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殷嬙的格局
趙匡胤重生韓信,劉邦急瘋了! 作者:虎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良愣了愣。
雖然他當初起兵,也是為了恢複六國生態。
但自楚漢相爭以來,他已經見過太多太多無畏的殺戮了。
趙匡胤說的沒錯,隻有一個說了算,這天下才不會亂。
沒辦法,始皇帝開了這個先例,以後,便一定還會出現第二個始皇帝,第三個始皇帝!
事到如今,張良的內心,似乎對那位人人口中的“暴君”也沒有那麽大的仇恨了。
雖然他不想承認,但始皇帝是對的,天下一統,是對的。
或許他的行為有些過激,最終使得天下大亂,人人揭竿而起。
但倘若沒有他開的這個先河,天下還不知道要亂上多久!
現在他終於明白,什麽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了。
“齊王說的對,隻有一個說了算,這天下才不會亂啊!”
張良忍不住重複了一句。
可他的內心,又開始懷疑。
懷疑說了算的那位,是否會是劉邦?
又或者說,是否一定得是他?
項羽就不必指望了,一來,他根本不想讓天下一統。
二來,就算他一統天下,那麽他或許會與秦皇沒什麽兩樣,甚至比他更加殘暴。
趙王張耳為人忠厚,太過忠厚……讓他當個王都算抬舉他了,當皇?笑話。
可是…齊王呢?
眼前之人,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不過三十歲,便拜大將軍,自暗度陳倉以來,從未打過敗仗。
不僅在戰場上的指揮能力出眾,招兵速度更是一絕!
更厲害的是,短短一年,他便將齊地治理成了一片世外桃源。
如果他想,滅了項羽後,劉邦必然不會是韓信的對手。
張良看向韓信的眼神十分複雜,雖然他很欣賞韓信,甚至可以說是喜歡韓信,如果在給他一個選擇,他甚至會選擇追隨韓信,而不是劉邦。
可……他不能這麽做。
他是漢臣,他已經歸順劉邦,為劉邦效力,內心的價值觀不允許他背叛漢王。
那麽……
韓信啊韓信!你不該留在這人間啊!
因為你是,兵仙!
仙人,就應該去仙人呆的地方。
張良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殺意,但卻被趙匡胤敏銳的捕捉到了。
這種眼神,他在熟悉不過了。
如果他不是穿越者的話,那麽他一定會想辦法幹掉張良。
但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知道張良的能力,殺了他,實屬可惜。
況且此前自己拚了命的拉攏劉邦的人,總不能讓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費吧?
趙匡胤冷靜的盯著張良,似乎張良也感覺到了趙匡胤眼中的殺意。
他知道韓信知道他的想法,趙匡胤同樣也知道張良看出了自己的想法。
兩人宛如在棋盤山進行一場巔峰對決,雙方都看得出對方要幹嘛,但卻都不忍心下那最後一步,足矣將對方逼死的死棋!
張良第一次猶豫了。
他猶豫,如果自己能活著迴到關中,要不要勸劉邦殺了韓信。
趙匡胤又何嚐沒有猶豫?
兩人惺惺相惜,不知過了多久,一旁的門板忽然傳來響動,二人聞聲望去,隻見殷嬙一臉驚慌的扶著門板。
這丫頭也算是打破了尷尬的局麵,趙匡胤立馬露出原本的微笑道:“姑娘不必驚慌,不過是門板舊了些,明日我找人修繕一下即可。”
殷嬙一直在門後偷聽二人的對話,自幼聰明伶俐的她,也看得出剛剛兩人的劍拔弩張。
甚至看得出趙匡胤那一身帝王氣息!
甚至,她還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眼前的人,不是韓信,而是自己的表姨夫,漢王,劉邦!
“齊王殿下,臣妾……臣妾絕非有意偷聽!”
言罷,沒等趙匡胤開口,殷嬙便快步來到二人麵前。
她看了看張良道:“子房大人,我覺得齊王殿下說的沒錯,天下隻需要一個王,如此才不會亂。
家父曾是秦國官員,多年來的耳濡目染,讓小女子也懂得一些政治上的事情,您大可放心。”
趙匡胤聞言,眉頭微微一挑。
一旁的張良也是一愣。
兩人看向殷嬙的眼神,都充滿了敬佩。
一個女子,竟有如此格局,不可多得啊!
