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張良的疑惑
趙匡胤重生韓信,劉邦急瘋了! 作者:虎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季布愣住了,紀信也愣住了,周圍的楚軍將士們都傻眼了。
“齊王,不能放他走啊!”
紀信連忙開口道:“將士們好不容易才把他捉迴來的!”
趙匡胤搖了搖頭,盯著季布道:“他不服我,殺了他可惜,留著他,他也不會為我效力,放了他,讓他迴到項王身邊,繼續為項王效力。
下一次,我讓他輸的心服口服!”
聽到這,季布也開始給自己找台階下,他開口道:“哼!算你還有點自知之明!若你這十萬大軍打從一開始就不是守城之勢,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趙匡胤點點頭,擺了擺手道:“行了,你走吧,我不攔你。”
季布甩了甩胳膊,扭頭正要走,可走到大帳門口時,卻愣了一下。
他緩緩扭過頭,深深地看了眼趙匡胤,接著又轉過身,拱手道:“齊王,我敬你,離開這裏後,我會迴到項王身邊,竭盡全力的為他效力,如果項王贏了,我會請他饒你一命,還你這次的恩情。
但如果項王輸了,倘若到那時,你沒有改變主意的話,而我也還活著的話,恐怕我便沒機會報答此次恩情了,到那時,我季布的下半生都交給你!為你馬首是瞻!
我季布一諾千金!決不食言!”
趙匡胤也點點頭道:“我韓信,也決不食言。”
等季布離開後,紀信等人還沒有迴過神來。
他們隻覺得剛剛的場麵太過荒謬了。
其實楚漢時期的這些武將,趙匡胤一個都不想殺。
如果可以,他都想招安。
龍且那次是個意外,那小子實在是太過霸道,想要活捉他,自己隻會損失更多的人。
但季布不一樣,他雖然同樣驍勇善戰,但並不像龍且那般寧死不屈。
趙匡胤的這種心理,某種程度上其實也影響到了宋代後世的皇帝們。
宋朝每當有農民起義時,朝廷第一目標都是以招安為主,惜才這個思想深深地刻在了後世皇帝們的心中。
當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也完全是不想徒增殺戮,不想除掉那些為了大宋拚死拚活的將士們。
當然,趙構除外。
“你們記著。”趙匡胤這時緩緩坐在王座上,對著眼前的親兵們開口道:“我們與楚軍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不以殺伐為榮,敵軍的將士們,不管是最底層的小兵,還是最上層的將軍,隻要肯降,都可以留下一條命。
不僅能活命,我還會重用他們!
我要讓天下人知道,我韓信禮賢下士,我們,是漢王的人,漢王怎麽做的,我們便怎麽做。”
趙匡胤本想說,漢王能做的,我們可以比漢王做的更好!我韓信同樣禮賢下士。
但仔細想想,這麽說的話有點明目張膽的和漢王搶人了。
於是換了一種說辭。
一側的張良聽到這話,心中也不免有些佩服。
這個韓信,怎麽和自己當初認識的那個韓信完全不同?
當初那個韓信,對政治上的事簡直一竅不通!
可現在,這個韓信居然對政治這麽敏感?
他每說的一句話都暗藏著極大的言外之意。
別人聽不出韓信的意思,張良豈能聽不出?
這分明就是在和漢王搶人,準備和漢王分庭抗禮啊!
可韓信這話說的,卻讓他挑不出任何毛病。
到此,張良再蠢也意識到問題所在了。
為何韓信一直不讓自己離開齊營?
很簡單,他不想讓自己為漢王所用。
他想把漢王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全都拉攏過來!
忽然,張良又迴想起當初,韓信和樊噲等人喝酒的場景了。
自己在齊營這麽久,也沒見他韓信喝過幾迴酒,他就不是嗜酒之人,可為何能與樊噲那種酒鬼喝到一起去?
他和樊噲喝酒,是帶著目的的!
此人城府極深,居然騙了自己這麽長時間,騙的自己多次在漢王麵前保證他不會反。
可現在看來,韓信謀反,隻是時間問題。
項羽一死,他怕是立刻就會舉起反旗!
