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智計百出郭奉孝!
魂穿袁紹,開局月下追郭嘉! 作者:二須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句古老的名言仿佛成為了袁軍此時的真實寫照。連續兩次攻城的失敗,猶如重錘一般狠狠地砸在了袁軍的士氣之上,使得原本高昂的鬥誌瞬間墜入無底深淵。
他們滿心疑惑,曾經不可一世、戰無不勝的公孫瓚都被他們打得全軍覆沒、落荒而逃,可如今麵對這座晉陽城卻束手無策。雖然城中的守軍有十萬。
一些士卒們不禁開始交頭接耳地小聲嘀咕起來。
“要是咱們能跟著趙雲將軍就好了……”有人低聲歎息道。聽說那趙雲將軍神勇無比,率領部下不費吹灰之力便一舉拿下了青州全境,還成功收降了上百萬的黃巾軍。同樣都是為主公效力攻打黃巾軍,這差距怎會如此之大?
中軍帳內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氛。終於,有將領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和不解,隻見文醜怒氣衝衝地站在營帳中央,雙眼圓睜,直直地瞪著郭嘉,大聲質問道:“請問都督,今日我軍的死士已經成功攀爬至城頭,眼看勝利在望,都督您為何突然下令鳴金收兵?”
然而,郭嘉麵對著文醜的質問,隻是微微皺了皺眉,並沒有過多地去解釋其中緣由。他麵色凝重地緩緩說道:“此次兩次攻城均以失敗告終,所有過錯皆在於我,待迴到鄴城之後,我自會親自去向主公請罪領罰。之前,已經從黑山運迴鄴城八千名牌,而今在這晉陽城下,又添三千。並州之戰已枉死我袁家將軍一萬多人!他們的妻小再也等不到他們迴家,他們英魂在鄴城北山的石碑之上看著我們。所以絕不能再這樣強攻下去!”
程昱出列道:“可否采用疲兵之策?”
郭嘉點點頭:“疲兵之策自是可以雖然守軍兵力充足可輪換值守,但總會讓他們無形中放鬆警惕,並且我料定那員守城將軍必不會放鬆,此舉用來勞他心神再好不過。”
郭嘉頓了頓開始下令:“將青州百萬黃巾投降以及主公在太平城及青州所施仁政的信息撰寫千餘份,著神臂營綁在箭矢射入城中!
文醜、魏延、周泰三位將軍仍舊三麵圍城,各方隊伍再分成三部,輪換佯攻,記住隻是佯攻,不進入守軍攻擊範圍。
通知牽招,不可放走北門逃竄的任何一人,有帶著求援信者即刻帶來!
多派斥候監視南匈奴於夫羅部動向!”
數日後,晉陽城中。
除了在城頭日夜堅守、未曾離開半步的郝昭外,郭太、楊奉、韓暹、李樂和胡才以及徐晃等一眾將領齊聚一堂。
郭太首先打破沉默,他麵色凝重地說道:“諸位,想必大家都已經看過了袁軍射進城內的那份文書。對於其中所述之事,不知各位有何高見?”說罷,他環顧四周,期待著眾人能夠發表自己的看法。
然而,一時間,在場之人紛紛陷入了沉思。整個房間裏一片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輕微唿吸聲。就在這時,隻見徐晃猛地站起身來,他目光堅定,聲音洪亮地說道:“依我之見,這文書所言雖大半屬實,但若是就這麽輕易投降,咱們最終恐怕也難逃被打散編入其他軍隊,成為衝鋒陷陣的馬前卒的命運。因此,不如先與袁軍一戰再做打算!畢竟,如今袁軍兵力不過五萬左右,而我方則擁有整整十萬大軍,更有郝昭賢弟鎮守城池,如此實力對比之下,我們必定穩操勝券,萬無一失!”
聽到徐晃這番慷慨激昂的話語,一旁的李樂卻皺起了眉頭,表示不滿道:“話雖如此,可問題在於城內的糧草已所剩無幾,最多僅夠維持十天而已。一旦時間拖長,到那時咱們又該以何為食呢?難道真要效仿那郝昭在榆社時一般去吃人不成?”
