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
朱璟言身著王爺朝服威風凜凜的站在了朝堂上。
看到他高大威挺的身姿,他如冠玉的臉上同樣的矜貴冷沉,王者的氣勢讓人無法忽略他的存在。
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看到朱璟言好好的站著,還來上了朝,心裏像打翻了調味瓶,五味雜陳。
他們昨晚派去跟蹤試探朱璟言的人明明說沒有異常,朱璟言是真的站不起來。
這才短短幾個時辰,怎麽朱璟言就好端端的站著,還來上了朝。
他原本在朝上的位置在三皇子後麵,現在他被封了王,站在了他們前麵,他們心中更加不甘。
前麵三人心有不甘,恨不得弄死朱璟言。
站在他們身後的紀相臉上也由已來的喜笑,在看到朱璟言後變成了豬肝色。原本他以為皇上昨日當眾為三皇子和他女兒賜婚,是看重三皇子和他這個丞相。
現在朱璟言迴歸朝堂,他們所籌謀一切都有了變數。
跟他們相反,護國公在他到朱璟言來上朝時,心裏是欣喜的,看誰還敢說他女兒嫁了個殘廢,現在羨慕他也來不及了。
護國公和崔帝師相視一笑,心裏更堅定了擁護朱璟言的想法,就算不為自己女兒,他們也更願意有朱璟言這樣的儲君,而不是那幾個隻知道窩裏鬥的蠢貨。
“皇上駕到?”
尖細的唱賀聲傳來。
眾人紛紛跪下。
莫吉扶著皇上到龍椅上坐下。
眾人: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
眾人起身站好。
皇上看到站在最前麵朱璟言高大的身姿,心裏一喜。
莫吉:有本起奏。
朱璟言站出一步。
“兒臣有本起奏。”
朱璟言躬著身,雙手呈上奏本。
“準奏。”
皇上話落,莫吉便走來把奏本接過把朱璟言的奏本呈給皇上。
皇上展開查閱。
“啪”的一聲,皇上把朱璟言的奏本合上後狠狠拍在了龍案上。
殿中的人麵麵相覷,皇上為何震怒?
眾人把頭埋得更低,生怕皇上的怒火會燒到他們中。
“此有此理,瑞王昨晚遭遇刺殺,防城司是吃幹飯的嗎?都沒上報。”
昨晚朱璟言從壹坊茶舍走後,便安排了人易容成他和鳳柒的模樣,讓影一帶著他們引開了刺客。
“父皇息怒,這事不怪防城司,昨日中秋,防城司的人都去護衛百姓安全了,刺客們也是鑽了城防司的這一空子。”
“既然瑞王輦城防司求情了,朕就暫且不問城防司的責。但刺客之事必須嚴查,連我天齊的王爺都敢刺殺,朕看他們這是在挑戰天齊的皇威。”
“大理寺卿可在?”
陸毅出列。
“臣大理寺卿陸毅。”
“朕記得上次四皇子府的縱火案還沒結,大理寺查得怎麽樣了?”
“迴皇上,四皇子府失火一事,縱火之人已經失蹤,沒辦法再往下查。”
護國公看了朱璟言一眼便收迴視線,他這女婿好本事啊,人就在他手上,大理寺硬是一點也沒往他身上懷疑。
“大理寺卿聽旨。”
陸毅跪下。
“四皇子府縱火案,瑞王中秋遇刺案一並交由大理寺繼續查,再查不到一絲線索,大理寺就該換人了。”
“臣領旨。”
陸毅惶恐站起入列,心裏仍舊不平靜。
這瑞王到底得罪了什麽人?非要三番兩次要他的命,這也要他這大理寺卿的命啊。
他有懷疑的對象,卻無實證,沒證據,懷疑的人身份又特殊,也不能隨意盤問,瑞王這案子落誰頭上就要誰的命。
處理了朱璟言的事,朝堂上已沒有人要上奏。
皇上又重提了災情之事。
他的禦案上現在堆積的都是各地送上來受災的折子,臣子們沒給出有效的治理方法,他都沒法批複,隻是讓各地地方官先放糧施粥,以免餓殍遍野,帶來疫情,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兒臣請旨去蜀城。”
蜀城?
皇上擰眉,旱災向來是最難治理的,朱璟言為何單選蜀城?
“蜀城連年大旱,百姓苦不堪言,瑞王有心,但蜀城之事...”
