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三足鼎立
趙匡胤重生韓信,劉邦急瘋了! 作者:虎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良眉頭一緊,試探性的開口問道:“那齊王剛剛何不答應武涉?與項王交好?項王沒有一統天下的願望。
況且,武涉有一點說錯了,楚漢爭霸,若楚國勝利,項王不會對你做什麽,以項王的性格,若你能與其交好,他甚至真的會把你當成兄弟,隻要你不做過分的事情,他不會對你動手。
為何還要效忠漢王呢?你明知道漢王總有一天會殺了你。”
趙匡胤歎了口氣。
接下來,就是影帝時刻。
演戲,是一個帝王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想當初陳橋之變時,自己也是演的栩栩如生,被將士強行披上黃袍,這才“不得已”的謀反,直至說出那句話:不歸路啊……
於是,趙匡胤轉頭看向張良,深情的開口說道:“子房,你覺得,我韓信是為了什麽才給漢王打仗的?”
張良搖了搖頭道:“這正是在下所好奇的。”
“因為漢王仁慈,漢王對百姓仁慈,漢王對天下仁慈,漢王有著一統天下的雄心,而項羽沒有。
我希望,這天下,能夠不再有戰亂,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項羽做不到,而漢王能。”
聽到這,張良愣了一下。
良久,張良這才開口道:“那…齊王的意思是,齊王為了天下百姓,在明知道自己的結局的情況下,還甘願為漢王效力?”
趙匡胤抿了抿幹澀的嘴唇,故作艱難的點了點頭,道:“我韓信,沒有父母,沒有子嗣,空有一身帶兵打仗的本領。
我喜歡打仗,我喜歡強硬的對手,但我打仗,是為了天下太平。
你說的沒錯,人嘛!終有一死,早死晚死都得死~等天下一統了,天下太平了,我不也沒有仗可以打了不是?到那時,我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我也,死而無憾了。”
“大王,大義!”
張良完全看不出趙匡胤在撒謊,他一臉震驚的盯著趙匡胤道:“齊王,沒想到,你居然是這樣的人,我張良還多次猜忌於你,我…慚愧啊!”
說著,張良正要下跪,趙匡胤卻一把拉住張良道:“子房兄!別!”
趙匡胤扶起張良後,開口道:“現在打敗了龍且,估計要不了多久,我們也得出征去幫漢王解圍了,這段時日,你先好好休養一番。”
張良搖了搖頭道:“不,殿下,我覺得,您才更應該修養一番。”
在張良心中,一旦天下平定,那韓信就離死不遠了。
張良現在不想讓韓信死,或者說,如果韓信一定要死的話,他也想讓韓信多活一陣子。
韓信遲遲不肯出兵,張良也看出來了。
是啊!
出兵,項羽必敗!
等項羽敗了,他們這些異姓王都得死。
韓信不出兵,是想要多活些時日啊!
哎!
張良搖了搖頭道:“齊王先休養生息吧,我也在這臨淄,陪著齊王。”
趙匡胤“勉強”的點了點頭。
晚上,蒯通跟在趙匡胤身後匯報著工作。
現在他畢竟是趙匡胤的宰相,手頭上的工作也是極其繁重。
“大王,請耐心聽我說,現在楚漢相爭,連年戰火,中原百姓家破人亡,十室九空。
項王據守彭城,南北征伐,卻困於京索之間,毫無進展。”
“所以,項羽想要在短時間內取得優勢,那是不可能的。”
趙匡胤開口迴答道。
“那麽再看漢王呢?漢王手下擁有數十萬兵馬,依靠山川險阻,據守鞏洛之間,一日數戰,依舊毫無寸尺之功。
現在全軍上下,士氣低落,在加上糧食匱乏,百姓也是怨聲載道,真不知道,這場仗何時是個頭啊!
流民越來越多,每日進入齊地的流民,多達數萬,再這樣下去,齊地的田畝都不夠分了。
真不知道,那些百姓還能依靠誰。”
趙匡胤轉過身道:“百姓當然要依靠能夠讓他們過上太平日子的人了。”
聽到這,蒯通眼珠子一轉,立馬道:“將軍!你能啊!”
“您看看這齊地,當今天下,有哪一處的百姓,能過上齊地百姓的這般日子?