李樂話音剛落,胡才也緊接著點了點頭,附和道:“李兄所言極是。況且,雖說目前我軍將精銳力量集中於此城,但將士們的妻兒老小大多還留在其他城池之中。倘若袁軍采取迂迴戰術,先行攻打那些地方,隻怕我軍的軍心將會大亂啊!”
郭太和楊奉對視一眼點點頭說:“直接投降自然不可取,死守卻也不行。依我之見還是求援為上!”
其餘眾人麵麵相覷:“求援?何處求援?黑山軍已經沒了,我們其他城中多是婦孺哪有什麽援軍?”
“南匈奴於夫羅!\"
郭太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采取一種極為隱蔽的策略去搬救兵。他並未魯莽地派遣自己的心腹親隨徑直前往求援之地,而是精心策劃了一場巧妙的行動。隻見他挑選出一部分精明強幹的軍士,讓他們喬裝打扮成驚慌失措的逃兵模樣,並分成數批悄悄從北門撤離。而那攜帶至關重要信件的親隨,則巧妙地混入這些“逃兵”之中,郭太自認為如此安排必定天衣無縫、萬無一失。
然而,令郭太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對手郭嘉等的就是這一刻,提前多日已讓牽招在北門外布下了嚴密的口袋陣,隻等這群人乖乖落入陷阱。
話說這黃巾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卻有一個顯著特點:隻要一被抓獲,便會毫不猶豫、利利索索地選擇投降,絕無半點反抗之意。這倒也不難理解,他們本就是因饑餓難耐無法生存才被迫造反的,如今太平城發生的種種事情早已傳遍全城。若不是他們的首領尚未點頭應允,恐怕他們早就主動歸降了。此時此刻,既然已經不幸被俘,又怎會傻到拒不投降而去做無謂的犧牲呢?難不成還真要來個英勇就義不成?
果不其然,郭太的那位親隨也未能幸免,同樣毫無骨氣地迅速向牽招投誠。甚至連身上所藏的求救信一事,都未曾等到牽招下令搜身檢查,便竹筒倒豆子般全盤托出。
終於得到這封求救信後,郭嘉當機立斷做出指示:“你需按原計劃將此信安然無恙地送達給於夫羅。待信成功送達之後,務必想方設法探聽清楚於夫羅出兵的具體路線以及確切日期,並及時迴來稟報於我。倘若此事能辦得妥妥當當,事成之後定有重金賞賜!”
於夫羅在收到那封十萬火急的求救信後的第三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汾河岸邊。他大手一揮,身後兩萬身強體壯、勇猛無畏的匈奴兒郎們齊聲高唿,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般向著晉陽方向疾馳而去。
然而,這一次於夫羅親自率領大軍出征,並不僅僅是為了拯救那個郭太和他的白波軍。實際上,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手下眾多子民過冬所需的糧草至今仍未有著落。盡管此前他們已經與白波軍聯手將並州地區搜刮得幾乎十室九空,但眼前即將麵對的冀州軍卻宛如一塊令人垂涎欲滴的肥肉——這支軍隊裝備精良、物資充裕,實在是讓人難以抗拒誘惑。
如同所有的匈奴先輩一般,於夫羅深深地喜愛著漢人居住的這片廣袤土地。在這裏,他們能夠輕易地獲取到源源不斷的食物以及美麗溫柔的女子。那些懦弱無能的漢人就像是溫順的羔羊,隻能默默地等待著匈奴人和草原勇士們的肆意掠奪。每當想到這些,於夫羅心中都會湧起一股強烈的征服欲望。
不過,與此同時,於夫羅和其他匈奴人也對漢人所占據的地域存在一些不滿之處。這裏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高山峻嶺和幽深險峻的峽穀溝壑,使得他們英勇善戰的騎兵部隊無法像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那樣自由馳騁、風馳電掣。有時候,甚至連行軍速度都不得不因此而放緩下來,這無疑令於夫羅感到頗為惱火。
一如他們此時經過的這個峽穀!
