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滎陽淪陷
趙匡胤重生韓信,劉邦急瘋了! 作者:虎陌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匡胤這時也開口了,“我不打沒把握的仗,眼下,最關鍵的,是等待時機。”
張耳一聽,更急了,道:“可到那個時候,恐怕漢王已經不在了啊!”
“就算漢王在我麵前,我也不會改變主意,漢王,會理解我的。”
話音剛落,帳外便傳來傳令兵的大喊聲。
“報!!!”
“啟稟大將軍!滎陽城破!漢王連夜出逃!”
“什麽?!”
張耳頓時目瞪口呆!
他是被派來監軍的,可現在,因為韓信按兵不動,導致滎陽城破,這筆賬,最後肯定要算在自己的頭上!
可在看看韓信,他依舊是那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這時,蒯通也得到消息姍姍來遲。
“大將軍!不好了大將軍!”
剛進入營帳,蒯通便看到傳令兵,和張耳等人滿臉擔憂。
而趙匡胤則站在沙盤前,仔細思索著什麽。
見狀,蒯通快步來到趙匡胤身前道:“大將軍,您還在考慮什麽呢?還不集結軍隊嗎?”
趙匡胤不慌不忙的盯著眼前沙盤道:“漢王,對我們最大的期許是什麽?”
“整頓軍力,囤積糧草。
準備,與楚軍決戰。”
趙匡胤點點頭道:“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度過難關。”
“再說了,漢王不是已經逃走了嗎?無非是丟了個滎陽,我們哪兒也不去。
告訴樊噲,按兵不動。”
“諾!”
滎陽破城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韓信大營。
不過樊噲等人卻並未對此感到著急,畢竟這些日子的相處下來,樊噲已經完全信任韓信了。
他知道,韓信這麽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況且,跟著韓信久了,樊噲也開始懂得動腦子了。
營帳中,樊噲一邊喝著酒,一邊吃著肉道:“曹參,我覺得韓大將軍這麽做,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更何況,漢王不是已經跑出滎陽城了嗎?”
曹參則搖了搖頭,眉頭緊鎖道:“可韓大將軍當初是答應了漢王的啊!我不是擔心漢王,畢竟漢王已經脫離了危險。
我是擔心大將軍,遭到漢王責罰啊!”
樊噲一聽,頓時暗道不妙!
“是啊!我怎麽把這事兒給忘了!”
張耳這時立馬衝了進來道:“這都什麽時候了?你們兩個還有心思在這裏喝酒?!
你們還是漢王的部下嗎?還是漢王的兄弟嗎?!
在大將軍這,怕是把漢王都給忘了吧?!”
樊噲一臉懵逼的盯著張耳道:“怎麽了?漢王不是沒事兒嗎?”
張耳搖了搖頭道:“隻是暫時沒事,楚軍破了滎陽,下一步就是關中!漢王逃得了一時,還能逃得了一世嗎?”
樊噲想了想,連忙看向一旁的曹參。
曹參連忙開口道:“可現在我們也沒辦法啊!我們距離滎陽太過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況且我們的糧草也不足以撐到滎陽。”
“可漢王知道嗎?”張耳道:“漢軍將士們知道嗎?
他們盼著大將軍前去救他們呢!如同久旱盼甘露啊!”
言罷,張耳眼珠子又是一轉,他私下張望一番,接著湊到樊噲耳邊道:“二位將軍,我聽說,韓大將軍,這是想要自立為王!”
樊噲一聽,立馬摔了酒杯道:“張耳你胡說什麽呢?大將軍待你不薄!”
曹參也大手一揮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大將軍不是那種人!”
“大將軍如今按兵不動,也是為了漢王啊!你也不是不知道,咱們大將軍,從不打沒把握的仗嘛!”
曹參也保證道:“常山王,這點我可以保證,大將軍對漢王,那是絕無二心!還請常山王明鑒!”
張耳歎了口氣,搖了搖頭。
次日一大早,劉邦便灰頭土臉的出現在了韓信大營。
曆史上,此時的韓信正在熟睡,等劉邦把大軍都帶走了,他才迴過神來。
但這一次,趙匡胤早早地便在大營門前迎接劉邦。
見劉邦從馬車上下來,韓信立馬拱手獻上大印道:“漢王!末將已等候多時!就等您來調兵遣將!”