這臨淄城,一年間,人丁興旺,街道擁擠不堪,城內人口劇增,城外都出現了大片大片的民居!
我正與工部商量著,給臨淄擴建一處外城呢,現在臨淄人口不下三十萬!
整個齊地,擁有百姓百萬戶之多!這是明擺著的一個事實。
而現在,劉邦和項羽的命運,又全在大王您一人手中,大王不如……擺脫楚漢之外,既不聽項羽的,也不聽漢王的!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在這種情形下,他們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大王乃是聖賢之才,有天子之命!既有兵,又有地盤,如今齊地豐收,糧食我們也不缺。
再者,燕趙兩地,現在也在我們的控製之下,大王可別忘了,您不僅僅是齊國的王,還是趙國的丞相!將軍完全可以以逸待勞。”
趙匡胤這才猛然想起來!
是啊,燕趙兩地,現在還沒有駐防。
趙國雖然是在張耳手中,張耳是趙國名義上的王,可張耳一來沒什麽本事,根本沒有當王的能力,二來,張耳與自己也很好。
至於燕國,現在完全就是無主之地,名義上屬於漢王,可負責給燕國駐防的,都是自己的人。
也就是說,燕趙兩國,現在也可以是他趙匡胤的!
如果他想,完全可以造成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麵。
可三國……
嗬嗬,三國。
作為一個穿越者,趙匡胤太清楚三國時期的亂象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絕對不行!”
趙匡胤擺了擺手。
三國不行。
不過,燕趙兩地,趙匡胤倒是很感興趣。
他開口道:“明日我得去一趟趙國,許久沒見到那張耳了。”
蒯通聞言愣了一下,一臉好奇道:“大王去趙國幹嘛?”
趙匡胤白了蒯通一眼道:“你忘了,我還是趙國的丞相呢,我這個丞相,自從當了齊王後,什麽事都沒幹過,齊地被我治理的風生水起,可趙國現在還是一片雞犬不寧的樣子。”
“再說了,就算…我真的要自立,也需要得到張耳的支持。”
“張耳?”
蒯通不解道:“張耳什麽都不是,如果您出兵,不出三日,張耳便會大敗!大王何必在乎張耳?”
況且,武涉有一點說錯了,楚漢爭霸,若楚國勝利,項王不會對你做什麽,以項王的性格,若你能與其交好,他甚至真的會把你當成兄弟,隻要你不做過分的事情,他不會對你動手。
為何還要效忠漢王呢?你明知道漢王總有一天會殺了你。”
趙匡胤歎了口氣。
接下來,就是影帝時刻。
演戲,是一個帝王最重要的基本技能。
想當初陳橋之變時,自己也是演的栩栩如生,被將士強行披上黃袍,這才“不得已”的謀反,直至說出那句話:不歸路啊……
於是,趙匡胤轉頭看向張良,深情的開口說道:“子房,你覺得,我韓信是為了什麽才給漢王打仗的?”
張良搖了搖頭道:“這正是在下所好奇的。”
“因為漢王仁慈,漢王對百姓仁慈,漢王對天下仁慈,漢王有著一統天下的雄心,而項羽沒有。
我希望,這天下,能夠不再有戰亂,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項羽做不到,而漢王能。”
聽到這,張良愣了一下。
良久,張良這才開口道:“那…齊王的意思是,齊王為了天下百姓,在明知道自己的結局的情況下,還甘願為漢王效力?”
趙匡胤抿了抿幹澀的嘴唇,故作艱難的點了點頭,道:“我韓信,沒有父母,沒有子嗣,空有一身帶兵打仗的本領。
我喜歡打仗,我喜歡強硬的對手,但我打仗,是為了天下太平。
你說的沒錯,人嘛!終有一死,早死晚死都得死~等天下一統了,天下太平了,我不也沒有仗可以打了不是?到那時,我的任務也算完成了,我也,死而無憾了。”
“大王,大義!”
張良完全看不出趙匡胤在撒謊,他一臉震驚的盯著趙匡胤道:“齊王,沒想到,你居然是這樣的人,我張良還多次猜忌於你,我…慚愧啊!”
說著,張良正要下跪,趙匡胤卻一把拉住張良道:“子房兄!別!”
