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魂穿袁紹,開局月下追郭嘉! 作者:二須公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寬敞明亮的議事廳中,袁紹端坐在主位之上,麵沉似水。他那雙深邃的眼眸此刻正緊緊地盯著手中那份剛剛送達的軍報。隻見他緩緩地將其展開,心中暗自思忖著:“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公孫瓚公然上書朝廷,曆數袁紹十大罪狀,而且還率領著三萬步兵、一萬騎兵氣勢洶洶地向著冀州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一路上,其所到之處的郡縣官員們紛紛望風而降,絲毫不敢抵抗這支如狼似虎的軍隊。如今,公孫瓚的大軍已經占領中山郡屯兵於盧奴,大有長驅直入之勢。
此外,公孫瓚居然擅自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州牧,並且還為他們各自配備了郡守和縣令。居然妄圖一舉占領整個北方各州!
袁紹看到此處,心中不禁冷哼一聲:“哼!好一個公孫瓚,真是好大的胃口!”
他隨即將手中的軍報遞給身旁的陳琳,示意他當眾朗讀出來。陳琳接過軍報,清了清嗓子,開始大聲念道:“……”
隨著陳琳抑揚頓挫的聲音在議事廳中迴蕩,廳內眾人的臉色也變得複雜起來,可謂是不一而足。有的人麵露驚惶之色,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戰情嚇得不知所措;有的人則眉頭緊鎖,陷入沉思之中,苦苦思索應對之策;還有的人一臉憤怒,對公孫瓚的囂張行徑咬牙切齒。
然而,盡管每個人的心情各不相同,但此時此刻卻沒有一個人敢率先站出來發言。
袁紹見狀,微微眯起雙眼,用銳利的目光緩緩掃視了一圈在座的眾人。隨後,他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諸位,都說說吧。”
就在眾人都陷入沉思,苦思應對之策的時候,仿佛事先約定好一樣,一封又一封的軍報如雪片般接踵而至。
“急報!平原令劉備公然起兵,欲同公孫瓚的軍隊會合!”這第一聲稟報猶如平地驚雷,瞬間打破了廳內原本就緊張壓抑的氣氛。
緊接著,第二道聲音傳來:“急報!徐州刺史陶謙正在大規模調動兵馬,但具體目的尚不明確!”這個消息更是讓在場眾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還沒等大家緩過神來,第三道緊急軍情再次響起:“急報!東郡太守曹操在集結兵馬,其意圖難以揣測!”一時間,整個大廳裏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一連串壞消息驚得目瞪口呆。
然而,這還沒完,第四道更令人震驚的戰報:“急報!青州地區的黃巾軍匪徒大肆向渤海郡進犯搶掠而來,據估計人數多達三十萬左右!”
這最後一道軍報如同泰山壓卵一般,重重地砸在了每個人的心頭,壓得廳內眾人幾乎快要喘不過氣來了。 即便是剛剛已經站起身來,正準備開口進言獻策的郭嘉,此刻也默默地坐迴到自己的座位上,緊緊皺起了眉頭,苦苦思索著應對之法。
然而,就在這時,聽到最後一封軍報的逢紀卻是眼睛突然一亮,隻見他麵帶喜色,步伐輕盈地快步走到大堂之前。
然後,他一臉自信地對著主位上的袁紹拱手說道: “主公啊,依屬下之見,我們何不如將渤海太守一職讓給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呢?如此一來,可以借此緩和一下咱們與公孫瓚之間的緊張關係。畢竟,一旦公孫瓚得到了渤海之地,他自然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黃巾軍匪徒肆意劫掠他的地盤。待到公孫瓚出兵去征討這些黃巾賊寇時,雙方必定會拚個兩敗俱傷。到那時,咱們便可抓住時機,順勢出擊,大事可定矣!”