蜀城多年無收成,一直靠著國庫和附近的城池拔糧救治,皇上實在不想朱璟言領這無法完成的差事。
朱璟言是他看中的儲君人選,他正力排眾難,準備立他為儲,如果他去了蜀城,恐怕好幾年都沒辦法迴京。
“皇上,兒臣意已絕,兒臣願前往蜀城治理旱災,誓與蜀城百姓共進退,沒成效,不歸京。”
朱璟言擲地有聲的話語,讓連日來在朝上爭得麵紅耳赤的大臣們汗顏。
瑞王有此魄力是天齊之幸,但大旱最是難治,瑞王此去,沒幾個年頭是迴不了京了,這儲位之爭又落到了剩下的三位皇子身上。
“既然瑞王如此堅持,想為百姓辦些實事,朕也不能阻止,我天齊的皇子,就應有此擔當。”
朱
朱璟言之所以選擇蜀城,是因為蜀城最近邑城,影二沒有消息,北辰本就狼子野心,他想借著去蜀城的機會,再查一查邑城的事,防止北辰再來犯。
他早就命下麵的人大量囤糧,就算他沒能一時間治理好蜀城的旱災,也不會讓蜀城百姓因為饑餓而死。
額?
皇上是什麽意思?是在誇四皇子?還是在意指剩下的三位皇子沒擔當嗎?
“蜀城之事已經交給瑞王,接下來就是海城和淼城,你們誰有良策?”
海城和淼城兩城都受了洪災,百姓們房屋被摧毀,很多人都流離失所,流民都開始往京城來了。
“兒臣願前往海城。”
“兒臣願前往淼城。”
大皇子,三皇子雙雙出列。
海城和淼城都是洪災,現在洪水已過,他們隻要給河道清淤,建好堤壩,給百姓修繕好居所,便能收獲一地的民心。再加上救災,國庫都會撥款放賑災糧,對他們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他們不能讓朱璟言一個人搶了先機。
“你倆能有為百姓的心,朕心中甚慰。”
“受災最嚴重的三城:蜀城由瑞王前往,海城由大皇子前往,淼城就交給三皇子。”
“朕從國庫中給你們每人撥十萬擔糧食,一百萬倆銀子,希望你們能帶領一方百姓,早日脫離天災。”
三人齊齊下跪。
“兒臣領旨,兒臣定不辱命。”
朱璟言身著王爺朝服威風凜凜的站在了朝堂上。
看到他高大威挺的身姿,他如冠玉的臉上同樣的矜貴冷沉,王者的氣勢讓人無法忽略他的存在。
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看到朱璟言好好的站著,還來上了朝,心裏像打翻了調味瓶,五味雜陳。
他們昨晚派去跟蹤試探朱璟言的人明明說沒有異常,朱璟言是真的站不起來。
這才短短幾個時辰,怎麽朱璟言就好端端的站著,還來上了朝。
他原本在朝上的位置在三皇子後麵,現在他被封了王,站在了他們前麵,他們心中更加不甘。
前麵三人心有不甘,恨不得弄死朱璟言。
站在他們身後的紀相臉上也由已來的喜笑,在看到朱璟言後變成了豬肝色。原本他以為皇上昨日當眾為三皇子和他女兒賜婚,是看重三皇子和他這個丞相。
現在朱璟言迴歸朝堂,他們所籌謀一切都有了變數。
跟他們相反,護國公在他到朱璟言來上朝時,心裏是欣喜的,看誰還敢說他女兒嫁了個殘廢,現在羨慕他也來不及了。
護國公和崔帝師相視一笑,心裏更堅定了擁護朱璟言的想法,就算不為自己女兒,他們也更願意有朱璟言這樣的儲君,而不是那幾個隻知道窩裏鬥的蠢貨。
“皇上駕到?”
尖細的唱賀聲傳來。
眾人紛紛跪下。
莫吉扶著皇上到龍椅上坐下。
眾人: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免禮。”
眾人起身站好。
皇上看到站在最前麵朱璟言高大的身姿,心裏一喜。
莫吉:有本起奏。
朱璟言站出一步。
“兒臣有本起奏。”
朱璟言躬著身,雙手呈上奏本。
“準奏。”
皇上話落,莫吉便走來把奏本接過把朱璟言的奏本呈給皇上。
皇上展開查閱。
“啪”的一聲,皇上把朱璟言的奏本合上後狠狠拍在了龍案上。
殿中的人麵麵相覷,皇上為何震怒?