自己錯了,自己錯的太離譜了!
張良更清楚,韓信恐怕早就已經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他是不可能放自己離開的,自己想要通知漢王,也根本不可能。
張良此時也方才感覺到,似乎每天每日,不管自己做什麽,背後似乎總有那麽幾雙眼睛在盯著自己。
紀信,對,那個紀信!
每當自己靠近城門口,或者即將走出齊軍大營時,總能碰巧遇見這個紀信。
自從到了齊地,跟了韓信,自己好像連馬都沒騎過。
每次自己去馬廄想要領一匹馬出來的時候,總能被各種理由拒絕,出行時隻能乘坐齊王安排的馬車。
可齊王安排的馬車,馬夫都是齊王的人!自己能跑到哪去呢?
走,是走不掉了。
那個紀信,表麵上看起來是齊王的親兵,但實際上,他的身份有很多。
有時是街邊的小販,有時是守城的衛兵,有時是商人,有時是貴族。
想要甩開他,更不可能。
當晚,張良輾轉反側,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辦了。
此時的張良,心情十分複雜,頗有一種當初韓王死後的感覺,他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韓王死後,張良無奈跟了劉邦,現在,再這樣放任下去,劉邦也會死。
但他還是努力的告訴自己,說不定,是自己多慮了。
漢王對韓信有恩,他一個初入茅廬,名不見經傳的小兵,被蕭何提拔為治粟都尉。
又從小小的治粟都尉,一躍成為了大漢的大將軍!
這全都要歸功於漢王的信任,以及蕭何的提攜。
韓信不像是忘恩負義之人。
想到這,張良猛地起身。
“不行,我得和他聊聊。”
當晚,張良便來到了趙匡胤的大帳中。
“子房兄,這麽晚了,有什麽事嗎?”
趙匡胤此刻正在鑽研兵書,看張良來了,連忙起身給張良倒了杯茶。
張良做出請的手勢道:“大王,子房深夜前來,是有事不解,望齊王替在下解惑。”
“解惑?”
趙匡胤笑了笑道:“子房兄說笑了,有什麽事,是需要我這個鄉野村夫來給子房兄解惑的呢?”
“齊王,不能放他走啊!”
紀信連忙開口道:“將士們好不容易才把他捉迴來的!”
趙匡胤搖了搖頭,盯著季布道:“他不服我,殺了他可惜,留著他,他也不會為我效力,放了他,讓他迴到項王身邊,繼續為項王效力。
下一次,我讓他輸的心服口服!”
聽到這,季布也開始給自己找台階下,他開口道:“哼!算你還有點自知之明!若你這十萬大軍打從一開始就不是守城之勢,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
趙匡胤點點頭,擺了擺手道:“行了,你走吧,我不攔你。”
季布甩了甩胳膊,扭頭正要走,可走到大帳門口時,卻愣了一下。
他緩緩扭過頭,深深地看了眼趙匡胤,接著又轉過身,拱手道:“齊王,我敬你,離開這裏後,我會迴到項王身邊,竭盡全力的為他效力,如果項王贏了,我會請他饒你一命,還你這次的恩情。
但如果項王輸了,倘若到那時,你沒有改變主意的話,而我也還活著的話,恐怕我便沒機會報答此次恩情了,到那時,我季布的下半生都交給你!為你馬首是瞻!
我季布一諾千金!決不食言!”
趙匡胤也點點頭道:“我韓信,也決不食言。”
等季布離開後,紀信等人還沒有迴過神來。
他們隻覺得剛剛的場麵太過荒謬了。
其實楚漢時期的這些武將,趙匡胤一個都不想殺。
如果可以,他都想招安。
龍且那次是個意外,那小子實在是太過霸道,想要活捉他,自己隻會損失更多的人。
但季布不一樣,他雖然同樣驍勇善戰,但並不像龍且那般寧死不屈。
趙匡胤的這種心理,某種程度上其實也影響到了宋代後世的皇帝們。
宋朝每當有農民起義時,朝廷第一目標都是以招安為主,惜才這個思想深深地刻在了後世皇帝們的心中。
當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也完全是不想徒增殺戮,不想除掉那些為了大宋拚死拚活的將士們。
當然,趙構除外。
“你們記著。”趙匡胤這時緩緩坐在王座上,對著眼前的親兵們開口道:“我們與楚軍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不以殺伐為榮,敵軍的將士們,不管是最底層的小兵,還是最上層的將軍,隻要肯降,都可以留下一條命。
不僅能活命,我還會重用他們!