郭圖聞聽此言後,亦霍然站起身子,滿臉堆笑地隨聲附和道:“妙哉,妙哉!元圖兄這一招驅虎吞狼、一石二鳥之計,實乃上上之策啊!”一時間,在座諸人皆紛紛點頭應和,齊聲稱讚此計甚妙。
然而,就在這片讚譽之聲中,卻有三人依舊緊蹙雙眉,沉默不語,他們便是郭嘉、田豐以及沮授。
而此時的袁紹,亦是一言不發,他微微眯起雙眼,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緩緩掃過廳內眾人。
正當眾人對這計謀讚不絕口之時,忽然,一聲雖不甚響亮,但卻異常堅定的話語,硬生生地打破了這片和諧的氛圍。“此計不妥!”眾人聞聲,皆是一愣,旋即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發聲之處。隻見郭嘉正徐徐起身,步履穩健地走向堂前。
待其立定之後,方才再次開口說道:“渤海之地,萬萬不可拱手相讓!”
原本興致勃勃的郭圖,此刻卻是麵色一沉,麵露些許不悅之色。他有意提高聲調,反駁道:“哦?卻不知奉孝先生對此有何高見呐?難不成奉孝先生還不清楚咱們冀州如今的兵力狀況嗎?也罷,就讓我來告知於你吧。眼下冀州所擁有的兵馬,尚不足五萬之數,且盡是些步兵,其中多數更是剛招募的新兵罷了。莫說是公孫瓚那三萬訓練有素的步軍了,單就那一萬騎兵而言,又豈是我們這五萬新兵所能抵擋得了的呢?若執意不肯讓出渤海,莫非是要眼睜睜看著整個渤海郡盡數落入那幫黃巾賊寇之手,然後再任由我們這五萬新兵白白葬送在白馬義從的鐵蹄之下不成?”
郭嘉並未與郭圖辯駁什麽,而是麵向袁紹有條不紊的說:“渤海北接幽州,南臨青州,人口百萬,沃野千裏,為冀州首富之地!黃巾賊匪,草寇而,號稱三十萬,能戰之兵卻不足五萬,且裝備簡陋軍紀渙散。如若將渤海讓與公孫瓚,確實可以解一時之圍,然兵甲精良的幽州虎狼之師豈是毫無戰力的黃巾賊匪可以鬥得兩敗俱傷的?隻怕幽州鐵騎一個衝鋒就要大敗潰逃了,屆時所謂戰機又從何而來?
如今公孫瓚自封各州州牧,野心昭然若揭。現已占領我冀州數個郡縣,到時候又在渤海站穩腳跟,以渤海之富養幽州之兵。待到日後從幽州、渤海、青州三路出兵,再聯合東麵黑山軍、南麵陶謙劉備對我軍形成合圍之勢,我軍又如何相抗?黃巾賊匪疥癬之疾而,公孫瓚卻是心腹之患。疥癬之疾不足慮,心腹之患不可留!
公孫瓚此人窮兵黷武,嫉賢妒能而今更是自覺穩操勝券驕狂之心日盛,而幽州軍陣雖名為騎兵結合,但其騎兵強而步卒弱。步卒缺乏良好訓練,對兩翼騎兵依賴過強,兩翼靈動而中央遲緩,猶如鷹擊長空全憑兩翼,一旦落地則易為走獸所食。我軍隻需示敵以弱,以計謀輔以地利之便先行擊潰其騎兵,其軍自潰矣!
另遣一上將領軍五千先行守衛渤海,渤海郡城高牆厚,黃巾賊匪兵械匱乏必定難以破城,待主公大軍迴轉,裏應外合,賊兵彈指可破!
而平原劉備所部不足三千,且平原到盧奴需跨域整個冀州,隻需下令沿途各城嚴防死守。這區區之眾,上不能攻城掠地,下不能遠赴會盟,不足為懼!
東郡曹操乃主公舉薦為太守,此時必無二心,此次調集兵馬唯一目的是幫主公擋徐州陶謙而已! 請主公下定決心,揮師北上,全力擊潰幽州軍!”