劉邦剛一下馬車,就懵了。
他一臉好奇的看了眼趙匡胤手上的大印,又看了看趙匡胤,一把奪過趙匡胤手中的大印道:“幹得好,幸虧你按兵不動,否則這些人,也得讓項羽那群虎狼給吃掉!”
拿走大印後,劉邦又道:“對了,我封張耳為趙國大王,你呢,在弄些新兵來,這些人我先帶走了,給你留三萬,準備好去打齊國。”
“樊噲,你去準備一下,大軍開拔。”
“諾。”
樊噲剛要走,忽然又想到了什麽,連忙轉過身看向劉邦道:“對了大王,您就給大將軍留三萬人攻打齊國啊?”
劉邦白了樊噲一眼,然後看向趙匡胤道:“三萬人不夠?”
“夠。”
趙匡胤毫不猶豫道。
“夠就好,不夠跟我說。”
言罷,劉邦頭也不迴的帶著大軍向西開拔。
等劉邦一行人走遠了,蒯通這才湊了過來道:“大將軍這是何意?漢王就給了你三萬人,你怎麽打齊國啊?”
趙匡胤深吸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這就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盡快進攻齊國,成為齊王!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快點給自己正名。
隻要有了齊王的身份,到時候,自己才有名義練自己的兵。
早在幾天前,趙匡胤就已經重新編製了一下部隊,今天劉邦給自己留下的三萬人,都是自己精挑細選,對自己絕對忠誠的猛士。
劉邦離開後,心裏也開始不斷的盤算著。
一方麵,他開始有些佩服這個“韓信”,本來他打算對韓信發火的,可這韓信居然早就知道自己要來,早就算到了。
說明他不是不想救自己,而是知道自己一定會找他,那他就沒必要與楚軍硬碰了。
聰明。
劉邦笑了笑。
但另一方麵,他心中又免不了對樊噲開始了猜忌。
這樊噲,是自己的兄弟,可剛剛他滿腦子都是韓信!
在韓信大營待了幾個月,他是不是都快忘了自己這個大哥了?
倒不是劉邦小心眼,而是到了他那個位子,就免不了對手下猜忌。
張耳一聽,更急了,道:“可到那個時候,恐怕漢王已經不在了啊!”
“就算漢王在我麵前,我也不會改變主意,漢王,會理解我的。”
話音剛落,帳外便傳來傳令兵的大喊聲。
“報!!!”
“啟稟大將軍!滎陽城破!漢王連夜出逃!”
“什麽?!”
張耳頓時目瞪口呆!
他是被派來監軍的,可現在,因為韓信按兵不動,導致滎陽城破,這筆賬,最後肯定要算在自己的頭上!
可在看看韓信,他依舊是那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這時,蒯通也得到消息姍姍來遲。
“大將軍!不好了大將軍!”
剛進入營帳,蒯通便看到傳令兵,和張耳等人滿臉擔憂。
而趙匡胤則站在沙盤前,仔細思索著什麽。
見狀,蒯通快步來到趙匡胤身前道:“大將軍,您還在考慮什麽呢?還不集結軍隊嗎?”
趙匡胤不慌不忙的盯著眼前沙盤道:“漢王,對我們最大的期許是什麽?”
“整頓軍力,囤積糧草。
準備,與楚軍決戰。”
趙匡胤點點頭道:“我相信,他們一定能夠度過難關。”
“再說了,漢王不是已經逃走了嗎?無非是丟了個滎陽,我們哪兒也不去。
告訴樊噲,按兵不動。”
“諾!”
滎陽破城的消息很快便傳遍了韓信大營。
不過樊噲等人卻並未對此感到著急,畢竟這些日子的相處下來,樊噲已經完全信任韓信了。
他知道,韓信這麽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況且,跟著韓信久了,樊噲也開始懂得動腦子了。
營帳中,樊噲一邊喝著酒,一邊吃著肉道:“曹參,我覺得韓大將軍這麽做,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更何況,漢王不是已經跑出滎陽城了嗎?”
曹參則搖了搖頭,眉頭緊鎖道:“可韓大將軍當初是答應了漢王的啊!我不是擔心漢王,畢竟漢王已經脫離了危險。
我是擔心大將軍,遭到漢王責罰啊!”
