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齊國的府兵製
趙匡胤重生韓信,劉邦急瘋了! 作者:虎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若不是安史之亂的爆發,導致唐軍內部消耗的話,根本不會給外族任何可乘之機。
放在其它朝代,能拿出幾萬精銳就很不錯了,可唐代卻能隨隨便便拿出幾十萬精通任何兵器的精兵!
上馬就是騎兵,下馬就是陌刀隊,拿起弓箭還能當弓箭手,這樣的全能兵種,誰能不愛呢?
趙匡胤的府兵製度,讓蒯通看的是目瞪口呆!
“大王,您是說,您要讓齊地的二十多萬大軍,精通各類兵器?那就是整整二十萬的精兵啊!”
蒯通不敢相信的開口道。
趙匡胤點點頭:“兵器他們自備,每個人至少攜帶三種兵器,長柄武器,短柄武器,和遠程兵器,隻要我有需要,他們可以變成任何兵種。”
“對了。”
說到這,趙匡胤忽然想到一個問題。
戰國時期的武器還很簡陋,特別是普通士兵的長柄武器,簡陋的不成樣子。
他又拿出自己畫出的圖紙道:“你將這個東西,交給工部,讓他們先打造出幾百個,然後分發到各個軍營當中,讓我們的士兵用這種長柄武器。”
蒯通接過果圖紙,掃了一眼,發現上麵寫著兩個大字——陌刀。
“這?這麽大的刀?別說斬人了,斬馬都不在話下啊!”
蒯通目瞪口呆道。
趙匡胤點點頭:“沒錯,就是用來斬馬的。”
趙匡胤可以預見到,等平定了天下,下一步,便是北方的遊牧了。
對付那群遊牧,陌刀再適合不過了。
任憑他們的騎兵多麽優秀,在陌刀麵前,他們胯下的戰馬都如同待宰羔羊!
即便對付楚軍或者漢軍,這個時代的底層士兵基本上沒什麽甲胄,陌刀也可以輕鬆應對。
“還有。”
趙匡胤又想到,既然自備甲胄的話,總得統一一下甲胄,總不能大家穿什麽的都有,到了戰場上,那不成了雜牌軍了?
趙匡胤對蒯通大概形容了一下他曾見過的鐵浮圖形象,並讓蒯通讓工部鍛造。
這個時代的冶煉技術遠遠達不到北宋時期,真的讓二十萬人都穿著鐵浮圖的鎧甲,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了。
不過簡易版的鐵浮圖還是做得出來的。
成本問題也不是趙匡胤需要考慮的,畢竟甲胄兵器都自備了,朝廷隻需要提供一個樣本,讓下麵的士兵照著做就行了。
成本,那是底層士兵們該考慮的問題。
自己給了他們每戶三十畝的土地,三十畝地種植出來的糧食,雖然換不來一套鐵浮屠甲胄,但簡易版本的問題應該不大。
況且他們還可以借貸啊!
一套甲胄加上配套的三種兵器,價格起碼一百銀,三十畝地每年產出的糧食不足三十銀,所以……
他們可以多分幾年來償還。
這麽做雖然有些狠心了,但這三十畝的土地,自己可不能白給。
……
齊地,黃河沿岸。
十幾艘漕船緩緩靠岸,岸邊,幾百名士兵正嚴陣以待。
早在趙匡胤準備向漢王要糧食的時候,他就已經下令在黃河沿岸建造了無數座糧倉,這片碼頭,也是其中一座糧倉。
張良此刻,就站在漕船甲板之上,看著眼前的糧倉,心中五味雜陳。
這個韓信,提前就建造好了糧倉?
而且糧倉之外,往遠處望去,一馬平川,全是金燦燦的麥田。
張良來過齊地,但上一次來齊地的時候,可沒這麽多良田。
良田之中,農戶們來迴行走,檢查他們精心種植的糧食。
此時正值初秋,雖然未到成熟的季節,但百姓們已經樂此不疲了。
這麽多年,自始皇帝一統六國,到現在,他從未見過百姓們如此幸福。
即便是漢王的領土內,百姓們也都是麵如死灰,各個神情呆滯。
遠處的炊煙不斷升起,村落密密麻麻,縱橫交錯。
甚至可以看得出,大多數房屋都是新建的,齊地不知何時,似乎成為了一片世外桃源。
齊地之外,千裏無雞鳴,齊地之內,芸芸眾生,燈火闌珊。
無數廟宇、酒樓拔地而起,建築精美。
亭台樓閣,飛閣流丹。
穿過糧倉,便是一小城,小城內商賈雲集,十分繁華。
甚至還出現了許多他聞所未聞的建築形製。
小城最高的那幢樓宇,是一酒家,碧瓦朱簷,有如天宮。
他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一年不到,齊地怎麽就成這樣了?