在張良眼中,若殷嬙為後,也說不定會是一代賢後。
這還沒過門呢,就懂得為韓信著想了。
在趙匡胤眼中,此女子的確比娥妹更加適合後宮之主的位子。
娥妹才不會想這麽多,她就是個普通女子的思維,若自己是個平民百姓,娥妹可以成為一個賢妻良母。
若自己要開創一個王朝,那娥妹恐怕無法駕馭後宮,更無法成為自己的賢內助。
趙匡胤第一次覺得,所謂門當戶對這四個大字,還真不是古人說說的。
有些人,天生就是當皇後的料子,有些人,隻能當個普通的妻子。
“子房兄,你看,”趙匡胤迴過神來,打破了這劍拔弩張的氛圍道:“殷姑娘都這麽說了,你還有何疑問?”
張良自謙的笑了笑道:“齊王所言極是,是在下多慮了,不過,想不到殷姑娘身為女子,竟有如此格局,齊王真是有福了啊!”
趙匡胤笑了笑,沒說話,一旁的殷嬙則連忙自謙道:“子房大人說笑了,我就是一女子,自然不懂得那些大道理,但我看得出,當今天下之亂象,皆因諸王紛爭。
若真如齊王殿下所言,天下隻有一個王的話,便不會發生今日之亂。”
張良麵帶微笑的點了點頭,接著又扭頭看向趙匡胤道:“齊王,時候不早了,還請迴去歇息吧!”
“說的是,我還要迴去籌備大婚呢。”
告別了張良後,趙匡胤坐上駕輦,返迴齊王宮內。
到了齊王宮後,趙匡胤立馬來到沙盤前,仔細端詳著。
現在漢王之所以能守住鴻溝,全靠著關中的各個糧倉,自己剛剛從他手裏騙出二十萬石,可劉邦既然敢給自己二十萬石,就說明他的糧草還很充足。
所以,動兵之事,還不能急。
況且楚軍肯定會防備自己。
簡單規劃了一下將來的行軍路線後,趙匡胤又想到了張良。
“張良啊張良,我是該殺了你,還是留著你呢?”
雖然他當初起兵,也是為了恢複六國生態。
但自楚漢相爭以來,他已經見過太多太多無畏的殺戮了。
趙匡胤說的沒錯,隻有一個說了算,這天下才不會亂。
沒辦法,始皇帝開了這個先例,以後,便一定還會出現第二個始皇帝,第三個始皇帝!
事到如今,張良的內心,似乎對那位人人口中的“暴君”也沒有那麽大的仇恨了。
雖然他不想承認,但始皇帝是對的,天下一統,是對的。
或許他的行為有些過激,最終使得天下大亂,人人揭竿而起。
但倘若沒有他開的這個先河,天下還不知道要亂上多久!
現在他終於明白,什麽叫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了。
“齊王說的對,隻有一個說了算,這天下才不會亂啊!”
張良忍不住重複了一句。
可他的內心,又開始懷疑。
懷疑說了算的那位,是否會是劉邦?
又或者說,是否一定得是他?
項羽就不必指望了,一來,他根本不想讓天下一統。
二來,就算他一統天下,那麽他或許會與秦皇沒什麽兩樣,甚至比他更加殘暴。
趙王張耳為人忠厚,太過忠厚……讓他當個王都算抬舉他了,當皇?笑話。
可是…齊王呢?
眼前之人,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不過三十歲,便拜大將軍,自暗度陳倉以來,從未打過敗仗。
不僅在戰場上的指揮能力出眾,招兵速度更是一絕!
更厲害的是,短短一年,他便將齊地治理成了一片世外桃源。
如果他想,滅了項羽後,劉邦必然不會是韓信的對手。
張良看向韓信的眼神十分複雜,雖然他很欣賞韓信,甚至可以說是喜歡韓信,如果在給他一個選擇,他甚至會選擇追隨韓信,而不是劉邦。
可……他不能這麽做。
他是漢臣,他已經歸順劉邦,為劉邦效力,內心的價值觀不允許他背叛漢王。
那麽……
韓信啊韓信!你不該留在這人間啊!
因為你是,兵仙!