郭嘉所言猶如黃鍾大呂,每一個字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每一句話的剖析更是深入骨髓、切中要害。原本喧鬧嘈雜的大廳此刻變得鴉雀無聲,仿佛時間都凝固了一般。即便是以能言善辯著稱的郭圖和逢紀,此時也緊閉雙唇,低頭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寂靜中,突然傳來“啪”的一聲巨響,眾人皆被驚得渾身一顫。原來是袁紹猛地一拍桌案,隻見他滿臉興奮之色,雙目圓睜,大聲喊道:“好!奉孝之言深得孤心。孤意已決,即刻率領大軍北上,與那公孫瓚小兒決一雌雄!”
話音剛落,袁紹的目光便如同閃電般掃向一眾武將,最終停留在其中一人身上——此人正是麴義。
袁紹深知麹義此人長期在涼州與羌人打交道,對於騎兵的作戰方式、特點以及馬的習性可謂了如指掌。於是開口問道:“元仲,你長期在涼州生活,對於羌人的作戰方法可謂是了如指掌。如今麵對公孫瓚的精銳部隊白馬義從,不知你可有克敵製勝的妙計?”
麴義其實心中早已有了盤算,聽到主公點到自己的名字,當即昂首闊步地走到堂前,雙手抱拳施禮後,自信滿滿地說道:“主公放心,末將隻需您調撥給我一千名弓弩手,再加上我手下的八百名先登死士,必定能夠讓那賊軍的白馬義從有來無迴!”
說完這番話,他還不忘輕蔑地瞥一眼站在旁邊的郭圖,心想這家夥之前居然大放厥詞,說什麽幽州鐵騎銳不可當,簡直就是一介迂腐不堪的儒生,難道他真以為天底下就隻有幽州才有身經百戰的精兵強將嗎?
袁紹自然對麴義的話深信不疑。要知道,即便將目光投向那浩如煙海、源遠流長的整個古代史,麴義在界橋所創造出的以少量步兵大破自身五倍騎兵這一堪稱神跡般的戰績,也絕對稱得上是名列前茅、令人矚目的存在。
袁紹暗自思忖著:“隻要這滾滾向前的曆史車輪,未曾因我此番穿越之舉而發生太多偏移或變動,那麽這場戰役必定能夠穩操勝券,萬無一失!”
想到此處,他已然下定決心,立刻傳召麾下眾將齊聚於營帳內的巨大沙盤之前。隻見他氣定神閑地伸出右手食指,穩穩地指向了沙盤中的一個地方——安平國饒陽!
“饒陽以北地形平緩而狹小,命麴義領八百先登死士一千弓弩手列陣以前,孤親率大軍陳兵在後。公孫瓚自詡白馬義從天下無敵,此地地形狹小卻也容不得他步軍居中騎兵在旁策應,孤料定他必命騎兵直接衝鋒妄圖一舉殲滅麹義所部,而後攜勝勢掩殺我軍!
而我軍隻要麴義部可以得勝,反掩殺之,他這潰敗的幽州鐵騎反而會幫我軍衝散他們的後軍。隻是我軍多為步兵追殺之可勝卻難傷其筋骨。
著令張合、高覽各率五千兵士於饒陽北二十裏處山林處設伏,此地乃盧奴至饒陽必經之地。公孫瓚大軍過時藏好身形不可讓其發現,待我軍得手其潰軍至斷其後路,萬箭齊發,尤其要著重針對那些白馬義從,必全殲此部,不使一騎白馬迴幽州!”
“令顏良率領淳於瓊等諸將以及全軍所有千夫長以上級別的將領們組成的突擊隊集結於側翼,隻等敵軍潰敗便直衝公孫瓚大纛,擒殺公孫瓚!”