身後,本身為大家閨秀的殷嬙此時仿佛村姑一般,同樣不敢相信的看著周圍的景色。
“這裏,是齊國的都城?”
張良看到一小販後開口問道。、
那小販聞言,露出一抹驚色道:“都城?先生說笑了,我們這不過是一小城,哪能和都城比啊!”
“不過一小城?”
張良傻眼了。
區區一個小城,就能如此,那都城得是什麽樣啊?
殷嬙快步來到張良身邊道:“子房先生,前方那碧瓦樓閣,便是齊王宮嗎?”
張良搖了搖頭道:“那,隻是一酒家。”
“一酒家?”
殷嬙愣住了。
“到齊王宮,還需步行百裏,此地距離臨淄城還有些距離,姑娘可先到駕輾之中歇息。”
“不了。”
殷嬙搖了搖頭道:“我想看看大王治理下的齊地。”
任何時代的姑娘都喜歡繁華熱鬧。
村裏的姑娘向往城市,城市的姑娘向往樓閣。
殷嬙也不例外,她難以想象,區區一個小城的酒家都如此豪華,那齊王宮會是什麽樣?
但其實,她要失望了。
因為趙匡胤並沒有重建王宮,畢竟他現在還沒考慮好一統天下後要定都在何地呢。
況且現在還不是大興土木的時候,天下還未一統。
眼下的這些繁華建築,也都是民間建造的。
此前,齊王宮在七國之內都是赫赫有名的繁華宮殿。
但現在,齊王宮在臨淄城內,甚至不如一些酒家客棧繁華。
將糧食存入糧倉後,隊伍緩緩朝著臨淄城的方向走去。
抵達臨淄城時,已經是三日後了。
此時的臨淄城,城門大開,來往商賈絡繹不絕。
在距離臨淄城數十裏外的馳道上,一行人就遇到過不少前往臨淄城的商隊了。
放在其它朝代,能拿出幾萬精銳就很不錯了,可唐代卻能隨隨便便拿出幾十萬精通任何兵器的精兵!
上馬就是騎兵,下馬就是陌刀隊,拿起弓箭還能當弓箭手,這樣的全能兵種,誰能不愛呢?
趙匡胤的府兵製度,讓蒯通看的是目瞪口呆!
“大王,您是說,您要讓齊地的二十多萬大軍,精通各類兵器?那就是整整二十萬的精兵啊!”
蒯通不敢相信的開口道。
趙匡胤點點頭:“兵器他們自備,每個人至少攜帶三種兵器,長柄武器,短柄武器,和遠程兵器,隻要我有需要,他們可以變成任何兵種。”
“對了。”
說到這,趙匡胤忽然想到一個問題。
戰國時期的武器還很簡陋,特別是普通士兵的長柄武器,簡陋的不成樣子。
他又拿出自己畫出的圖紙道:“你將這個東西,交給工部,讓他們先打造出幾百個,然後分發到各個軍營當中,讓我們的士兵用這種長柄武器。”
蒯通接過果圖紙,掃了一眼,發現上麵寫著兩個大字——陌刀。
“這?這麽大的刀?別說斬人了,斬馬都不在話下啊!”
蒯通目瞪口呆道。
趙匡胤點點頭:“沒錯,就是用來斬馬的。”
趙匡胤可以預見到,等平定了天下,下一步,便是北方的遊牧了。
對付那群遊牧,陌刀再適合不過了。
任憑他們的騎兵多麽優秀,在陌刀麵前,他們胯下的戰馬都如同待宰羔羊!
即便對付楚軍或者漢軍,這個時代的底層士兵基本上沒什麽甲胄,陌刀也可以輕鬆應對。
“還有。”
趙匡胤又想到,既然自備甲胄的話,總得統一一下甲胄,總不能大家穿什麽的都有,到了戰場上,那不成了雜牌軍了?