他們滿心疑惑,曾經不可一世、戰無不勝的公孫瓚都被他們打得全軍覆沒、落荒而逃,可如今麵對這座晉陽城卻束手無策。雖然城中的守軍有十萬。
一些士卒們不禁開始交頭接耳地小聲嘀咕起來。
“要是咱們能跟著趙雲將軍就好了……”有人低聲歎息道。聽說那趙雲將軍神勇無比,率領部下不費吹灰之力便一舉拿下了青州全境,還成功收降了上百萬的黃巾軍。同樣都是為主公效力攻打黃巾軍,這差距怎會如此之大?
中軍帳內彌漫著一股壓抑的氣氛。終於,有將領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和不解,隻見文醜怒氣衝衝地站在營帳中央,雙眼圓睜,直直地瞪著郭嘉,大聲質問道:“請問都督,今日我軍的死士已經成功攀爬至城頭,眼看勝利在望,都督您為何突然下令鳴金收兵?”
然而,郭嘉麵對著文醜的質問,隻是微微皺了皺眉,並沒有過多地去解釋其中緣由。他麵色凝重地緩緩說道:“此次兩次攻城均以失敗告終,所有過錯皆在於我,待迴到鄴城之後,我自會親自去向主公請罪領罰。之前,已經從黑山運迴鄴城八千名牌,而今在這晉陽城下,又添三千。並州之戰已枉死我袁家將軍一萬多人!他們的妻小再也等不到他們迴家,他們英魂在鄴城北山的石碑之上看著我們。所以絕不能再這樣強攻下去!”
程昱出列道:“可否采用疲兵之策?”
郭嘉點點頭:“疲兵之策自是可以雖然守軍兵力充足可輪換值守,但總會讓他們無形中放鬆警惕,並且我料定那員守城將軍必不會放鬆,此舉用來勞他心神再好不過。”
郭嘉頓了頓開始下令:“將青州百萬黃巾投降以及主公在太平城及青州所施仁政的信息撰寫千餘份,著神臂營綁在箭矢射入城中!
文醜、魏延、周泰三位將軍仍舊三麵圍城,各方隊伍再分成三部,輪換佯攻,記住隻是佯攻,不進入守軍攻擊範圍。
通知牽招,不可放走北門逃竄的任何一人,有帶著求援信者即刻帶來!
多派斥候監視南匈奴於夫羅部動向!”
數日後,晉陽城中。
除了在城頭日夜堅守、未曾離開半步的郝昭外,郭太、楊奉、韓暹、李樂和胡才以及徐晃等一眾將領齊聚一堂。
郭太首先打破沉默,他麵色凝重地說道:“諸位,想必大家都已經看過了袁軍射進城內的那份文書。對於其中所述之事,不知各位有何高見?”說罷,他環顧四周,期待著眾人能夠發表自己的看法。
然而,一時間,在場之人紛紛陷入了沉思。整個房間裏一片寂靜,隻有偶爾傳來的輕微唿吸聲。就在這時,隻見徐晃猛地站起身來,他目光堅定,聲音洪亮地說道:“依我之見,這文書所言雖大半屬實,但若是就這麽輕易投降,咱們最終恐怕也難逃被打散編入其他軍隊,成為衝鋒陷陣的馬前卒的命運。因此,不如先與袁軍一戰再做打算!畢竟,如今袁軍兵力不過五萬左右,而我方則擁有整整十萬大軍,更有郝昭賢弟鎮守城池,如此實力對比之下,我們必定穩操勝券,萬無一失!”
聽到徐晃這番慷慨激昂的話語,一旁的李樂卻皺起了眉頭,表示不滿道:“話雖如此,可問題在於城內的糧草已所剩無幾,最多僅夠維持十天而已。一旦時間拖長,到那時咱們又該以何為食呢?難道真要效仿那郝昭在榆社時一般去吃人不成?”