我要讓天下人知道,我韓信禮賢下士,我們,是漢王的人,漢王怎麽做的,我們便怎麽做。”
趙匡胤本想說,漢王能做的,我們可以比漢王做的更好!我韓信同樣禮賢下士。
但仔細想想,這麽說的話有點明目張膽的和漢王搶人了。
於是換了一種說辭。
一側的張良聽到這話,心中也不免有些佩服。
這個韓信,怎麽和自己當初認識的那個韓信完全不同?
當初那個韓信,對政治上的事簡直一竅不通!
可現在,這個韓信居然對政治這麽敏感?
他每說的一句話都暗藏著極大的言外之意。
別人聽不出韓信的意思,張良豈能聽不出?
這分明就是在和漢王搶人,準備和漢王分庭抗禮啊!
可韓信這話說的,卻讓他挑不出任何毛病。
到此,張良再蠢也意識到問題所在了。
為何韓信一直不讓自己離開齊營?
很簡單,他不想讓自己為漢王所用。
他想把漢王身邊的人,一個一個的全都拉攏過來!
忽然,張良又迴想起當初,韓信和樊噲等人喝酒的場景了。
自己在齊營這麽久,也沒見他韓信喝過幾迴酒,他就不是嗜酒之人,可為何能與樊噲那種酒鬼喝到一起去?
他和樊噲喝酒,是帶著目的的!
此人城府極深,居然騙了自己這麽長時間,騙的自己多次在漢王麵前保證他不會反。
可現在看來,韓信謀反,隻是時間問題。
項羽一死,他怕是立刻就會舉起反旗!
自己錯了,自己錯的太離譜了!
張良更清楚,韓信恐怕早就已經看穿了自己的心思,他是不可能放自己離開的,自己想要通知漢王,也根本不可能。
張良此時也方才感覺到,似乎每天每日,不管自己做什麽,背後似乎總有那麽幾雙眼睛在盯著自己。
紀信,對,那個紀信!
每當自己靠近城門口,或者即將走出齊軍大營時,總能碰巧遇見這個紀信。
自從到了齊地,跟了韓信,自己好像連馬都沒騎過。
每次自己去馬廄想要領一匹馬出來的時候,總能被各種理由拒絕,出行時隻能乘坐齊王安排的馬車。
可齊王安排的馬車,馬夫都是齊王的人!自己能跑到哪去呢?
走,是走不掉了。
那個紀信,表麵上看起來是齊王的親兵,但實際上,他的身份有很多。
有時是街邊的小販,有時是守城的衛兵,有時是商人,有時是貴族。
想要甩開他,更不可能。
當晚,張良輾轉反側,他不知道自己該怎麽辦了。
此時的張良,心情十分複雜,頗有一種當初韓王死後的感覺,他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韓王死後,張良無奈跟了劉邦,現在,再這樣放任下去,劉邦也會死。
但他還是努力的告訴自己,說不定,是自己多慮了。
漢王對韓信有恩,他一個初入茅廬,名不見經傳的小兵,被蕭何提拔為治粟都尉。
又從小小的治粟都尉,一躍成為了大漢的大將軍!
這全都要歸功於漢王的信任,以及蕭何的提攜。
韓信不像是忘恩負義之人。
想到這,張良猛地起身。
“不行,我得和他聊聊。”
當晚,張良便來到了趙匡胤的大帳中。
“子房兄,這麽晚了,有什麽事嗎?”
趙匡胤此刻正在鑽研兵書,看張良來了,連忙起身給張良倒了杯茶。
張良做出請的手勢道:“大王,子房深夜前來,是有事不解,望齊王替在下解惑。”
“解惑?”
趙匡胤笑了笑道:“子房兄說笑了,有什麽事,是需要我這個鄉野村夫來給子房兄解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