袁紹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再次將目光投向了麴義。他麵色凝重,語氣嚴肅地說道:“元仲啊,此次作戰部署成功與否的唯一前提便是你所率之部能夠獲勝。若是稍有差錯,那麽我們之前所做的一切布置都將化為泡影,萬事皆休矣。你可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麴義聽聞此言,毫不猶豫地單膝跪地,右手用力地拍擊著自己的心口,聲音洪亮如鍾,高聲喊道:“主公放心!我等願以性命擔保,定當奮勇殺敵。哪怕戰死沙場,也要踏破敵陣,即便馬革裹屍也絕不退縮!今生今世,能為先登郎已是無上榮耀;若有來世,還要繼續為主公征戰四方!先登營必定不會辜負主公的殷切期望和重托!”
袁紹聽後,臉上緩緩浮現出一絲滿意之色,輕輕地點了點頭,說了一個字:“好!”然而,盡管他對麴義及其先登營充滿信心,但內心深處卻始終無法完全消除那種不安的情緒。畢竟,此時此刻全軍的命運全都係於他人之手,這種將未來寄托在別人身上的感覺實在令人難以心安。
袁紹不禁暗自歎息一聲:“唉!如果軍工廠精心打造的那三件神兵利器此刻都已經現世,那該有多好啊!憑借它們的威力,又何須懼怕這幽州的鐵騎?隻是可惜……”想到這裏,袁紹搖了搖頭,努力將這些雜念從腦海中驅散出去。
此後袁紹端坐在帥位之上,麵色凝重地環視著帳下諸將。他猛地一拍案幾,高聲喝道:
“今命子龍將軍為主將,韓猛將軍為副將,沮授先生為軍師,速速統領五千精銳之師,星夜兼程馳援渤海!務必保得渤海無虞!”眾將聞令,齊聲應諾。
緊接著,袁紹再次開口道:“再令朱靈將軍為主將,張南將軍為副將,田豐先生為軍師,率領五千大軍堅守鄴城。爾等需晝夜警惕,密切關注劉備軍之動向,稍有風吹草動,即刻來報!”朱靈、張南與田豐三人當即出列,拱手領命。
隨後,袁紹站起身來,大手一揮,朗聲道:“其餘眾人,皆隨本將軍一同北上——直抵饒陽!”
隨著這一聲聲命令的下達,整個營帳內氣氛緊張而又肅穆,眾將士們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
公孫瓚公然上書朝廷,曆數袁紹十大罪狀,而且還率領著三萬步兵、一萬騎兵氣勢洶洶地向著冀州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一路上,其所到之處的郡縣官員們紛紛望風而降,絲毫不敢抵抗這支如狼似虎的軍隊。如今,公孫瓚的大軍已經占領中山郡屯兵於盧奴,大有長驅直入之勢。
此外,公孫瓚居然擅自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州牧,並且還為他們各自配備了郡守和縣令。居然妄圖一舉占領整個北方各州!
袁紹看到此處,心中不禁冷哼一聲:“哼!好一個公孫瓚,真是好大的胃口!”
他隨即將手中的軍報遞給身旁的陳琳,示意他當眾朗讀出來。陳琳接過軍報,清了清嗓子,開始大聲念道:“……”
隨著陳琳抑揚頓挫的聲音在議事廳中迴蕩,廳內眾人的臉色也變得複雜起來,可謂是不一而足。有的人麵露驚惶之色,似乎被這突如其來的戰情嚇得不知所措;有的人則眉頭緊鎖,陷入沉思之中,苦苦思索應對之策;還有的人一臉憤怒,對公孫瓚的囂張行徑咬牙切齒。
然而,盡管每個人的心情各不相同,但此時此刻卻沒有一個人敢率先站出來發言。
袁紹見狀,微微眯起雙眼,用銳利的目光緩緩掃視了一圈在座的眾人。隨後,他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諸位,都說說吧。”
就在眾人都陷入沉思,苦思應對之策的時候,仿佛事先約定好一樣,一封又一封的軍報如雪片般接踵而至。
“急報!平原令劉備公然起兵,欲同公孫瓚的軍隊會合!”這第一聲稟報猶如平地驚雷,瞬間打破了廳內原本就緊張壓抑的氣氛。
緊接著,第二道聲音傳來:“急報!徐州刺史陶謙正在大規模調動兵馬,但具體目的尚不明確!”這個消息更是讓在場眾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還沒等大家緩過神來,第三道緊急軍情再次響起:“急報!東郡太守曹操在集結兵馬,其意圖難以揣測!”一時間,整個大廳裏鴉雀無聲,所有人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一連串壞消息驚得目瞪口呆。
然而,這還沒完,第四道更令人震驚的戰報:“急報!青州地區的黃巾軍匪徒大肆向渤海郡進犯搶掠而來,據估計人數多達三十萬左右!”
