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一聽,頓時大怒道:“幫我?哼!我項羽多少次,把那漢軍打的四散潰逃!嗬嗬,不要拿我楚軍與你們齊軍相比。


    我們楚軍,和你們齊軍可不一樣。”


    “哈哈哈哈!”田橫忍不住大笑道:“可笑,可笑!哈哈哈哈!


    項王,戰場上變化莫測,如鬥轉星移,你我勝敗,不過轉瞬之間,項王不看當今局勢卻隻顧著做自己的美夢?這豈不是天下最大的笑話?”


    聽到這話,項羽倒是沒有生氣。


    他轉過頭,麵帶微笑的盯著田橫。


    沒有生氣,是因為項羽也知道他此時的處境。


    的確,他曾打的漢軍丟盔棄甲,而且不止一次。


    可以說,他項羽麾下的楚軍在麵對漢軍時,是百戰百勝!


    可他也知道,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漢軍雖然依舊無法與楚軍正麵較量,但漢軍詭計多端,自己繼續傲慢的話,遲早會敗。


    驕兵必敗這個道理,項羽還是懂得。


    他看向田橫,麵帶微笑道:“田橫,你憑什麽認為,我項羽,需要你們齊軍的幫助?”


    田橫麵色嚴肅的看著項羽道:“項王,天下大勢已定,不是你贏,就是劉季贏。


    雖然,我田氏與你有不共戴天之仇,但他劉季,與我有國仇家恨!相比起來,我更希望你贏。”


    項羽看向田氏,不發一言。


    但結局已定,齊楚必將聯合。


    齊楚聯合的消息很快便傳到了趙匡胤的耳朵裏,不過此時的趙匡胤根本沒時間考慮齊楚兩國的事情。


    在他看來,齊國已經成不了氣候,自己現在已經完全控製住了齊地。


    各個州縣的法律稅收已經定製完畢,地方官員也都開始就任,齊國的秩序已然恢複。


    齊國的殘餘部隊不過萬餘人,想要在齊地征召是幾乎不可能了。


    畢竟,比起上陣殺敵,誰不想過安穩的日子呢?


    齊王宮內,雖然趙匡胤依舊沒有稱王,但卻坐在王座之上,麵對百官,照常上朝。


    為首的蒯通上前一步道:“大王,重新鑄幣這一點,臣能理解,畢竟立國之初,需要讓百姓對貨幣重拾信心。


    自暴秦誅滅後,天下人沒過過一天太平日子,從前的貨幣早已失去信用,民間早已進入了以物易物的階段。


    但……十稅一,是否少了些啊?”


    “是啊,大王,如今天下未定,大王還需要新建宮殿、招兵買馬、為百官發放俸祿,目前,齊國登記在冊的百姓,不足三十萬戶,這樣算下來……


    一年下來的稅收,也養不起二十萬大軍啊!”


    趙匡胤擺了擺手道:“新建宮殿的事情不急,畢竟我還不是王,百官的俸祿自然要照常發放,畢竟,沒有俸祿,必將會滋生貪官汙吏,填不飽肚子,官員自然無心治理地方。


    再說說這二十萬大軍的供養問題……傳令下去,天下未定,諸位還需努力,軍餉就不發了,但若打了勝仗,一律論功行賞!


    另外,暴秦的軍功製度有一點可利用,在戰場上,按敵首算軍功,一顆敵首,賞百錢!五顆敵首晉升為伍長,十顆敵首,晉升為什長!”


    秦朝的軍功爵製度,直到五代十國時依舊在用。


    甚至趙匡胤不知道的是,大宋滅亡後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也同樣采用這一製度。


    這一製度,確實保證了軍隊的戰鬥力。


    目前整個天下的百姓對貨幣都沒什麽信心,趙匡胤起初還想搞募兵製,畢竟募兵屬於職業士兵,戰鬥力更強,但國家負擔太重。


    加上此時的人們已經倒退到了以物易物的階段,發放貨幣作為軍餉,更難以支撐軍隊的戰鬥力。


    所以,幹脆采用唐代時期的府兵製。


    軍隊自備兵器甲胄,並且沒有軍餉,糧食由朝廷提供,軍餉以敵首數量為準。


    “另外,我還要大肆鼓勵工商業的發展,隻有經濟起來了,我們才有足夠的錢去打仗。”


    以大宋的經濟理論來治理齊地,趙匡胤相信,不出幾年,整個齊地都會成為前線軍隊源源不斷的金庫!


    到時候別說眼下這二十萬大軍了,就是二百萬大軍,他也養得起!


    當然,如果到時候真有了二百萬大軍,那單單一個齊地可養不起,怎麽也得等天下一統了再說。


    “那些齊國的舊貴族們,我不打算用他們,畢竟我開創了科舉製度,就應該能者居之。


    不過,我們也不能不給那些舊貴族們活路,舊貴族們可利用他們原本的資產進行投資,行商賈之道。


    並且,我還會給他們免稅,他們的商行商會中,有十名小工,可免稅兩成,有百名小工,可免稅五成,有千名小工,可免稅…三年!”


    此舉,還會讓那些沒有土地的流民流寇們得到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還可以接濟天下的流寇來為齊地的經濟做出貢獻。


    畢竟如今天下大亂,各地流民數不勝數,在這個時代,人口就是生產力!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完全取決於這個國家是否人丁興旺!


    蒯通眉頭緊鎖,他實在是想不通,眼前之人到底還是不是他所認識的那個韓信。


    甚至他都想不通,韓信這腦子裏,是怎麽想到這些奇奇怪怪的點子的。


    但在場之人都是聰明人,都清楚趙匡胤的用意。


    “對了,”趙匡胤這時拿出自己昨晚連夜寫的書信,遞給蒯通道:“你迴去找些方士來,照著我的要求做點東西出來。”


    雖然趙匡胤不懂什麽造紙術,但畢竟他生活的那個大宋時期,成本低廉的紙質書籍以及印刷之術已經非常普遍了。


    雖然趙匡胤不會造紙,但也基本上懂得紙張這東西的原理,隻要自己口述一遍,找幾個方士讓他們自己研究研究,應該問題不大。


    等到時候成本低廉的紙質書籍,和印刷之術出來,還怕那些窮苦百姓沒有書讀嗎?


    經曆過五代十國的趙匡胤,最清楚武官過去強大的後果。


    後世的大宋雖然因為重文輕武而飽受詬病,但對於一個剛剛結束了亂世的王朝來說,重文輕武無疑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匡胤重生韓信,劉邦急瘋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陌並收藏趙匡胤重生韓信,劉邦急瘋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