樊噲一聽,頓時暗道不妙!
“是啊!我怎麽把這事兒給忘了!”
張耳這時立馬衝了進來道:“這都什麽時候了?你們兩個還有心思在這裏喝酒?!
你們還是漢王的部下嗎?還是漢王的兄弟嗎?!
在大將軍這,怕是把漢王都給忘了吧?!”
樊噲一臉懵逼的盯著張耳道:“怎麽了?漢王不是沒事兒嗎?”
張耳搖了搖頭道:“隻是暫時沒事,楚軍破了滎陽,下一步就是關中!漢王逃得了一時,還能逃得了一世嗎?”
樊噲想了想,連忙看向一旁的曹參。
曹參連忙開口道:“可現在我們也沒辦法啊!我們距離滎陽太過遙遠,遠水解不了近渴,況且我們的糧草也不足以撐到滎陽。”
“可漢王知道嗎?”張耳道:“漢軍將士們知道嗎?
他們盼著大將軍前去救他們呢!如同久旱盼甘露啊!”
言罷,張耳眼珠子又是一轉,他私下張望一番,接著湊到樊噲耳邊道:“二位將軍,我聽說,韓大將軍,這是想要自立為王!”
樊噲一聽,立馬摔了酒杯道:“張耳你胡說什麽呢?大將軍待你不薄!”
曹參也大手一揮道:“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大將軍不是那種人!”
“大將軍如今按兵不動,也是為了漢王啊!你也不是不知道,咱們大將軍,從不打沒把握的仗嘛!”
曹參也保證道:“常山王,這點我可以保證,大將軍對漢王,那是絕無二心!還請常山王明鑒!”
張耳歎了口氣,搖了搖頭。
次日一大早,劉邦便灰頭土臉的出現在了韓信大營。
曆史上,此時的韓信正在熟睡,等劉邦把大軍都帶走了,他才迴過神來。
但這一次,趙匡胤早早地便在大營門前迎接劉邦。
見劉邦從馬車上下來,韓信立馬拱手獻上大印道:“漢王!末將已等候多時!就等您來調兵遣將!”
劉邦剛一下馬車,就懵了。
他一臉好奇的看了眼趙匡胤手上的大印,又看了看趙匡胤,一把奪過趙匡胤手中的大印道:“幹得好,幸虧你按兵不動,否則這些人,也得讓項羽那群虎狼給吃掉!”
拿走大印後,劉邦又道:“對了,我封張耳為趙國大王,你呢,在弄些新兵來,這些人我先帶走了,給你留三萬,準備好去打齊國。”
“樊噲,你去準備一下,大軍開拔。”
“諾。”
樊噲剛要走,忽然又想到了什麽,連忙轉過身看向劉邦道:“對了大王,您就給大將軍留三萬人攻打齊國啊?”
劉邦白了樊噲一眼,然後看向趙匡胤道:“三萬人不夠?”
“夠。”
趙匡胤毫不猶豫道。
“夠就好,不夠跟我說。”
言罷,劉邦頭也不迴的帶著大軍向西開拔。
等劉邦一行人走遠了,蒯通這才湊了過來道:“大將軍這是何意?漢王就給了你三萬人,你怎麽打齊國啊?”
趙匡胤深吸了一口氣,沒有說話。
這就是他的目的,他的目的,是盡快進攻齊國,成為齊王!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快點給自己正名。
隻要有了齊王的身份,到時候,自己才有名義練自己的兵。
早在幾天前,趙匡胤就已經重新編製了一下部隊,今天劉邦給自己留下的三萬人,都是自己精挑細選,對自己絕對忠誠的猛士。
劉邦離開後,心裏也開始不斷的盤算著。
一方麵,他開始有些佩服這個“韓信”,本來他打算對韓信發火的,可這韓信居然早就知道自己要來,早就算到了。
說明他不是不想救自己,而是知道自己一定會找他,那他就沒必要與楚軍硬碰了。
聰明。
劉邦笑了笑。
但另一方麵,他心中又免不了對樊噲開始了猜忌。
這樊噲,是自己的兄弟,可剛剛他滿腦子都是韓信!
在韓信大營待了幾個月,他是不是都快忘了自己這個大哥了?
倒不是劉邦小心眼,而是到了他那個位子,就免不了對手下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