這最後一道軍報如同泰山壓卵一般,重重地砸在了每個人的心頭,壓得廳內眾人幾乎快要喘不過氣來了。 即便是剛剛已經站起身來,正準備開口進言獻策的郭嘉,此刻也默默地坐迴到自己的座位上,緊緊皺起了眉頭,苦苦思索著應對之法。
然而,就在這時,聽到最後一封軍報的逢紀卻是眼睛突然一亮,隻見他麵帶喜色,步伐輕盈地快步走到大堂之前。
然後,他一臉自信地對著主位上的袁紹拱手說道: “主公啊,依屬下之見,我們何不如將渤海太守一職讓給公孫瓚的堂弟公孫範呢?如此一來,可以借此緩和一下咱們與公孫瓚之間的緊張關係。畢竟,一旦公孫瓚得到了渤海之地,他自然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黃巾軍匪徒肆意劫掠他的地盤。待到公孫瓚出兵去征討這些黃巾賊寇時,雙方必定會拚個兩敗俱傷。到那時,咱們便可抓住時機,順勢出擊,大事可定矣!”
郭圖聞聽此言後,亦霍然站起身子,滿臉堆笑地隨聲附和道:“妙哉,妙哉!元圖兄這一招驅虎吞狼、一石二鳥之計,實乃上上之策啊!”一時間,在座諸人皆紛紛點頭應和,齊聲稱讚此計甚妙。
然而,就在這片讚譽之聲中,卻有三人依舊緊蹙雙眉,沉默不語,他們便是郭嘉、田豐以及沮授。
而此時的袁紹,亦是一言不發,他微微眯起雙眼,如鷹隼般銳利的目光緩緩掃過廳內眾人。
正當眾人對這計謀讚不絕口之時,忽然,一聲雖不甚響亮,但卻異常堅定的話語,硬生生地打破了這片和諧的氛圍。“此計不妥!”眾人聞聲,皆是一愣,旋即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發聲之處。隻見郭嘉正徐徐起身,步履穩健地走向堂前。
待其立定之後,方才再次開口說道:“渤海之地,萬萬不可拱手相讓!”
原本興致勃勃的郭圖,此刻卻是麵色一沉,麵露些許不悅之色。他有意提高聲調,反駁道:“哦?卻不知奉孝先生對此有何高見呐?難不成奉孝先生還不清楚咱們冀州如今的兵力狀況嗎?也罷,就讓我來告知於你吧。眼下冀州所擁有的兵馬,尚不足五萬之數,且盡是些步兵,其中多數更是剛招募的新兵罷了。莫說是公孫瓚那三萬訓練有素的步軍了,單就那一萬騎兵而言,又豈是我們這五萬新兵所能抵擋得了的呢?若執意不肯讓出渤海,莫非是要眼睜睜看著整個渤海郡盡數落入那幫黃巾賊寇之手,然後再任由我們這五萬新兵白白葬送在白馬義從的鐵蹄之下不成?”
郭嘉並未與郭圖辯駁什麽,而是麵向袁紹有條不紊的說:“渤海北接幽州,南臨青州,人口百萬,沃野千裏,為冀州首富之地!黃巾賊匪,草寇而,號稱三十萬,能戰之兵卻不足五萬,且裝備簡陋軍紀渙散。如若將渤海讓與公孫瓚,確實可以解一時之圍,然兵甲精良的幽州虎狼之師豈是毫無戰力的黃巾賊匪可以鬥得兩敗俱傷的?隻怕幽州鐵騎一個衝鋒就要大敗潰逃了,屆時所謂戰機又從何而來?