李樂話音剛落,胡才也緊接著點了點頭,附和道:“李兄所言極是。況且,雖說目前我軍將精銳力量集中於此城,但將士們的妻兒老小大多還留在其他城池之中。倘若袁軍采取迂迴戰術,先行攻打那些地方,隻怕我軍的軍心將會大亂啊!”
郭太和楊奉對視一眼點點頭說:“直接投降自然不可取,死守卻也不行。依我之見還是求援為上!”
其餘眾人麵麵相覷:“求援?何處求援?黑山軍已經沒了,我們其他城中多是婦孺哪有什麽援軍?”
“南匈奴於夫羅!\"
郭太深思熟慮之後,決定采取一種極為隱蔽的策略去搬救兵。他並未魯莽地派遣自己的心腹親隨徑直前往求援之地,而是精心策劃了一場巧妙的行動。隻見他挑選出一部分精明強幹的軍士,讓他們喬裝打扮成驚慌失措的逃兵模樣,並分成數批悄悄從北門撤離。而那攜帶至關重要信件的親隨,則巧妙地混入這些“逃兵”之中,郭太自認為如此安排必定天衣無縫、萬無一失。
然而,令郭太始料未及的是,他的對手郭嘉等的就是這一刻,提前多日已讓牽招在北門外布下了嚴密的口袋陣,隻等這群人乖乖落入陷阱。
話說這黃巾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卻有一個顯著特點:隻要一被抓獲,便會毫不猶豫、利利索索地選擇投降,絕無半點反抗之意。這倒也不難理解,他們本就是因饑餓難耐無法生存才被迫造反的,如今太平城發生的種種事情早已傳遍全城。若不是他們的首領尚未點頭應允,恐怕他們早就主動歸降了。此時此刻,既然已經不幸被俘,又怎會傻到拒不投降而去做無謂的犧牲呢?難不成還真要來個英勇就義不成?
果不其然,郭太的那位親隨也未能幸免,同樣毫無骨氣地迅速向牽招投誠。甚至連身上所藏的求救信一事,都未曾等到牽招下令搜身檢查,便竹筒倒豆子般全盤托出。
終於得到這封求救信後,郭嘉當機立斷做出指示:“你需按原計劃將此信安然無恙地送達給於夫羅。待信成功送達之後,務必想方設法探聽清楚於夫羅出兵的具體路線以及確切日期,並及時迴來稟報於我。倘若此事能辦得妥妥當當,事成之後定有重金賞賜!”
於夫羅在收到那封十萬火急的求救信後的第三天清晨,太陽剛剛升起,汾河岸邊。他大手一揮,身後兩萬身強體壯、勇猛無畏的匈奴兒郎們齊聲高唿,如同一股洶湧澎湃的洪流般向著晉陽方向疾馳而去。
然而,這一次於夫羅親自率領大軍出征,並不僅僅是為了拯救那個郭太和他的白波軍。實際上,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手下眾多子民過冬所需的糧草至今仍未有著落。盡管此前他們已經與白波軍聯手將並州地區搜刮得幾乎十室九空,但眼前即將麵對的冀州軍卻宛如一塊令人垂涎欲滴的肥肉——這支軍隊裝備精良、物資充裕,實在是讓人難以抗拒誘惑。
如同所有的匈奴先輩一般,於夫羅深深地喜愛著漢人居住的這片廣袤土地。在這裏,他們能夠輕易地獲取到源源不斷的食物以及美麗溫柔的女子。那些懦弱無能的漢人就像是溫順的羔羊,隻能默默地等待著匈奴人和草原勇士們的肆意掠奪。每當想到這些,於夫羅心中都會湧起一股強烈的征服欲望。
不過,與此同時,於夫羅和其他匈奴人也對漢人所占據的地域存在一些不滿之處。這裏到處都是連綿起伏的高山峻嶺和幽深險峻的峽穀溝壑,使得他們英勇善戰的騎兵部隊無法像在遼闊無垠的草原上那樣自由馳騁、風馳電掣。有時候,甚至連行軍速度都不得不因此而放緩下來,這無疑令於夫羅感到頗為惱火。
一如他們此時經過的這個峽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