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外籍的老師還有助教卻是一個難題。
上海的外國人有很多,但是有一定文化,願意在大學裏邊擔任老師的外國人很少。
亞曆山大現在就想把南希招到學校裏擔任助教。
亞曆山大雖然人在上海,但是一直在關注陳知文在美國的情況。
他知道陳知文在美國的交流非常成功,而且他現在開拓了腦部手術這個手術類型。
“我們醫學院可以開展腦部手術這個分類嗎?”亞曆山大對於陳知文的新方向很感興趣。
“腦部手術這個方向可能我們學院現在還沒有辦法開展。”陳知文對於亞曆山大的想法是持否定意見的。
主要還是錢的問題,要是上海也和紐約那樣富有,要是學校能那麽有錢,陳知文是可以開展腦部手術這個新的方向的。
但是文華大學每年的經費隻夠老師們開展一些簡單的手術,那種專門用來做腦部手術的手術室,現在還負擔不起。
更重要的是,這項手術更加費錢。
腦部手術對於手術環境還有手術器具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這也就加大了手術的成本。
陳知文估算,做這樣一台手術的成本就需要近兩千塊大洋,這個手術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起的。
在知道腦部手術沒辦法在學校進行推廣之後,亞曆山大將注意力集中在婦產科手術上。
“可惜這個手術在我們學院應該也是得不到推廣的。”
醫生當中男女授受不親的想法雖然已經淡化了好多,但是在病人家屬之中,對於男醫生給女子看病還是非常忌諱的。
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妻子被別人的男人看光身子,所以在醫學院裏增加婦產科這個方向應該是行不通的。
陳知文其實奇怪一件事情,“為什麽我們學院不去招收女學生呢?”
亞曆山大對此表示非常無奈,“陳,不是我們不願意去招收女學生,而是現在我們就招不到女學生。”
陳知文一想,好像也確實是這樣。
這個年代,給女孩子讀書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不管是大城市還是農村,好像女孩子二十歲之前不嫁人就嫁不出去了。
那些能上大學的女孩子終究還是少數,大部分的女孩子都會在初中,最多高中畢業之後嫁人結婚生子。
就算女生被允許考大學,也會去選擇那些文科的專業,去學一門語言,或者學個師範以後去當老師。
學醫對於女孩子來說還是太苦了。
首先就是要接觸那些屍體,而且學習的周期還很長,這就導致醫學院到現在都沒有一位女學員。
麵對這樣的情況,陳知文也就隻能表示遺憾,看來自己想要幫助發展婦產科的願望在這個時候是實現不了了。
來學校主要就是打個招唿,之後陳知文還帶著南希來到自己的診所。
診所就在領事館的旁邊,陳知文不能不去拜訪一下。
田川次郎也是知道了陳知文在紐約的事跡,因為陳知文去紐約的消息還是他告訴給紐約領事館的。
他也知道了陳知文在紐約舉辦了一場非常成功的交流會,而且還開拓了腦科手術的全新研究。
他對於陳知文迴來非常高興。
“中村桑,我還以為你在紐約就不迴來了。”
田川次郎用一種哀怨的眼神看著陳知文,畢竟陳知文一走就是好幾個月,而且現在已經進入1937年了。
當他看到陳知文身後的南希時,田川次郎的眼睛一亮。
“還得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的男人,居然出去一趟就拐迴來一個大洋馬。”田川次郎拍了拍陳知文的肩膀,對陳知文在美國的收獲非常滿意。
對於日本人來說,娶到一位西洋女子當老婆是一件非常有麵子的事情。
陳知文連忙否認,“這位是我在美國收的學生,打算和我學習醫學知識。”
陳知文很無奈,讓南希跟在自己身邊真的是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情。
陳知文的生活很快就步入正軌。
南希也被安排在學院裏的公寓住宿,她的公寓就在陳知文公寓的旁邊。
這時候上海或者說全國的東西對於外國人來中國當老師都是有優待的。
南希在學校的待遇都是和陳知文這種副教授看齊的,而且每個月還有額外的生活補貼。
而南希隻是一位普通的助教,甚至都不在學校裏邊擔任課程老師。
陳知文的診所也很快就重新開始營業,而且還多了一項業務就是婦產科。
此時上海已經有產科醫院,但還是以順產為主,好多醫院都不具備剖宮產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些產科醫院的水平都還是比較低下的,在裏邊生產的死亡率並不比自己在家裏生孩子要低多少。
陳知文的診所一開始幾天並沒有生意,雖然在報紙上刊登了廣告,但是沒有孕婦過來。
不過他還是很快迎來第一個生產的孕婦。
這天陳知文正在上課,學校的一位行政在外邊向陳知文招手。
“陳先生,您的診所來電話,說是來了一位病人,需要你趕快迴去。”
陳知文見狀叫上南希趕快趕迴來。
來到診所,陳知文發現是一位大著肚子的孕婦。
“這個孕婦是怎麽迴事?”