趙匡胤扶起張良後,開口道:“現在打敗了龍且,估計要不了多久,我們也得出征去幫漢王解圍了,這段時日,你先好好休養一番。”
張良搖了搖頭道:“不,殿下,我覺得,您才更應該修養一番。”
在張良心中,一旦天下平定,那韓信就離死不遠了。
張良現在不想讓韓信死,或者說,如果韓信一定要死的話,他也想讓韓信多活一陣子。
韓信遲遲不肯出兵,張良也看出來了。
是啊!
出兵,項羽必敗!
等項羽敗了,他們這些異姓王都得死。
韓信不出兵,是想要多活些時日啊!
哎!
張良搖了搖頭道:“齊王先休養生息吧,我也在這臨淄,陪著齊王。”
趙匡胤“勉強”的點了點頭。
晚上,蒯通跟在趙匡胤身後匯報著工作。
現在他畢竟是趙匡胤的宰相,手頭上的工作也是極其繁重。
“大王,請耐心聽我說,現在楚漢相爭,連年戰火,中原百姓家破人亡,十室九空。
項王據守彭城,南北征伐,卻困於京索之間,毫無進展。”
“所以,項羽想要在短時間內取得優勢,那是不可能的。”
趙匡胤開口迴答道。
“那麽再看漢王呢?漢王手下擁有數十萬兵馬,依靠山川險阻,據守鞏洛之間,一日數戰,依舊毫無寸尺之功。
現在全軍上下,士氣低落,在加上糧食匱乏,百姓也是怨聲載道,真不知道,這場仗何時是個頭啊!
流民越來越多,每日進入齊地的流民,多達數萬,再這樣下去,齊地的田畝都不夠分了。
真不知道,那些百姓還能依靠誰。”
趙匡胤轉過身道:“百姓當然要依靠能夠讓他們過上太平日子的人了。”
聽到這,蒯通眼珠子一轉,立馬道:“將軍!你能啊!”
“您看看這齊地,當今天下,有哪一處的百姓,能過上齊地百姓的這般日子?
這臨淄城,一年間,人丁興旺,街道擁擠不堪,城內人口劇增,城外都出現了大片大片的民居!
我正與工部商量著,給臨淄擴建一處外城呢,現在臨淄人口不下三十萬!
整個齊地,擁有百姓百萬戶之多!這是明擺著的一個事實。
而現在,劉邦和項羽的命運,又全在大王您一人手中,大王不如……擺脫楚漢之外,既不聽項羽的,也不聽漢王的!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勢!
在這種情形下,他們誰也不敢輕舉妄動!
大王乃是聖賢之才,有天子之命!既有兵,又有地盤,如今齊地豐收,糧食我們也不缺。
再者,燕趙兩地,現在也在我們的控製之下,大王可別忘了,您不僅僅是齊國的王,還是趙國的丞相!將軍完全可以以逸待勞。”
趙匡胤這才猛然想起來!
是啊,燕趙兩地,現在還沒有駐防。
趙國雖然是在張耳手中,張耳是趙國名義上的王,可張耳一來沒什麽本事,根本沒有當王的能力,二來,張耳與自己也很好。
至於燕國,現在完全就是無主之地,名義上屬於漢王,可負責給燕國駐防的,都是自己的人。
也就是說,燕趙兩國,現在也可以是他趙匡胤的!
如果他想,完全可以造成一個三國鼎立的局麵。
可三國……
嗬嗬,三國。
作為一個穿越者,趙匡胤太清楚三國時期的亂象了。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這絕對不行!”
趙匡胤擺了擺手。
三國不行。
不過,燕趙兩地,趙匡胤倒是很感興趣。
他開口道:“明日我得去一趟趙國,許久沒見到那張耳了。”
蒯通聞言愣了一下,一臉好奇道:“大王去趙國幹嘛?”
趙匡胤白了蒯通一眼道:“你忘了,我還是趙國的丞相呢,我這個丞相,自從當了齊王後,什麽事都沒幹過,齊地被我治理的風生水起,可趙國現在還是一片雞犬不寧的樣子。”
“再說了,就算…我真的要自立,也需要得到張耳的支持。”
“張耳?”
蒯通不解道:“張耳什麽都不是,如果您出兵,不出三日,張耳便會大敗!大王何必在乎張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