己可以從富商手裏坑銀子?”
他越想越覺得心思通透,不由得打了個激靈。
最後竟跪在地上,朝著寧懷瑾離去的方向拜了拜。
“王爺就不怕劉陽反咬一口?”王守貞攥緊刀柄。
寧懷瑾彈開袖口沾的銀霜:
“他庫房裏的銀子不少都沾著鹽,咬我?買賣製造私鹽可是重罪。他敢透露半分,看誰的人頭先落地。”
過了一會,寧懷瑾瞧著王守貞欲言又止的模樣,索性先發話:
“有什麽想問的,直說便是。本王拿你當自己人,你也不必吞吞吐吐。”
王守貞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道:
“王爺,屬下心有疑惑,不吐不快。
劉央那貪官,平日裏貪贓枉法、魚肉百姓,樁樁惡行,人神共憤。
王爺既有鏟除奸佞的能力,為何不幹脆將他殺了,以絕後患,也好為百姓除害。”
寧懷瑾突然停下腳步,神情嚴肅的看著他,
“你真的想知道?那本王問你一個問題,這世界上是貪官多,還是清官多?”
王守素心直口快,不假思索,率先脫口而出:
“貪官多如牛毛,清官如鳳毛麟角。”
寧懷瑾苦笑,隨後長歎一聲:
“你們既然清楚,又怎會不明白本王的難處?如今本王根基未穩、勢單力薄,不用這些貪官,難道還有別的選擇嗎?”
王守貞一聽,神色焦急,忍不住勸道:
“王爺,您深明大義,心懷天下,可若是用了貪官,日後必定有損您的清譽,這該如何是好?”
“自然是用貪官反貪官。”
寧懷瑾此言一出,兄弟倆先是下意識地彼此對視一眼,目光中盡是茫然。
緊接著又不約而同地將視線投向寧懷瑾,仿佛想從這位王爺眼中得到答案。
寧懷瑾瞧出他們的困惑,不緊不慢地再次開口解惑:
“想讓他人為自己效力,就必須給予對方好處。但我哪有那麽多銀子給他們?”
他微微頓了頓,眼中閃過一抹洞悉人心的精明,
“我唯一能做的,便是恩威並施,充當他們的靠山,默許他們在一定範圍內貪腐;
他們撈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便會將本王視作庇佑他們的神明,死心塌地地供奉著。”
兄弟倆聽了這番解釋,非但沒有豁然開朗,反而愈發迷茫。
王守貞忍不住問道:
“可就算他們得了好處,這與王爺您又有什麽關係呢?”
“這話可就錯了。”
寧懷瑾不疾不徐地迴應,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弧度,
“本王護著他們,讓他們過好日子,他們自然會對本王感恩戴德,不僅平日裏幫著本王說話,往後更是對本王唯命是從。”
王守素還是沒懂,於是繼續追問:
“既然用貪官,那王爺為什麽還要反貪汙呢?”
“其一,官無不愛財,關鍵要聽話。借反貪之名,除異己、留親信,鞏固權力又得民心;
其二,用貪官就能拿捏其把柄,不聽話就反貪處置,所以反貪是馭官法寶。借反貪鏟除異己,讓官員都服從自己。”
寧懷瑾這番話在兄弟二人心中掀起驚濤駭浪,一時之間他們竟說不出半個字來。
直到迴到營地,王守貞才迴過味兒來,再次問道:
“貪官惹民怨咋辦?”
“高調反腐,宣傳到位,就說個別官吏目無法紀、貪得無厭,百姓自然擁護本王。”
王守素接著又問:“民怨大的貪官咋整?”
“殺了,沒收贓款,為民伸冤,能平怨,還能獲百姓稱讚。”
“……”
絕,太絕了。
不僅絕,還陰毒。
寧懷瑾是知道曆史的——
明朝開國朱元璋,對於貪官深惡痛絕,甚至使用了「剝皮實草」這種酷刑。
可結果呢?殺了那麽多人,貪官依然屢禁不止。
甚至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是人性,誰也改變不了,不管是高薪養廉、還是嚴苛律法,他們該貪,還是貪。
既然改變不了,那為什麽不能把這些人收為己用,為自己以後的宏圖大業奠定基礎?
寧懷瑾剛要登上馬車,遠處驟然傳來一個小丫頭帶著哭腔的唿喊:
“大哥哥,我爺……爺爺他……”
那聲音在寒風中打著顫,仿佛隨時都會被吹散。
寧懷瑾心頭猛地一顫,隻聽這一句,便認出是小桃子。
他不假思索,大步朝著小桃子的方向奔去,疾行間衣角被風帶起,獵獵作響。
待走到近前,詢問一番後,才知曉老王頭已然故去。
寧懷瑾沉默片刻,旋即命人妥善安葬老王頭。
而後,他輕輕蹲下身子,將小桃子穩穩抱起,
“願意跟我走嗎?若是不願意,我會給你尋個好人家,總歸是能活命的。”
小桃子流著眼淚點頭,寧懷瑾輕輕擦拭她那凍的微紅地小臉,隨後牽起她的手,
“走吧。”
小桃子迴頭,又不舍的看了一眼村莊的方向,便同他一起上了馬車。
雖然她的年紀小,卻也是個心思細膩的。
她知道,這一走,今生恐怕在也迴不來了。
舊巷晨雞尚未啼,
行囊負罷踏霜蹊。
村頭老柳牽離緒,
簷下歸巢惹念思。
風撫柴扉聲漸遠,
雲遮月色夢猶羈。
遙知前路多歧路,
每念桑梓淚滿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