趙匡胤對蒯通大概形容了一下他曾見過的鐵浮圖形象,並讓蒯通讓工部鍛造。
這個時代的冶煉技術遠遠達不到北宋時期,真的讓二十萬人都穿著鐵浮圖的鎧甲,未免有些強人所難了。
不過簡易版的鐵浮圖還是做得出來的。
成本問題也不是趙匡胤需要考慮的,畢竟甲胄兵器都自備了,朝廷隻需要提供一個樣本,讓下麵的士兵照著做就行了。
成本,那是底層士兵們該考慮的問題。
自己給了他們每戶三十畝的土地,三十畝地種植出來的糧食,雖然換不來一套鐵浮屠甲胄,但簡易版本的問題應該不大。
況且他們還可以借貸啊!
一套甲胄加上配套的三種兵器,價格起碼一百銀,三十畝地每年產出的糧食不足三十銀,所以……
他們可以多分幾年來償還。
這麽做雖然有些狠心了,但這三十畝的土地,自己可不能白給。
……
齊地,黃河沿岸。
十幾艘漕船緩緩靠岸,岸邊,幾百名士兵正嚴陣以待。
早在趙匡胤準備向漢王要糧食的時候,他就已經下令在黃河沿岸建造了無數座糧倉,這片碼頭,也是其中一座糧倉。
張良此刻,就站在漕船甲板之上,看著眼前的糧倉,心中五味雜陳。
這個韓信,提前就建造好了糧倉?
而且糧倉之外,往遠處望去,一馬平川,全是金燦燦的麥田。
張良來過齊地,但上一次來齊地的時候,可沒這麽多良田。
良田之中,農戶們來迴行走,檢查他們精心種植的糧食。
此時正值初秋,雖然未到成熟的季節,但百姓們已經樂此不疲了。
這麽多年,自始皇帝一統六國,到現在,他從未見過百姓們如此幸福。
即便是漢王的領土內,百姓們也都是麵如死灰,各個神情呆滯。
遠處的炊煙不斷升起,村落密密麻麻,縱橫交錯。
甚至可以看得出,大多數房屋都是新建的,齊地不知何時,似乎成為了一片世外桃源。
齊地之外,千裏無雞鳴,齊地之內,芸芸眾生,燈火闌珊。
無數廟宇、酒樓拔地而起,建築精美。
亭台樓閣,飛閣流丹。
穿過糧倉,便是一小城,小城內商賈雲集,十分繁華。
甚至還出現了許多他聞所未聞的建築形製。
小城最高的那幢樓宇,是一酒家,碧瓦朱簷,有如天宮。
他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一年不到,齊地怎麽就成這樣了?
身後,本身為大家閨秀的殷嬙此時仿佛村姑一般,同樣不敢相信的看著周圍的景色。
“這裏,是齊國的都城?”
張良看到一小販後開口問道。、
那小販聞言,露出一抹驚色道:“都城?先生說笑了,我們這不過是一小城,哪能和都城比啊!”
“不過一小城?”
張良傻眼了。
區區一個小城,就能如此,那都城得是什麽樣啊?
殷嬙快步來到張良身邊道:“子房先生,前方那碧瓦樓閣,便是齊王宮嗎?”
張良搖了搖頭道:“那,隻是一酒家。”
“一酒家?”
殷嬙愣住了。
“到齊王宮,還需步行百裏,此地距離臨淄城還有些距離,姑娘可先到駕輾之中歇息。”
“不了。”
殷嬙搖了搖頭道:“我想看看大王治理下的齊地。”
任何時代的姑娘都喜歡繁華熱鬧。
村裏的姑娘向往城市,城市的姑娘向往樓閣。
殷嬙也不例外,她難以想象,區區一個小城的酒家都如此豪華,那齊王宮會是什麽樣?
但其實,她要失望了。
因為趙匡胤並沒有重建王宮,畢竟他現在還沒考慮好一統天下後要定都在何地呢。
況且現在還不是大興土木的時候,天下還未一統。
眼下的這些繁華建築,也都是民間建造的。
此前,齊王宮在七國之內都是赫赫有名的繁華宮殿。
但現在,齊王宮在臨淄城內,甚至不如一些酒家客棧繁華。
將糧食存入糧倉後,隊伍緩緩朝著臨淄城的方向走去。
抵達臨淄城時,已經是三日後了。
此時的臨淄城,城門大開,來往商賈絡繹不絕。
在距離臨淄城數十裏外的馳道上,一行人就遇到過不少前往臨淄城的商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