“這個孕婦是在家裏感覺肚子不舒服,所以請了穩婆迴家,結果穩婆發現這個孩子脖子被臍帶給纏住,出不來了。”
孩子的脖子被臍帶纏住,這是常見的難產原因。
這在後世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以說是經常遇見,但是在現在,這就是一件致命的事情。
陳知文首先考慮的就是能不能通過調整體位,讓孩子脖子上的臍帶自然鬆開。
剖宮產手術能不做就不做,因為開刀做手術畢竟是有一定風險的,而且對於孕婦來說恢複的周期也是比較長的。
但是陳知文陪著孕婦折騰一陣子之後,這個孩子沒有任何變化。
沒辦法,陳知文隻能準備手術。
這次手術陳知文主刀,南希在旁邊給自己當助手。
這個時代生孩子對於孕婦來說就是一場生與死的挑戰。
這個孕婦此時已經達到崩潰邊緣。
陳知文知道這台手術自己必須快,孕婦羊水已經破開,孩子要是還是不能出來就有窒息的風險。
不過幸運的是,在半小時之後,一個小男孩被陳知文從媽媽的子宮裏抱出來。
這是一個新的生命。
上海的外國人有很多,但是有一定文化,願意在大學裏邊擔任老師的外國人很少。
亞曆山大現在就想把南希招到學校裏擔任助教。
亞曆山大雖然人在上海,但是一直在關注陳知文在美國的情況。
他知道陳知文在美國的交流非常成功,而且他現在開拓了腦部手術這個手術類型。
“我們醫學院可以開展腦部手術這個分類嗎?”亞曆山大對於陳知文的新方向很感興趣。
“腦部手術這個方向可能我們學院現在還沒有辦法開展。”陳知文對於亞曆山大的想法是持否定意見的。
主要還是錢的問題,要是上海也和紐約那樣富有,要是學校能那麽有錢,陳知文是可以開展腦部手術這個新的方向的。
但是文華大學每年的經費隻夠老師們開展一些簡單的手術,那種專門用來做腦部手術的手術室,現在還負擔不起。
更重要的是,這項手術更加費錢。
腦部手術對於手術環境還有手術器具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這也就加大了手術的成本。
陳知文估算,做這樣一台手術的成本就需要近兩千塊大洋,這個手術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起的。
在知道腦部手術沒辦法在學校進行推廣之後,亞曆山大將注意力集中在婦產科手術上。
“可惜這個手術在我們學院應該也是得不到推廣的。”
醫生當中男女授受不親的想法雖然已經淡化了好多,但是在病人家屬之中,對於男醫生給女子看病還是非常忌諱的。
沒有人願意自己的妻子被別人的男人看光身子,所以在醫學院裏增加婦產科這個方向應該是行不通的。
陳知文其實奇怪一件事情,“為什麽我們學院不去招收女學生呢?”