眾人把頭埋得更低,生怕皇上的怒火會燒到他們中。
“此有此理,瑞王昨晚遭遇刺殺,防城司是吃幹飯的嗎?都沒上報。”
昨晚朱璟言從壹坊茶舍走後,便安排了人易容成他和鳳柒的模樣,讓影一帶著他們引開了刺客。
“父皇息怒,這事不怪防城司,昨日中秋,防城司的人都去護衛百姓安全了,刺客們也是鑽了城防司的這一空子。”
“既然瑞王輦城防司求情了,朕就暫且不問城防司的責。但刺客之事必須嚴查,連我天齊的王爺都敢刺殺,朕看他們這是在挑戰天齊的皇威。”
“大理寺卿可在?”
陸毅出列。
“臣大理寺卿陸毅。”
“朕記得上次四皇子府的縱火案還沒結,大理寺查得怎麽樣了?”
“迴皇上,四皇子府失火一事,縱火之人已經失蹤,沒辦法再往下查。”
護國公看了朱璟言一眼便收迴視線,他這女婿好本事啊,人就在他手上,大理寺硬是一點也沒往他身上懷疑。
“大理寺卿聽旨。”
陸毅跪下。
“四皇子府縱火案,瑞王中秋遇刺案一並交由大理寺繼續查,再查不到一絲線索,大理寺就該換人了。”
“臣領旨。”
陸毅惶恐站起入列,心裏仍舊不平靜。
這瑞王到底得罪了什麽人?非要三番兩次要他的命,這也要他這大理寺卿的命啊。
他有懷疑的對象,卻無實證,沒證據,懷疑的人身份又特殊,也不能隨意盤問,瑞王這案子落誰頭上就要誰的命。
處理了朱璟言的事,朝堂上已沒有人要上奏。
皇上又重提了災情之事。
他的禦案上現在堆積的都是各地送上來受災的折子,臣子們沒給出有效的治理方法,他都沒法批複,隻是讓各地地方官先放糧施粥,以免餓殍遍野,帶來疫情,那才是真正的災難。
“兒臣請旨去蜀城。”
蜀城?
皇上擰眉,旱災向來是最難治理的,朱璟言為何單選蜀城?
“蜀城連年大旱,百姓苦不堪言,瑞王有心,但蜀城之事...”
蜀城多年無收成,一直靠著國庫和附近的城池拔糧救治,皇上實在不想朱璟言領這無法完成的差事。
朱璟言是他看中的儲君人選,他正力排眾難,準備立他為儲,如果他去了蜀城,恐怕好幾年都沒辦法迴京。
“皇上,兒臣意已絕,兒臣願前往蜀城治理旱災,誓與蜀城百姓共進退,沒成效,不歸京。”
朱璟言擲地有聲的話語,讓連日來在朝上爭得麵紅耳赤的大臣們汗顏。
瑞王有此魄力是天齊之幸,但大旱最是難治,瑞王此去,沒幾個年頭是迴不了京了,這儲位之爭又落到了剩下的三位皇子身上。
“既然瑞王如此堅持,想為百姓辦些實事,朕也不能阻止,我天齊的皇子,就應有此擔當。”
朱
朱璟言之所以選擇蜀城,是因為蜀城最近邑城,影二沒有消息,北辰本就狼子野心,他想借著去蜀城的機會,再查一查邑城的事,防止北辰再來犯。
他早就命下麵的人大量囤糧,就算他沒能一時間治理好蜀城的旱災,也不會讓蜀城百姓因為饑餓而死。
額?
皇上是什麽意思?是在誇四皇子?還是在意指剩下的三位皇子沒擔當嗎?
“蜀城之事已經交給瑞王,接下來就是海城和淼城,你們誰有良策?”
海城和淼城兩城都受了洪災,百姓們房屋被摧毀,很多人都流離失所,流民都開始往京城來了。
“兒臣願前往海城。”
“兒臣願前往淼城。”
大皇子,三皇子雙雙出列。
海城和淼城都是洪災,現在洪水已過,他們隻要給河道清淤,建好堤壩,給百姓修繕好居所,便能收獲一地的民心。再加上救災,國庫都會撥款放賑災糧,對他們隻有好處沒有壞處,他們不能讓朱璟言一個人搶了先機。
“你倆能有為百姓的心,朕心中甚慰。”
“受災最嚴重的三城:蜀城由瑞王前往,海城由大皇子前往,淼城就交給三皇子。”
“朕從國庫中給你們每人撥十萬擔糧食,一百萬倆銀子,希望你們能帶領一方百姓,早日脫離天災。”
三人齊齊下跪。
“兒臣領旨,兒臣定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