如今公孫瓚自封各州州牧,野心昭然若揭。現已占領我冀州數個郡縣,到時候又在渤海站穩腳跟,以渤海之富養幽州之兵。待到日後從幽州、渤海、青州三路出兵,再聯合東麵黑山軍、南麵陶謙劉備對我軍形成合圍之勢,我軍又如何相抗?黃巾賊匪疥癬之疾而,公孫瓚卻是心腹之患。疥癬之疾不足慮,心腹之患不可留!
公孫瓚此人窮兵黷武,嫉賢妒能而今更是自覺穩操勝券驕狂之心日盛,而幽州軍陣雖名為騎兵結合,但其騎兵強而步卒弱。步卒缺乏良好訓練,對兩翼騎兵依賴過強,兩翼靈動而中央遲緩,猶如鷹擊長空全憑兩翼,一旦落地則易為走獸所食。我軍隻需示敵以弱,以計謀輔以地利之便先行擊潰其騎兵,其軍自潰矣!
另遣一上將領軍五千先行守衛渤海,渤海郡城高牆厚,黃巾賊匪兵械匱乏必定難以破城,待主公大軍迴轉,裏應外合,賊兵彈指可破!
而平原劉備所部不足三千,且平原到盧奴需跨域整個冀州,隻需下令沿途各城嚴防死守。這區區之眾,上不能攻城掠地,下不能遠赴會盟,不足為懼!
東郡曹操乃主公舉薦為太守,此時必無二心,此次調集兵馬唯一目的是幫主公擋徐州陶謙而已! 請主公下定決心,揮師北上,全力擊潰幽州軍!”
郭嘉所言猶如黃鍾大呂,每一個字都閃耀著智慧的光芒,每一句話的剖析更是深入骨髓、切中要害。原本喧鬧嘈雜的大廳此刻變得鴉雀無聲,仿佛時間都凝固了一般。即便是以能言善辯著稱的郭圖和逢紀,此時也緊閉雙唇,低頭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寂靜中,突然傳來“啪”的一聲巨響,眾人皆被驚得渾身一顫。原來是袁紹猛地一拍桌案,隻見他滿臉興奮之色,雙目圓睜,大聲喊道:“好!奉孝之言深得孤心。孤意已決,即刻率領大軍北上,與那公孫瓚小兒決一雌雄!”
話音剛落,袁紹的目光便如同閃電般掃向一眾武將,最終停留在其中一人身上——此人正是麴義。
袁紹深知麹義此人長期在涼州與羌人打交道,對於騎兵的作戰方式、特點以及馬的習性可謂了如指掌。於是開口問道:“元仲,你長期在涼州生活,對於羌人的作戰方法可謂是了如指掌。如今麵對公孫瓚的精銳部隊白馬義從,不知你可有克敵製勝的妙計?”
麴義其實心中早已有了盤算,聽到主公點到自己的名字,當即昂首闊步地走到堂前,雙手抱拳施禮後,自信滿滿地說道:“主公放心,末將隻需您調撥給我一千名弓弩手,再加上我手下的八百名先登死士,必定能夠讓那賊軍的白馬義從有來無迴!”
說完這番話,他還不忘輕蔑地瞥一眼站在旁邊的郭圖,心想這家夥之前居然大放厥詞,說什麽幽州鐵騎銳不可當,簡直就是一介迂腐不堪的儒生,難道他真以為天底下就隻有幽州才有身經百戰的精兵強將嗎?
袁紹自然對麴義的話深信不疑。要知道,即便將目光投向那浩如煙海、源遠流長的整個古代史,麴義在界橋所創造出的以少量步兵大破自身五倍騎兵這一堪稱神跡般的戰績,也絕對稱得上是名列前茅、令人矚目的存在。
袁紹暗自思忖著:“隻要這滾滾向前的曆史車輪,未曾因我此番穿越之舉而發生太多偏移或變動,那麽這場戰役必定能夠穩操勝券,萬無一失!”