亞曆山大對此表示非常無奈,“陳,不是我們不願意去招收女學生,而是現在我們就招不到女學生。”
陳知文一想,好像也確實是這樣。
這個年代,給女孩子讀書本來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不管是大城市還是農村,好像女孩子二十歲之前不嫁人就嫁不出去了。
那些能上大學的女孩子終究還是少數,大部分的女孩子都會在初中,最多高中畢業之後嫁人結婚生子。
就算女生被允許考大學,也會去選擇那些文科的專業,去學一門語言,或者學個師範以後去當老師。
學醫對於女孩子來說還是太苦了。
首先就是要接觸那些屍體,而且學習的周期還很長,這就導致醫學院到現在都沒有一位女學員。
麵對這樣的情況,陳知文也就隻能表示遺憾,看來自己想要幫助發展婦產科的願望在這個時候是實現不了了。
來學校主要就是打個招唿,之後陳知文還帶著南希來到自己的診所。
診所就在領事館的旁邊,陳知文不能不去拜訪一下。
田川次郎也是知道了陳知文在紐約的事跡,因為陳知文去紐約的消息還是他告訴給紐約領事館的。
他也知道了陳知文在紐約舉辦了一場非常成功的交流會,而且還開拓了腦科手術的全新研究。
他對於陳知文迴來非常高興。
“中村桑,我還以為你在紐約就不迴來了。”
田川次郎用一種哀怨的眼神看著陳知文,畢竟陳知文一走就是好幾個月,而且現在已經進入1937年了。
當他看到陳知文身後的南希時,田川次郎的眼睛一亮。
“還得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的男人,居然出去一趟就拐迴來一個大洋馬。”田川次郎拍了拍陳知文的肩膀,對陳知文在美國的收獲非常滿意。
對於日本人來說,娶到一位西洋女子當老婆是一件非常有麵子的事情。
陳知文連忙否認,“這位是我在美國收的學生,打算和我學習醫學知識。”
陳知文很無奈,讓南希跟在自己身邊真的是一件非常錯誤的事情。
陳知文的生活很快就步入正軌。
南希也被安排在學院裏的公寓住宿,她的公寓就在陳知文公寓的旁邊。
這時候上海或者說全國的東西對於外國人來中國當老師都是有優待的。
南希在學校的待遇都是和陳知文這種副教授看齊的,而且每個月還有額外的生活補貼。
而南希隻是一位普通的助教,甚至都不在學校裏邊擔任課程老師。
陳知文的診所也很快就重新開始營業,而且還多了一項業務就是婦產科。
此時上海已經有產科醫院,但還是以順產為主,好多醫院都不具備剖宮產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些產科醫院的水平都還是比較低下的,在裏邊生產的死亡率並不比自己在家裏生孩子要低多少。
陳知文的診所一開始幾天並沒有生意,雖然在報紙上刊登了廣告,但是沒有孕婦過來。
不過他還是很快迎來第一個生產的孕婦。
這天陳知文正在上課,學校的一位行政在外邊向陳知文招手。
“陳先生,您的診所來電話,說是來了一位病人,需要你趕快迴去。”
陳知文見狀叫上南希趕快趕迴來。
來到診所,陳知文發現是一位大著肚子的孕婦。
“這個孕婦是怎麽迴事?”
“這個孕婦是在家裏感覺肚子不舒服,所以請了穩婆迴家,結果穩婆發現這個孩子脖子被臍帶給纏住,出不來了。”
孩子的脖子被臍帶纏住,這是常見的難產原因。
這在後世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可以說是經常遇見,但是在現在,這就是一件致命的事情。
陳知文首先考慮的就是能不能通過調整體位,讓孩子脖子上的臍帶自然鬆開。
剖宮產手術能不做就不做,因為開刀做手術畢竟是有一定風險的,而且對於孕婦來說恢複的周期也是比較長的。
但是陳知文陪著孕婦折騰一陣子之後,這個孩子沒有任何變化。
沒辦法,陳知文隻能準備手術。
這次手術陳知文主刀,南希在旁邊給自己當助手。
這個時代生孩子對於孕婦來說就是一場生與死的挑戰。
這個孕婦此時已經達到崩潰邊緣。
陳知文知道這台手術自己必須快,孕婦羊水已經破開,孩子要是還是不能出來就有窒息的風險。
不過幸運的是,在半小時之後,一個小男孩被陳知文從媽媽的子宮裏抱出來。
這是一個新的生命。