仙人,就應該去仙人呆的地方。
張良的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殺意,但卻被趙匡胤敏銳的捕捉到了。
這種眼神,他在熟悉不過了。
如果他不是穿越者的話,那麽他一定會想辦法幹掉張良。
但作為一個穿越者,他知道張良的能力,殺了他,實屬可惜。
況且此前自己拚了命的拉攏劉邦的人,總不能讓自己之前的努力都白費吧?
趙匡胤冷靜的盯著張良,似乎張良也感覺到了趙匡胤眼中的殺意。
他知道韓信知道他的想法,趙匡胤同樣也知道張良看出了自己的想法。
兩人宛如在棋盤山進行一場巔峰對決,雙方都看得出對方要幹嘛,但卻都不忍心下那最後一步,足矣將對方逼死的死棋!
張良第一次猶豫了。
他猶豫,如果自己能活著迴到關中,要不要勸劉邦殺了韓信。
趙匡胤又何嚐沒有猶豫?
兩人惺惺相惜,不知過了多久,一旁的門板忽然傳來響動,二人聞聲望去,隻見殷嬙一臉驚慌的扶著門板。
這丫頭也算是打破了尷尬的局麵,趙匡胤立馬露出原本的微笑道:“姑娘不必驚慌,不過是門板舊了些,明日我找人修繕一下即可。”
殷嬙一直在門後偷聽二人的對話,自幼聰明伶俐的她,也看得出剛剛兩人的劍拔弩張。
甚至看得出趙匡胤那一身帝王氣息!
甚至,她還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眼前的人,不是韓信,而是自己的表姨夫,漢王,劉邦!
“齊王殿下,臣妾……臣妾絕非有意偷聽!”
言罷,沒等趙匡胤開口,殷嬙便快步來到二人麵前。
她看了看張良道:“子房大人,我覺得齊王殿下說的沒錯,天下隻需要一個王,如此才不會亂。
家父曾是秦國官員,多年來的耳濡目染,讓小女子也懂得一些政治上的事情,您大可放心。”
趙匡胤聞言,眉頭微微一挑。
一旁的張良也是一愣。
兩人看向殷嬙的眼神,都充滿了敬佩。
一個女子,竟有如此格局,不可多得啊!
在張良眼中,若殷嬙為後,也說不定會是一代賢後。
這還沒過門呢,就懂得為韓信著想了。
在趙匡胤眼中,此女子的確比娥妹更加適合後宮之主的位子。
娥妹才不會想這麽多,她就是個普通女子的思維,若自己是個平民百姓,娥妹可以成為一個賢妻良母。
若自己要開創一個王朝,那娥妹恐怕無法駕馭後宮,更無法成為自己的賢內助。
趙匡胤第一次覺得,所謂門當戶對這四個大字,還真不是古人說說的。
有些人,天生就是當皇後的料子,有些人,隻能當個普通的妻子。
“子房兄,你看,”趙匡胤迴過神來,打破了這劍拔弩張的氛圍道:“殷姑娘都這麽說了,你還有何疑問?”
張良自謙的笑了笑道:“齊王所言極是,是在下多慮了,不過,想不到殷姑娘身為女子,竟有如此格局,齊王真是有福了啊!”
趙匡胤笑了笑,沒說話,一旁的殷嬙則連忙自謙道:“子房大人說笑了,我就是一女子,自然不懂得那些大道理,但我看得出,當今天下之亂象,皆因諸王紛爭。
若真如齊王殿下所言,天下隻有一個王的話,便不會發生今日之亂。”
張良麵帶微笑的點了點頭,接著又扭頭看向趙匡胤道:“齊王,時候不早了,還請迴去歇息吧!”
“說的是,我還要迴去籌備大婚呢。”
告別了張良後,趙匡胤坐上駕輦,返迴齊王宮內。
到了齊王宮後,趙匡胤立馬來到沙盤前,仔細端詳著。
現在漢王之所以能守住鴻溝,全靠著關中的各個糧倉,自己剛剛從他手裏騙出二十萬石,可劉邦既然敢給自己二十萬石,就說明他的糧草還很充足。
所以,動兵之事,還不能急。
況且楚軍肯定會防備自己。
簡單規劃了一下將來的行軍路線後,趙匡胤又想到了張良。
“張良啊張良,我是該殺了你,還是留著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