想到此處,他已然下定決心,立刻傳召麾下眾將齊聚於營帳內的巨大沙盤之前。隻見他氣定神閑地伸出右手食指,穩穩地指向了沙盤中的一個地方——安平國饒陽!
“饒陽以北地形平緩而狹小,命麴義領八百先登死士一千弓弩手列陣以前,孤親率大軍陳兵在後。公孫瓚自詡白馬義從天下無敵,此地地形狹小卻也容不得他步軍居中騎兵在旁策應,孤料定他必命騎兵直接衝鋒妄圖一舉殲滅麹義所部,而後攜勝勢掩殺我軍!
而我軍隻要麴義部可以得勝,反掩殺之,他這潰敗的幽州鐵騎反而會幫我軍衝散他們的後軍。隻是我軍多為步兵追殺之可勝卻難傷其筋骨。
著令張合、高覽各率五千兵士於饒陽北二十裏處山林處設伏,此地乃盧奴至饒陽必經之地。公孫瓚大軍過時藏好身形不可讓其發現,待我軍得手其潰軍至斷其後路,萬箭齊發,尤其要著重針對那些白馬義從,必全殲此部,不使一騎白馬迴幽州!”
“令顏良率領淳於瓊等諸將以及全軍所有千夫長以上級別的將領們組成的突擊隊集結於側翼,隻等敵軍潰敗便直衝公孫瓚大纛,擒殺公孫瓚!”
袁紹稍稍停頓了一下,然後再次將目光投向了麴義。他麵色凝重,語氣嚴肅地說道:“元仲啊,此次作戰部署成功與否的唯一前提便是你所率之部能夠獲勝。若是稍有差錯,那麽我們之前所做的一切布置都將化為泡影,萬事皆休矣。你可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麴義聽聞此言,毫不猶豫地單膝跪地,右手用力地拍擊著自己的心口,聲音洪亮如鍾,高聲喊道:“主公放心!我等願以性命擔保,定當奮勇殺敵。哪怕戰死沙場,也要踏破敵陣,即便馬革裹屍也絕不退縮!今生今世,能為先登郎已是無上榮耀;若有來世,還要繼續為主公征戰四方!先登營必定不會辜負主公的殷切期望和重托!”
袁紹聽後,臉上緩緩浮現出一絲滿意之色,輕輕地點了點頭,說了一個字:“好!”然而,盡管他對麴義及其先登營充滿信心,但內心深處卻始終無法完全消除那種不安的情緒。畢竟,此時此刻全軍的命運全都係於他人之手,這種將未來寄托在別人身上的感覺實在令人難以心安。
袁紹不禁暗自歎息一聲:“唉!如果軍工廠精心打造的那三件神兵利器此刻都已經現世,那該有多好啊!憑借它們的威力,又何須懼怕這幽州的鐵騎?隻是可惜……”想到這裏,袁紹搖了搖頭,努力將這些雜念從腦海中驅散出去。
此後袁紹端坐在帥位之上,麵色凝重地環視著帳下諸將。他猛地一拍案幾,高聲喝道:
“今命子龍將軍為主將,韓猛將軍為副將,沮授先生為軍師,速速統領五千精銳之師,星夜兼程馳援渤海!務必保得渤海無虞!”眾將聞令,齊聲應諾。
緊接著,袁紹再次開口道:“再令朱靈將軍為主將,張南將軍為副將,田豐先生為軍師,率領五千大軍堅守鄴城。爾等需晝夜警惕,密切關注劉備軍之動向,稍有風吹草動,即刻來報!”朱靈、張南與田豐三人當即出列,拱手領命。
隨後,袁紹站起身來,大手一揮,朗聲道:“其餘眾人,皆隨本將軍一同北上——直抵饒陽!”
隨著這一聲聲命令的下達,整個營帳內氣氛緊張而又肅穆,眾將士們紛紛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